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cise Modulation Strategies for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被引量:5
1
作者 Gangliang Zhong Zhengyi Yang Tianzi Ji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718-1734,共17页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is a popular modulatory technique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diseases.Unfortunately,current modulation strategies are only modestly ...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is a popular modulatory technique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diseases.Unfortunately,current modulation strategies are only modestly effective.The literature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modulatory effects of TMS vary depending on device components and stimulation protocols.These differential effects are important when designing precise modulatory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or research applications.Developments in TM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advances in combining TMS with neuroimaging techniques,includ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Such studies appear particularly promising as they may not only allow us to probe affected brain areas during TMS but also seem to predict underlying research directions that may enable us to precisely target and remodel impaired cortices or circuits.However,few precise modulation strategies are available,and the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se strategies need to be confirmed.Here,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possible technologies for precise modulation to highlight progress along with limitations with the goal of suggesting future directions for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dulation strategies Precise stimulation target coil location Individual treatment paradigm
原文传递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2
作者 Na Ye Tao Feng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and Clinics》 2016年第4期252-259,共8页
Barker first us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1985 in human brain function research. Since then, it has gradually been developed into a secure and non-invas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 In 1... Barker first us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1985 in human brain function research. Since then, it has gradually been developed into a secure and non-invas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 In 1994, Pascual Leone first used i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PD) and observed an improvement in the motor symptoms of most of the patients. Recent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both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D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biochemical,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sis. Different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can be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stimulation parameters.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clude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coil, array orientation, materials and intensity, frequency of stimulus, etc.; the biological factors include stimulating targets, baseline, circadian rhythms, cerebral cortex thickness, and so on.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se factor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imulation coil stimulation parameters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影像导航及靶区选择在经颅磁刺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荔 陈鹏 +3 位作者 韦秀英 卢阳佳 赖思嘉 王凯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34-4241,共8页
背景:在经颅磁刺激临床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准确瞄准刺激脑区可影响经颅磁刺激的实际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移动式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刺激靶区定位的准确性和靶区选择的优... 背景:在经颅磁刺激临床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准确瞄准刺激脑区可影响经颅磁刺激的实际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移动式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刺激靶区定位的准确性和靶区选择的优化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目的:综述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导航定位原理及在经颅磁刺激中的应用,归纳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在指导经颅磁刺激靶区选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以“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coil positioning,neuronavigation,augmented realit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神经导航,增强现实,核磁共振成像,原理”为主要检索词,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传统经颅磁刺激线圈放置方法中,“5 cm规则”、国际脑电10-20定位法最为常用,这些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的优点,但过于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存在不同操作者的技术差异。②基于立体定向技术发展而来的神经导航系统是目前可视化程度及准确度最高的辅助经颅磁刺激线圈放置的引导方式,它通过MRI数据采集、脑三维重建、头模配准及立体几何定位等步骤来实现可视化定位,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及科研应用价值,但因其设备较为昂贵,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尚未普及。③对于不同层次的医疗单位,移动式移动式增强现实技术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神经导航系统替代方案,它通过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构建二维/三维图像、虚拟图像与真实脑图像叠加来实现头皮下脑组织可视化定位,具有直观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可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④尽管相对脑电10-20定位策略,可视化定位的临床疗效优越性目前尚未充分体现,但随着研究者对人脑多种不同模态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的挖掘,有望进一步优化经颅磁刺激治疗靶区选择的策略,提高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答率和个性化程度,这在将来是极具潜力和挑战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线圈定位 靶区选择 脑三维重建 立体定向技术 神经导航系统 移动式增强现实 脑3D解剖成像 脑功能成像 脑结构成像
下载PDF
H1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设计对刺激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吴雅祥 廖绍伟 +1 位作者 刘仲武 余红雅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创、无痛、低成本实现大脑刺激的工具,在治疗许多精神疾病方面有效。H1型线圈是一种TMS线圈。为实现深部脑组织刺激,基于现有的H1型线圈,本研究提出一种由四匝线圈组成的一...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创、无痛、低成本实现大脑刺激的工具,在治疗许多精神疾病方面有效。H1型线圈是一种TMS线圈。为实现深部脑组织刺激,基于现有的H1型线圈,本研究提出一种由四匝线圈组成的一种简化的H形线圈,使用有限元分析计算球形头部模型内电场分布,并利用大脑内深度20 mm处最大的电场强度E_(max)(20)与大脑表面最大电场强度E_(max)(0)的比值P(20)和E_(max)(0)研究H形线圈结构设计对刺激深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H形线圈的刺激效果由线圈中两组线圈的结构、位置共同决定,通过调整线圈结构,最优的H1线圈对应的P(20)和E max(0)分别为75.54%和32.97 V/m。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在大脑表面最大电场强度较小的同时,刺激颅内深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H1型线圈 线圈结构 刺激深度
下载PDF
适用于临床及动物试验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于阳 李玥 +3 位作者 张广浩 白金柱 吴昌哲 霍小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1-187,共7页
为开展电磁刺激技术在神经调控及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临床及动物试验研究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研究了rTMS对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高频rTMS系统的参数由相关理论分析和仿真... 为开展电磁刺激技术在神经调控及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临床及动物试验研究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研究了rTMS对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高频rTMS系统的参数由相关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确定。系统完成后,使用慢性rTMS对SD大鼠进行15d刺激,考察其对大鼠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能系统的作用。最后,将rTMS系统与踏车训练机同步,研究rTMS对临床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作用。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rTMS系统频率为0~15Hz可调,八字(figure-eight)线圈最高磁感应强度为2.5T。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慢性rTMS能选择性地调节不同脑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临床试验结果表明,rTMS同步踏车训练治疗6周后,训练组患者的运动评分(ASIA)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相比对照组高,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1)研制的rTMS系统的刺激频率和磁感应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慢性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在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类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3)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通过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可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刺激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八字线圈 感应电场 神经递质 脊髓损伤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6
作者 李江涛 郑敏军 曹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8-1178,共11页
电磁场作用于生物体时会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这是生物电工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无创生物刺激技术,它利用时变磁场产生感应电场,引起生物电流在组织中传导,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 电磁场作用于生物体时会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这是生物电工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无创生物刺激技术,它利用时变磁场产生感应电场,引起生物电流在组织中传导,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TMS装置主要包括脉冲电流发生回路和磁刺激线圈,改变回路和线圈的参数可以产生不同形式的刺激,满足不同的临床应用需求。TMS技术发展30几a来,已成为神经外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的常用诊断与治疗手段,在脑功能研究方面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随着TMS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TMS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生物效应 刺激线圈 治疗 脑功能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设计与场分布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冀成 黄卡玛 +2 位作者 郭兰婷 张弘 胡雅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306,共4页
为解决经颅磁刺激的兴奋点定位问题提出了以圆环面聚焦线圈阵列实现电磁聚焦的方案。而后,使用经过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注入阵列各单元线圈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进行了优化,在目标区域内很好的实现了电磁聚焦。通过计算,显示了线圈阵列... 为解决经颅磁刺激的兴奋点定位问题提出了以圆环面聚焦线圈阵列实现电磁聚焦的方案。而后,使用经过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注入阵列各单元线圈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进行了优化,在目标区域内很好的实现了电磁聚焦。通过计算,显示了线圈阵列在优化后的电流组态下产生的磁场和电场在计算区域内的分布和二维等高线图,表明了该聚焦线圈阵列可在目标区域产生具有良好聚焦性能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并具有可同时聚焦至多个目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经颅磁刺激 磁场 线圈阵列 刺激线圈 阵列 分布计算 聚焦线圈 设计 磁场分布
下载PDF
多通道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的驱动与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江涛 曹辉 +1 位作者 郑敏军 赵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58-165,共8页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刺激技术,近年来在医学上被广泛使用。与传统单通道磁刺激线圈相比,多通道线圈阵列可以实现多点同步刺激、扫描刺激以及刺激模式的灵活切换,因此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线圈阵列驱动电路复杂、线...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刺激技术,近年来在医学上被广泛使用。与传统单通道磁刺激线圈相比,多通道线圈阵列可以实现多点同步刺激、扫描刺激以及刺激模式的灵活切换,因此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线圈阵列驱动电路复杂、线圈间存在电磁耦合等难点,多通道线圈阵列的驱动与控制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该文基于8路独立导线构成的4×4直导线阵列,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多通道线圈阵列的驱动与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主要包括充电电路和8路放电电路,用于在线圈阵列中产生脉冲电流;控制电路则主要用于切换刺激模式和控制脉冲电流的幅值及重复频率。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验测量,分析电磁耦合对脉冲电流波形的影响,验证了该驱动与控制电路可以实现线圈阵列在不同重复频率、不同刺激模式下工作,并且在理论上,线圈阵列下方3cm处的刺激强度足够达到脑细胞的兴奋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多通道线圈阵列 驱动控制 电磁耦合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脑功能和脑结构成像的TMS线圈定位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慧 胡瑞萍 +3 位作者 王梦星 张记磊 陆海锋 杜小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61-866,共6页
经颅磁刺激(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TMS线圈准确地定位于相应的脑功能区,是TMS疗效以及对TMS疗效评估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与TMS的结合,极大提高了TMS线圈定位的准确性,但这种多设备的组合有些环境下无法使用,如磁共振扫... 经颅磁刺激(TM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TMS线圈准确地定位于相应的脑功能区,是TMS疗效以及对TMS疗效评估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系统与TMS的结合,极大提高了TMS线圈定位的准确性,但这种多设备的组合有些环境下无法使用,如磁共振扫描时就无法使用导航。由于导航系统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中许多TMS并没有整合导航系统,则TMS线圈的定位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在MR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TMS线圈定位方法。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rTMS)治疗失语为例,1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采集其高分辨率T1结构像以及言语任务功能MRI图像。使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言语任务相应激活脑区,再用MRIcron软件加入T1结构像和脑激活图,从而构建大脑3D激活图,并在其上确定rTMS刺激部位,标记该部位在MRIcron中坐标,另外在头皮标记一个参照点并记下坐标。根据标记点及其坐标则可确定rTMS刺激部位在头皮的对应点。该方法确定TMS刺激点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个体自身结构图上进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操作简单,便于实现,节约成本,可以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线圈定位 脑功能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熊慧 景昭 刘近贞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6-564,共9页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无创、无痛激活脑内神经元的技术,用于治疗大脑精神或神经类疾病。TMS系统主要由磁场发生器和刺激线圈组成,两者是影响刺激性能的关键因素。从磁场发生器、刺激线圈和实验系统3个方面概括了TMS的发展与进步,总结...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无创、无痛激活脑内神经元的技术,用于治疗大脑精神或神经类疾病。TMS系统主要由磁场发生器和刺激线圈组成,两者是影响刺激性能的关键因素。从磁场发生器、刺激线圈和实验系统3个方面概括了TMS的发展与进步,总结了多种类型磁场发生器的特点及主要线圈结构的性能优势,介绍了线圈设计与数值分析的方法,概括了优化线圈参数和目标的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了实验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磁场发生器和刺激线圈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扩展与深入,凭借其独特优势,TMS技术将在脑部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磁场发生器 刺激线圈 设计与优化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提高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聚焦性的仿真与实验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涛 赵琛 +1 位作者 张顺起 刘志朋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9-323,共5页
提出一种可提高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聚焦性的方法,即使用高电导率材料制作的窗口挡板减小线圈感应电场聚焦区域面积,并抑制负峰能量,同时采用高磁导率材料制作的导磁体增强线圈感应电场的正峰能量.建立了盐水槽仿真模型,并结合ANSYS有... 提出一种可提高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聚焦性的方法,即使用高电导率材料制作的窗口挡板减小线圈感应电场聚焦区域面积,并抑制负峰能量,同时采用高磁导率材料制作的导磁体增强线圈感应电场的正峰能量.建立了盐水槽仿真模型,并结合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窗口板和导磁体对8字线圈感应电场分布的影响.分别使用铜和铁氧体制作了与仿真模型一致的窗口板和导磁体,使用盐水槽和Magstim Rapid2型磁刺激仪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结合导磁体比单独使用窗口板具有更好的提高8字形线圈聚焦性能的效果.该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到经颅磁刺激线圈实际使用过程中,相比设计新型线圈而言,工作量更少,复杂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8字形线圈 聚焦性 ANSYS 感应电场分布 盐水槽模型
下载PDF
基于经颅磁刺激的线圈阵列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慧 高毅娟 刘近贞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中线圈阵列空间位置的排布方法,以实现大脑内任意位置的定点磁聚焦。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线圈阵列设计方法,选择球形大脑内3个不同位置的靶点,经理论计算得到各个阵列结构中每个线圈的空间位置参数。其次,利用ANSYS...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中线圈阵列空间位置的排布方法,以实现大脑内任意位置的定点磁聚焦。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线圈阵列设计方法,选择球形大脑内3个不同位置的靶点,经理论计算得到各个阵列结构中每个线圈的空间位置参数。其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的线圈阵列在大脑中的磁场分布。结果利用所提出的线圈阵列设计方法实现了任一靶点处的磁聚焦。同时,随着阵列中线圈尺寸的变化,靶点磁场的聚焦性和刺激强度存在一个平衡关系,需要综合考虑两者来选择合适的线圈尺寸。结论本文提出的线圈阵列设计方法为经颅磁刺激中定点磁聚焦提供了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空间中任意位置的定点磁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线圈阵列设计方法 定点刺激 任意位置 线圈尺寸
下载PDF
新型经颅磁刺激三层-8字形线圈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慧 景昭 刘近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3-800,共8页
基于磁场的叠加与抵消,设计与优化具有特殊结构和电流方向的三层-8字形线圈.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分析三层-8字形线圈尺寸和沿切线旋转角度的改变对刺激性能的影响,优化线圈结构.与8字形线圈相比,优化后的三层-8字形线圈的刺激强度提高33... 基于磁场的叠加与抵消,设计与优化具有特殊结构和电流方向的三层-8字形线圈.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分析三层-8字形线圈尺寸和沿切线旋转角度的改变对刺激性能的影响,优化线圈结构.与8字形线圈相比,优化后的三层-8字形线圈的刺激强度提高33.92%,聚焦性提高25.43%.结果表明,在目标靶点处,优化后三层-8字形线圈具有更强的刺激强度和聚焦性,有效减弱对非目标区域的不良影响,保证TMS治疗的安全性.通过刺激真实头部模型,验证优化后三层-8字形线圈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三层-8字形线圈 聚焦性 刺激深度 刺激强度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多信道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浩 王旭飞 唐劲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多信道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实现方式,以实现对具有多点同时刺激、刺激点可移动等优点的磁刺激技术的模拟仿真。方法分析圆形线圈感应电场分布规律,设计并建立了一种2×5×5的交叉型线圈阵列模型;针对优化问题设计了结合模... 目的探讨多信道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实现方式,以实现对具有多点同时刺激、刺激点可移动等优点的磁刺激技术的模拟仿真。方法分析圆形线圈感应电场分布规律,设计并建立了一种2×5×5的交叉型线圈阵列模型;针对优化问题设计了结合模式搜索的混合遗传算法,对交叉型线圈阵列的电流组态进行了优化。结果给出了两点刺激和三点刺激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遗传算法具有很好的全局和局部搜索特性,在优化算法的优化下,交叉型线圈阵列可以有效逼近指定的感应电场分布。结论本文设计的线圈阵列结构和优化算法实现了经颅磁刺激中的多点刺激和刺激点移动问题,对于多信道经颅磁刺激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信道经颅磁刺激 线圈阵列 遗传算法 模式搜索
下载PDF
高频经颅磁治疗仪制冷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想 韩燕 +1 位作者 郭婷婷 朱祥祥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期78-80,共3页
为了有效控制在治疗过程中经颅磁刺激仪的磁刺激线圈温度的缺点,本文尝试另一种思路,利用帕尔贴效应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冷却功能的刺激部。该刺激部温度可控、性能稳定、能持续工作,可以有效解决磁刺激仪在治疗过程中,因磁刺激线圈的温... 为了有效控制在治疗过程中经颅磁刺激仪的磁刺激线圈温度的缺点,本文尝试另一种思路,利用帕尔贴效应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冷却功能的刺激部。该刺激部温度可控、性能稳定、能持续工作,可以有效解决磁刺激仪在治疗过程中,因磁刺激线圈的温度高于38℃时,人体的皮肤将感到不适,以及线圈温度过高等导致仪器自动停机保护而终止治疗的问题。该冷却装置的制冷方式不需要任何制冷剂,既能长时间、不间断的工作,又能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感,消除医疗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 磁刺激 磁场强度 脉冲磁场 半导体 制冷系统 磁刺激线圈
下载PDF
八字线圈激励下五层球头模型感应电场能量的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琛 刘志朋 殷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研究经颅磁刺激(TMS)下人体头部组织内感应电场能量的分布状况,即组织内焦耳热能损耗情况。提出通过感应电能分配率及感应电能集中性两方面因素,研究蚊香型八字线圈激励下头部模型感应电场能量分布情况。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蚊香型... 研究经颅磁刺激(TMS)下人体头部组织内感应电场能量的分布状况,即组织内焦耳热能损耗情况。提出通过感应电能分配率及感应电能集中性两方面因素,研究蚊香型八字线圈激励下头部模型感应电场能量分布情况。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立蚊香型八字线圈,及包含了头皮、头骨、脑脊液、脑灰质和脑白质的五层球头模型,用瞬态分析方法研究感应电场能量分布。仿真结果表明,对线圈施以8 000 A交流电流时,感应电场能量的63.37%消耗于头皮层,其次是脑脊液层上的30.82%,而脑灰质层仅分配了2.6%,而该层能量集中度为15.72%。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建立逼近于真实条件的头部模型,提高脑神经磁刺激技术聚焦性能和定位性能,提供更加精确的仿真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感应电能 五层球头模型 八字线圈
下载PDF
高聚焦度经颅磁刺激线圈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江涛 郑敏军 +5 位作者 曹辉 赵政 顾悦 李征 李涛 姜为华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35-1239,共5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因其无痛、无创的优点已在临床的治疗和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如何提高刺激线圈的聚焦度和灵活性仍是1个亟待解决问题。提出了双8字形刺激线圈,研究了双8字形线圈内外线圈的半...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因其无痛、无创的优点已在临床的治疗和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如何提高刺激线圈的聚焦度和灵活性仍是1个亟待解决问题。提出了双8字形刺激线圈,研究了双8字形线圈内外线圈的半径比及匝数比对刺激聚焦度的影响;并利用COMSOL仿真软件探究了圆形线圈阵列的刺激特性以及辅助线圈对刺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8字形线圈的聚焦度较普通8字形线圈其聚焦度最大可提高50%;圆形线圈阵列可通过控制独立线圈电流来灵活调节刺激模式,适当引入辅助线圈电流能有效提高线圈阵列的刺激聚焦度,但辅助线圈电流与主线圈电流之比应小于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双8字形线圈 聚焦度 线圈阵列
下载PDF
用于经颅磁刺激铁芯线圈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有为 康宜华 +1 位作者 孙燕华 朱沁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研究铁芯线圈感应电场的仿真方法,分析铁芯截面大小对线圈性能的影响。方法针对铁芯线圈结构复杂及存在非线性介质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对铁芯线圈模型进行瞬态磁场仿真,求解不同铁芯大小的线圈模型在空间域的感应电流分... 目的研究铁芯线圈感应电场的仿真方法,分析铁芯截面大小对线圈性能的影响。方法针对铁芯线圈结构复杂及存在非线性介质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对铁芯线圈模型进行瞬态磁场仿真,求解不同铁芯大小的线圈模型在空间域的感应电流分布,利用静态仿真求解电感值。结果计算出不同线圈在深度5 mm沿坐标轴的电场分布曲线,并统计曲线中旁峰值与最大值之比。对比仿真结果发现随着铁芯截面增大,线圈的刺激强度与电感值增加,聚焦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当铁芯截面约为空心区域面积1/16时,铁芯线圈聚焦性最好。结论本研究对带铁芯磁刺激线圈的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铁芯线圈 有限元分析 聚焦性 刺激强度
下载PDF
基于MRI数据的多通道经颅磁刺激帽型线圈单元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慧 邱博文 刘近贞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由于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中帽型线圈阵列结构的复杂性,很难确定激励线圈的数量,以使其产生的电场满足要求,本文基于真实的头模型分析了帽型线圈阵列中3种不同数量的线圈单元对头模型内电场分布的影响。方法首先基于真实的MRI数据建立... 目的由于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中帽型线圈阵列结构的复杂性,很难确定激励线圈的数量,以使其产生的电场满足要求,本文基于真实的头模型分析了帽型线圈阵列中3种不同数量的线圈单元对头模型内电场分布的影响。方法首先基于真实的MRI数据建立头模型,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获得了线圈数量分别为2、4和6的线圈单元在真实头模型中的电场分布,最后对感应电场的衰减度、电场强度和聚焦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线圈和6线圈单元的电场衰减度相似,都小于2线圈单元;相较于2线圈,4线圈单元的电场强度增加幅度较大,6线圈与4线圈单元电场强度的增益相似;线圈数量的增加会使电场聚焦点下移,更偏向于深层聚焦。结论在帽型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中,可为满足具体刺激要求的激励线圈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经颅磁刺激 帽型线圈阵列 真实头部模型 电场分布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放电回路参数对线圈脉冲电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强强 逯迈 +2 位作者 董绪伟 陈小强 魏孔炳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本文分析了经颅磁刺激放电回路参数,包括放电回路中总电容(C)、放电电压(U)以及放电线圈的电感值(L)和电阻值(R)对线圈放电电流特性的影响,为经颅磁刺激放电回路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理论上对经颅磁刺激系统基本电路进... 目的本文分析了经颅磁刺激放电回路参数,包括放电回路中总电容(C)、放电电压(U)以及放电线圈的电感值(L)和电阻值(R)对线圈放电电流特性的影响,为经颅磁刺激放电回路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理论上对经颅磁刺激系统基本电路进行分析,得出放电电流与放电回路参数的关系式,然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放电回路参数对线圈脉冲电流的影响。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线圈脉冲放电电流的频域特性。结果单独增大储能电容值,增大了线圈放电电流幅值,延长了脉冲电流上升沿时间和脉宽持续时间,减小了电流信号的主频。单独减小回路总电阻值,增大了脉冲电流的幅值,提高了电流信号的主频,但更容易使脉冲电流出现多次振荡。单独增大回路电感值,减小了脉冲电流幅值,延长了脉冲电流的上升沿时间和脉宽持续时间,电流信号主频先增大后减小。结论在经颅磁刺激系统工程设计中,放电回路参数值要匹配,不同的回路参数取值直接影响线圈脉冲电流的特性。本研究对设计特定指标要求的经颅磁刺激系统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电磁感应 线圈 傅里叶变换 脉冲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