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的隐身”到“译者的彰显”——从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看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洁平 吴远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试图通过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原文和曹庸先生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中译者的角色,指出曹庸先生在翻译海明威《雨中的猫》的过程中选择了异化的策略,从... 试图通过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原文和曹庸先生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中译者的角色,指出曹庸先生在翻译海明威《雨中的猫》的过程中选择了异化的策略,从而在形式上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笔者尝试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曹庸先生的译文中某些异化译法予以归化翻译,继而提出归化的译法虽然在形式上是“译者的隐身”,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和译文的内容上却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中的猫》 韦努蒂 归化 异化 译者的角色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琳琳 徐洋 李家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03-508,515,共7页
从“神似说”“化境论”“三美论”等翻译理论入手,分析了文学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与译者主体性作用,及其与可译性限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学翻译的优秀译本研究,从语言风格、文化以及语境3个方面阐释了降低文学作品的可译性限度的方法,以... 从“神似说”“化境论”“三美论”等翻译理论入手,分析了文学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与译者主体性作用,及其与可译性限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文学翻译的优秀译本研究,从语言风格、文化以及语境3个方面阐释了降低文学作品的可译性限度的方法,以期为文学翻译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可译性限度 译者主体性 语言风格
下载PDF
译者在传记文学翻译中的角色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建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8-33,共6页
传记文学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而要实现对于外国传记文学的研究或中外传记文学比较研究,翻译这一介质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外传记文学的相互译介是传记文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特征决... 传记文学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而要实现对于外国传记文学的研究或中外传记文学比较研究,翻译这一介质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外传记文学的相互译介是传记文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关注译作的历史性,又要重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在译者陈述原作历史和文学艺术过程中,还会由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审美价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对原文本进行"创造性"加工,所以译者在翻译传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角色,讲究译作的"纪实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文章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对传记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明确译者在传记文学翻译中的角色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翻译 译者角色
下载PDF
论广告译者主体性介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 屠国元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广告是以商业价值为旨归的特殊实用文体,中英广告"以文谋钱"这一特殊文体"文"却有别。"文"之内部文化特色标记,外部风格表征和文字符号布局并不完全相同,虽能收到"殊途同归"之效——"谋钱... 广告是以商业价值为旨归的特殊实用文体,中英广告"以文谋钱"这一特殊文体"文"却有别。"文"之内部文化特色标记,外部风格表征和文字符号布局并不完全相同,虽能收到"殊途同归"之效——"谋钱",却为广告翻译设置了隔阂。而"文"之区别恰为广告译者主体性的介入提供了有效的参数,要求译者转换语篇思维、权威观念、行文风格、文化心理视点,增强译文的诱导功能,实现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对比 视点转换 翻译 译者主体性 介入
下载PDF
汉英双语法庭口译员角色定位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炳文 宋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3-98,共6页
关于汉英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从译员的主体性意识角度出发,得出其在庭审过程中担任的有"信息的筛选人","交际的调解人","权力的平衡人"以及"立场的倾斜人"四种不同的角色,这四种角色的交织... 关于汉英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从译员的主体性意识角度出发,得出其在庭审过程中担任的有"信息的筛选人","交际的调解人","权力的平衡人"以及"立场的倾斜人"四种不同的角色,这四种角色的交织关系具化了在庭审过程中译员所展现出来的主体性意识。同时也不能回避其自身的伦理意识问题。以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导向,结合相关真实庭审语料分析,对汉英双语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进行客观的伦理评价,得到如下发现:1)译员主体性意识下的汉英双语法庭口译员的四种角色符合翻译伦理要求;2)汉英双语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只要符合翻译伦理要求,译员角色的定位可以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意识 中英法庭口译员角色定位 切斯特曼伦理思想
下载PDF
后现代视野中译者地位的转变——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岚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9-92,共4页
从传统译论中译者主体"死亡"的背景出发,透过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建构的视角追踪译者地位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变的轨迹。从传统译论中译者主体"死亡"的背景出发,透过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建构的视角追踪译者地位从主体性... 从传统译论中译者主体"死亡"的背景出发,透过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建构的视角追踪译者地位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变的轨迹。从传统译论中译者主体"死亡"的背景出发,透过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建构的视角追踪译者地位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变的轨迹。分析了译者主体过分膨胀所导致的困境,并运用"权利话语"和"三个世界"理论对过分膨胀的译者主体进行了批驳,利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指出译者主体的新视角———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译者 解构 建构
下载PDF
译者的角色与翻译风格 被引量:1
7
作者 梅忠波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否认或抹煞,而应正视其存在,努力实现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译者角色 翻译风格
下载PDF
茅盾文学批评中的角色转换与内心冲突
8
作者 周兴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6-72,共7页
民国时代,茅盾一直处在主流之外,其文学批评体现出了鲜明的批判精神。随着自我改造运动的深入及身份的改变,茅盾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灵痛苦之后,逐渐成为官方文学与政治立场的代言人。其角色的转换过程,伴随着许多自相矛盾的言说,表现了... 民国时代,茅盾一直处在主流之外,其文学批评体现出了鲜明的批判精神。随着自我改造运动的深入及身份的改变,茅盾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灵痛苦之后,逐渐成为官方文学与政治立场的代言人。其角色的转换过程,伴随着许多自相矛盾的言说,表现了茅盾在政治要求与文学规律之间难以两全的尴尬处境,以及与之伴生的心灵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批评 角色转换 心灵冲突
下载PDF
鲁文·兹瓦特翻译转移比较模式的研究运用
9
作者 卢晶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鲁文·兹瓦特"翻译转移"研究模式中的比较模式列出的三种翻译转移类型分别为调整、修改和转变。以丁尼生一短诗的三种汉译为案例,通过分析三种译文各自翻译转移的发生情况来比较三种译文,得出以下结论:鲁文·兹瓦特... 鲁文·兹瓦特"翻译转移"研究模式中的比较模式列出的三种翻译转移类型分别为调整、修改和转变。以丁尼生一短诗的三种汉译为案例,通过分析三种译文各自翻译转移的发生情况来比较三种译文,得出以下结论:鲁文·兹瓦特的比较模式充分顾及到了原文和译文在语义、文体、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客观综合比较,适用于译文对比评价,也能警醒译者准确把握文学翻译的主观创造性与客观忠实性之间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文·兹瓦特 比较模式 翻译转移 丁尼生短诗
下载PDF
译者的“两面性”——关联理论观照下译者的身份及翻译变异研究
10
作者 殷新 王大伟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90-93,共4页
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两重身份:原语读者与译文作者,探讨了在意图、主语、连贯、意境不同的情况下,译者对原文作出的选择性变译。
关键词 关联翻译理论 “两面性” 变译
下载PDF
对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反思
11
作者 沈丽华 《江西化工》 2007年第4期167-169,共3页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即"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切教学活动均由至高无上的老师主宰着,他们极少关注学习者的需要,然而在现今流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逐渐从仅作...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即"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切教学活动均由至高无上的老师主宰着,他们极少关注学习者的需要,然而在现今流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逐渐从仅作为演讲者转移到给学生提供便利者、顾问、设计者、组织者等角色,本篇论文,我将主要分析并阐述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并试图探索如何从中各取其利,而避其弊,以便使两者能相互协调性的融合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教师角色 转移 语法-翻译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融合
下载PDF
译者角色化与林译“讹”的再研究——以《冰雪因缘》为例
12
作者 汪琳 余荣琦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林译的“讹”可谓俯拾皆是,一直倍受争议。除了翻译,林纾能文、能诗、能画,共同构建了其古文家、文学家、画家等多元身份角色。从译者角色化入手,以《冰雪因缘》为个案,通过对原文和译文叙事手法、伦理价值及视觉审美三方面的分析,重新... 林译的“讹”可谓俯拾皆是,一直倍受争议。除了翻译,林纾能文、能诗、能画,共同构建了其古文家、文学家、画家等多元身份角色。从译者角色化入手,以《冰雪因缘》为个案,通过对原文和译文叙事手法、伦理价值及视觉审美三方面的分析,重新认识林纾的多元角色与林译文“讹”的生成机理。研究认为,林纾的各种社会化角色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对林译的“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译者角色化有助于正确认识林纾对译文的各种调试和改造行为,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透视其社会人本质及翻译的社会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角色化 林纾 “讹” 《冰雪因缘》
下载PDF
浅议译本质量与译者角色的转变
13
作者 斯代克江.塔西拜克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9期258-259,共2页
好的译品应达到"信息传真"、"风格再现"和"可读性好"这三项基本标准,同时,它还应体现文体特征,如科技性文本的译文重视严密的逻辑性,法律、合同、条约等文体的译文则强调准确。因此,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 好的译品应达到"信息传真"、"风格再现"和"可读性好"这三项基本标准,同时,它还应体现文体特征,如科技性文本的译文重视严密的逻辑性,法律、合同、条约等文体的译文则强调准确。因此,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译者就必须要改变其"完全从属"、"次要"的地位,颠覆其"被动"、"消极"的"女仆"角色,转而变成集读者、作者、创造者、研究者于一身的多重角色扮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本质量 原文 译者角色 转变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之译者角色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领顺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10,共9页
译者角色化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译者行为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讨论了译者行为过程中的译者角色化现象,认为其不仅有助于译者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为自己准确定位,也可使译评者在评价实践中不断逼近翻译批评的总目... 译者角色化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译者行为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讨论了译者行为过程中的译者角色化现象,认为其不仅有助于译者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为自己准确定位,也可使译评者在评价实践中不断逼近翻译批评的总目标。该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文本中心视域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传播 译者角色化 评价 译者行为批评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王宣忱译经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玉霞 《中国外语研究》 2014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在1919年圣经官话'和合本'问世之前百年圣经汉译史上,西方传教士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而华人学者充当'助手'角色。直到1933年曾经协助'和合本'翻译的王宣忱独立翻译出版《新约全书》,才开创了华人独立译经的先例... 在1919年圣经官话'和合本'问世之前百年圣经汉译史上,西方传教士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而华人学者充当'助手'角色。直到1933年曾经协助'和合本'翻译的王宣忱独立翻译出版《新约全书》,才开创了华人独立译经的先例,王宣忱的译经行为和译本自有独到之处。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的视角,尤其是译者角色化理论,考查王宣忱的多重角色和其新约译本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而通过分析其译本特色揭示其译者意志、身份和角色对其译经行为的制约,认为王宣忱在追求圣经本意之'求真'性的同时,呈现出宗教情感传达和信仰体系构建的'务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王宣忱 圣经汉译 角色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