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borers in He'nan Province
1
作者 张竟竟 郭志富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209-216,共8页
He’nan is a populous province in China, in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er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However,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 He’nan is a populous province in China, in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er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However,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borers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pplying shiftshare method( SSM) which is often used i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labour force can better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bor employment and transfer, thereby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ers in He’nan Province still showed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vince; the basic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rural laborers have gradually weakened, whil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y, the building industry, and the wholesale & retail trade and catering service industry gradually became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deviation of department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of He’nan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ft-share method(SSM) rural labor force He’nan Province transfer
下载PDF
Problems in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Chengdu Pla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Xiyu Village,Gexianshan Town,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Zhang-wei,ZHENG Xun-g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014,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the employment and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have become the major social problems in China.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Xiyu Vil...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the employment and transf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have become the major social problems in China.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n Xiyu Village of Gexianshan Town in Pengzhou City,the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re estimated by using per capita cultivated method and output value absorption method.Based on this,the transfer pattern of surplus labor force is general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ransfer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Measurement transfer Sug
下载PDF
Impact of Labor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at Rural Household Level Based on Logit Model 被引量:9
3
作者 ZHONG Taiyang ZHANG Xiuying HUANG Xianj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300-307,共8页
Since land and labor force are primary resources to be used and controlled by rural households,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forces will influence land uses, and further lead to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resent study used ... Since land and labor force are primary resources to be used and controlled by rural households,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forces will influence land uses, and further lead to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resent study used the Binary Logi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eholds, location, and land market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at rural household level.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329 valid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obtained in Changshu, Rudong, and Tongshan counties,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northern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location, zonal difference and labor transfer had strong influences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land market had a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land use conversion, especially for the farmland converted to the fishpond. The nearer to the county seat, the mor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occurred. Particularly, the labor force transfer caused by wage employment decreased this conversion probability, while the labor transfer caused by self-employment led to more convers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income from labor transfer increased the conversion. Moreover, land use con- versions demonstrated zonal difference, which were more in Rudong and Changshu counties than in Tongshan County,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conversion were different in the thre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force transfer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rural household Logit model Jiangsu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urbanization and income gap
4
作者 XING Huai-zhen YAO Jing 《Ecological Economy》 2020年第4期284-290,共7页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8,a VAR model consisting of three variables,namely,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was constructed,and the intera...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8,a VAR model consisting of three variables,namely,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was constructed,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re empir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and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are Granger causation to each other,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long-term equilibrium,while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ransfer.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recog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accelerate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promote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to gather in cities,and gradually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urban-rural income gap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he VAR model
下载PDF
Estimation,analysis of China's labor force 2000-08
5
作者 胡英 《China Economist》 201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The author estimated and analyzed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employed and unemployed populations as well as the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io and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rates from 2000-2008... The author estimated and analyzed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employed and unemployed populations as well as the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io and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rates from 2000-2008 by referring to population census data and establishing estimation models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changing trends in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 from 2000-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io employment RATE and UNemployment RATE
全文增补中
社会保障参与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吗?——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孜仪 王瑞雪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显著抑制农村土地转入;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参与 劳动力转移 农村土地流转
下载PDF
“社区送工”: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扶持的实践创新 ——以广西A县Z城镇化安置社区为例
7
作者 覃志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就业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易地搬迁弱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少务工技能,无法适应城镇非农就业。为此,把农业就业作为化解城镇化安置的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突破口,论述易地搬迁弱劳动力... 就业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易地搬迁弱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少务工技能,无法适应城镇非农就业。为此,把农业就业作为化解城镇化安置的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突破口,论述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农业就业的现实基础。基于广西A县Z城镇化安置社区案例,提出并阐述“社区送工”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农业就业的运行逻辑和实践成效。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引领农业园区化发展,安置社区向农业园区组织化输送易地搬迁弱劳动力,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在农业就业中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社区送工”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把易地搬迁弱劳动力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劳动力需求有效衔接,既能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也创新出“劳动力下乡”的城乡融合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弱劳动力 农业就业 社区送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产业振兴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农村劳动力参与新就业形态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辛夷 李建春 +1 位作者 刘春朝 苑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质量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吸纳就业的作用,需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加快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政校企社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共同体,创新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方式和内容,开展数字化职业培训精准帮扶行动,营造更加优良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环境等,促进新形态就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农村劳动力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宁西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 高质量充分就业 农业农村
下载PDF
土地流转、农户创业和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10
作者 王朝晖 杨朝钦 杨国永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能够在保障农民工群体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缓解异地转移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厘清土地流转对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机制,基于2016、2018和2020年3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Tobit... 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能够在保障农民工群体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缓解异地转移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厘清土地流转对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机制,基于2016、2018和2020年3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T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该结果经过数据缩尾、替换变量、筛选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和消除自选择引起的内生性偏误后依旧保持可靠;农户创业在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农户人情支出对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作用路径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当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和扶持农户就近创新创业,正向引导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并且完善农村正规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劳动力 就近转移 农户创业 人情支出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11
作者 王家辉 吴正平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了城镇化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从推动产业融合、开发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了城镇化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从推动产业融合、开发人力资本、拓展就业渠道等方面,就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下载PDF
考虑非农转移异质性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迁移谜题”的再解释
12
作者 王猛 葛继红 刘晨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传统二元经济模型没有考虑非农转移的异质性,因而无法解释中国“迁移谜题”。文章通过构建一个考虑非农转移异质性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将永久性转移和非永久性转移同时纳入理论分析,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的现象... 传统二元经济模型没有考虑非农转移的异质性,因而无法解释中国“迁移谜题”。文章通过构建一个考虑非农转移异质性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将永久性转移和非永久性转移同时纳入理论分析,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的现象进行再解释,并增强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缩小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劳均产出差距要求农业部门保持较高的劳均土地增长率,如果能够加快农村劳动力由非永久性转移演变为永久性转移,农业部门劳均土地和劳均产出的增长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城乡收入差距也有可能进一步缩小。进一步,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对两部门均衡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长期中,“迁移谜题”可能会因非农部门的发展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而消失,因为农村劳动力可以逐步在城镇寻求充分就业而完成永久性转移。最后,本文提供了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相关的若干特征事实以及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农村劳动力 非永久性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下载PDF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13
作者 张梦飞 叶清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3,共6页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用于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路径。应探索多样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速,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研究
14
作者 张宏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数字经济如何让数字技术发挥其提升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价值,是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数字经济基于数据资源赋能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利用数字经济的平台化、多元化、智慧化等特征促进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 数字经济如何让数字技术发挥其提升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价值,是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数字经济基于数据资源赋能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利用数字经济的平台化、多元化、智慧化等特征促进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富于多样性、持续性、高效性等特点。本文通过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内在逻辑和现实困境,发现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存在数字技术人才与技术薄弱、农民数字技术岗位胜任力较弱、就业信息“生态链”建设不完善、就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滞后等困境。有鉴于此,文章从优化数字经济促进就业体系完善、链接数字经济资源、完善数字经济就业信息生态、推动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赋能 乡村劳动力 就业 实现路径
下载PDF
长江退捕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5
作者 李凤月 李庚键 《中国渔业经济》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本文基于2022年“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跟踪调研数据,以转移方式为因变量,个体与家庭情况、劳动力转移资本、客观条件、主观因素为自变量,对影响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当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对... 本文基于2022年“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跟踪调研数据,以转移方式为因变量,个体与家庭情况、劳动力转移资本、客观条件、主观因素为自变量,对影响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当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对就地转移具有正向影响,而每周工作时间、渔村到县城中心距离、上一年家庭年净收入、捕捞经验对渔民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对此提出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完善就业补贴、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等政策建议,促使渔民劳动力合理有效地实现就地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禁渔 退捕渔民 转移就业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卫民 韩培培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共10页
利用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职业向上流动,在采用工具变量、替换变量、改变模型设定... 利用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职业向上流动,在采用工具变量、替换变量、改变模型设定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互联网使用促进职业向上流动的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个人职业技能、改善劳动力就业偏好来影响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为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的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互联网技能培训,完善农村非农就业扶持政策,优化农村地区创业环境,推动农村劳动力职业向上流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互联网使用 职业流动 非农就业 就业质量
下载PDF
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祝志勇 王嫒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基于2009—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条件混合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会显著提升农户非农就业和创业的概率,降低农业规模经营的概率。从家庭资源禀赋来看,新农保显著提升了精英... 基于2009—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条件混合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会显著提升农户非农就业和创业的概率,降低农业规模经营的概率。从家庭资源禀赋来看,新农保显著提升了精英家庭和互联网接入家庭农户创业的概率,对非精英家庭和未接入互联网家庭农户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信贷获得和风险态度是影响新农保就业效应的两个重要因素,信贷获得显著强化了新农保的创业效应,而风险态度在新农保促进农户非农就业和创业中的作用并不一致。因此,应充分发挥新农保制度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功能,但也要重视部分群体在就业创业中的“堵点”和“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劳动力 就业选择 风险态度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文本量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雯 张飞飞 李红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0-63,共14页
如何在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多年来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选取2000-2022年89份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文本作为样... 如何在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多年来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选取2000-2022年89份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文本作为样本,采用“政策演进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群体”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其进行文本编码与频数统计,以多维度的量化分析深入剖析了政策的变迁特征及现存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就业促进政策多散布于扶贫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生态移民政策中,尚缺乏针对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就业特殊困境系统的精准施策。同时,已有的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聚焦于就业能力提升和就业环境改善的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相对不足。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强化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挑战的精准施策,并将政策工具的着力点放在供给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以促进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促进就业政策 农村劳动力 政策工具 政策目标群体 文本量化研究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调研数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林靖 白玉茹 +1 位作者 梁童 欧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255-257,260,共4页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返乡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局面积极向好,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仍存在较多问题。根据2021年7月在河北省9个市调研的56份问卷,分析返乡人口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探究其...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返乡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局面积极向好,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仍存在较多问题。根据2021年7月在河北省9个市调研的56份问卷,分析返乡人口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探究其返乡后就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返乡人口回乡就业多从事农业、服务业、制造业,其就业创业选择多受外出务工经历影响,自身人力资本、家庭因素、资金限制、创业就业政策扶持等也影响了返乡劳动力创业就业选择。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增加技能培训、发展乡村产业、降低融资门槛、加大政策扶持等促进返乡人口就业创业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劳动力 就业创业 影响因素 农村
下载PDF
普惠保险、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军 李小雪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7-54,共18页
首先,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包含普惠保险与劳动力转移的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模型,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保险促进劳动力转移,进... 首先,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包含普惠保险与劳动力转移的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模型,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保险促进劳动力转移,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普惠保险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普惠保险不仅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还通过劳动力转移这一间接途径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劳动力转移是普惠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通过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因家庭劳动力所在地区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相比经济水平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普惠保险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普惠保险 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