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整体主义哲学看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翠娥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问题,关系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如何自我定位以及与世界哲学如何对话。对中国古代哲学是否存在超越性概念与范畴以及如何翻译这一问题,文化上的排外论、兼容论和多元论有不同的回答和主张。多元... 中国古代哲学超越性概念与范畴的翻译问题,关系到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如何自我定位以及与世界哲学如何对话。对中国古代哲学是否存在超越性概念与范畴以及如何翻译这一问题,文化上的排外论、兼容论和多元论有不同的回答和主张。多元论中的普遍主义强调文化共同性,特殊主义则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立足普遍性可以发现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但不是为了寻求一种把独特性沦为背景的世界语言;立足特殊性能够尊重各种文化的独特性,但是不能由此认为它们必然彼此互不相干。标举中国哲学独特性的特殊论者,倾向于放弃西方哲学传统中被认为具有高度超越意义的概念和范畴。整体主义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整体主义哲学翻译观认为,中西哲学传统中有着一些共通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范畴。中国哲学中的超越性范畴是确然存在的,诸如“天”“道”“自然”等普遍的人类经验和问题范畴,大可以寻找最相似的译名,这是“同”;而对这些范畴提供具体的解释和论述,就是在提供中国哲学对这些普遍问题的独特回应。哲学概念和范畴翻译中体现的这种“同-异”张力,尊重了中国哲学对共同问题的特有回应这一事实。这种名同实异、异趣同调的翻译主张能帮助中国哲学实现与世界哲学真正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为人类整体智慧的提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翻译 整体主义 超越性 内在性 概念与范畴
下载PDF
日据时期朝鲜半岛鲁迅作品译介的思想谱系与文化抉择--以《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韩译为例
2
作者 张乃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译介至日据时期的朝鲜半岛。两部作品韩译本虽然在翻译质量上均存在诸多无法忽视的缺陷,但是柳树人翻译的《狂人日记》作为世界上首部由外国译者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发表的鲁迅作品,开启了外国译者翻译鲁迅作品的先河;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作为朝鲜半岛众多韩译本中的首部作品,也在“阿Q”形象传播接受方面厥功甚伟。从译者思想谱系来看,幼时阅读《狂人日记》的思想冲击以及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转向,促成了柳树人与鲁迅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基点上达成了共通的文艺启蒙理论共识,成为译介《狂人日记》的内在契机。而梁建植翻译的《阿Q正传》尽管受制于日本殖民文化霸权而不得不借助于井上红梅的日译本进行转译和“译述”,但这恰恰体现了梁建植将殖民地宗主国语言--日语--为我所用的文化立场,以及即使通过迂回和曲折的方式,也要关注和译介中国新文学的文化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翻译理念 译述 思想谱系 文化抉择
下载PDF
《阿伽门农导言》与洪堡的翻译理论
3
作者 赵亘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洪堡于1816年将《阿伽门农》这部古希腊悲剧译为德语。在译文导言中,洪堡结合自身对语言的哲学思考与翻译经验,阐述了他对翻译行为与译者角色持有的看法。相较于洪堡其他的语言哲学著作,《阿伽门农导言》尤其直观与完整地展现了洪堡的... 洪堡于1816年将《阿伽门农》这部古希腊悲剧译为德语。在译文导言中,洪堡结合自身对语言的哲学思考与翻译经验,阐述了他对翻译行为与译者角色持有的看法。相较于洪堡其他的语言哲学著作,《阿伽门农导言》尤其直观与完整地展现了洪堡的翻译思想,行文中体现了去等值、翻译的原则与目标、重译的意义三方面观点。这些观点共同形成了洪堡核心的翻译学指导思想,与洪堡的语言观呈现互动生成关系,也对当代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伽门农》 洪堡 翻译 语言哲学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照下的机器智能
4
作者 关晓薇 郭姿菲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视域下,机器被定义为缺乏面相知觉能力的“面相盲人”和不具有意向性的“意义盲人”,由于机器无法具身化的参与到“语言游戏”中因而不存在思维。维特根斯坦强调机器只是在遵守一种机械式的程序,非语境化的机器智... 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视域下,机器被定义为缺乏面相知觉能力的“面相盲人”和不具有意向性的“意义盲人”,由于机器无法具身化的参与到“语言游戏”中因而不存在思维。维特根斯坦强调机器只是在遵守一种机械式的程序,非语境化的机器智能只有回归了语言的实践才能够消解“遵守规则”这一悖论。同时机器翻译在“语言游戏”中也面临着语义困境,只有实现人工智能语境化的语义识别才能消除句法与语义的内生对立,解决语义歧义,输出带有自然属性的语义内容。维氏的语言哲学思想对指导具身机器智能科学的发展路径以及机器翻译机制的迭代方向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遵守规则 机器智能 机器翻译
下载PDF
阐释学视域下《论语·学而篇》中“学”的翻译--以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万佳星 杨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5-18,共4页
该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解析辜鸿铭《论语·学而篇》中“学”的英文翻译,在广义“学”的基础之上,运用阐释学原理,分析该篇章中有关“学”的翻译方法,诠释内里所蕴含的“君子之学”。《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内容涉... 该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解析辜鸿铭《论语·学而篇》中“学”的英文翻译,在广义“学”的基础之上,运用阐释学原理,分析该篇章中有关“学”的翻译方法,诠释内里所蕴含的“君子之学”。《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内容涉猎诸多,多以语录体的形式呈现儒家思想,其中蕴含的哲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经久不衰。该文在对辜鸿铭所译《论语·学而篇》中“学”的英文翻译进行阐释学原理分析后,发现在辜鸿铭的英译中不同情景的“学”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其内涵运用阐释学进行分析后,发现辜鸿铭在翻译时较为注重精神内涵的传达,并以此向英文读者诠释《论语》中立德修身、内圣外王及“君子之学”的传统儒家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阐释学 翻译 哲学 “君子之学” 辜鸿铭
下载PDF
国内本雅明翻译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魏建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1,共14页
本雅明译论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为发轫期,庄绎传、谭载喜等将本氏译论初次引入中国译界;第二阶段为1995—2010,是本氏译论在中国的发展期,主要针对《译者的任务》进行译介与解读;第三个阶段为2... 本雅明译论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为发轫期,庄绎传、谭载喜等将本氏译论初次引入中国译界;第二阶段为1995—2010,是本氏译论在中国的发展期,主要针对《译者的任务》进行译介与解读;第三个阶段为2011—2022,主要针对本氏译论进行吸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的任务》 现象学 语言哲学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对道家经典的译介
7
作者 姜国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0,86,共7页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译介了《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作品,在译本中运用前言、导论以及注释等副文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外知识,为道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梅维恒对这三部道...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译介了《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作品,在译本中运用前言、导论以及注释等副文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外知识,为道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梅维恒对这三部道家经典的“译”与“介”,发现他为研究而翻译、为翻译而研究,善用副文本进行厚翻译,并持有跨文化比较视野,体现出典型的研究型翻译特征。究其翻译思想,梅维恒在追求忠实传达原文面貌的同时,也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经典 译介 梅维恒 汉学家 研究型翻译 翻译思想
下载PDF
禅意的再生——文化诗学视角下王维禅诗英译新探索
8
作者 钟铭恩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文化批评,是达到这一平衡的理想框架。以文化诗学为视角,本文探讨王维诗歌英译的语言审美价值,禅宗美学和思想在译本中的体现,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思想 文化诗学 诗歌英译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The Situation of the Indigenous African Languages as a Challenge for Philosophy
9
作者 Jacob Emmanuel Mab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0年第10期667-677,共11页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digenous African languages,a philosophical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at can and should be done to effectively counteract the continuing mar...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digenous African languages,a philosophical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at can and should be done to effectively counteract the continuing marginalization of languages is often required.Despite the relatively successful coexistence of African and European languages,which has produced mixed languages,al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the native languages of Africa are used in the future as a means of expressing Africa’s identities and worldviews.This chapter tries to show how the philosophy of convergence can contribute to overcome the language dilemma in Af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n philosophy bantu-philosophy languages development Africanization philosophy of translation transcription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Germanization German philosophy European Enlightenment
下载PD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ranslation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10
作者 Hanji Li Haiqing Che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8年第3期119-124,共6页
As a cross-linguistic,cross-cultural,and cross-social activity,translation is affected by cultural moralities.Since the ethical standard of faithfulness has been abandoned by theories of cultural criticism and the pow... As a cross-linguistic,cross-cultural,and cross-social activity,translation is affected by cultural moralities.Since the ethical standard of faithfulness has been abandoned by theories of cultural criticism and the power of translators’manipula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exaggerated,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ethics is an effective remedy for a current dilemma in translation studies.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for some translators to erase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by catering to target readers’reception.Social ethics is the foundation of a nation’s translation ethics,which means that thoughts from the Western world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Learning from concepts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cluding harmony in diversity,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and honesty to formulate a new translation ethics will surely restrain translators’subjectivity within appropriate limits and develop world culture in more harmonious fash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ETHICS FIDELITY Chinese philosophy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下载PDF
翻译技术伦理的本质追问及基本向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成科 孔燕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随着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革命性地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效能,但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基于技术哲学的视域,从技术的阐释出发,本文剖析翻译技术和翻译技术伦理的本质内涵,并在“人—技术—世界”的框架... 随着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翻译技术革命性地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效能,但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基于技术哲学的视域,从技术的阐释出发,本文剖析翻译技术和翻译技术伦理的本质内涵,并在“人—技术—世界”的框架下探讨翻译技术伦理的两个基本向度:一是翻译技术与人,包括所有权日益模糊、隐私权遭受侵犯以及知情同意面临挑战等;二是翻译技术与世界,如翻译价值弱化、公正性受损以及安全性隐患等。最后,希望据此促进翻译技术伦理治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语言服务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技术哲学 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伦理 伦理治理 伦理转向 唐·伊德
下载PDF
On C-E Translation of Network Hot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12
作者 Wang Qiujie 王小娟(指导) 《西安翻译学院论坛》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As a special kind of vocabularies originated from the network language,the network hot words are the manifcsta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c nctwork cra as well as of people's social consciousncss,To improve ... As a special kind of vocabularies originated from the network language,the network hot words are the manifcsta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c nctwork cra as well as of people's social consciousncss,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Chinese network hot word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hinese network culure,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foreigner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a.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ases of network hot words translation,making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ose word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ranslator,original writer and target readers.It also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limit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the translation skills of the network hot words,aiming at further clarifying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network hot words.Through this research,this paper expectes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etwork hot words and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hot words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ranslation skills
下载PDF
Semioethics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s Recovery of Listening
13
作者 奥古斯托•庞齐奥 《符号与传媒》 2020年第2期13-31,共19页
Semioethics is the vocation of semiotics,because responsive understanding is the original vocation of the sign,where responding is not limited to the word,or to any type of identification interpretant. Listening is en... Semioethics is the vocation of semiotics,because responsive understanding is the original vocation of the sign,where responding is not limited to the word,or to any type of identification interpretant. Listening is encounter,going towards the other,hospitality,responsiveness not as initiative by the person responding,responsibility without alibis.Human semi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metasemiosis:the capacity to reflect on signs,to suspend responses and deliberate,beyond immediate semiosis undistinguished from the response to it. Human semi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metasemiosis:the capacity to reflect on signs,to suspend responses and deliberate.This capacity involves an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human animal towards life over the whole planet.Susan Petrilli’s book begins with a question,in the title of the first chapter,concer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emiosis and Life":What lies in their future? Her response:our present is the future perfect of semiotics.The problem is not simply of the theoretical order,given that semiotics is also implicated as semeiotics,as symtomatology.The relation between semiotics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health of life at the planetary level is not only of the historical order,ensuing from the connection of semiotics today with medical semeiotics,symptomatology,beginning with Hippocrates and Galen.The human being as a "semiotic animal"is the only animal responsible for semiosis,for life,even more so the professional scholar of 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COUNTER humanitas LISTEN literary writing methaphor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ther semioethics SILENCE SIMILARITY taciturnity TRANSLATION
下载PDF
“过程”之“道”的英译与阐释——兼论“全球老学”的意义与启示
14
作者 蔡觉敏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5-23,共9页
学界通常认为,安乐哲对“道”一词的译法迥异于常见译法,它体现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视角。但如系统研读早期译本,则会注意到“过程”之意可上溯至这些早期译本及社会思潮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后,“道”的“过程”之意逐渐显豁,相应的“... 学界通常认为,安乐哲对“道”一词的译法迥异于常见译法,它体现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视角。但如系统研读早期译本,则会注意到“过程”之意可上溯至这些早期译本及社会思潮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后,“道”的“过程”之意逐渐显豁,相应的“道”之英译也越来越“变形”,但它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是它能引导人们在现世社会中实现“横向超越”。这一“变形”的翻译个例启发我们如何处理典籍翻译中“历史的”与“经典的”翻译的统一,如何从全球老学角度理解《道德经》译本独立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英译 过程哲学 全球老学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莉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0期166-170,共5页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西哲学差异的整体思维观,置于翻译的全过程之中。翻译中国哲学典籍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与概念系统的手段,更是树立、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步骤。作为新时代译者,需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学说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及其差异,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至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 中西方哲学差异 当代译者使命 中国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下载PDF
《道德经》核心术语英译诠释多样性研究: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视角
16
作者 邓林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2期90-102,共13页
《道德经》多译本的存在使其核心术语翻译诠释具有多样性。本研究以理雅各和安乐哲的《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概念框架探析“道”的翻译诠释差异本质。研究发现,理雅各和安乐哲对“道”的“刺激意义”... 《道德经》多译本的存在使其核心术语翻译诠释具有多样性。本研究以理雅各和安乐哲的《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概念框架探析“道”的翻译诠释差异本质。研究发现,理雅各和安乐哲对“道”的“刺激意义”的感知水平相似,造成其翻译诠释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者不同的“分析假设”或“移情”方式,而这又进一步反映着两位译者的跨文化翻译价值观差异。研究认为,公允地探析翻译诠释差异本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弥合差异,并为“和而不同”的中国经典文化外译观建构提供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英译 蒯因 翻译不确定性 语言哲学
下载PDF
守正与出新:老子哲学生态思想英译国外接受研究
17
作者 吴冰 《唐都学刊》 2023年第5期54-62,共9页
老子哲学从宇宙论的高度观察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道”为本,建立了一种抽象的整体宇宙生态观,凸显了其哲学生态思想极强的自然性。老子哲学原本是对其所处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当今部分学者和翻译家,立足于老子哲学产生的原生语境... 老子哲学从宇宙论的高度观察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道”为本,建立了一种抽象的整体宇宙生态观,凸显了其哲学生态思想极强的自然性。老子哲学原本是对其所处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当今部分学者和翻译家,立足于老子哲学产生的原生语境,进行历史研究、文字训诂研究和经典阐释研究,以求发现和恪守老子正义。在现代生态危机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国外学者基于现代生态运动发展的需要,将西方“nature”的含义嫁接给老子哲学核心词“自然”,并对其哲学生态思想进行发掘和拓展,强化了老子哲学的生态意义,从而使老子成为生态保护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哲学 老子生态思想 老子哲学核心词英译 国外接受
下载PDF
语言哲学视域下英语翻译思维的适应性
18
作者 娜依拉·亚尔买买提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在英语翻译实践过程中,思维适应性的调试对于翻译结果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若单纯做到“达”,则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思维适应性的调试,因为即便如此也能够将原文的意义、信息等进行有效传达。但翻译并不是如此简单的过程,其更... 在英语翻译实践过程中,思维适应性的调试对于翻译结果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若单纯做到“达”,则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思维适应性的调试,因为即便如此也能够将原文的意义、信息等进行有效传达。但翻译并不是如此简单的过程,其更需要“雅”与“信”,要保证译文具备一定的美感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文化形态、价值取向等,唯有如此译者的翻译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而要想做到这一切,选择语言哲学视域下的思维适应性调试方式可以有效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 语言哲学 思维适应性 差异体现 调试策略
下载PDF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哲学术语英译研究——以陈荣捷译《传习录》为例
19
作者 曾妍 程建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35-39,共5页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传习录》汇集了王阳明与其弟子和友人的部分书信和语录,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典籍。因此,《传习录》里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英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陈荣捷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文献...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传习录》汇集了王阳明与其弟子和友人的部分书信和语录,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典籍。因此,《传习录》里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英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陈荣捷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文献英译事业,该文以陈荣捷《传习录》的英译为例,在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四步骤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归纳总结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通过对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研究和总结,该文认为乔治·斯坦纳阐释学四步骤翻译理论适用于中国古典哲学术语的翻译。期望该文能为未来的哲学翻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传习录》英译 陈荣捷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四步骤 中国古典哲学术语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翻译思想的哲学溯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雪 胡叶涵 谷婷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通过对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进行哲学溯源,发现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与其哲学视界紧密关联。他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阐释哲学方面独到的见解无不影响其翻译理论的形成。追溯施莱尔马赫的哲学思想是理解其翻译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翻译思想 语言哲学 心灵哲学 阐释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