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ulti-velocity-difference in traffic flow 被引量:1
1
作者 莫业柳 何红弟 +2 位作者 薛郁 时伟 卢伟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4446-4450,共5页
Based on the optimal velocity models, an extended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multi-veloclty-dllterence aheacl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multi-velocity-difference ahead has been investigat... Based on the optimal velocity models, an extended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multi-veloclty-dllterence aheacl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multi-velocity-difference ahead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ulti-velocity-difference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of stability of traffic flow, suppression of the emergence of traffic jamming, and reduc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optimal velocity model stable condition linear stability analysis
下载PDF
Detailed string stability analysis for bi-directional optimal velocity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563-1573,共11页
The class of bi-directional optimal velocity models can describe the bi-directional looking effect that usually exists in the reality and is even enhan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ies. It... The class of bi-directional optimal velocity models can describe the bi-directional looking effect that usually exists in the reality and is even enhan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ected vehicle technologies. Its combined string stability condi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the ring-road based string stability analysis. However, the partial string stability about traffic fluctuation propagated backward or forward was neglected, which will b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work by the method of transfer function and its H∞ norm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rol theory. Then, through comparing the conditions of combined and partial string stabilities, their relationships can make traffic flow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guishable regions, displaying various combined and partial string stability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verif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find that the final displaying string stability or instability performance results from the accumulated and offset effects of traffic fluctuations propagated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string stability optimal velocity model linearized stability theory transfer function
下载PDF
The time-dependent Ginzburg-Landau equation for the two-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
3
作者 吴淑贞 程荣军 葛红霞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30-135,共6页
A thermodynamic theory is formulated to describe the phase transition and critical phenomenon in traffic flow. Based on the two-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 the time-dependent Ginzburg-Landau (TDGL) equation under cer... A thermodynamic theory is formulated to describe the phase transition and critical phenomenon in traffic flow. Based on the two-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 the time-dependent Ginzburg-Landau (TDGL) equa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is derived to describe the traffic flow near the critical point through the nonlinear analytical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two solutions, the uniform and the kink solutions, are given. The coexisting curve, spinodal line and critical point are obtained by the first and second derivatives of the thermodynamic potential. The modified Korteweg- de Vries (mKdV) equation around the critical point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reductive perturbation method and its kink antikink solution is also obta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DGL equation and the mKdV equation is shown. The simulation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onlinear analytical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two-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 TDGL equation mKdV equation
下载PDF
考虑异质交通流的随机参数优化速度跟驰模型
4
作者 潘义勇 全勇俊 管星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和全速度差跟驰模型建立随机优化速度跟驰模型,利用傅里叶变化理论对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搭建环形车道仿真平台对跟驰模型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分类处理后的随机参数模型误差较未分类降低28%;随机参数跟驰车队的速度值随着0.5分位点车辆的增多而增大;随机参数跟驰模型车队较固定参数跟驰模型车队更能反映交通流异质性对车队的影响.建立的模型能够提高仿真维度,真实反映交通流的复杂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理论 分位数回归 随机参数线性回归 优化速度函数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双速度差的新型车辆队列跟随模型研究
5
作者 王杰 赵辉 +2 位作者 郭志龙 惠子文 王威民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7期69-76,共8页
智能交通系统(ITS)既能更容易地获取周围交通的状态信息又能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运动。为了描述和预测ITS环境下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行为,保证车辆安全,增加交通流的稳定性,文章考虑在ITS环境下加入车头间距记忆和后向观测这2个因素,建立了一... 智能交通系统(ITS)既能更容易地获取周围交通的状态信息又能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运动。为了描述和预测ITS环境下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行为,保证车辆安全,增加交通流的稳定性,文章考虑在ITS环境下加入车头间距记忆和后向观测这2个因素,建立了一种基于前后车辆双速度差的新型车辆队列跟随模型(HMBE)。通过对HMBE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HMBE模型的线性稳定性条件,验证了车头间距记忆和后向观测这2个因素可以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安全和通行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当交通流出现小扰动时,其对交通流的影响,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小扰动几乎消失,验证了HMBE模型相对于一般的双速度差模型对提高交通流稳定性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流 车头间距记忆 后向观测 双速度差 线性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CACC渗透率条件下的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秦严严 王昊 +1 位作者 王炜 万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9,104,共8页
未来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决定了CACC技术对交通拥堵、能耗排放的改善程度.鉴于此,研究不同CACC渗透率时这种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应用基于轨迹数据标定的IDM(... 未来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和传统车辆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决定了CACC技术对交通拥堵、能耗排放的改善程度.鉴于此,研究不同CACC渗透率时这种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应用基于轨迹数据标定的IDM(Intelligent Driver Model,IDM)模型和由加州伯克利PATH实验室实车测试验证的CACC模型分别作为传统车辆跟驰模型和CACC车辆跟驰模型.依据传统车辆在扰动下的稳定性,确定高稳态速度和低稳态速度,并考虑两种车型相对数量、相对位置的随机性,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稳态速度下,不同CACC渗透率时混合车队均整体稳定;在低稳态速度下,当CACC渗透率较小时,车队整体不稳定,CACC渗透率需达到50%以上时,才有可能使得混合车队由不稳定转变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稳定性 跟驰模型 混合交通流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稳态速度
下载PDF
基于多车信息的交通流跟驰模型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亮 孙棣华 彭光含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基于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考虑多车信息对跟驰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期望速度与速度差(multi-anticipative velocity and velocity difference,MAVD)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改进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基于全速度差(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模型,考虑多车信息对跟驰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期望速度与速度差(multi-anticipative velocity and velocity difference,MAVD)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改进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有效增加了交通流的稳定区域。改进模型的运动延迟时间和启动波速更接近实测值,也不产生过高加速度。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改进模型通过考虑多车信息,可以克服FVD模型中低反应系数时出现的负速度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仿真 速度差
下载PDF
交通流加速度与多速度差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晶 单宝明 王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7期5249-5251,共3页
在多速度差模型(Multiple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MVDD)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扩展交通流模型———加速度差与多速度差模型(Multipl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Difference Model,MVADM)。在MVADM中,尝试利用前车的加速度差以提高... 在多速度差模型(Multiple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MVDD)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扩展交通流模型———加速度差与多速度差模型(Multipl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Difference Model,MVADM)。在MVADM中,尝试利用前车的加速度差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与MVDM相比,MAVDM模型中自由流稳定的敏感系数临界值变小,稳定区域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稳定性分析 速度差 加速度差
下载PDF
考虑车辆动力性能的跟驰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樊小红 贺昱曜 于福华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2,共3页
针对传统跟驰模型产生过大的加速度问题,采用可变的期望间距模型,并考虑车辆所允许的速度与加速度取值约束,建立了考虑车辆动力性能的微观跟驰模型,模拟加速度与速度、车间距的变化关系,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最大值取4 m... 针对传统跟驰模型产生过大的加速度问题,采用可变的期望间距模型,并考虑车辆所允许的速度与加速度取值约束,建立了考虑车辆动力性能的微观跟驰模型,模拟加速度与速度、车间距的变化关系,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最大值取4 m/s2时,流量-密度曲线由线性区自由流和非线性区协同阻塞流组成;当加速度最大值为5 m/s2时,流量-密度曲线分成3段,分别是线性区自由流、非线性区协同阻塞流和交通量基本恒定的宽幅阻塞流;随着加速度的变大,流量-密度曲线由2相变成3相,且协同阻塞区变宽,交通流的稳定性变差;同Bando模型及多相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更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实际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可变期望间距 最大加速度 流量一密度曲线 稳定性
下载PDF
环状交通流Washout控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鹏 任鹏飞 王划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7-600,共4页
针对环状交通流中因车辆加减速度控制不当引起的交通不畅问题,提出基于Washout控制的拥堵抑制方案。利用最优速度函数,建立了环状车流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为降低将驾驶员操作灵敏程度作为依赖变量的不合理因素,采用Washout控制实现系统... 针对环状交通流中因车辆加减速度控制不当引起的交通不畅问题,提出基于Washout控制的拥堵抑制方案。利用最优速度函数,建立了环状车流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为降低将驾驶员操作灵敏程度作为依赖变量的不合理因素,采用Washout控制实现系统在其速度平衡点的稳定运行,并通过小增益方法分析了实现系统稳定的控制参数范围。以20辆车组成的环状车流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在100 s内完全抑制环状交通流的拥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车流 交通拥堵 最优速度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前车加速度信息影响的多速度差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317-320,F0003,共5页
为开发智能交通系统,在多速度差(MV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扩展模型,即多信息(MI)模型。在MI模型中,采用前车的加速度信息以及速度差信息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通过稳定性理论,得到MI模型下线性稳定临界曲线。MI模型比它相应的MVD模型... 为开发智能交通系统,在多速度差(MV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扩展模型,即多信息(MI)模型。在MI模型中,采用前车的加速度信息以及速度差信息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通过稳定性理论,得到MI模型下线性稳定临界曲线。MI模型比它相应的MVD模型有明显的改善,稳定敏感系数临界值变小,稳定区域明显增加。对驾驶员灵敏度系数在不同取值情况下,分别进行反复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MI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交通流的波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稳定性分析 加速度 速度差 多速度差模型 Fourier展开
下载PDF
考虑前车加速度信息的跟驰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之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49,66,共4页
为了改进最优速度(OV)跟驰模型只考虑车间距因素对车辆跟驰行为影响的不足,在考虑前导车加速度信息对后车跟驰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OV跟驰模型。并利用小振幅扰动法对模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对改... 为了改进最优速度(OV)跟驰模型只考虑车间距因素对车辆跟驰行为影响的不足,在考虑前导车加速度信息对后车跟驰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OV跟驰模型。并利用小振幅扰动法对模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对改进OV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OV模型相比,考虑前导车加速度信息对跟驰车的影响后,交通流的稳定区域显著增加,改进OV模型能有效抑制交通流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行为 最优速度(OV)模型 加速度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傅里叶相移特性在视频交通流车速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最红 张辉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13-16,共4页
提出了一种从频率域出发,估计出运动物体在空间域上位移的算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的自配准性质和位移特性,用极坐标形式下连续图像相位谱的差直接估计运动目标的位移,并进一步推广用于解决高速公路上视频交通监测中车速的非接触式、动态和... 提出了一种从频率域出发,估计出运动物体在空间域上位移的算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的自配准性质和位移特性,用极坐标形式下连续图像相位谱的差直接估计运动目标的位移,并进一步推广用于解决高速公路上视频交通监测中车速的非接触式、动态和高精度测量.与传统的寻找迪拉克峰值的方法相比,该算法先求出相位谱的差,再用其周期数来估计位移的算法简单明了,由于其无需重新变换回空间域,从而节省了处理时间,具有更好的实时性,且精度高,实验证明其分辩能力不低于一个像素,其平均测速精度不低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相位谱差 交通流 车速测量
下载PDF
基于改进最优速度的车辆跟驰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晓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5年第6期117-119,共3页
为了克服传统最优速度模型(OVM)单一考虑车间距对最优速度影响的不足,在同时考虑跟驰车与前导车之间的车间距和相对速度对后车跟驰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最优速度的车辆跟驰模型。通过对模型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改进模型的... 为了克服传统最优速度模型(OVM)单一考虑车间距对最优速度影响的不足,在同时考虑跟驰车与前导车之间的车间距和相对速度对后车跟驰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最优速度的车辆跟驰模型。通过对模型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改进模型的稳定性条件,并与OV模型进行比较,发现改进模型的稳定区域显著增加。最后对改进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最优速度的车辆跟驰模型能明显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最优速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优化速度函数的跟驰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5年第9期109-111,共3页
在全速度差(FV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优化速度函数的跟驰模型。在改进模型中,优化速度函数除了考虑车间距和速度差的影响外,还进一步利用了前导车的加速度信息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利用小振幅扰动法对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 在全速度差(FV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优化速度函数的跟驰模型。在改进模型中,优化速度函数除了考虑车间距和速度差的影响外,还进一步利用了前导车的加速度信息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利用小振幅扰动法对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最后与FVD模型进行比较,发现改进模型中自由流稳定的灵敏度系数临界值变小,稳定区域有明显增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优化速度函数的跟驰模型能有效抑制交通流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优化速度函数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回转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均平 刘振 +1 位作者 李科军 何二春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08-1913,共6页
为了解决挖掘机在回转阶段的能量回收再利用问题,基于压力共轨(CPR)液压混合动力技术设计了一个采用两个蓄能器的闭式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考虑到气体温度与热传递对蓄能器工作状态的影响,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了提高回转制动的... 为了解决挖掘机在回转阶段的能量回收再利用问题,基于压力共轨(CPR)液压混合动力技术设计了一个采用两个蓄能器的闭式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考虑到气体温度与热传递对蓄能器工作状态的影响,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了提高回转制动的平稳性,减少回转装置的能量损失,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对回转速度进行跟踪控制。在Matlab平台上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有较好鲁棒性、稳定性,可平稳控制回转装置;采用该系统可消除压力共轨系统二次元件之间的压力扰动,能够实现高达49.8%的再生能量用于驱动回转系统,比同吨位的液压挖掘机节能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回收 液压混合动力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挖掘机
下载PDF
加速度差与多速度差模型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单宝明 王涛 胡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2期6917-6918,6933,共3页
对加速度与多速度差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加速度与多速度差模型能够更快地吸收外界的扰动,并能迅速地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在相同的敏感系数下,该模型的能量消耗也是最小的,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量消耗。
关键词 交通流 速度差 加速度差 节能
下载PDF
基于多前车信息融合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15
18
作者 纪艺 史昕 赵祥模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85-3690,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在经典基于驾驶员记忆的最优速度(OVC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紧邻加速度(MHOVA)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首先,引入k辆前车的最优速度变化量与紧邻前车的加速度改进OVCM模型,并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在经典基于驾驶员记忆的最优速度(OVC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前车最优速度与紧邻加速度(MHOVA)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首先,引入k辆前车的最优速度变化量与紧邻前车的加速度改进OVCM模型,并分别以参数γ和ω表示其权重;然后,结合改进模型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交通流的临界稳定条件;最后,利用Matlab对车队施加扰动后的速度和车头距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车队启动和停止过程的仿真中,所提模型比OVCM模型使得车队整体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更短;在环形道路上车队施加扰动的仿真中,所提模型相比于全速度差(FVD)模型、OVCM和多前车最优速度(MHOV)模型,在合理加速度敏感系数ω和前车数k约束下的速度和车头距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尤其当ω为0.3且k为5时车辆速度的向上和向下波动率最小可达0.67%和0.47%,表明改进模型能较好地吸收交通扰动和增强车队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最优速度 加速度
下载PDF
流量具导向性的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的探究与治理
19
作者 张晓颖 于琪琪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第8期50-58,共9页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深圳市关口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并以梅林关为例,建立了基于交通规划的城市道路拥堵分析的宏观模型和基于多速度差的模拟交通流微观模型。根据建模求解给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分布 多速度差交通流 基于概率统计的交叉口延误
下载PDF
考虑前方多车辆速度差的优化速度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业柳 薛郁 +1 位作者 时伟 唐铁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5,共4页
提出了考虑前方多辆车速度差的多重向前看跟驰模型,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给出交通流演化过程的稳定条件;数值模拟对比几种跟驰模型的稳定特性,考虑前方多辆车相对运动速度可避免出现负速度即车辆倒退的现象,并对车流有很好的致稳作用,得... 提出了考虑前方多辆车速度差的多重向前看跟驰模型,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给出交通流演化过程的稳定条件;数值模拟对比几种跟驰模型的稳定特性,考虑前方多辆车相对运动速度可避免出现负速度即车辆倒退的现象,并对车流有很好的致稳作用,得出车流越稳定、附加能耗越低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 相对速度 交通滞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