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a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biogeochemical modeling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JI Xuanliang LIU Guimei +2 位作者 GAO Shan WANG Hui ZHANG Miaoy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0-71,共12页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e nutrient cycle and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exhibit a strong variability on seasonal to decadal time scales. On th...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e nutrient cycle and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exhibit a strong variability on seasonal to decadal time scales. On the basis of a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 a three dimensional physical-biogeochemical model including the carbon cycle with the resolution(1/12)°×(1/12)°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variations, ecosystem responses and carbon cycle consequences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The ROMS-Nutrient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Detritus(NPZD) model is driven by daily air-sea fluxes(wind stress, long wave radiation, short wave radiation,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freshwater fluxes) that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 reanalysis2 from 1982 to 2005. The coupled model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the observed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same period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integrated air-sea CO_2 flux over the entire east of China's seas reveals a strong seasonal cycle, functioning as a source of CO_2 to the atmosphere from June to October, while serving as a sink of CO_2 to the atmosphere in the other months. The 24 a mean value of airsea CO_2 flux over the entire east of China's seas is about 1.06 mol/(m^2·a),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 regional total of3.22 Mt/a, indicating that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there is a sink of CO_2 to the atmosphere.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sea water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has an increasing rate of 1.15 μatm/a(1μtm/a=0.101 325Pa), but p H in sea water has an opposite tendency, which decreases with a rate of 0.001 3 a^(–1) from 1982 to 2005.Biological activity is a dominant factor that controls the pCO_2 air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and followed by a temperature.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ir-sea CO_2 flux averaged from the domain area and Ni?o3 SST Index indicates that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has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ast of China's seas physical-biogeochemical mode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sea water air-sea CO2 flux
下载PDF
TcPCO_2与TOF指导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拔管时机对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晶晶 赵磊 +1 位作者 王天龙 肖玮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组织CO_2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Tc PCO_2)监测联合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监测指导老年患者拔管,对于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全麻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组织CO_2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Tc PCO_2)监测联合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监测指导老年患者拔管,对于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岁),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TOF组(T组)、TOF联合Tc PCO_2(U)组。3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管理方法。C组根据临床指标常规拔管,T组除达到常规拔管条件外还需满足TOF≥0.9,U组除满足常规拔管条件外,还需同时满足TOF≥0.9且Tc PCO_2恢复至术前基础水平±5 mm Hg。拔管后3组患者均返回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比较各组患者在拔管即刻、入PACU后即刻、入PACU后30 min、入PACU后60min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即刻,3组患者CO_2蓄积的发生率比较:C组与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9.1%;χ^2=6.421,P=0.011),其余各个时刻T组与U组CO_2蓄积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与C组相比,T组与U组在各个时刻肌力恢复不佳及主观症状虚弱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联合应用TOF与Tc PCO_2监测老年患者拔管,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拔管后早期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皮组织CO2分压 四个成串刺激 全麻 拔管 呼吸道不良事件
下载PDF
动态监测经皮血气分析指标和炎性指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杨华蕾 王小雷 +2 位作者 田金凤 魏培培 聂军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经皮氧分压[p_(tc)(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_(tc)(CO_(2))]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0例NRDS患儿作为...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经皮氧分压[p_(tc)(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_(tc)(CO_(2))]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BPD分为BPD组108例和非BPD组132例。比较2组患儿出生后第1、7、14天时p_(tc)(O_(2))、p_(tc)(CO_(2))、SAA、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评价各指标对NRDS患儿并发BPD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BPD的效能及临床净获益。结果出生后第1天,2组患儿p_(tc)(O_(2))、p_(tc)(CO_(2))和血清SA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7、14天,BPD组p_(tc)(O_(2))低于非BPD组,p_(tc)(CO_(2))和血清SAA、IL-6水平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儿BPD程度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O_(2))呈负相关(r=-0.724,P<0.05),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CO_(2))、SAA、IL-6呈正相关(r=0.635、0.830、0.715,P<0.05);患儿肺功能障碍程度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O_(2))呈负相关(r=-0.719,P<0.05),与出生后第7天时p_(tc)(CO_(2))、SAA、IL-6呈正相关(r=0.673、0.756、0.696,P<0.05);出生后第7天时,BPD患儿p_(tc)(O_(2))分别与SAA、IL-6呈负相关(r=-0.605、-0.623,P<0.05),p_(tc)(CO_(2))分别与SAA、IL-6呈正相关(r=0.618、0.650,P<0.05)。ROC曲线显示,出生后第7天p_(tc)(O_(2))、p_(tc)(CO_(2))、SAA、IL-6联合预测NRDS并发BPD的效能优于四者单独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9~0.965)。p_(tc)(CO_(2))、SAA、IL-6高表达者并发BPD的风险是低表达者的2.256、1.668、1.667倍,p_(tc)(O_(2))高表达者并发BPD的风险是低表达者的0.568倍。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阈值在0.2~0.9时,出生后第7天时p_(tc)(O_(2))、p_(tc)(CO_(2))、SAA、IL-6联合模型预测NRDS患儿合并BPD的净获益率优于四者单独预测。结论p_(tc)(O_(2))、p_(tc)(CO_(2))、SAA、IL-6均与NRDS并发BP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NRDS并发BPD的预测效能及净获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不同储存容器、保存时间和软件计算方法对水体二氧化碳分压测算值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凌嘉茵 郑辉 +2 位作者 黄梓棋 邵李文 曾煌达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探讨了使用不同储存容器(玻璃溶解氧瓶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瓶)、保存时间及计算软件(CO_(2)SYS和PHREEQC)对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通量F(CO_(2))测算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瓶和HDPE瓶,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样品... 本文探讨了使用不同储存容器(玻璃溶解氧瓶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瓶)、保存时间及计算软件(CO_(2)SYS和PHREEQC)对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通量F(CO_(2))测算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瓶和HDPE瓶,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样品只要经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冷藏(4℃)并在24 h内进行测定,保存时间对结果影响不显著(p>0.05)。CO_(2)SYS的p(CO_(2))计算值约为PHREEQC的30%左右,差异显著(p<0.05)。可能原因是PHREEQC有考虑岩溶作用,而CO_(2)SYS没有。但在研究水质参数(COD、总氮、硝酸盐氮、氨氮、总磷、叶绿素、溶解氧(DO)和碳酸盐矿物饱和指数等)与水体p(CO_(2))和F(CO_(2))的关系和影响时,两个软件得出的规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压 储存容器 保存时间 CO_(2)SYS软件 PHREEQC软件
下载PDF
经皮无创血气监测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唐林林 符跃强 刘成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从而了解PctO_2及PctCO_2在微循环障碍时的监测意义。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6例患儿进行PctO_2/PctCO_2监测,因病情需要,部分患儿不同时段予动态监测,共采集110份数据。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间PctO_2与PaO_2及Pc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 curve)评价PctO_2、PctCO_2诊断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相关性分析:在微循环正常组(n=75),PctO_2与PaO_2、PctCO_2与PaCO_2均有良好相关性(r=0.937、0.569,均P<0.05);在微循环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患儿PctCO_2与PaCO_2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8、0.679,均P<0.05),而PctO_2与PaO_2无相关性(P=0.175、0.074)。氧分压差(△PO2):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和重度障碍组(n=15)的△PO2分别为:(0.24±1.08)、(7.99±7.99)和(9.71±5.15)k Pa。ROC曲线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中,PctO_2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89(95%CI=0.82~0.96,P=0.036),PctO_2=10.25 k Pa时诊断缺氧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83.3%。PctCO_2的AUC为0.77(95%CI=0.65~0.88,P=0.000),PctCO_2=5.45 k Pa时诊断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66.7%。结论:在微循环正常时,PctO_2/PctCO_2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PaO_2/PaCO_2。在微循环轻度障碍及重度障碍时,PctCO_2监测可预测PaCO_2。PctO_2与PaO_2差别明显时往往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对于此类危重症患者,可结合PctO_2/PctCO_2监测与血气分析中PaO_2/PaCO_2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分压 血二氧化碳分压 微循环
下载PDF
BiP AP+AVPAS通气模式在老年AECOPD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鲍磊 秦海东 +3 位作者 肖峰 季伟 宋杨 刘晓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研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AVPAS)模式联合无创经皮监测(transcutaneous monitoring,TCM)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急诊病房收治的30例老... 目的研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AVPAS)模式联合无创经皮监测(transcutaneous monitoring,TCM)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急诊病房收治的30例老年AECOPD病人随机分为Bi PAP+自主触发/时间(S/T)组(S/T组)和Bi PAP+AVPAS组(AVPAS组),每组15例。所有病人在无创通气治疗前、通气1 h后监测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经皮氧分压(PtcO_2),评估APACHEⅡ评分并比较。结果 PtcCO_2和PaCO_2(r=0.958,P<0.01)、PtcO_2和PaO_2(r=0.925,P<0.01)呈正相关。治疗前2组间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HR、RR、SBP、PtcCO_2、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0.05),PtcO_2升高(P<0.05)。治疗后与S/T组相比,AVPAS组PtcCO_2下降更明显(P<0.05),PtcO_2升高更显著(P<0.05),APACHEⅡ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AECOPD病人的治疗中,予以Bi PAP+AVAPS通气模式联合TCM监测,能提供更为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BiPAP+S/T BiPAP+AVPAS 无创经皮监测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呼吸支持新生儿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巍巍 马建荣 邹丽颖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新生儿进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TcPCO2)监测,并与PaO2及PaCO2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TcP CO2监测的使用效果及作用特点。结果常规探头温度设置在42.5℃,TcPO2和TcPCO2监测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效果良好,均呈正相关(r=0.805,P<0.01;r=0.907,P<0.01);TcPCO2与PaCO2值相差≤3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儿比例为52.4%(55/105),相差≤5 mmHg的比例为80.95%(85/105),连续监测2 h,TcPO2、TcPCO2监测数据稳定。探头温度分别设定在40℃、41℃、42℃时,TcPCO2与PaCO2结果分别为(53.57±8.65)mmHg比(50.16±11.23)mmHg,(42.29±9.42)mmHg比(45.22±11.15)mmHg,(42.67±8.73)mmHg比(45.10±10.26)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cP CO2监测效果良好。但探头温度为40℃、41℃时,TcPO2显著低于PaO2[(41.81±13.31)mmHg比(52.70±11.03)mmHg,(41.96±9.06)mmHg比(45.10±10.92)mmHg,P均<0.05]。结论TcPCO2可连续获取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连续监测2 h结果稳定,尤其适用于高频振荡通气等模式呼吸支持的早产儿监测,且在探头温度40℃、41℃均可获得良好的二氧化碳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 呼吸支持
下载PDF
春季南黄海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发荣 郑晓玲 +4 位作者 郑立 孙军卿 孙杰 韩力挥 王小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2-736,共5页
根据2007年4月南黄海区块(SYS)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连续走航数据,结合水温(T)、盐度(S)、叶绿素(Chla)以及pH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pCO_2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南黄海pCO_2的范围在3... 根据2007年4月南黄海区块(SYS)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连续走航数据,结合水温(T)、盐度(S)、叶绿素(Chla)以及pH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pCO_2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南黄海pCO_2的范围在365.2~734.9μatm之间,平均值为548.0μatm;最高值出现在121.5°E,33.4°N海域,最低值出现在123°E,32.3°N海域。受海水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pCO_2的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总体上表现为西部高于东部,中间高于南北两边;在苏北浅滩和鲁南海区,pCO_2与水温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盐度的大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在长江入海口变化趋势则相反;此外,在整个调查海区pCO_2与叶绿素、pH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将两台检测器串联进行互校,同时利用二氧化碳标准气体对其中一台仪器进行全程校准,可连续不间断观测海水和大气中的pCO_2。该方法操作简单,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可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压 走航观测 二氧化碳通量 南黄海
下载PDF
吸氧对特发性自发性气胸胸腔气分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谷松涛 李月川 +5 位作者 贾玮 张冬睿 马晖 张永祥 焦丽娜 张雅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吸氧前、后特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腔气分压的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其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分析的结果分为闭合性气胸组(57例)和开放性气胸组(51例)。2组分... 目的探讨高浓度吸氧前、后特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腔气分压的变化特点及治疗价值。方法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特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其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分析的结果分为闭合性气胸组(57例)和开放性气胸组(51例)。2组分别给予高浓度面罩吸氧6 h后复测血气、呼出气和胸腔气,比较氧疗前后动脉血、呼出气、胸腔气氧分压[p(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2组吸氧前和吸氧后动脉血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动脉血气Δp(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氧前和吸氧后呼出气p(O2)和p(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后闭合性气胸组胸腔气p(O2)较吸氧前下降(P<0.05),开放性气胸组胸腔气p(O2)较吸氧前升高(P<0.05)。2组吸氧前后p(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浓度吸氧后胸腔气分压下降,有利于闭合性气胸胸腔气体的吸收和患肺复张,但对开放性气胸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血气监测 经皮 特发性自发性气胸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闭合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
下载PDF
PetCO2的变化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二辉 杨超 +6 位作者 王玉珍 高海波 白奎 张春民 杨柳 庄久杰 石利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1533-1538,共6页
目的探讨PetCO 2的变化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03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56例。分别在基线、被动抬腿试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监测患者PetCO ... 目的探讨PetCO 2的变化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03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56例。分别在基线、被动抬腿试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监测患者PetCO 2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每博变异率SVV、心指数CI)变化。以容量负荷试验△CI的值分为两组(有容量反应组和无容量反应组),以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被动抬腿试验后PetCO 2的变化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56例患者中,31例有容量反应性(有容量反应组),25例无容量反应性(无容量反应组)。PLR后有容量反应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HR、SBP、DBP、MAP、SV、SVV、CI)和PetCO 2水平较无容量反应性组对比显著升高(P<0.05)。被动抬腿试验后,△CIPLR与△PetCO 2PLR呈正相关(r=0.685,P=0.012)。PLR后△CIPLR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0.062(95%CI 0.761~0.964;P<0.05),以15%为临界值,敏感性为83.9%,特异性84.0%;PLR后△PetCO 2PLR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0.055(95%CL 0.719~0.936;P<0.05),以4.5%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6.7%,特异性92.0%。结论PLR中PetCO 2的变化能反映脓毒性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心输出量的变化,可以对容量复苏过程中容量反应性起到良好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被动抬腿试验 容量反应性 容量负荷试验
下载PDF
氧气与空气雾化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燕 徐静娟 +4 位作者 韩英 万文霞 贾小英 刘艳 王文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9-53,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雾化吸入时,不同雾化驱动气体对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各32例。氧气组在无创机...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雾化吸入时,不同雾化驱动气体对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氧气组和空气组各32例。氧气组在无创机械通气的同时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空气组进行空气驱动雾化吸入。记录雾化0 min、5 min、10 min、15 min,雾化结束5 min、10 min、15 min的患者经皮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动脉血气分析、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结果两组各30例完成研究。两组雾化不同时间经皮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pH值、CAT评分、痰液症状积分均有改善,其中PaCO_(2)在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雾化驱动气体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氧气组能够使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维持相对稳定。而空气组能够降低雾化过程中经皮二氧化碳分压,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有严重CO_(2)潴留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氧气 空气 痰液症状积分
下载PDF
不同PI值下新生儿TcPCO_(2)、TcPO_(2)与PaCO_(2)、PaO_(2)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惠芳 周敏丽 +3 位作者 钟力力 蒋文星 邓秋燕 李琳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血流灌注指数(PI)下新生儿动脉血气与经皮血气检测指标的一致性,分析经皮血气检测指标对不同PI值下新生儿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的PI值分为3组,PI≥1.4为A组,... 目的:探究不同血流灌注指数(PI)下新生儿动脉血气与经皮血气检测指标的一致性,分析经皮血气检测指标对不同PI值下新生儿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的PI值分为3组,PI≥1.4为A组,0.7≤PI<1.4为B组,PI<0.7为C组。监测3组TcPCO_(2)、TcPO_(2)、PaCO_(2)、PaO_(2)并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A组TcPCO_(2)、PaCO_(2)明显高于B、C组,TcPO_(2)、PaO_(2)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新生儿TcPCO_(2)与PaCO_(2)、TcPO_(2)与PaO_(2)均呈正相关;Bland-altman结果表明TcPCO_(2)与PaCO_(2)、TcPO_(2)与PaO_(2)均呈显著一致性。结论:不同PI值下新生儿中TcPCO_(2)与PaCO_(2)、TcPO_(2)与PaO_(2)的一致性显著,可以减少动脉血气分析次数,较真实反映新生儿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指数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经皮氧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氧分压
下载PDF
不同气道管理方式对气管插管早产儿SpO_2及PaCO_2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户风莉 陈丽羡 王礼周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1期6447-644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气道管理方式对气管插管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筛选更为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方法: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NRDS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单纯密闭式吸痰...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气道管理方式对气管插管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筛选更为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方法: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NRDS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单纯密闭式吸痰组(A组)、密闭式吸痰加肺复张组(B组)及开放式吸痰加肺复张组(C组)各20例,分别应用不同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和气道管理,观察三组患儿吸痰前后SpO2及PaCO2变化。结果:吸痰前三组SpO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吸痰后1 min SpO2较吸痰前1 mi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痰后3 min仍未恢复至吸痰前水平;B组、C组吸痰后1 min SpO2下降不明显,各自与吸痰前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A组;吸痰后3 min B组、C组SpO2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吸痰前1 min三组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吸痰后15 min与吸痰前比较,PaCO2明显下降。吸痰后15 min PaCO2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低于后者;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联合应用肺复张的情况下,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肺氧合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各有优缺点,开放式吸痰清理气道更彻底,但更容易造成肺容量下降,结合应用肺复张能克服其不足。痰多粘稠、CO2储留宜选择开放式吸痰,同时加用肺复张克服肺容量减少和功能残气量下降引起的低氧血症。痰液稀薄量少、PaCO2正常,则可采用密闭式吸痰,尽量减少开放气道引起的肺容量和功能残气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方法 肺复张 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组织缺氧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志毅 刘大为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休克的监测和治疗需要准确及时反映组织缺氧的指标,但是近年来肺动脉的应用受到质疑、监测局部组织代谢的胃粘膜张力计也逐渐淡出临床、能够应用到临床的反映组织缺氧的监测工具和指标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探索其他技术方法,本文论述了... 休克的监测和治疗需要准确及时反映组织缺氧的指标,但是近年来肺动脉的应用受到质疑、监测局部组织代谢的胃粘膜张力计也逐渐淡出临床、能够应用到临床的反映组织缺氧的监测工具和指标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探索其他技术方法,本文论述了经皮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能否用于组织缺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氧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睡眠低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侯万举 王彦 +1 位作者 董丽霞 曹洁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研究睡眠低通气(SH)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63例。按睡眠低通气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OS... 目的研究睡眠低通气(SH)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63例。按睡眠低通气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OSAHS合并SH组(n=28)和单纯OSAHS组(n=35),对比分析2组一般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体质量指数(BMI)、Epworth嗜睡量表(ESS)、微觉醒指数、动脉血气分析、PSG及TCPCO_2数据。最高TcPCO_2与各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最高TcPCO_2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相关变量诊断SH的价值。结果全部63例OSAHS患者中,确诊SH 28例,比例为44.4%。2组性别、年龄、吸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AHS合并SH组BM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高血压患者比例、ESS、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指数、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间占监测时间百分比、最高TcPCO_2、各睡眠分期TcPCO_2均高于单纯OSAHS组(P<0.05),而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O_2)]、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低于单纯OSAHS组(P<0.05)。最高TcPCO_2与p(CO_2)、ESS、BMI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最高TcPCO_2受BMI和ESS影响。BMI最佳临界值为31.43 kg/m2时诊断SH的敏感度为64.3%,特异度为91.4%;而ESS最佳临界值为12分时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71.4%。结论 OSAHS合并SH存在更加严重的夜间高CO_2和低氧状态,对BMI大于31.43 kg/m2及ESS大于12分的OSHAS患者,建议行夜间TCPCO_2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多导睡眠监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睡眠低通气 肥胖
下载PDF
改良鼻导管用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效果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费建平 冯树全 陆培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应用于呼吸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57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286 cm... 目的评价一种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应用于呼吸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57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286 cm;平均体质量62.571 kg(标准差11.096 kg);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Ⅱ级。用输液用7号尼龙针针体自制鼻导管。分别检测鼻前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自制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检测鼻导管P_(ET)CO_(2),分别对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给予0 L/min、2 L/min、3 L/min鼻导管吸氧同时采集鼻导管P_(ET)CO_(2),观察不同氧流量对鼻导管P_(ET)CO_(2)的影响。结果自制鼻导管P_(ET)CO_(2)、鼻前庭P_(ET)CO_(2)、PaCO_(2)均值分别为(38.316±4.021)mmHg、(37.230±4.021)mmHg、(36.730±4.021)mmHg,鼻导管P_(ET)CO_(2)高于鼻前庭P_(ET)CO_(2)和PaCO_(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的Pearson相关系数r=0.612(P<0.01),呈强正相关;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20(P<0.05),呈中等正相关;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优于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吸入氧流量为0 L/min、2 L/min、3 L/min时鼻导管P_(ET)CO_(2)分别为(38.316±4.021)mmHg、(22.387±4.021)mmHg、(15.833±4.021)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制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管的鼻导管动态监测P_(ET)CO_(2),能够获得良好的波形图,且P_(ET)CO_(2)与PaCO_(2)呈强正相关性,优于鼻前庭P_(ET)CO_(2)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导管 鼻前庭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全身麻醉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电极温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炳辉 赵长亮 +4 位作者 曹顺利 耿红丽 李晶晶 朱敏 牛世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评估在低于临床常用的电极温度下进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partialpressure,TcPO_(2))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 目的评估在低于临床常用的电极温度下进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_(2))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partialpressure,TcPO_(2))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名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TcPCO_(2)和TcPO_(2)监测,每个研究对象同时放置两个经皮监测仪,其中一个电极温度设置并保持临床常用于新生儿监测的42℃(对照组),另一个电极温度依次设置为38℃、39℃、40℃和41℃(试验组),通过配对t检验对各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对试验组的监测结果与动脉血气分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C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电极温度(38~41℃)试验组的TcPCO_(2)与对照组TcPCO_(2)(r>0.9,P<0.05)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0.8,P<0.05)均呈极强的正相关。在38℃、39℃、40℃和41℃各电极温度下的TcPO_(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TcPO_(2)(r=0.493~0.574,P<0.05)及动脉血氧分压(r=0.324~0.399)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所有电极温度下经皮监测均未发生皮肤损伤。结论较低电极温度(38~41℃)可准确监测极低出生体重儿血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取代临床常用的42℃;对于血氧分压,较低电极温度经皮监测可能有助于了解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监测 二氧化碳分压 氧分压 电极温度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南海西部秋季海表pCO_(2)分布与海-气CO_(2)通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欣 于培松 +3 位作者 蔡小霞 潘建明 胡佶 张海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4,共10页
文章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2012年秋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_(CO_2))分布及控制因素,估算并讨论了海-气CO_2通量及其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秋季南海西部海表p_(CO_2)变化范围为37.8~57.1Pa,均高于大气p_(CO_2),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研究海域... 文章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2012年秋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_(CO_2))分布及控制因素,估算并讨论了海-气CO_2通量及其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秋季南海西部海表p_(CO_2)变化范围为37.8~57.1Pa,均高于大气p_(CO_2),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研究海域海表p_(CO_2)分布主要受海水碳酸盐热力学的影响,海表温度(SST)是影响海表p_(CO_2)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在局部海域,海表p_(CO_2)分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控制。其中,越南东部局部海域表层海水受湄公河冲淡水的影响呈低盐特征,高p_(CO_2)的冲淡水团和离岸水团的混合作用直接影响该海域海表p_(CO_2)分布。此外,珊瑚礁的钙化活动造成南沙群岛弹丸礁西部海域出现表层p_(CO_2)极高值。秋季南海西部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的分布格局主要受风速的控制。北部海域海-气CO_2分压差(Δp_(CO_2))低于中南部海盆,但其海表风速远高于中南部海盆,造成北部海域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2.9mmol C·m^(-2)·d^(-1))明显高于中南部海盆(0.9mmol C·m^(-2)·d^(-1))。海-气CO_2通量估算中不能忽视局部海域珊瑚礁代谢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二氧化碳分压 海-气CO2通量
下载PDF
Effect of sliding-cup along governor vessel on tcpO_2 and tapCO_2 in Mìngmén(命门 GV 4) point of sub-healthy humans: observation on different cupping pressure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义静 陈泽林 +1 位作者 周丹 郭义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5年第3期11-16,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liding-cup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energy metabolism in the body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f sliding-cup along the governor vessel on 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s of oxyge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liding-cup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energy metabolism in the body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f sliding-cup along the governor vessel on 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s of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in Mìngmén(命门 GV 4) in sub-healthy people. Methods A total of 10 sub-healthy adults at rest were observed and sliding-cup along the governor vessel were conduc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parameters, jar-pressure of –0.01~ –0.02 MPa with sliding-cup for 5 min, jar-pressure of –0.02~ –0.03 MPa with sliding-cup for 5 min and jar-pressure of –0.02~ –0.03 MPa with slidingcup for 3 min. Peri Flux System5000 PF5040 module was employed to monitor the changes of 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s of oxygen(tcp O2) and carbon dioxide(tcp CO2) in GV 4 at 0 min, 5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25 min and 30 min after sliding-cup with above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in sub-healthy subjects. Results After sliding-cup, tcp O2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over tim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cp O2 after sliding-cupping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all P0.05). After sliding-cup, tcp CO2 decreas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cp CO2 after sliding-cup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all P0.05). Conclusion Sliding-cup has a sustained effect on the body and can speed up the energy metabolism in the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vernor vessel sliding-cup Mingmen(命门GV 4) 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tcpO_2) 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tcpCO_2)
原文传递
使用激光多普勒仪二氧化碳分压单元评估局部能量代谢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朝政 古菲菲 +2 位作者 王燕平 赵朋娜 张维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5期43-47,53,共6页
目的:使用激光多普勒仪的二氧化碳分压单元,通过特定的数据处理,实现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ranscutaneous CO2emissing rate,TCER)的测量,以反映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方法:选择36名无明确诊断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受试者。使用二氧化... 目的:使用激光多普勒仪的二氧化碳分压单元,通过特定的数据处理,实现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transcutaneous CO2emissing rate,TCER)的测量,以反映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方法:选择36名无明确诊断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受试者。使用二氧化碳分压单元测量8名受试者全身5个部位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TcPCO_2),用MATLAB程序对线性分压曲线中最小值之后的一段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以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TCER,然后计算TcPCO_2、TCER的相对标准偏差并进行比较;测量6名受试者屏气前后的TcPCO_2,通过计算得到TCER值;测量22名受试者(12名男性、10名女性)肘部和腕部的TcPCO_2,通过计算得到TCER值。使用MATLAB软件、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差的对数随时间呈线性变化。TcPCO_2、TCER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04、0.86±0.30,差异有显著性(P<0.01)。屏气前、后的TCER分别为(5.16±1.94)、(6.16±1.98)mmHg/s(1 mmHg=133.322 Pa),差异有显著性(P<0.01);肘部与腕部的总体TCER均值分别为(4.73±1.44)、(3.88±1.24)mmHg/s,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肘部与腕部的TCER分别为(4.94±1.50)、(3.55±1.28)mmHg/s,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性肘部与腕部的TCER分别为(4.48±1.36)、(4.28±1.09)mm Hg/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二氧化碳分压测量单元可以有效地测量TCER,从而对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做出评估,该方法与以往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ranscutaneous CO_2 emission,TCE)测量发现的规律类似,可弥补TCE测量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率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能量代谢 激光多普勒仪 二氧化碳分压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