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hallucination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8
1
作者 Yingli Zhang Wei Liang +3 位作者 Shichang Yang Ping Dai Lijuan Shen Changhong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2666-2676,共11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auditory halluc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DATA SOURCES: O... OBJECTIVE: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auditory halluc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DATA SOURCES: Online literature retrieval was conducted using PubMed, ISI Web of Science, EMBASE, Medline an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 from January 1985 to May 2012. Key words wer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repetitive tran- 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hallucination". STUDY SELECTION: Selected studies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ssessing therapeutic ef- ficac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hallu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was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left temporoparietal cortex for treatment of auditory hallucination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Control groups received sham stimulation.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otal scores of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Rating Scale, Auditory Hallucination Subscale of Psychotic Symptom Rating Scal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Auditory Hallucination item, and Hallucination Change Scal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response rate, global mental state, adverse effect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RESULTS: Seventeen studies addressing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were screened, with controls receiving sham stimulation. All data were completely effective, involving 398 patients. Overall mean weighted effect size for repeti- 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versus sham stimul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D = -0.42, 95%C/: -0.64 to -0.20, P = 0.000 2). Patients receiving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esponded more frequently than sham stimulation (OR = 2.94, 95%C/: 1.39 to 6.24, P =0.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active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sham stimulation for positive or negative symptoms. Compared with sham stimulation, active repeti- 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had equivocal outcome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commonly caused headache and facial muscle twitching. CONCLUSION: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uditory hallucination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META-ANALYSI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uditory hallucination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 temporoparietal cortex cognitive func-tion positive symptom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小柴胡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女性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研究
2
作者 高玉广 廖煜雄 +2 位作者 刘琦琦 黄丽蓉 何乾超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女性躯体形式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女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1组给予盐酸度洛西汀胶囊治疗,对照2组在盐酸...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女性躯体形式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女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1组给予盐酸度洛西汀胶囊治疗,对照2组在盐酸度洛西汀胶囊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2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各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和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雌二醇(E_(2))水平变化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SCL-90、HAMD、HA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的血清5-HT、NE、E_(2)水平均比治疗前、治疗4周后有所上升,对照2组患者的5-HT、NE、E_(2)水平高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5-HT、NE、E_(2)水平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可改善女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女性 小柴胡汤 重复经颅磁刺激 盐酸度洛西汀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大脑皮质抑制异常比较
3
作者 吴观福 朱田园 +3 位作者 徐丽华 钱禛颖 王继军 唐莺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6-482,共7页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大脑皮质抑制异常并探索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招募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抑郁症患者(21例首发抑郁症、20例复发抑郁症)和35名健康对照。使用经颅磁刺激脉冲进行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指标检测...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大脑皮质抑制异常并探索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招募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抑郁症患者(21例首发抑郁症、20例复发抑郁症)和35名健康对照。使用经颅磁刺激脉冲进行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指标检测。使用阳性与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以年龄、性别和是否用药为协变量,使用协方差分析或广义线性模型对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皮质静息期长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92.08±35.43)ms vs.(70.27±22.12)ms vs.(70.81±29.29)ms,P<0.05]。将抑郁症分为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抑郁症亚组,首发抑郁症组的短间隔皮质抑制弱于复发抑郁症组和对照组(0.76±0.44 vs.0.43±0.32 vs.0.45±0.20,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皮质静息期与一般症状得分呈负相关(r=-0.544,P<0.001),短间隔皮质抑制与阴性症状得分呈负相关(r=-0.501,P=0.005)。首发抑郁症组短间隔皮质抑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605,P=0.028)。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均存在大脑皮质抑制指标异常,首发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皮质静息期延长,而首发抑郁症表现为短间隔皮质抑制减弱。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的大脑皮质抑制指标异常与其临床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神经抑制 皮质兴奋性 经颅磁刺激 短间隔皮质抑制 皮质静息期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王青松 林毅 +2 位作者 刘德扬 丁旭东 张超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1-405,411,共6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M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本院康复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MT组、rTMS组、联合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M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6月本院康复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MT组、rTMS组、联合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3~4 h/d,6 d/周,共4周;MT组、rTMS组分别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MT疗法、5Hz rTMS疗法;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MT及rTMS疗法。四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同时测量患侧脑区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共65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MT组脱落2例,联合组脱落1例。经治疗后,四组患者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MT组、rTMS组、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最优(P<0.05);四组患者CL和CMCT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MT组、rTMS组、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低于MT组和rTMS组(P<0.05)。结论:MT和rTMS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早期进行MT联合rTMS治疗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Meta分析
5
作者 刘长兴 郭心怡 常翔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有关rTMS联合认知训练治疗PSCI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行为记忆测验法(RBMT)评分。由2名评审员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或相对风险比(R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并计算其95%置信区间(CI)。根据I 2和P值大小判断异质性,若P≥0.10,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0,I2>50%,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1 78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895例、试验组893例。(1) MoCA评分:按对照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D=1.78,95%CI(1.18,2.38),P<0.000 1;MD=3.30,95%CI(3.01,3.58),P<0.000 01];按刺激频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D=3.49,95%CI(3.40,3.57),P<0.000 01;MD=3.16,95%CI(2.79,3.53),P<0.000 01]。(2) MMSE评分:试验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D=2.14,95%CI(1.14,3.15),P<0.000 1;MD=3.16,95%CI(2.71,3.60),P<0.000 01]。(3) ADL评分:试验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D=10.78,95%CI(9.18,12.38),P<0.000 01;MD=8.23,95%CI(7.04,9.41),P<0.000 01]。(4) RBMT评分:试验组RBMT评分高于对照组[MD=2.00,95%CI(1.37,2.63),P<0.000 01]。结论 rTMS联合认知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智力状态、行为记忆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ETA分析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慢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锦仪 何静薇 杨远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9期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慢性失眠的疗效,并观察疗效维持时间。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n=51)和治疗组(低频磁刺激组,n=49)。...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慢性失眠的疗效,并观察疗效维持时间。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n=51)和治疗组(低频磁刺激组,n=49)。两组均接受连续2周的经颅磁刺激,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6、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对整个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4、6周后,治疗组的PHQ-9、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的PSQI、PHQ-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TMS能有效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抑郁 重复经颅磁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9
7
作者 蒲绮霞 张春萍 +6 位作者 黄雄 余国汉 王丹逢 黄建伟 古志文 江妙玲 张敏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高频(10Hz)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另一组予假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以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蒙哥马利...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高频(10Hz)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另一组予假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以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为工具,评估经颅磁刺激前后患者阴性症状的变化。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观察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后,治疗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0T术中磁共振实时影像功能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庄冬晓 吴劲松 +7 位作者 姚成军 路俊锋 朱凤平 邱天明 许耿 毛颖 黄峰平 周良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岛叶 神经导航 术中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下载PDF
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对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潘钰 汪璇 +2 位作者 刘萍 陈赞 王玉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对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T10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脊髓半横断大鼠于术后4 d分别给予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治疗,刺激强度为最大输出强度的35%,刺激频率5 Hz,每序列5 s,间歇2 min,连续1... 目的观察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对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T10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脊髓半横断大鼠于术后4 d分别给予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治疗,刺激强度为最大输出强度的35%,刺激频率5 Hz,每序列5 s,间歇2 min,连续10个序列,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2周。各组大鼠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评价运动功能;术后38 d取患侧下肢胫前肌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经颅磁刺激组大鼠手术17 d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高于术后3 d和脊髓损伤组(P<0.05);经脊髓磁刺激组大鼠手术10 d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步态正确率高于术后3 d和脊髓损伤组(P<0.05),术后10 d步态正确率高于经颅磁刺激组(P<0.05)。经颅和经脊髓磁刺激组大鼠胫前肌运动终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P<0.001)。结论早期经颅和经脊髓磁刺激可促进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改善,并改变远端肌肉的可塑性,经脊髓磁刺激可加速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经脊髓磁刺激 脊髓半横断 运动功能 恢复 大鼠
下载PDF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eu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国付 黄晓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EA)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核抗原(NeuN)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12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 目的探讨电针(EA)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核抗原(NeuN)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12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结合rTMS组(结合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后7、14 d与28 d 3个不同时相、不同脑区NeuN与NeuN/BrdU表达的变化,并观测其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海马颗粒下区(SGZ)和侧脑室下区(SVG)缺血后7 d,NeuN和NeuN/BrdU阳性细胞数量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表达达到高峰,28 d表达开始下降,其中增加最明显的为结合组,电针组和rTMS组也有明显增加,但电针组和rTM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增加最少;从组间比较看,电针组、rTMS组、结合组与模型组在7、14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在7、14 d时均高于电针组和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rTMS组和结合组各时相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结合组为明显。结论电针结合rTMS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促进缺血侧不同脑区NeuN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电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核抗原 大鼠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克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PSD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心理疏导和抗抑郁治疗;r-TMS...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PSD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心理疏导和抗抑郁治疗;r-TMS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抑郁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巴塞尔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MMSE评分及BI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及BI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r-TMS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r-TMS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治疗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改善作用持续性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广超 关勇 +2 位作者 齐明 李朝晖 王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6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慢性病程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作用的持续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住院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收集治疗...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慢性病程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作用的持续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住院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收集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3、6个月的相关数据,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3、6个月的PANSS量表中的阴性症状评分与总评分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621,57.369,P<0.05),q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结束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数值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统计有2例"震颤"患者和1例"流涎"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ESS量表中严重程度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4,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其临床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的改善幅度较大,但是改善的效果会因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建议进行连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随访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长耀 窦佳鸣 +1 位作者 王丽婷 苏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后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1Hz的r TMS刺激,在治...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后循环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及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后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假刺激组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健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1Hz的r TMS刺激,在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2周3个时间点分别采用日本东京大学平衡量表(UTBS),Tetrax平衡测试仪SI及WDI指数以及TMS的MEP阈值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即时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闭眼状态下Tetrax平衡指数优于假刺激组(P<0.05),同时两组运动皮质MEP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提高(P<0.01),其中治疗组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5),同时治疗组Tetrax平衡指数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1),两组MEP阈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低频r TMS可抑制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异常兴奋,提高后循环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康复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后循环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评估 治疗
下载PDF
rTMS与iTBS模式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子财 温馨 +3 位作者 彭阳 钟立达 李芳 刘惠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TBS)两种模式的经颅磁刺激作用小脑部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9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rTMS组(30例)、iTBS...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TBS)两种模式的经颅磁刺激作用小脑部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9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rTMS组(30例)、iTBS组(24例)、对照组(35例);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小脑部位,iTBS组给予经颅磁的iTBS模式刺激小脑,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3组患者均在标准吞咽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以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估量表(FED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评价3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rTMS组、iTBS组、对照组的FEDSS评分和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rTMS组、iTBS组的FEDSS评分和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TMS组的FEDSS评分高于iTBS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iTBS组在SS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结论rTMS模式、iTBS模式均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iTBS不劣于rTMS,在吞咽疗效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 小脑刺激
下载PDF
目标设置在不同肌肉强度的短期运动训练中对大脑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雯 金晖 彼末一之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54,共9页
目的:探究运动时不同任务要求所诱发的运动相关突触可塑性(MPDP)在初级运动皮层(M1)中的变化。方法:对16名健康、无运动背景的成人进行了短时间同等频率的两种配对联合刺激(PAS)和4种快速拇指内收运动干预。PAS将外周神经刺激和运动皮... 目的:探究运动时不同任务要求所诱发的运动相关突触可塑性(MPDP)在初级运动皮层(M1)中的变化。方法:对16名健康、无运动背景的成人进行了短时间同等频率的两种配对联合刺激(PAS)和4种快速拇指内收运动干预。PAS将外周神经刺激和运动皮层经颅磁刺激(TMS)相结合,对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的25或10 ms(PAS25或PAS10)后TMS刺激对侧M1,以诱发长时程增强/抑制(LTP/D)样效应(PAS25/10)。运动干预包括“无目标的舒适力度任务(TC)”“无目标的高力度任务(TS)”“设置目标的舒适力度任务(TCC)”和“设置目标的高力度任务(TSC)”4种。在基线和干预后的0、5、10、15、20、25、30、45和60 min分别使用单脉冲TMS刺激对侧M1,诱发运动诱发电位(MEP)。记录6种干预前后的MEP振幅,对比PAS干预和运动干预后1 h内M1的皮质兴奋性变化,以此评价不同任务要求下的运动干预对MPDP的影响及其与LTP/D样效应的关系。结果:4种运动干预中,仅TSC后的MEP振幅长时间处于显著易化状态并在干预15~20 min后达到顶峰,说明仅TSC对MPDP产生影响。此外,运动干预与LTP/D样效应的关系为:诱发出LTP样效应的PAS25后的MEP振幅在时间进程上仅与TS和TSC呈显著正相关;诱发出LTD样效应的PAS10与4种运动均无相关。结论:目标设置和高肌肉强度的协同效应对促进M1的皮质兴奋性,诱发LTP样可塑性所起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目标设置 突触可塑性 经颅磁刺激 配对联合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