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using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chnique: Pitfalls that a beginner should avoid 被引量:28
1
作者 Stylianos Kapetanakis Grigorios Gkasdaris +1 位作者 Antonios G Angoules Panagiotis Givissi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2期874-880,共7页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TPED)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a lateral approach.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PED has bee...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TPED)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a lateral approach.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PED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which has been also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rehabilitation period, reduced blood loss, trauma, and scar tissu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However,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performed by a spine surgeon experienced in the specific technique and capable of recognizing or avoiding various challenging conditions. In this review, pitfalls that a novice surgeon has to be mindful of, are report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Lumbar disk herniation PITFALLS spine surgery
下载PD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pine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Emphasizing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Transforaminal Technique 被引量:6
2
作者 Singh Ratish Zeng-Xin Gao +2 位作者 Hirachan Mangal Prasad Zhang Pei Dangol Bijendra 《Surgical Science》 2018年第2期63-84,共22页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are the most common spine diseases which are mainly due to age related Spine degeneration. Diagnosis of bo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depends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are the most common spine diseases which are mainly due to age related Spine degeneration. Diagnosis of bo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depends on clinical findings as well as rad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reatment of choice of these conditions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atient conditions.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option only whe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does not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 Advanc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ology have resulted in the 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into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Intervention of the different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expert spinal surgeons had mad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pine surgery as one of the preferred choices of surgery for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The concept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surgery for lumbar region is to provide surgical options without producing iatrogenic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the open surgical procedures. Conventionally, there are different approaches/techniques f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pine Surgery, but in this review we are mainly focusing on the Transforaminal Technique. Regarding th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ment with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a number of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due to which we mainly focused on those articles which were published after 2009 onwards. While fewer articles related to Lumbar Spine Stenosis treatment with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were found, we tried to brief out all those articles.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surgeries done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provides a substantial benefit. Transforaminal approach for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has advantage as it is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with shorter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early return to normal lif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patient that underwent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Lumbar Spine Stenosis is quite good in regard of its fewer complication and more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UMBAR spine STENOSIS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Surgery transforaminal Technique LUMBAR spine Decompression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马蕾 李松坡 +1 位作者 王福寿 牛广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VAS评分分别为(6.00±2.06)、(4.25±0.62)、(2.41±0.50)、(1.44±0.56)分,腿VAS评分分别为(6.64±1.75)、(3.79±0.82)、(2.39±0.50)、(1.30±0.53)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和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前ODI评分为(69.56±18.82)分,术后3 d ODI评分为(38.25±10.61)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为(25.59±6.81)分,术后6个月ODI评分为(14.48±4.20)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优36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效果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恢复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韧带骨化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椎间孔镜BEI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刘科举 李海芳 +1 位作者 肖英博 崔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2071-2074,2081,共5页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宽视野简易即刻手术(BEIS)技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系统(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4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宽视野简易即刻手术(BEIS)技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系统(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4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BEI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2组术前、术后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曲线指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椎间隙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腰椎曲线指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EIS技术能够有效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有助于缓解腰椎疼痛,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宽视野简易即刻手术 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92
5
作者 徐宝山 马信龙 +4 位作者 夏群 吉宁 杨强 黄洪超 兰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0-472,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包括L342例,L4521例,L5S18例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靶向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经椎...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包括L342例,L4521例,L5S18例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靶向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经椎间孔安置工作通道至椎管内,镜下摘除突出到椎管内的髓核和椎间隙内松动的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切口缝合1针。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7例顺利摘除突出髓核,神经根显露清晰。首例极外侧突出和第2例中央型突出摘除髓核后未显露神经根,术后症状均缓解。第3、11例分别因巨大突出取出困难、不能耐受疼痛中转全麻椎间盘镜手术。术后当天至2d下地活动,患者均感症状明显缓解。术后2周复发突出1例,保守治疗好转。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由8.1&#177;1.9降至1.1&#177;0.9,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自31.1&#177;8.3降至3.4&#177;3.3。根据MacNab评分,优25例,良6例。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优良,但存在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tessys技术
下载PDF
TESSYS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治疗技巧探讨 被引量:38
6
作者 薛祥云 左小华 +5 位作者 赵红霞 张前西 王茜 陈波涛 马柯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手术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 目的:探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手术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测评入院时和TESSYS椎间孔镜术后(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结果: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分别为(2.90±0.88)、(1.57±0.50)、(1.57±0.74)和(2.14±0.65)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71±0.84)(P均<0.01);ODI分别为(26.60±8.12)%、(21.80±10.05)%、(24.70±12.13)%和(20.02±10.41)%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6.80±12.08)%(P均<0.01)。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17例,良2例,可2例。术后优良率为90.47%,3例老年患者于术后出现腰背肌肉痉挛,予神经阻滞、药物和理疗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TESSYS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确切,术后应用适当的综合治疗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技巧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分析 被引量:105
7
作者 王翀 田征 +2 位作者 梁青福 蒋昆利 宋兴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65.00±12.00)min,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开放性手术后缓解。余病例腰腿痛症状较前均明显缓解,并获6~12个月随访,术后2个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突出髓核组织均切除彻底,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解除。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4.42±1.4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6.49±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31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经皮椎间孔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翀 姜飞 +2 位作者 宋兴华 徐磊磊 王腾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23-1827,共5页
目的比较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 目的比较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置引流管组57例,未放置引流管组53例。观察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下地时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3、6个月和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为(50±1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26.0±2.2)h;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放置引流管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VAS无交互作用(F_(交互)=2.981,P>0.05);处理方法对VAS的影响主效应显著(F_(组间)=20.200,P<0.05);时间对VAS的影响主效应不显著(F_(时间)=4.241,P>0.05);其中,术后1 d放置引流管组VAS高于未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ODI无交互作用(F_(交互)=2.298,P>0.05);处理方法、时间对ODI的影响主效应均不显著(F_(组间)=1.090,F_(时间)=4.391,P>0.05)。结论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其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且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和术后下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 引流 tessys技术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结果 被引量:28
9
作者 程才 辛大森 +2 位作者 王路 高书明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TESSYS(Thomas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65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资料,狭窄节段L3/411例,L4/539例,L5/S115例... 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镜TESSYS(Thomas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65例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资料,狭窄节段L3/411例,L4/539例,L5/S11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增生肥厚等。局部浸润麻醉,使用椎间孔镜技术扩大椎间孔,摘除突出髓核及部分增生肥厚黄韧带,使椎管减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36.5±24.8)ml,手术时间(96.6±13.1)min,术后住院时间(3.1±0.7)d。65例随访7~12个月,平均10.6月。按照Mac Nab标准,优47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8%(59/65)。术后1、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order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单责任节段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朱辉 原超 +1 位作者 张文财 林宏衡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观察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给予中药补肾壮督法为主... 【目的】观察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给予中药补肾壮督法为主的虚痹方加减内服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1)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6~12个月随访。(2)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患者疗效,结果优良率达89.74%。(4)术后除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患侧肢体疼痛麻木加重外,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血管损伤、肠管损伤、椎间盘炎及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tessys技术 虚痹方 补肾壮督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林 马学龙 +3 位作者 石立刚 李运 杨杰 鹿洪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6期49-50,52,共3页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将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43例作为TESSYS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5例作为开放...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将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的43例作为TESSYS组,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5例作为开放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均显著下降(P〈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 tessys技术 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12
作者 许益文 郑勇 +5 位作者 陈明 石振 李彦武 游景扬 张柘 范江荣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科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改良TESSY技术的方法治疗,年龄43~68岁,平均51... 目的探讨改良椎间孔镜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科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改良TESSY技术的方法治疗,年龄43~68岁,平均51岁,其中L_(4/5)节段11例,L_5/S_1节段8例,L_(3/4)节段5例,L_(4/5)、L_5/S_1双节段3例。术前、术后随访腰椎疼痛及功能评定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来评估。临床疗效按Mac Nab标准评估。对照组为采用常规TESSYS技术的患者32例。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8月。VAS评分:本组术前(7.21±2.35),术后(2.43±1.82);对照组术前(7.15±2.47),术后(3.52±2.13)。JOA评分:本组术前(12.82±2.45),术后(25.81±2.14);对照组术前(12.77±2.69),术后(20.98±4.72)。两组间术前比较>0.05,术后比较<0.05。临床疗效按Mac Nab标准:本组优良率88.89%;对照组84.37%,两组间优良率比较<0.05。结论改良TESSY技术椎间孔镜下视野更宽阔,减压更彻底,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谭海涛 孟志斌 +3 位作者 李俊 黄涛 王挺锐 符国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32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TESSYS组)...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32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TESSYS组),以本院同期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开放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和术后2周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评估两组患者行动能力,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第1天、1周、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开放手术组(P=0.000)。术后2周两组患者TUG结果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TUG结果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t=5.087,P=0.000)。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TESSYS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TESSYS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硬脊膜破裂、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开放手术组1例患者发生马尾神经损伤,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末次随访仍存在鞍区麻木。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可有效维护患者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建江 佟敏 +3 位作者 艾克拜尔.艾拜也都拉 黄异飞 吴彦生 刘岩路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引发腰腿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腰椎椎间孔处狭窄的患者30例,均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引发腰腿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腰椎椎间孔处狭窄的患者30例,均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的比较所有患者术中即感觉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13±1.21)分减少至(2.81±1.49)分,JOA评分由术前(10.77±4.21)分升高至(26.30±3.55)分。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孔处狭窄,有安全性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孔 狭窄 tessys技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聂治军 张文芳 +1 位作者 张银刚 李全义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TESSYS技术治疗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TESSYS技术治疗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1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住院4~7 d。6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22例,可6例,优良率为90.7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近期疗效可靠的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成亮 李业成 +1 位作者 刘守正 吴建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患者VAS和Oswestry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MacNab评定:优27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2%。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及掌握适应证是早期开展该技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武海军 胡继平 +4 位作者 刘聪 杨建国 刘建军 李小伟 高治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L_(3~4)2例,L_(4~5)18例,L_(5~S_110例;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进行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L_(3~4)2例,L_(4~5)18例,L_(5~S_110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Macnab评价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硬膜囊及神经根受损等并发症,术前ODI为(32.4±9.8)%,术后7日ODI为(11.4±4.6)%,术后3月ODI为(3.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为(7.8±1.6)分,术后7日VAS评分为(3.4±1.4)分,术后3月VAS评分为(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评价结果:优2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证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良好的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tessys 微创
下载PDF
改良TESSYS技术与F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江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66-69,72,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1例(改良TESSYS组),采用FLD技术治疗49例(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1例(改良TESSYS组),采用FLD技术治疗49例(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的VAS、JOA和ODI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改良TESSYS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FL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FLD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ESSYS组术后1周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FLD组,JOA评分明显高于FLD组(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6~12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经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改良TESSYS组优良率为90.32%,高于FLD组的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ESSYS技术和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同等的近期疗效,但改良TESSYS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恢复快的优点,在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essys技术 FLD技术 腰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海军 崔志强 《新疆医学》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椎间孔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行直接神经根松解和减压的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4年01月-2015年12... 目的研究探讨椎间孔镜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行直接神经根松解和减压的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4年0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治疗后分别观察与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并在治疗后12个月时应用MacNab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治疗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时其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时其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有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时比较,其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未有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判定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0.00%。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运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临床应用疗效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入路相关的L_5~S_1节段椎间孔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嵩鹏 周游 +2 位作者 李定 张佩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脊柱标本10具,左右共20侧,观测椎间孔镜侧后方入路时穿刺针与髂嵴、S1上关节突、L5出口根、硬膜囊以及椎体动静脉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各型突出的... 目的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脊柱标本10具,左右共20侧,观测椎间孔镜侧后方入路时穿刺针与髂嵴、S1上关节突、L5出口根、硬膜囊以及椎体动静脉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各型突出的穿刺角度范围。结果所有数据经左右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走行于S1上关节突根部的结构有L5脊神经后内侧支和L5节段动脉背侧支的降支及其伴行静脉。髂嵴最高点至脊柱中线的垂直距离为(9.25±0.47)cm,髂嵴最高点与上关节突前缘的冠状面夹角为(11.10±1.17)°,冠状面L5横突与髂嵴的距离为(10.78±0.81)mm,中央型、侧旁型和极外侧型进针角度分别为(83.00±1.92)°、(32.15±1.63)°^(62.60±1.70)°和(11.75±1.16)°,L5出口根、硬膜囊至上关节突定位点的距离分别为(8.30±0.87)mm和(17.29±1.06)mm,L5出口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为(5.84±0.67)mm,上关节突的高度为(11.31±0.96)mm,S1上关节突前后缘总长为(17.41±0.98)mm。结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的穿刺定位较复杂,要求术者有较强的解剖学知识和空间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L5-S1椎间孔 S1上关节突 解剖测量 穿刺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