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周边屈光度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
35
1
作者
魏士飞
李仕明
+7 位作者
孙芸芸
康梦田
孟博
冉安然
严然
白雅雯
Zhuo Chen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0-935,共6页
背景临床实践发现角膜塑形镜具有延缓近视及眼轴长度进展的效果,但对于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相关作用机制,特别是角膜塑型术对视网膜中心和周边的离焦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低中度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6个月后周边...
背景临床实践发现角膜塑形镜具有延缓近视及眼轴长度进展的效果,但对于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相关作用机制,特别是角膜塑型术对视网膜中心和周边的离焦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低中度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6个月后周边屈光度以及相对周边屈光度(RPR)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招募屈光度为-0.50~-6.00 D的低中度近视儿童100例,平均年龄(11.0±1.9)岁,均纳入右眼进行研究。受试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后由SAS统计软件PROC PLAN过程语句随机均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每组50例50眼,戴镜时间均为6个月。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戴镜前后中央0°、颞侧15°和30°、鼻侧15°和30°径线的屈光度,观察并比较各组受试眼戴镜前后周边屈光度和RPR(周边屈光度与中央屈光度差值)变化趋势。结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受试者戴镜前屈光度分别为(-3.35±1.31)D和(-3.01±1.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角膜塑形镜组受试眼戴镜前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和颞侧30°径线周边屈光度分别为(-2.28±1.60)、(-3.28±1.41)、(-3.40±1.23)、(-3.38±1.12)和(-2.09±1.29)D,受试眼除颞侧30°外戴镜后6个月近视度数均下降,戴镜前后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屈光度变化值分别为(0.29±1.67)、(0.85±1.66)、(0.92±1.76)和(0.66±1.66)D,其中鼻侧15°、中央0°、颞侧15°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框架眼镜组受试者戴镜前鼻侧30°、鼻侧15°、颞侧15°和颞侧30°径线周边屈光度分别为(-1.88±1.30)、(-2.66±1.18)、(-2.89±1.27)和(-1.94±1.31)D,戴镜后6个月上述各径线近视度数均增加,戴镜前后变化值分别为(-0.25±0.80)、(-0.43±0.67)、(-0.32±0.64)和(-0.22±0.7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戴镜前各径线RPR均为远视性离焦状态,戴镜后6个月颞侧15°和颞侧30°RPR变为近视性离焦状态。框架眼镜组受试者戴镜前各径线RPR均为远视性离焦状态,戴镜后各径线RPR均呈远视性离焦加深状态。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使近视儿童的周边屈光度发生远视性漂移,视网膜周边呈现相对近视性离焦,而长期配戴框架眼镜则使周边屈光度发生近视漂移,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加深。角膜塑形镜配戴可能通过改变周边屈光度而达到减缓近视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防控
儿童
接触镜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周边屈光度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周边屈光度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
35
1
作者
魏士飞
李仕明
孙芸芸
康梦田
孟博
冉安然
严然
白雅雯
Zhuo Chen
王宁利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Lakewood Eye Care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0-935,共6页
基金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504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81120108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0797)
文摘
背景临床实践发现角膜塑形镜具有延缓近视及眼轴长度进展的效果,但对于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相关作用机制,特别是角膜塑型术对视网膜中心和周边的离焦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低中度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6个月后周边屈光度以及相对周边屈光度(RPR)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招募屈光度为-0.50~-6.00 D的低中度近视儿童100例,平均年龄(11.0±1.9)岁,均纳入右眼进行研究。受试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后由SAS统计软件PROC PLAN过程语句随机均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每组50例50眼,戴镜时间均为6个月。采用开放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戴镜前后中央0°、颞侧15°和30°、鼻侧15°和30°径线的屈光度,观察并比较各组受试眼戴镜前后周边屈光度和RPR(周边屈光度与中央屈光度差值)变化趋势。结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受试者戴镜前屈光度分别为(-3.35±1.31)D和(-3.01±1.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角膜塑形镜组受试眼戴镜前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和颞侧30°径线周边屈光度分别为(-2.28±1.60)、(-3.28±1.41)、(-3.40±1.23)、(-3.38±1.12)和(-2.09±1.29)D,受试眼除颞侧30°外戴镜后6个月近视度数均下降,戴镜前后鼻侧30°、鼻侧15°、中央0°、颞侧15°屈光度变化值分别为(0.29±1.67)、(0.85±1.66)、(0.92±1.76)和(0.66±1.66)D,其中鼻侧15°、中央0°、颞侧15°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框架眼镜组受试者戴镜前鼻侧30°、鼻侧15°、颞侧15°和颞侧30°径线周边屈光度分别为(-1.88±1.30)、(-2.66±1.18)、(-2.89±1.27)和(-1.94±1.31)D,戴镜后6个月上述各径线近视度数均增加,戴镜前后变化值分别为(-0.25±0.80)、(-0.43±0.67)、(-0.32±0.64)和(-0.22±0.7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戴镜前各径线RPR均为远视性离焦状态,戴镜后6个月颞侧15°和颞侧30°RPR变为近视性离焦状态。框架眼镜组受试者戴镜前各径线RPR均为远视性离焦状态,戴镜后各径线RPR均呈远视性离焦加深状态。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使近视儿童的周边屈光度发生远视性漂移,视网膜周边呈现相对近视性离焦,而长期配戴框架眼镜则使周边屈光度发生近视漂移,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加深。角膜塑形镜配戴可能通过改变周边屈光度而达到减缓近视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
近视/防控
儿童
接触镜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周边屈光度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Keywords
Myopia/prevention & control
Children
Contact
lens
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ail
Peripheral refraction
Orthokeratology
Spectacles
分类号
R778.11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周边屈光度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魏士飞
李仕明
孙芸芸
康梦田
孟博
冉安然
严然
白雅雯
Zhuo Chen
王宁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