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功能训练对成年人眼瞬时调节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樊庆侠 Emmanuel Eric Pazo 何伟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评估视觉功能训练对成年人瞬时调节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正视力正常的成年人受试者35例(35眼),分别在1、5 m处进行调节力训练,并使用WAM-5500开放式自动验光仪测量其瞬时调节力,并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比较。结果:Test A、B、C、D... 目的:评估视觉功能训练对成年人瞬时调节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正视力正常的成年人受试者35例(35眼),分别在1、5 m处进行调节力训练,并使用WAM-5500开放式自动验光仪测量其瞬时调节力,并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比较。结果:Test A、B、C、D组受试者的瞬时调节力分别为(-0.38±0.48)D、(-0.36D±0.48)D、(-0.66±0.29)D和(-1.01±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est A瞬时调节力与Test 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t A瞬时调节力与Test 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t B瞬时调节力显著低于Test C、Test D(P<0.05);Test C瞬时调节力显著低于Test D(P<0.05)。Test A、B、C、D视疲劳评分分别为1(0,1)、1(0,1)、0(0,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est B视疲劳评分显著低于Test D(P<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功能训练的散开训练(Test A)可瞬时放松人眼调节力,视觉功能训练的集合训练(Test D)可瞬时加强人眼调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功能训练 瞬时调节力 近视
下载PDF
持续近距离用眼对不同屈光状态眼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德峰 吴凡 +1 位作者 胡娱新 王瑞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近距离用眼后,近距离诱导的暂时性近视(nearwork induced transient myopia,NITM)在不同屈光状态人群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18~24(平均20.9±2.1)岁,男12名,女18名,根据主觉验光... 目的:研究持续近距离用眼后,近距离诱导的暂时性近视(nearwork induced transient myopia,NITM)在不同屈光状态人群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30名志愿者,年龄18~24(平均20.9±2.1)岁,男12名,女18名,根据主觉验光结果将其分为3组:远视组H(10例)、正视组E(10例)和近视组M(10例)。所有受试者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在33~40cm处观看平板电脑上播放的视频图像。应用红外电脑验光仪分别在观看前、观看后30、60min测量受试者右眼远距屈光值(每次测量5次,取平均值并按等效球镜计算)。然后立即停止近距离工作,每隔5s测量右眼远距屈光度数,记录每名受试者NITM完全消退所需时间。暂时性近视度数等于该时间点的屈光度数减去用眼前的屈光度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组内屈光度变化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不同组间屈光度变化及NITM消退时间的差异。结果:与用眼前相比,远视组在2个时间点的屈光变化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627,P=0.138);正视组与近视组均出现近视性漂移现象且各时间点的NITM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正视:t=2.699,P=0.024;近视:t=4.930,P=0.001)。在第30、60min时,近视组平均NITM值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视组和正视组相比屈光变化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近距离工作后,三组间NITM消退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983,P〈0.001)。结论:近距离工作相同时间后,与远视和正视组相比,近视组更容易诱导出NITM且消退时间明显延长,NITM可能在近视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近视 调节 近距工作 屈光状态
下载PDF
眼挫伤后一过性近视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芳 瞿文娟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眼挫伤后一过性近视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眼挫伤后一过性近视26例(26眼),并对其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小瞳检影验光发现所有外伤眼均存在近视,其中96%的外伤眼表现为轻、中度近视。睫状麻痹剂散瞳后验光发现所有外... 目的探讨眼挫伤后一过性近视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眼挫伤后一过性近视26例(26眼),并对其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小瞳检影验光发现所有外伤眼均存在近视,其中96%的外伤眼表现为轻、中度近视。睫状麻痹剂散瞳后验光发现所有外伤眼的近视度数均显著减轻。经合适的凹透镜矫正后所有外伤眼视力均可达1.0。对症治疗后4周内所有外伤眼的视力均恢复至≥1.0。结论当眼挫伤眼部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而又主诉视力下降时,应进行屈光检查,以确定有无眼挫伤后一过性近视的存在。外伤性一过性近视病程短,对药物治疗反应好,且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挫伤 一过性近视 发生机制 治疗
下载PDF
中文简体与繁体引起的眼调节反应和近距离工作致暂时性近视回退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叶 保金华 +2 位作者 徐菁菁 王晨晓 吕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0-1103,共4页
背景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近视发病率高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通用文字为中文繁体字,而大陆使用的则是中文简体字,通用阅读文字的不同是否与近视发生率的差异有关,繁体字和简体字阅读状态是否与... 背景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近视发病率高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通用文字为中文繁体字,而大陆使用的则是中文简体字,通用阅读文字的不同是否与近视发生率的差异有关,繁体字和简体字阅读状态是否与近视发生存在关联值得关注。目的检测同种字体随着字号增大所引起调节反应的量和近距离工作导致暂时性近视(NITM)回退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因中文字构架差异所诱导的调节发生的异同及其内在的关系。方法选取22名受试者,其中男15名,女7名;年龄24~29岁;等效球镜屈光度为+O.50—-6.00D,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1.86+2.34)D。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150字/min)(RSVP)软件提供9pt、12pt的中文简体和繁体阅读视标,GRANDSEIKO—WV5500型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受试者的调节反应;受试者配戴全矫等效球镜随机阅读眼前(角膜平面)33cm处计算机显示屏上的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调节刺激为3D),字号包括9pt和12pt,在阅读2min时测量调节反应,阅读每种文字10rain测量调节反应,阅读10rain后闭眼休息10s测远用屈光度数,再间隔58、10s继续测远用屈光度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对于调节反应和NITM的影响。结果中文简体与中文繁体引起的调节反应量均表现为调节滞后,滞后量分别为(1.11±0.38)、(0.95±0.43)、(1.18±0.33)、(1.06±0.28)D,其中简体12pt与繁体9pt引起的调节滞后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2)。4种视标均引起一定的NITM,分别为(-0.45±0.45)、(-0.47±O.46)、(0.45±O.82)、(-0.46+0.78)D,各视标引起的NITM回退水平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9)。结论短时间阅读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因在调节滞后机制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与地区近视发生率的差异有关,而在NITM回退机制上可能与地区近视发生率差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反应 近距离工作导致暂时性近视 中文 简体 繁体
下载PDF
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引起的短暂性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作者 刘新婷 许梅萍 +5 位作者 邓若云 黄海笑 陈思思 姜珺 瞿佳 张晓碧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价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引起的短暂性近视(NIT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纳入2021年1—6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6~18岁近视儿童青少年144... 目的:评价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引起的短暂性近视(NIT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纳入2021年1—6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6~18岁近视儿童青少年144例(144眼)。采用计算机区组随机方法将受检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和空白溶媒滴眼液每晚睡前双眼滴眼1次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用药后1周、2周以及停药后2周测量并记录受检者的初始NITM值、屈光度、瞳孔大小、眼压、滴药后眼部耐受性评价等,并计算初始NITM值较基线的差值百分比,同时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初始NITM值较基线时降低≥60%者判定为有效,较基线时降低<60%者判定为无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7例(127眼)受检者,年龄(9.3±1.9)岁,其中研究组62例(62眼),对照组65例(65眼)。对照组、研究组基线初始NITM值分别为(-0.43±0.15)D和(-0.41±0.13)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517)。用药1周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3.1%,研究组为58.1%,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P=0.091);研究组的初始NITM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16)。用药2周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9.2%,研究组为7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6,P<0.001);研究组的初始NITM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4±0.20)D vs.(-0.33±0.29)D,t=6.52,P<0.001]。研究期间组间患者在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指标、用药后不适症状、耐受性评分和心率、血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能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NITM程度,并且安全性较好,可作为近视防控的临床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0.01%硫酸阿托品 近距离用眼 短暂性近视
原文传递
近距离工作诱发暂时性近视对近视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雯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83-85,共3页
近距离工作诱发暂时性近视是持续视近工作后导致的类似近视性的远点改变,可能会激发一种代偿性的玻璃体腔增长,从而诱发近视的形成。综述目前的相关文献,以期对近视发展的机制作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 近距离工作 暂时性近视 持续视近 玻璃体腔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