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lcus Trans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through Small Scleral Tunnel Inci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enjie Wu Qing Li Duan Yan Jianhui Zhang Yi Chen Huiying Zhang 《Eye Science》 CAS 2011年第2期102-107,共6页
Purpos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lcus trans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through scleral tunnel in eyes the with posterior capsule defect or insufficient zonula ... Purpos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lcus trans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through scleral tunnel in eyes the with posterior capsule defect or insufficient zonula support. Methods:Thirty nine eyes with severe posterior capsule defect and zonula damages caused by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and those with capsule absence or intraocular lens dislocation were select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from Febr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9.Sulcus trans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combined with puncture needle-guided external approach and."one- or two-point fixation" method in the small sclera tunnel incision were employed. Results:The mean follow-up was 12.1 months (range from 3 to 28 months). Six eyes were complicated by some eye diseases postoperatively.Th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20/40 or better in other 34 eyes.(87.17%).All eyes with secondary IOL fixation presented equal or better naked visual acuity than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est-corrected preoperatively.No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morrhage, retinal detachment, intraocular lens tilt and decentr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Sulcus trans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suture fixation via small sclera tunnel incision was easy to operate and master,required less operative time,and made primary intraocular lens fixation more effective in eyes with posterior capsule defect or insufficient zonula support in small sclera tunnel incision surgery.In addition,the technique was safe and effcacious for secondary intraocular lens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囊膜 切口 隧道 缝线 白内障手术 晶状体 矫正术
下载PDF
A novel suturing techniqu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the accordion suture 被引量:2
2
作者 Mehmet Baykara Basak Can Ermerak +1 位作者 Huri Sabur Selim G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2期1931-1934,共4页
AIM:To present a novel scleral flap suturing techniqu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in order to control high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IOP).METHODS:Description of ‘the accordion suture' technique for ... AIM:To present a novel scleral flap suturing techniqu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in order to control high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IOP).METHODS:Description of ‘the accordion suture' technique for mitomycin C augmented trabeculectomy.In cases of postoperative high IOP,pulling the loop of the suture helps to lift up the scleral flap by an even pressure on both edges.By means of this technique,the scleral flap opens up in an ‘‘accordion'' manner,thus preventing flap obstruction and providing adequate aqueous flow.RESULTS:Our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8 eyes of 8 patient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Mean age of the subjects was 67.42±8.21 y and female/male ratio was 4/4.Mean preoperative IOP was 37±7.48 mm Hg.Mitomycin C augmented trabeculectom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ubjects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The scleral flap closure is performed with three separate sutures;initially,our accordion suture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flap,and two releasable sutures on both corners.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removal of two side releasable sutures concomitant with pulling the accordion suture,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The average traction time was 3.5±0 wk postoperatively.The mean postoperative IOP was 11.37±2.72 mm Hg.No sutu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This technique can be the suture of choice for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in experienced hands by its easy learning curve for precisely indicate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ordion suture filtering glaucoma surgery releasable suture scleral flap TRABECULECTOMY
下载PDF
一种改良微创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赵瑞苓 王兵 +1 位作者 唐蕾蕾 高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80-984,共5页
目的:观察隐形锚钩式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对照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01/2020-12我院收治的无晶状体、人工晶状体脱位或晶状体脱位患者19例19眼,所有患者均接受锚钩式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植入手术。观... 目的:观察隐形锚钩式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对照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01/2020-12我院收治的无晶状体、人工晶状体脱位或晶状体脱位患者19例19眼,所有患者均接受锚钩式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植入手术。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有无倾斜和并发症。结果:术前和术后1 mo,UCVA(LogMAR)为1.06±0.63和0.40±0.26(P<0.01),BCVA(LogMAR)为0.27±0.51和0.06±0.15(P=0.09),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06±625和2004±759 cells/mm~2(P=0.13)。术后1d房水闪辉2级或以上3眼,角膜后弹力层皱褶2眼,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随访24 mo均未发生人工晶状体脱位。结论:锚钩式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技术,组织间线头顺行进入-逆向固定,类似锚钩原理,达到了良好的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和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层间 人工晶状体固定 锚钩 缝线 脱位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巩膜缝线固定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赵慧玲 葛娴 +1 位作者 许哲 徐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手术治疗中远期IOL脱位的手术前后比较,评价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远期IOL脱位患者19例(23... 目的通过对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手术治疗中远期IOL脱位的手术前后比较,评价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远期IOL脱位患者19例(23眼),行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IOL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角膜内皮计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1个月~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的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5),IOP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巩膜缝线固定置换后房型IOL手术对中远期IOL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取出 巩膜缝线固定
下载PDF
双眼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
5
作者 宁利 洪莹莹 季樱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53-57,共5页
36岁女性,因双眼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2年,右眼为甚就诊。患者因双眼白内障分别于32岁、34岁时先后在外院行左眼及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12.25/-2.00×165°),左眼0.8(+1.... 36岁女性,因双眼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2年,右眼为甚就诊。患者因双眼白内障分别于32岁、34岁时先后在外院行左眼及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12.25/-2.00×165°),左眼0.8(+1.25/-1.25×20°)。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直径偏大,瞳孔欠圆、直径约3mm×3 mm、扩瞳药物扩不大,虹膜点片状萎缩伴虹膜震颤,IOL向下移位。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双眼虹膜略后凹,虹膜根部附着点偏后位,睫状体瘦小,巩膜突不明显。诊断为双眼IOL脱位,双眼眼前段发育不良(前部巨眼)。追溯既往资料,患者右眼曾植入散光矫正型IOL,遂行“右眼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原脱位Toric IOL巩膜缝线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3周术眼裸眼视力:1.0。讨论体会:对于IOL脱位的患者,首先要分析导致IOL脱位的原因,同时不忘屈光白内障理念,根据患者眼部状况,做好术前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 眼前段发育不良 前部巨眼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及浅前房发生的影响
6
作者 汪雪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TR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眼压、BCVA低于对照组,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低于对照组,浅前房、非功能性滤过泡、巩膜瓣粘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与TRA联合治疗眼压控制效果更好,可降低bFGF及CXCR2水平,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郁 林碧娟 +1 位作者 陈毅华 黄玉敏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31例(31眼)各种原因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行白内障手术联合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一期植入26眼,二期植入5眼。随访3~48月。结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5眼(16...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31例(31眼)各种原因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行白内障手术联合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一期植入26眼,二期植入5眼。随访3~48月。结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5眼(16.13%),0.5~0.9者10眼(32.26%),0.1~0.5者11眼(35.48%),低于0.1者5眼(16.13%)。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中心者2眼(6.5%)。结论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后囊破裂或无后囊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线 经巩膜 晶状体 人工
下载PDF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明 马榕 +2 位作者 雷晓军 孙晶 郝静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 目的 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3眼,均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两组手术方法均为用聚丙烯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上下襻于睫状沟处。结果 A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23眼〉0.6,3眼分别为0.1~0.3。B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19眼〉0.6,4眼分别为0.1~0.3,两组病例全部脱盲。结论 通过本组病历观察结果说明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时机,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 悬吊人工晶状体 缝合固定
下载PDF
改良复合式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邵杰 周亚军 钟晓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70-572,共3页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改良巩膜瓣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58例(70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3g/L,时间为2~4min;巩膜瓣两侧作两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改良巩膜瓣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58例(70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3g/L,时间为2~4min;巩膜瓣两侧作两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5±3.5mo,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1a,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7.1%;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表面麻醉下改良巩膜瓣联合丝裂霉素C、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麻醉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眼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改良巩膜瓣 丝裂霉素C 可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晓英 方一惟 冉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457-1458,共2页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10例。术后随访0.5~3(平均1.8)a,观察视力恢复、缝线位置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视力≥0.5者10眼(67%),术中少量出血4眼(27%),人工晶状体偏斜3眼(20%),黄斑囊样水肿2眼(13%);无1例发生缝线暴露或滑脱。结论:在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时,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攀缝线固定PC-IO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 无巩膜瓣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仕冰 韦汉兴 陈明智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该方法可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可拆除缝线
下载PDF
巩膜隧道切口在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彬 邢怡桥 贺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探讨在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替代巩膜瓣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简化手术步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4月-2004年4月对42例42眼患者施行以巩膜隧道切口替代巩膜瓣的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38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在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替代巩膜瓣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简化手术步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4月-2004年4月对42例42眼患者施行以巩膜隧道切口替代巩膜瓣的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38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3例患者视力与术前相同,1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复发(为玻璃体切割术后者),其视力较术前下降;2例患者术中前房少量出血,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停止;1例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轻微向下偏位,但仍位于瞳孔区,不影响视力;1例患者术后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无线结外露及脉络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以巩膜隧道切口替代巩膜瓣进行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隧道切口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
下载PDF
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小敏 王文喆 +2 位作者 陈月芹 葛轶睿 黄振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眼科需行Ⅱ期IOL植入的14例14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反向巩膜瓣睫状沟缝合固定术行IOL植入。术中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插袋式巩膜瓣。观察... 目的:探讨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眼科需行Ⅱ期IOL植入的14例14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反向巩膜瓣睫状沟缝合固定术行IOL植入。术中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插袋式巩膜瓣。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术后眼压、眼前节反应和IOL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5~6mo。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表)为0.50±0.54,术后1mo裸眼视力0.46±0.39,两者无差异(P>0.05)。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36±0.3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1例1眼患者术后IOL倾斜,经调整后IOL位正。3例3眼患者在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对症处理后眼压正常,术后1mo随访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6.4±2.6mmHg)。1例1眼患者术后玻璃体腔出血,1例1眼患者术后眼内炎症反应重,治疗后均恢复。术后无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巩膜瓣 睫状沟缝合固定 悬吊 人工晶状体 无晶状体眼
下载PDF
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燕飞 刘欣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将 135例 (178只眼 )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 A、B组 ,每组均为 89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 ;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 目的 探讨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将 135例 (178只眼 )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成 A、B组 ,每组均为 89只眼。A组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 ;B组术中不调整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  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7.88% ;随访 6~ 18个月 ,眼压控制率为91.0 1%。 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32 .5 7% ;眼压控制率为 73.0 3%。两组间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调整巩膜瓣缝线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经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平华 陶永贤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8-399,共2页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式的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对无晶体囊膜支撑的 28例 28眼行了经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术后随访 2.5~5年,平均 3....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式的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对无晶体囊膜支撑的 28例 28眼行了经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术后随访 2.5~5年,平均 3.2年,观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视力≥0.5有17眼(60.7%),术中少量出血3眼(10.7%),人工晶体轻度倾斜或偏位4眼(14.3%);黄斑囊样水肿5眼(17.9%);无1例发生缝线侵蚀或暴露。结论 在无晶体囊支撑时,PC-IOL经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体 缝线固定 巩膜瓣 睫状沟
下载PDF
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靳光明 李雪沛 +2 位作者 刘臻臻 张恩恩(综述) 郑丹莹(审校) 《眼科学报》 2020年第5期360-364,共5页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盲风险的眼科疾病,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其手术时机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有争议。截至目前,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最为经典的术式仍为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trans-scleral suture-...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盲风险的眼科疾病,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其手术时机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有争议。截至目前,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最为经典的术式仍为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trans-scleral suture-fixe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sf-PC-IOL),但该术式在有效挽救患者视力损害的同时存在缝线线结暴露、缝线断裂等风险。针对上述并发症的术式改良引起眼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这一经典术式的优缺点进行综述,并就具有潜在推广价值的术式改良策略进行评述,以期为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防治提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 经巩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术式选择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建君 王瑞峰 陈梦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65例65眼(其中慢性青光眼20例,急性青光眼30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5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青光眼65例65眼(其中慢性青光眼20例,急性青光眼30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5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调缝线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63mmHg左右,术后随访2个月至1年,2个月复查眼压平均在14.44mmHg左右,6个月至1年复查眼压均稳定在14~18mmHg之间。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的降低眼压,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巩膜可调缝线
下载PDF
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惠敏 唐仁泓 陈国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828-830,共3页
目的观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首次接受滤过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79例(91只眼)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9例(48只眼)进行标准小梁切除术,40例(43... 目的观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首次接受滤过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79例(91只眼)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9例(48只眼)进行标准小梁切除术,40例(43只眼)进行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并在术后根据眼压水平、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适时拆除巩膜缝线,于术后第2d、1周、1月、3月、1年检查并比较两组的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视力。结果两种术式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进行巩膜调节缝线组患者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均低于标准术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眼压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早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超滤过引起的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巩膜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日雄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43例 6 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 2 0例 30眼和B组 2 3例 30眼 ,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 ,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43例 6 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 2 0例 30眼和B组 2 3例 30眼 ,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 ,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7~ 2 5个月。手术成功率A组 (93 3% )明显高于B组 (6 0 % ,P <0 0 1) ;功能性滤过泡A组(93 3% )亦明显高于B组 (5 3% ,P <0 0 1) ;浅前房A组 (3 3% )则低于B组 (2 6 % ,P <0 0 5 ) ;低眼压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 治疗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涣涣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小梁切除术的长期效果主要是依赖滤过作用。术后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浅前房所致。现研究能使小梁切除术保持长期效果的缝合方法。方法小梁切除术巩膜瓣暂时可调缝线用于25例患者。分析了术后情况,观察了术后前房深度和滤过泡清况。... 目的小梁切除术的长期效果主要是依赖滤过作用。术后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浅前房所致。现研究能使小梁切除术保持长期效果的缝合方法。方法小梁切除术巩膜瓣暂时可调缝线用于25例患者。分析了术后情况,观察了术后前房深度和滤过泡清况。结果巩膜瓣可调缝线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滤过泡形成良好。结论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有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可调缝线 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