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电波透视快速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肖玉林 吴荣新 +1 位作者 张平松 郭立全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4期65-68,共4页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作为探测煤层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的一种较为成熟方法,具有快速、轻便、透距大、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现场观测系统单一、耗时长、接收操作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通过对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现场观测系统的改进,提出"一发双...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作为探测煤层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的一种较为成熟方法,具有快速、轻便、透距大、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现场观测系统单一、耗时长、接收操作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通过对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现场观测系统的改进,提出"一发双收"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校正处理技术。由于"一发双收"的数据是由两个接收机同时接收,因此其数据必须经过校正才能使用。在数据采集中:一是要求两台接收机在一条测线同一地点的场强值差别很小;二是要求做到数据采集中至少存在一个重合接收点,且其重合点数据比值应在0.98~1.02范围内。"一发双收"数据使用无线电波透视CT软件系统处理软件进行拼接,若数据曲线出现阶梯跳跃,则应把低值(或者高值)乘以该重合点数据的比值以保证曲线平滑。在张集煤矿1114(3)工作面探测实践中,使用该技术探测画出其工作面存在三个主要异常区:1#异常区在退尺20~100m处为断层影响区;2#异常区退尺480~560m处为断层影响区;3#异常区在退尺1200~1300m处为断层和薄煤影响区。目前该工作面探测区已经回采,探测结果与实际回采验证结果比较吻合,说明一发双收的探测方式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透视 “一发双收”观测系统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秦山三期核电工程区域地震特征及场地地震波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念清 楼梦麟 +2 位作者 唐益群 唐和平 焦冀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7,共7页
区域地震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历史 ,对区域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同时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现场勘察、单孔地震波和跨孔地震波测试、岩石试样的室内动态参数测试等 ,建立了地震波与场地岩性、... 区域地震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历史 ,对区域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同时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现场勘察、单孔地震波和跨孔地震波测试、岩石试样的室内动态参数测试等 ,建立了地震波与场地岩性、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为秦山三期 (重水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工程 区域地震特征 区域地质构造 单孔地震波 跨孔地震波 动态参数 岩性 场地稳定性
下载PDF
中国周边争议海域共同开发基础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辉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13年第1期43-61,共19页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大多存在海洋划界争议,为此我们一向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共同开发不是依靠善意能够实现的,考虑到我国周边海域争议的复杂性,要实现共同开发需要首先厘清和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根据《海洋法公约》第8...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大多存在海洋划界争议,为此我们一向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共同开发不是依靠善意能够实现的,考虑到我国周边海域争议的复杂性,要实现共同开发需要首先厘清和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根据《海洋法公约》第83条,共同开发属于临时安排性质,不应影响最终划界,但在实际效果上,共同开发仍会对划界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共同开发的法律基础是当事国的条约约定,当事国的意志是共同开发效力的唯一来源;共同开发的实现必须考虑当事国已经授予开发实体的特许权利,这种既存权构成了相关国家的既得利益;大陆架油气储藏的单一地质构造要求适用利益分享原则,这限制了相关国家的单方开发权利,必须考虑对方国家的合理要求;单方的或排斥争议第三方的永久性开发行为不符合《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具有非法性,但作为对抗措施的单方行为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公约共同开发既存权单一地质构造单方开发
下载PDF
单线铁路隧道地质顺层偏压衬砌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印 《山西建筑》 2010年第6期284-285,共2页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不同岩层倾角下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荷载大小,对Ⅴ级围岩偏压衬砌进行相似模型试验,并利用模型试验系统模拟隧道开挖,测试围岩压力与衬砌的应变,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单线铁路 地质顺层偏压 衬砌结构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单方开发维护中国南海权益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谭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97-104,共8页
单方开发争议海域的油气资源,会形成对后续划界谈判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存权事实,并可能损害其他争议方的跨界单一地质构造权利。国际法并不绝对禁止单方开发争议海域的油气资源,只禁止那些永久性改变海洋物理环境的单方开发行为。在其他... 单方开发争议海域的油气资源,会形成对后续划界谈判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存权事实,并可能损害其他争议方的跨界单一地质构造权利。国际法并不绝对禁止单方开发争议海域的油气资源,只禁止那些永久性改变海洋物理环境的单方开发行为。在其他争议方抢先单方开发的情况下,争议方同样可以进行单方开发,以此作为一种反措施。针对东盟申索国在南海争议海域的非法开采行为,中国应当将单方开发作为一种反措施,不仅可以强化中国的先存权事实,还可以保障中国的跨界单一地质构造权利。单方开发应当与共同开发分工维护中国南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方开发 反措施 先存权 跨界单一地质构造 南海维权
下载PDF
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在内陆浅水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岳航羽 张明栋 +3 位作者 张保卫 王广科 王小江 刘东明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4-924,共11页
单道地震探测技术以其配置灵活、简便高效、分辨率高的优势,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海工程物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内陆江河湖区域的实际应用案列较少。本文以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为例,开展内陆浅水区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探测技术... 单道地震探测技术以其配置灵活、简便高效、分辨率高的优势,在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海工程物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内陆江河湖区域的实际应用案列较少。本文以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为例,开展内陆浅水区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对关键的采集参数,包括激发能量、激发间隔、航行速度以及接收单元个数等进行实际效果对比,以确定最优的参数组合;制定一套内陆浅水区单道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技术组合,逐步衰减各类干扰噪声,最大程度地提高内陆浅水区单道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试验结果表明,内陆浅水域单道地震探测技术能够精细划分水域浅层地质结构,并与钻探资料吻合较好,有效地支撑服务江河湖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浅水区 高分辨率 单道地震 水域浅层地质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