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valuation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in the Bohai Strait 被引量:3
1
作者 Sai Mei Hong-xian Chu +5 位作者 Ling-yu Dong Zhong-hua Fang Pan-feng Li Fei-fei Zhang Rui Shan Tie-hu Zhao 《China Geology》 2019年第3期354-363,共10页
Due to the extremel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Bohai Strait, active faults is very developed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occurs frequently.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f... Due to the extremel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Bohai Strait, active faults is very developed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occurs frequently.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straits Passage.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carry out the evaluation by means of buffer analysis, topology analysis and overlay analysis based on ArcGIS software. The evaluation mainly analyzed six assessment factors of Bohai Strait including neotectonic activity, active faults distribution, seismicity, tectonic stress fields,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brief, the crustal stability of the eastern North Yellow Sea Basin is best, while that of the Bohai Basin and southwest Bohai Strait is poor. Meanwhile, small and frequent earthquakes in the southern Strait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Strait such as tidal ridge and shallow gas which may adversely impact on the Trans-straits Passage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trans-straits passage COASTAL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GIS bohai strait China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测试
2
作者 王锦山 彭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5-256,共12页
跨渤海通道海域缺乏实测地应力基础数据,而海域钻探原位实测又承担着巨大风险与重重困难,为取得工程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第一手资料,利用以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主,以空心包体、非弹性应变恢复、差应变、声波各向异性法为辅的综合地应力... 跨渤海通道海域缺乏实测地应力基础数据,而海域钻探原位实测又承担着巨大风险与重重困难,为取得工程区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第一手资料,利用以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为主,以空心包体、非弹性应变恢复、差应变、声波各向异性法为辅的综合地应力测量技术,对研究区海域开展三维地应力测试与研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了回归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与垂直主应力σv均随测试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规律;海峡南部地应力状态存在σH>σh>σv的关系,处于逆冲应力状态,应力场方向为NE,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海峡北部应力状态为σH>σv>σh,有利于走滑断层活动,应力场方向为NE,区域内构造力处于主导地位;整个工程区内地应力各分量值之间相差不大,远远小于区内断层活动应力值的下限,表明研究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符合一般地应力测量规律,测试流程符合地应力测试要求,测试数据可用于分析区域地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渤海海峡大通道 工程区海域三维地应力 综合测量技术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杨一洋 刘北辰 +3 位作者 尚家润 王一葛 张瀚文 刘良忠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长山列岛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线路必经之地,工程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有无对比等,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的全时效应、直达效应、合作效应等,建议积极争取先期建设蓬莱—长岛段,提升交... 长山列岛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线路必经之地,工程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有无对比等,探讨跨海通道建设对长岛旅游发展的全时效应、直达效应、合作效应等,建议积极争取先期建设蓬莱—长岛段,提升交通可达性;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推进蓬长、旅长旅游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长岛旅游 蓬长一体化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峰华 陆大道 +3 位作者 代合治 申晓燕 王茜茜 徐建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回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诠释了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梳理了主要的中外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明确指出地缘政治战略决定着大国竞争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地缘政治环境最复杂的国家,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 回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的历史进程基础上,诠释了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梳理了主要的中外地缘政治理论与地缘政治战略,明确指出地缘政治战略决定着大国竞争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地缘政治环境最复杂的国家,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着一个"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V"字型地缘政治热点线贯穿中国周边的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北亚、中亚五大地缘政治战略区,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东南亚中国南海之争直接威胁到中国领土安全;目前东北亚已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关系热点中的热点;南亚存在着中印陆海长期之争;北亚俄罗斯将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中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将长期影响着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研究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于中国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1对下好中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是"一带一路"战略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3对遏制东北亚局部战争、确保国家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世界级的大工程,投资建设的成本大,效益也大,同时风险也大。基于此,要汲取国内外世界级大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真研究相关问题,不可急功近利草率上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中国 地缘政治战略
下载PDF
国内外跨海通道发展百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9
5
作者 柳新华 刘良忠 侯鲜明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78-89,共12页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其重要标志的世界跨海通道,特别是大规模的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建设日新月异。“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世界(含我国)跨海通道资料,整理为《国外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其重要标志的世界跨海通道,特别是大规模的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建设日新月异。“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世界(含我国)跨海通道资料,整理为《国外跨海通道一览表》和《中国跨海通道一览表》,并对上述两表作了比较分析,期望对我国酝酿中的包括渤海海峡、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等工程在内的跨海通道研究和实施,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通道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 渤海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中国东部和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振波 徐建刚 孙东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7-811,共5页
基于中国空间全覆盖的矩阵形式栅格数据,运用ArcGIS 9.3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定量评价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我国交通可达性的改进程度.研究表明,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科学、精确地进行重大基础设施修建前后的交通可达性评价及预测;... 基于中国空间全覆盖的矩阵形式栅格数据,运用ArcGIS 9.3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定量评价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修建对我国交通可达性的改进程度.研究表明,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科学、精确地进行重大基础设施修建前后的交通可达性评价及预测;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辐射范围为河北海兴县渲惠河入海口-宁夏皋兰-新疆莎车线以南和辽宁绥中-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线以东地区;跨海通道修建前后通道两端的结点城市的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可达性面积发生显著增加,相应变化遵循空间递减规律;跨海通道对区域可达性产生的效果为沿海城市大于内陆城市,长江以南地区要大于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交通可达性 栅格成本加权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杜小军 柳新华 刘良忠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困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实现环渤海区域交通网络的相互衔接,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困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实现环渤海区域交通网络的相互衔接,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产业的分工协作,促进功能有别的三大城市群发展以及形成一体化的环渤海旅游圈,为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一体化 影响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玉梅 李世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5期90-94,共5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特大战略性工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意义,但是也必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界专家一致推荐的"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特大战略性工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意义,但是也必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界专家一致推荐的"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工程建设进行环境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工程决策生命周期的耦合过程,以便从工程源头控制环境影响的产生;初步探讨了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识别内容,结果表明:采用"伏贴式隧道和隧道桥"方案,相对于其它方案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工程的环保施工与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环境影响研究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围岩条件探查与施工方法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乔二伟 彭华 马秀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63-573,共11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连接中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工程,该通道的建成对于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而通道区域的围岩条件及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该工程施工方案的优选十分重要%通...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连接中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工程,该通道的建成对于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而通道区域的围岩条件及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该工程施工方案的优选十分重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海域地层钻探和地层剖面实测以及岩石力学性质分析表明:通道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新近系与上元古界;其中第四系厚10-120 K,主要是一些松散的沉积物,没有隔水层,稳定性差;新近系不发育,仅在局部地区零星分布,主要由大孔隙的玄武岩构成,其抗压强度等岩石力学性质指标偏低,且低于正常值;而上元古界则由石英岩与石英岩互层的板岩和千枚岩构成,石英岩稳定、坚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大,板岩和千枚岩属于软质岩石,遇水易软化%因此,在已有的“全隧道”和“南桥北隧”两种方案基础上,建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北隧”段采用深埋隧道法,即该隧道不仅应穿越上部的第四系和新近系,还要穿越上元古界与石英岩互层的的板岩和千枚岩,而设置于石英岩中。根据通常采用的利用围岩确定隧道最小埋深的挪威法,建议北段隧道的最小埋深应在65 m左右%另外,由于石英岩比较坚硬,因此,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宜采用钻爆法和TBM法进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围岩 地层剖面 岩石力学性质 最小埋深 施工方法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震安全性评价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玶 杨美娥 赵东芝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7-103,共7页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间的岛链是中国东部大陆架后部翘起的部分,郯庐断裂带的切割把此大陆架与大陆部分分割开来,大陆架向东倾没海中,郯庐带下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西侧有郯庐带,此带是一条强震发生断层,强震频繁,最大达8.5级,给未来通...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间的岛链是中国东部大陆架后部翘起的部分,郯庐断裂带的切割把此大陆架与大陆部分分割开来,大陆架向东倾没海中,郯庐带下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西侧有郯庐带,此带是一条强震发生断层,强震频繁,最大达8.5级,给未来通道造成一定的地震影响,所以通道的设计和施工应防范于未然.强震发生断层有一定宽度并分界明显,断层内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差异甚大,地震烈度差异可达2—3度或更高.跨海通道是一条生命线工程,对通道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采取应用确定性方法,为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供翔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郯庐断裂带 强震发生断层
下载PDF
日本跨海通道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柳新华 刘良忠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19,共4页
日本由于岛国的独特地理特征,为了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二战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跨海桥梁以及海底隧道建设,从而实现了四大主岛陆路交通的联结。日本一系列跨海通道的建设,对促进其经济腾飞,实现地区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由于岛国的独特地理特征,为了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二战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跨海桥梁以及海底隧道建设,从而实现了四大主岛陆路交通的联结。日本一系列跨海通道的建设,对促进其经济腾飞,实现地区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对我国当前的五大跨海交通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海峡 跨海通道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 渤海
下载PDF
抓住机遇 启动内需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与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新华 徐清照 刘良忠 《科学与管理》 2009年第1X期31-33,共3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21世纪的特大工程,建设这一工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十几年的前期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已经具备了建设条件。研究认为,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及早决策,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国外的英法海底隧道、国内的杭州湾...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21世纪的特大工程,建设这一工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十几年的前期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已经具备了建设条件。研究认为,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及早决策,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国外的英法海底隧道、国内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跨海工程,加快推进该工程的研究与规划,适时启动这一特大工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环渤海 跨海通道 海底隧道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下载PDF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两大半岛城市群经济联系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士秋 雷磊 曹威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9期936-939,共4页
跨海通道作为一种新型快捷的交通方式,其建设对端点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南北端点两大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断裂点和城市引力模型方法计算分析渤海海... 跨海通道作为一种新型快捷的交通方式,其建设对端点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南北端点两大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断裂点和城市引力模型方法计算分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两大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影响下,两大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辽中南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经济联系
下载PDF
跨海通道对区域联系强度的影响——基于渤海通道建设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锴 欧文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改善环渤海地区交通格局,辽宁省和山东省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选取辽宁省14个地级市和山东省17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城镇人口数、城市间综合时间距离以及Krugman指数...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改善环渤海地区交通格局,辽宁省和山东省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选取辽宁省14个地级市和山东省17个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城镇人口数、城市间综合时间距离以及Krugman指数等指标,测度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两省各城市间联系强度的影响.结论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大幅提升两省各城市间联系强度,两省城市间联系强度总量提升2倍,大连与烟台两城联系强度提升近7倍,两省城市间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改善明显,省内经济重心向通道处偏移,国内外贸易投资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辽宁省 山东省 经济联系强度
下载PDF
骨干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冯立新 杨效忠 +1 位作者 姚慧 卢松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骨干交通设施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媒介和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研究对象,选取网络通达性指数、三步深度值、空间距离通达性指数等3个指标和点的中间中心度、线的中间中心度2个指标分别定量分析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高速... 骨干交通设施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媒介和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为研究对象,选取网络通达性指数、三步深度值、空间距离通达性指数等3个指标和点的中间中心度、线的中间中心度2个指标分别定量分析跨海通道对环渤海区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通达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交通通达性、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线路变化等多种因素,认为:大连、烟台成为新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旅游增长极;跨海通道旅游发展轴将凸显,此轴辐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山东山水圣人与齐鲁文化旅游辐射带和辽中南旅游辐射带;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由"双核、四轴、三块、五区"演变为"双核、二轴、三块、六区、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交通设施 旅游空间格局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交通通达性
原文传递
渤海跨海通道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世泰 王淑婧 张丽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4,共5页
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国家级城市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及其与外部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而沿海综合交通走廊发育得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之所在。基于对该工程的简要分析,... 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国家级城市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及其与外部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而沿海综合交通走廊发育得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之所在。基于对该工程的简要分析,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现状,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指出了跨海通道将完善城市群的城市等级体系和综合交通走廊,从而形成以"三五三"为主体的空间结构网络体系,以此来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跨海通道 空间结构 城市群 山东半岛
原文传递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南北亚欧大陆桥的影响及亚欧大陆桥中干线构想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会录 孙峰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75-1080,共6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连接起来,必将使华东地区尤其是山东省与东北地区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也会改变东北亚地区的物流格局,进而影响到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在分析南北亚欧大陆桥发展现状的基础之...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连接起来,必将使华东地区尤其是山东省与东北地区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也会改变东北亚地区的物流格局,进而影响到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在分析南北亚欧大陆桥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两座大陆桥可能带来的影响,构想了一条亚欧大陆桥"中干线",并论述了中干线的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乃至亚欧货物流通所产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新亚欧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陆桥 中干线
原文传递
渤海海峡地区高分辨率地震层序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长春 李攀峰 +5 位作者 孙军 侯方辉 褚宏宪 祁江豪 杨源 陈珊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73-2383,共11页
通过对渤海海峡1096 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进行解译,并结合钻孔岩心资料,探讨渤海海峡地区地层结构及第四纪环境演化过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在单道地震剖面上共识别出7个地震反射界面,划分出7个地震反射单元,组成5套地震层序.其中,层... 通过对渤海海峡1096 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进行解译,并结合钻孔岩心资料,探讨渤海海峡地区地层结构及第四纪环境演化过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在单道地震剖面上共识别出7个地震反射界面,划分出7个地震反射单元,组成5套地震层序.其中,层序Ⅰ由U1组成,为一套强振幅、连续性较好的平行、亚平行反射波组成,厚度为0~30 m,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层;层序Ⅱ由U2组成,为低振幅、连续性较差的平行、亚平行反射波组,部分为声学透明或半透明反射层,厚度为0~50 m,为中更新世沉积层;层序Ⅲ由U3-U5组成,上部为低振幅的杂乱反射,部分为声学透明或半透明反射层,中部为连续性较好的强反射单元,下部以杂乱反射为主,最大厚度超过300 m,为早更新世沉积层;层序Ⅳ由U6组成,以杂乱反射为主,局部褶皱变形,仅在老铁山水道地区残留;层序Ⅴ由U7组成,为渤海海峡沉积地层的基底,由一套弱振幅、低连续、成层性差的地震反射单元组成.研究表明,渤海海峡第四纪以来经历多期环境变迁,并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不同的反射特征.早更新世早期-中期,地震反射以杂乱反射为主,连续性较差、反射弱,指示陆相沉积;早更新世晚期,声学透明或半透明反射结构指示海侵开始;中更新世以来,地震反射特征以平行、亚平行的反射结构为主,指示海相沉积占主导地位.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揭示渤海海峡地区活动断裂广泛发育,大部分断裂活动时间终止于中更新世,少数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继续活动,这对海底工程建设严重不利.本次研究揭示了渤海海峡地区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和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的论证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地震层序 活动断裂 第四纪环境演化 跨海通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