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n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Based 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acheng Bas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Guiling YANG Degang +2 位作者 XIA Fuqiang ZHONG Ruisen XIONG Chuanh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689-699,共11页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rderly development.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patial function zones should be divide...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rderly development.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patial function zones should be divided scientifically to clear its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refore, based on ecological constraints, a beneficial discussion would be about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dopt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striction and suppor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rs, taking Tacheng Basin, Xinjiang of China as an example, choose township as basic research unit and set up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it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itability, and urban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which are analyzed by using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s and exclusive matri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is paper formed a set of multi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for three types of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of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based on a novel perspective by scientifically dividing Tacheng Basin into ecological space, agricultural space, and urban space,which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scientific orientation for spatial function at the township scale. 2)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 types of spatial pattern,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as clearly defined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s,ecological economic zon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zon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zones. 3) A new idea of space governance is provid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logy and economy, which can break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abou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ffers a sci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macro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township scale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mutual EXCLUSION matrix method coordination of ECOLOGY and development Tacheng Basin China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
2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1 位作者 侯孟阳 翁飞龙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且政策实施时间越久,促进效应越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财政自给率和经济集聚水平起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中国西部和高人口规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该政策具有促进邻近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供给 制度理念 空间溢出
下载PDF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的路径优化研究
3
作者 丁冠森 李一花 李佳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13,共19页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生态功能区研究组、选择全部未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样本设立生态补偿研究组,分别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减负)和生态补偿制度(补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政策冲击,通过PSM方法进行一对一近邻匹配和多期DID回归,实证研究减负与补偿这两种不同路径对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而生态补偿制度的效果则恰恰相反。经过平行趋势检验、重新构造研究组、更换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改变样本范围、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两种路径的效果差异与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激励效应有关。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工业发达的县和县级市更为明显;而生态补偿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普通县更为明显,与工业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关系。文章的研究对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纵向财政失衡 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生态转移支付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视角
4
作者 曹鸿杰 李美娜 祁毓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7-49,共13页
基于补偿视角建立的生态转移支付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纵向政府间财政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2008年试点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作为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 基于补偿视角建立的生态转移支付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纵向政府间财政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2008年试点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作为政策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生态转移支付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其中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转移支付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这一促进作用从东部地区往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减弱,且存在对共同富裕水平较高地区促进作用较强的“马太效应”。因此,国家应采取措施优化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目标,针对不同共同富裕水平地区制定差异化转移支付政策,精准识别和量化“共同富裕”指标等,从而有效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效应,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转移支付 共同富裕 双重差分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效果分析 被引量:59
5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汪海洲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4,126,共7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我国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类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禁限政策,同时对这类区域因开发和建设受限而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通过对政府规制下和基于...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我国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类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禁限政策,同时对这类区域因开发和建设受限而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通过对政府规制下和基于最小安全标准约束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益本分析,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运用这一理论标准考察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分配依据、计算公式、资金使用、考核与激励约束的规定,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效果不显著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绩效 最小安全标准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双重目标与绩效评价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国平 汪海洲 刘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提高当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引导当地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双重目标。但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实施中普遍存在基本公共服务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挤出效应。通过分析中央和地方... 提高当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引导当地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双重目标。但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实施中普遍存在基本公共服务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挤出效应。通过分析中央和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发现都存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民生的双重目标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匹配的问题,认为这也是造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保护生态环境目标不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目标 生态文明 转移支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绩效评价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陕西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国平 刘倩 张文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共5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政策目标是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享受该项转移支付的37个县2009-2011年的样本数据为例,对中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增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的政策目标是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享受该项转移支付的37个县2009-2011年的样本数据为例,对中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增加转移支付能够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但是这种影响较为微弱。后期还需要通过调整办法、改变理念等举措来提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质量 面板模型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动态激励效应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中央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级政府提供转移支付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生态效益的区域错配问题的重要措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实质上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作为代理人的县级政... 中央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级政府提供转移支付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生态效益的区域错配问题的重要措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实质上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作为代理人的县级政府签订一个长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契约。中央政府可以依据县级政府生态保护的努力程度和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对县级政府进行考核和奖罚,以激励县级政府对生态保护投入更多的努力。文章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施为例,通过引入上一期的生态效益产出,构建了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生态保护的动态委托代理模型,对生态保护中的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行为选择进行理论分析,求出县级政府的最优努力程度、中央政府的最优激励支付比率和相应的生态效益产出水平。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是转移支付能够有效激励县级政府的生态环境努力,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二是县级政府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提高了其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投入,同样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三是中央政府应重视对县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激励,制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和激励水平,将生态效益产出和生态环境质量统一纳入县级政府的生态保护政绩考核体系中。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激励考核与监督机制;二是增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政府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县级政府财政收入;三是改进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明确县级政府社会福利包含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部分,并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比重。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施成果的巩固及持续推进,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动态委托代理模型 激励机制
下载PDF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以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晋宏 孔德帅 靳乐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2,共10页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使用Arc GIS工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o-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方法,分别对青海省各市县生态补偿优先等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适用于森林、草原等基于要素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空间选择,而"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更适合区域性的生态补偿的空间选择。根据"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可以得出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优先补偿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南部,次级补偿区主要位于青海省中部,潜在补偿区主要在青海省东北部。与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比较,海西州内的很多市县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原有的资金分配方式更多的考虑民生因素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在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中,要结合生态综合补偿,提出合理的生态补偿绩效考核体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区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系统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等级 青海省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空间上划分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范围并对其进行旨在生态补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对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空间上划分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范围并对其进行旨在生态补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对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该制度2009年实施以来已有七八年时间,具备了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文章以陕西省3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样本,在按各县级政府财政收入高低进行分组之后,实证分析了整体样本、高财政收入样本和低财政收入样本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促进效应。整体回归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显著为正,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级政府的生态环境质量自2009年以来,呈现"基本稳定,逐渐好转"的趋势,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同时,财政收入水平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财政收入水平越高,转移支付对生态效益产出的促进作用越大。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财政收入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影响系数要大于低财政收入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影响系数,这表明将转移支付拨付给高财政收入组更有效率。因此从效率角度看,现阶段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标准即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缺口符合公平原则,但相对缺乏效率,以财政收支缺口为补偿标准的方式不利于转移支付效率提升,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最后文章基于兼顾效率与公平视角提出了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生态保护激励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保护 陕西省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具有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目标。由于财力较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缺乏改善民生的资金,又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成本较大需要更多的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具有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目标。由于财力较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缺乏改善民生的资金,又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成本较大需要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因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须通过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以提高所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民生水平。为了验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是否具有向财力较弱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倾斜的特性,本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公式进行了推导,并以陕西省为例对资金的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公式中的"标准财政收支缺口"项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属性,剩余各项含有生态环境保护属性,公式包含向财力较弱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倾斜的政策目标;②与其政策目标相违背,实践中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并没有向财力较弱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反而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呈正相关。究其原因,以"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为核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公式是导致违背"两个倾斜"的症结所在。要扭转实际分配中的"两个倾斜"偏差,促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改变公式计算要件"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改善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政策目标 资金分配机制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相关问题研究——以甘肃五县、内蒙二县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璨 陈珂 +2 位作者 刘浩 陈同峰 何丹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共13页
2008年,中央财政启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文章回顾了此项转移支付政策的演化过程。为评估相关政策成效,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的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和2个省级生态功能区开展调研,了解生态功能区财政转... 2008年,中央财政启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文章回顾了此项转移支付政策的演化过程。为评估相关政策成效,我们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的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和2个省级生态功能区开展调研,了解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使用与监管等情况。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存在资金测算分配不合理、生态支出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资金分配不科学、转移支付力度不足、监测效果与考评错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发展转型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基本公共服务 甘肃省 财政转移支付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标准、支付额度与调整目标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中国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近十年。通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定量分析,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考察,以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揭示了国家重点生... 中国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近十年。通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定量分析,结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考察,以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揭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区间,并提出其选择依据,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和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标准 财政转移支付额度 机会成本
下载PDF
黑龙江省限制开发区域林业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探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晓光 朱晓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介绍了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实施现状,着重从补偿标准、资金渠道、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适应性三个层面四个维度分析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限制开发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的特点,从明确重点领域、补偿标准的分类动态调整、... 介绍了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实施现状,着重从补偿标准、资金渠道、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适应性三个层面四个维度分析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限制开发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的特点,从明确重点领域、补偿标准的分类动态调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开展横向生态补偿的实践以及市场化补偿平台的创建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限制开发区域林业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基本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开发区 林业生态建设 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标准 财政转移支付
下载PDF
论财政政策与林业生态建设——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晓光 朱晓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2,共5页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将使财政的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及其资金管理方式发生新的改变。文章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的关联关系。分析表明:林业生...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将使财政的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及其资金管理方式发生新的改变。文章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的关联关系。分析表明: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正向相关,且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本在不断提高,其向纵深发展的难度加大。在此基础上,侧重于从施行主体功能区战略过程中林业生态建设对财政政策需求的角度,从资金投入、权责划分、转移支付、横向援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财政补贴六个层面提出了财政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财政政策 主体功能区 转移支付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政策演进、激励约束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本 孙艺丹 +1 位作者 刘海江 孙聪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4期42-50,共9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政府生态补偿项目。本文系统梳理了其形成过程、体制安排以及历年的政策变化,对政策演进、政策力度、激励约束与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历次的政策调整从政策目标上增强了"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政府生态补偿项目。本文系统梳理了其形成过程、体制安排以及历年的政策变化,对政策演进、政策力度、激励约束与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历次的政策调整从政策目标上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导向,丰富了监测与考核的指标体系,并引入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有利于加强对资金用途和使用效率的监督和引导。但作为均衡性转移支付,该项资金的分配方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性较弱,资金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的效果有赖于更强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议加大激励资金数量和考核制度的作用,动态完善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并对政策效果开展全面和严谨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环境质量 考核评价 政策效果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效应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本 秦露 刘海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33-8844,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政府生态保护补偿项目,其资金使用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尤为值得关注。为解决既有研究在研究对象和数据采用上的不足,基于包含全国区县、省级和陕西县域等多尺度数据,采用分组...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政府生态保护补偿项目,其资金使用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尤为值得关注。为解决既有研究在研究对象和数据采用上的不足,基于包含全国区县、省级和陕西县域等多尺度数据,采用分组平均值及其变化率、统计相关性检验等评估方法,通过不同批次享受政策的县域及不同生态功能区类型县域的对比,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自然生态、大气、水环境3个方面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多维度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7年,转移支付县域在生态质量上趋于稳定,部分生态类型特征的指标有向好趋势,案例和省级分析表明,转移支付与湿地覆盖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该政策对县域生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2)2015-2018年,转移支付政策县域PM_(2.5)、SO_(2)、NO_(2)平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大气环境改善较为显著,其中PM_(2.5)浓度下降尤为明显且在防风固沙型生态功能区县域降幅最大。NO_(2)浓度的下降幅度较小。(3)转移支付县域的水环境各项指标在2012-2018年波动较大,总体看水环境质量有轻微改善,不同时间享受政策县域的改善效果有所差异,2016年新增的政策县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更为显著。评估结论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其中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对生态和水质的改善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环境质量 PM_(2.5) 浓度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生态补偿有助于脱贫攻坚吗?——基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一花 李佳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6,共14页
构建生态补偿的减贫框架,借助政府“依申请公开”平台手工整理了2002—2016年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生态补偿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生态补偿能显著改善贫困,其减贫的主要机制是改善区域环境和促进劳... 构建生态补偿的减贫框架,借助政府“依申请公开”平台手工整理了2002—2016年间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生态补偿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生态补偿能显著改善贫困,其减贫的主要机制是改善区域环境和促进劳动力就业。当前生态补偿政策存在减贫效应不够精准、补助规模较小等缺陷,应进一步强化生态补偿贫困识别机制,提高补助规模并丰富补助形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下载PDF
生态补偿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陶恒 宋小宁 《创新》 2010年第2期82-85,共4页
过去的分税制改革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能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探讨适应限制类和禁止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所需的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认为应该根据这两类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成本和放弃发展经济... 过去的分税制改革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能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探讨适应限制类和禁止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所需的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认为应该根据这两类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成本和放弃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以及受益区域的支付意愿来共同确定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最后提出了改革现有以纵向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逐渐完善以生态补偿为主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文治 李思悦 张全发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库区湿地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湿地具有截留污染、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维持丹江口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中线调水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库区湿地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湿地具有截留污染、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维持丹江口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中线调水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结合丹江口库区湿地相关的研究资料,概括出库区内三种主要的湿地类型,根据生境状况重点阐述了库区消涨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并分析了库区湿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在总结了丹江口库区湿地保护现状的同时分析了库区湿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和研究对策,以期从生态学的角度服务于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及中线调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功能 消涨带 南水北调 小流域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