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7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novel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cumulative transpiration curve for optimizing nitrogen management under varying irrigation conditions in winter wheat
1
作者 Tianyang Ye Yu Zhang +9 位作者 Jingyan Xuan Xintian Wang Yang Li Junhao Xu Liujun Xiao Leilei Liu Liang Tang Weixing Cao Bing Liu Yan Zh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242-1251,共10页
Accurate nitrogen(N)nutrition diagnosis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N use efficiency in crop production.The widely used critical N(Nc)dilution curve traditionally depends solely on agronomic variables,neglecting crop w... Accurate nitrogen(N)nutrition diagnosis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N use efficiency in crop production.The widely used critical N(Nc)dilution curve traditionally depends solely on agronomic variables,neglecting crop water status.With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s with winter wheat,encompassing two irrigation levels(rainfed and irrigation at jointing and anthesis)and three N levels(0,180,and 270 kg ha1),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novel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the Nc dilution curve based on crop cumulative transpiration(T),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 and water availability.The Nc curves derived from both crop dry matter(DM)and T demonstrated N concentration dilu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The equation Nc=6.43T0.24 established a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across varying irrigation regimes.Independent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calculated from this curve,effectively identifies and quantifies the two sources of N deficiency:insufficient N supply in the soil and insufficient soil water concentration leading to decreased N availability for root absorption.Additionally,the NNI calculated from the Nc-DM and Nc-T curves exhibited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ccumulated N deficit(Nand)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elative grain yield(RGY).The NNI derived from the Nc-T curve outperformed the NNI derived from the Nc-DM curve concern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Nand and RGY,as indicated by larger R2 values and smaller AIC.The novel Nc curve based on T serves as an effective diagnostic tool for assessing winter wheat N status,predicting grain yield,and optimizing N fertilizer management across varying irrigation conditions.These findings would provide new insight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s of water-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in crop growth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dry matter Crop cumulative transpiration Bayesian statistical model Critical nitrogen dilution curve Nitrogen nutrition index
下载PDF
设施生菜光合和蒸腾速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增林 杨杰 +2 位作者 郭常江 韩文霆 杨振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9-349,共11页
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是植物的2个重要生理指标。在全人工环境下,选取意大利生菜作为对象,设计并开展多环境变量对生菜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影响的嵌套实验,得到环境因子对生菜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影响规律,应用神经网络构建生菜幼苗期光... 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是植物的2个重要生理指标。在全人工环境下,选取意大利生菜作为对象,设计并开展多环境变量对生菜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影响的嵌套实验,得到环境因子对生菜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影响规律,应用神经网络构建生菜幼苗期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预测模型。针对幼苗期生菜,选择温度、相对湿度、光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及CO_(2)浓度共4个环境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蒸腾速率相关性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CO_(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PPFD,与光合速率相关性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CO_(2)浓度、PPFD、温度、相对湿度;采用枚举法确定隐藏层节点数和训练函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构建GA-BP神经网络生理指标预测模型。应用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2 12、0.979 4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983 2μmol/(m^(2)·s)、0.001 435 8 mol/(m^(2)·s),表明GA-BP神经网络在模型精度和迭代次数方面性能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设施生菜生产环境调控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生菜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预测模型 相关性分析 GA-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对玉米生长和水肥耦合的影响
3
作者 佟长福 侯洪飞 +4 位作者 李瑞平 郑和祥 田小强 高海波 苗怀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8,76,共7页
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的应用对玉米高效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水肥耦合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小石砭村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灌水定额为30 mm并且施加保... 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的应用对玉米高效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水肥耦合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小石砭村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灌水定额为30 mm并且施加保水剂(C1)、灌水定额为37.5 mm并且施加保水剂(C2)、灌水定额为45 mm并且施加蒸腾抑制剂(C3)和灌水定额为45 mm并且不施加试剂(CK)。结果表明:①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能有效提升土壤保水能力,与CK相比,C1、C2和C3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6.61%、11.94%和4.05%。②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能有效提升玉米株高,其中拔节期玉米株高提升率最高,C1、C2和C3较CK分别提升9.40%、17.45%和6.04%。③玉米的茎粗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再略微减小的趋势,快速增长期为拔节期,拔节期相比于苗期茎粗平均增长率为60.21%。④保水剂的施加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水肥之间的协同关系,C2相比于CK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7.57%、82.76%、88.66%、1.31%和37.83%;土壤水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77.74%和52.79%。综上所述,施加保水剂和蒸腾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较不施加任何试剂的处理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蒸腾抑制剂 玉米生长 水肥耦合 协同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单相发汗冷却对脉冲爆震燃烧传播的影响
4
作者 张晋 姜俞光 +1 位作者 康嘉宁 范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81,共12页
作为一种先进推进系统,脉冲爆震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热载荷随着工作频率和飞行马赫数的提高而大幅增加。发汗冷却具有很高的冷却效率和更低的冷却剂消耗,使其成为脉冲爆震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冷却的理想方案。开展发汗冷却与爆震燃烧耦合研究... 作为一种先进推进系统,脉冲爆震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热载荷随着工作频率和飞行马赫数的提高而大幅增加。发汗冷却具有很高的冷却效率和更低的冷却剂消耗,使其成为脉冲爆震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冷却的理想方案。开展发汗冷却与爆震燃烧耦合研究,是爆震发动机发汗冷却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了探索发汗冷却的固体和流体结构对爆震燃烧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多孔介质结构和单相发汗冷却对充分发展爆震燃烧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爆震波在多孔介质壁面上传播时发生减速,但不会引起爆震波解耦。单相发汗冷却引发爆震燃烧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冷却剂的稀释作用使得局部当量比低于燃料的可爆极限。当冷却剂注入率超过12.5%时,爆震燃烧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 发汗冷却 多孔介质 爆震传播 火焰传播速度
下载PDF
广东毛茶资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5
作者 缪绅裕 陈健辉 +2 位作者 廖初琴 黄建睿 陶文琴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为了解毛茶资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采用样线法对广东67个自然保护地的毛茶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测定了毛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叶绿度、植物及生境的碳氮含量、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在10个保护地的123个... 为了解毛茶资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采用样线法对广东67个自然保护地的毛茶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测定了毛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叶绿度、植物及生境的碳氮含量、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在10个保护地的123个生境记录到280株毛茶,其中珠海担杆岛和二洲岛、斗门黄杨山和锅盖栋、台山上川岛为毛茶新增分布点,以深圳三洲田的62处148株为最多。毛茶植物体的碳、氮含量显著高于生境土壤和岩石;叶片δ^(13)C、δ^(15)N比率分别为-34.51‰和-0.94‰,显著低于或高于根、茎的相应值。正常绿色叶片叶绿度(SPAD值)为41.0,显著高于黄叶的17.6;测定日的净光合速率平均为5.55μmol·m^(-2)·s^(-1);蒸腾速率平均为0.59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9.13,显示毛茶在冬季气温和大气相对湿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以较低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但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茶 稳定碳氮同位素 叶绿度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双层多孔板结构相变发汗冷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韬略 吕玉妹 +2 位作者 栾芸 贺菲 王建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为了提高相变发汗冷却的冷却性能,提出不同孔隙率组合的双层多孔板结构设计代替传统的单层多孔板结构.以液态水作为冷却剂,使用修正后的局部热非平衡两相混合流模型,数值研究了不同孔隙率组合的多孔板内流-固耦合传热和冷却剂流动输运特... 为了提高相变发汗冷却的冷却性能,提出不同孔隙率组合的双层多孔板结构设计代替传统的单层多孔板结构.以液态水作为冷却剂,使用修正后的局部热非平衡两相混合流模型,数值研究了不同孔隙率组合的多孔板内流-固耦合传热和冷却剂流动输运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可以降低结构表面温度的双层多孔板设计,并且在冷却剂流量较大、液体水相变发生在上层多孔板内时,该新型结构相较于传统结构的表面温度降低更为明显.与此同时,冷却剂的注射压力被重点关注.由于水蒸气的运动黏度远高于液体水,研究中发现当冷却剂相变发生在多孔板内时,冷却剂的注射压力主要取决于水蒸气所集中的上层多孔板孔隙率.因此基于多孔介质内的渗流特性,采用孔隙率较大的上层多孔板有助于降低结构内的水蒸气压力,从而实现多孔板板底冷却剂注射压力的降低,在某一孔隙率组合中冷却剂注射压力的最大降幅可以达到65%.如果采用相反的孔隙率设计,即下层多孔板的孔隙率较大,虽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表面温度,但是注射压力将会数倍增加,不利于相变发汗冷却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汗冷却 水相变 多孔介质 热防护
下载PDF
阳光玫瑰葡萄需水量及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阳慧 王莉 +2 位作者 乔月莲 师校欣 杜国强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了明确阳光玫瑰葡萄生长期的需水量,为葡萄园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生产上有效降雨量,计算水分盈亏量,在水分盈亏量的基础上设计3个灌水量处理(1 500、2 250、3 000 m^(3)/hm^(2)),研究不同灌水量... 为了明确阳光玫瑰葡萄生长期的需水量,为葡萄园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生产上有效降雨量,计算水分盈亏量,在水分盈亏量的基础上设计3个灌水量处理(1 500、2 250、3 000 m^(3)/hm^(2)),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葡萄叶水势、树冠覆盖率、叶面积系数、果实品质和耗水特性的影响,确定葡萄需水量,并揭示其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在2 250、3 000 m^(3)/hm^(2)灌水量处理下,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1 500 m^(3)/hm^(2)灌水量处理;在2 250 m^(3)/hm^(2)灌水量下既不影响果实品质,又能节水;不同灌水量下葡萄耗水规律为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新梢生长期>花期。综上,阳光玫瑰葡萄生长期总需水量为5 539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阳光玫瑰 叶水势 需水量 蒸发量 蒸腾量
下载PDF
五个杨树品种生长、光合生理及根尖离子流速特性比较分析
8
作者 张婧 张伟溪 +5 位作者 丁昌俊 苑正赛 代丽蕊 苏晓华 沈应柏 曲冠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杨树(Populus)的生长、光合生理及根尖离子流速特性差异,为速生适应性强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参考。以渤丰3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3’)、渤丰1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1’)、西雄1号杨(P.×e... 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杨树(Populus)的生长、光合生理及根尖离子流速特性差异,为速生适应性强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参考。以渤丰3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3’)、渤丰1号杨(P.×euramericana‘Bofeng 1’)、西雄1号杨(P.×euramericana‘Xixiong 1’)、中雄7号杨(P.×euramericana‘Zhongxiong 7’)和中雄4号杨(P.deltoides×P.suaveolens cl.‘Zhongxiong 4’)5个杨树品种1年生苗为研究对象,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30 d)时分别测定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并于10、20、30 d时分别测定幼苗的叶片数量、单叶面积、叶长、叶宽、瞬时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摩尔浓度(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根尖K^(+)、Ca^(2+)、H^(+)流速等指标,经过30 d的正常管理,5个品种的株高生长量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雄4号杨、西雄1号杨、渤丰3号杨、中雄7号杨、渤丰1号杨;其中光合特性指标和蒸腾速率渤丰1号杨均表现为最大,中雄4号杨均表现为最小,但是中雄4号杨的单叶面积((57.49±2.37)cm^(2))、总叶面积((1721.10±28.59)cm^(2))、单株净光合速率((17863.10±910.21)μmol·m-2·s-1)和水分利用率((3.15±0.06)μmol·mmol^(-1))均表现为最大,且K^(+)外排流速最慢,为(62.68±0.45)pmol·cm^(-2)·g^(-1),Ca^(2+)内流流速最快,为(-74.24±1.29)pmol·cm^(-2)·g^(-1),而渤丰1号的单株净光合速率((8539.70±164.64)μmol·m-2·s-1)和水分利用率((2.64±0.07)μmol·mmol^(-1))最小,且K^(+)外排流速((130.81±1.71)pmol·cm^(-2)·g^(-1))最快,Ca^(2+)内流流速((-34.43±0.84)pmol·cm^(-2)·g^(-1))最慢。综上所述,5个杨树品种中,中雄4号杨总叶面积、单株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最高,蒸腾速率最小,根尖K^(+)外排流速最慢,Ca^(2+)内流流速最快,植物体内K^(+)、Ca^(2+)离子含量最多,H^(+)最活跃,株高生长表现最好,可能具有潜在的较强环境适应能力,适宜种植的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品种 生长差异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根尖离子流速
下载PDF
不同通风方式日光温室微环境模拟与作物蒸腾研究
9
作者 万敏 杨魏 +2 位作者 刘竹青 徐晨曦 刘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8-338,349,共12页
日光温室后墙蓄热降低了通风降温效率,高温会刺激植物水分蒸腾,降低水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上、下通风口基础上,增设后墙通风口。基于DO辐射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日光温室的计... 日光温室后墙蓄热降低了通风降温效率,高温会刺激植物水分蒸腾,降低水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的上、下通风口基础上,增设后墙通风口。基于DO辐射模型、组分输运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日光温室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探究了不同通风方式下温室微环境状况,并结合作物蒸腾模型分析获得了作物蒸腾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变化会直接影响作物蒸腾强度,两者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中午温室高温,开启后墙、下通风口,较原来开启上、下通风口,气流走向相似,因减少部分蓄热墙体,降温效率提高5.7%,蒸腾量下降0.020 mm/h,开启后墙、上、下通风口,蒸腾量较原来下降0.005 mm/h。开启后墙、上通风口,由于两通风口靠近一侧且距离作物较远,只能形成北侧局部降温,降温效率下降10.3%,除湿效率较原来提高5.7%,蒸腾量升高0.035 mm/h。此外,在通风口组合中,将靠下的通风口设置在迎风方向,可减少外界来风能量、动量损失,以提高通风降温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微环境调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微环境 计算流体力学 通风方式 作物蒸腾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分析的干热河谷区橙子林冠层蒸腾耗水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晶莹 陈滇豫 +3 位作者 马永胜 胡笑涛 杜敬斌 王书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5-315,共11页
需耗水机制是进行农田/果园水分管理和调控的基础。本文聚焦蒸腾耗水机制,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比了不同Jarvis-Stewart模型配置对干热河谷区橙子林蒸腾耗水量的模拟效果,探索了Jarvis-Stewart模型在影响因子交互效应较强条件下蒸... 需耗水机制是进行农田/果园水分管理和调控的基础。本文聚焦蒸腾耗水机制,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比了不同Jarvis-Stewart模型配置对干热河谷区橙子林蒸腾耗水量的模拟效果,探索了Jarvis-Stewart模型在影响因子交互效应较强条件下蒸腾耗水模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考虑不同影响因子及其限制函数会对模拟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其中考虑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对模拟效果改善作用明显,而引入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则不同程度地降低模拟精度;考虑的影响因子越多,模型结构越复杂,模拟效果不一定越好;筛选出的最佳模型结构基本实现了橙子林蒸腾耗水的可靠模拟,但模拟效果仍有明显改进空间,因此,应综合考虑模型复杂程度、模拟精度及不确定性等,进一步探究适宜的模型结构。研究可为果园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建立和水分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耗水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子林 蒸腾耗水模拟 干热河谷 Jarvis-Stewart模型 贝叶斯参数估计
下载PDF
电子发汗冷却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1
作者 苑朝凯 王春 姜宗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20,共14页
电子发汗冷却是一种新型的高超声速主动热防护技术,利用材料的热电子发射效应,通过热电子将热载荷转移至流场下游,降低了尖前缘结构热流密度峰值和梯度,为高超飞行器尖前缘结构热防护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一种潜在的冷却技术,文... 电子发汗冷却是一种新型的高超声速主动热防护技术,利用材料的热电子发射效应,通过热电子将热载荷转移至流场下游,降低了尖前缘结构热流密度峰值和梯度,为高超飞行器尖前缘结构热防护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一种潜在的冷却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发汗冷却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子效应 发汗冷却 主动冷却 热防护 高超声速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三种冷却结构性能比较
12
作者 吕玉妹 王建华 +3 位作者 伍楠 吴万范 贺菲 麻玉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160,共8页
面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严峻热环境,需要通过改进设计以提高气膜冷却性能。本文用数值方法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于传统气膜冷却的结构:(1)沿冷气通道增加气膜孔直径的改进型气膜冷却结构;(2)增加冷气冲击与对流换热的层板冷却结构;(3)... 面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严峻热环境,需要通过改进设计以提高气膜冷却性能。本文用数值方法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于传统气膜冷却的结构:(1)沿冷气通道增加气膜孔直径的改进型气膜冷却结构;(2)增加冷气冲击与对流换热的层板冷却结构;(3)增加多孔板的发散气膜组合冷却结构。通过机理实验数据验证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利用经过验证的模型和方法,在真实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况下,数值分析三种结构的冷却机理。在不同冷气注射量下,比较三种冷却结构热端冷却效率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结果表明组合冷却结构最高冷却效率高出其他结构的28%。此外,分析热障涂层对三种结构综合冷却特性的贡献,结果表明层板结构冷却效率在大冷气量下高出其他结构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气膜冷却 层板冷却 发散气膜组合冷却 冷却效率 适用性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汗冷却系统自抗扰控制研究
13
作者 易鑫 王春彦 +4 位作者 董伟 张鹏宇 黎晓健 王佳楠 邓方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发汗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问题,在一维固定边界发汗冷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调节飞行器壁面多孔介质温度的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该控制器不依赖于多孔介质温度场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发汗冷却系统的温度控制问题,在一维固定边界发汗冷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调节飞行器壁面多孔介质温度的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该控制器不依赖于多孔介质温度场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中提取干扰信息并进行补偿,实现对热流干扰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发汗冷却系统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能够实现对参考温度的快速跟踪;且相较于传统的PID控制,温度响应没有超调;在有外界热流干扰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可以为发汗冷却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发汗冷却 温度控制 自抗扰控制 鲁棒性 抗干扰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橙子树蒸腾耗水环境响应与生理调节研究
14
作者 侯盼盼 朱厚霖 +3 位作者 陈滇豫 胡笑涛 张晶莹 孙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1,共10页
为探究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经济林木橙子树的蒸腾耗水机制,利用热扩散式探针TDP、冠层分析仪、土壤水分传感器TDR、全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获取橙子树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气温、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降雨量等)的长... 为探究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经济林木橙子树的蒸腾耗水机制,利用热扩散式探针TDP、冠层分析仪、土壤水分传感器TDR、全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获取橙子树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气温、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降雨量等)的长期数据。对橙子树蒸腾规律的环境控制和生理调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干季和雨季,干热季橙子树表现出较为保守的水分利用机制,日蒸腾量、冠层导度和退耦系数都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季节。干季和雨季,橙子树蒸腾活动受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交替控制,而干热季蒸腾活动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的驱动。冠层导度与气象因子日内动态变化特征之间存在时滞效应,且这种效应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具有差异。受叶面积指数影响,饱和水汽压差与冠层导度在整个年份呈负对数相关关系,其他环境因子与冠层导度在叶面积指数小于4 m^(2)/m^(2)时呈负对数相关关系,大于等于4 m^(2)/m^(2)时呈二次函数相关关系。不同环境条件下虽然冠层导度对饱和水汽压差的敏感性不同,但蒸腾耗水在大多数环境条件下基本遵循等水势调节策略,但个别环境条件下存在环境胁迫应对失衡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干热河谷区橙子园环境胁迫诊断提供直接依据,有利于灌溉制度的科学优化和节水调控技术体系的高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子树 蒸腾耗水 冠层导度 干热河谷
下载PDF
A polygalacturonase gene OsPG1 modulates water homeostasis in rice
15
作者 Qinwen Zou Ranran Tu +8 位作者 Jiajun Wu Tingting Huang Zhihao Sun Zheyan Ruan Hongyu Cao Shihui Yang Xihong Shen Guanghua He Hong Wa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79-91,共13页
A dynamic plant architecture is the basis of plant adaptation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Although many genes regulating leaf rolling have been identified,gene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water homeostasis are largely unkn... A dynamic plant architecture is the basis of plant adaptation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Although many genes regulating leaf rolling have been identified,gene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water homeostasis are largely unknown.Here,we isolated a rice mutant,dynamic leaf rolling 1(dlr1),characterized by‘leaf unfolding in the morning-leaf rolling at noon-leaf unfolding in the evening’during a sunny day.Water content was decreased in rolled leaves and water sprayed on leaves caused reopening,indicating that in vivo water deficiency induced the leaf rolling.Map-based cloning and expression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an A1400G single base mutation in Oryza sativa Polygalacturonase 1(OsPG1)/PHOTO-SENSITIVE LEAF ROLLING 1(PSL1)was responsible for the dynamic leaf rolling phenotype in the dlr1 mutant.OsPG1 encodes a polygalacturonase,one of the main enzymes that degrade demethylesterified homogalacturonans in plant cell walls.OsPG1 was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in various tissues and was enriched in stomata.Mutants of the OsPG1 gene exhibited defects in stomatal closure and decreased stomatal density,leading to reduced transpiration and excessive water loss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but had normal root development.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utation of OsPG1 led to reduced pectinase activity in the leaves and increased demethylesterified homogalacturonans in guard cells.Our findings reveal a mechanism by which OsPG1 modulates water homeostasis to control dynamic leaf rolling,providing insights for plants to adapt to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YNTHESIS STOMATA transpirATION Leaf rolling
下载PDF
蒸发蒸腾作用对新型土工织物排水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郭一鹏 张雄 +3 位作者 聂如松 林闯 陈洁金 胡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7-2330,共14页
相比于传统土工织物,新型土工织物是一种因编织了亲水尼龙织物而在非饱和环境下具有较高排水效率的新型材料,其排水效率受铺设方式、降雨、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关于铺设方式、降雨对其排水效率的影响已有一定研究,但有关蒸... 相比于传统土工织物,新型土工织物是一种因编织了亲水尼龙织物而在非饱和环境下具有较高排水效率的新型材料,其排水效率受铺设方式、降雨、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关于铺设方式、降雨对其排水效率的影响已有一定研究,但有关蒸发、蒸腾作用对排水效率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鉴于此,基于已开展的砂土自由排水和新型土工织物水平铺设(排水端延伸至空气中)下的排水试验,首先通过在砂土中设置一层不同铺设方式下的新型土工织物(排水端未延伸至空气中,无蒸发),开展排水对比试验;随后,在砂土中设置一层新型土工织物,开展排水端延伸至空气中(蒸发),排水端穿过植草土壤(蒸腾)下的排水对比试验,探究新型土工织物在蒸发、蒸腾作用下砂土湿润锋、砂土含水率(体积、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砂土中铺设一层新型土工织物后,虽增加了排水路径,但新型土工织物排水端未延伸至空气中,不能进行蒸发作用,加之铺设的新型土工织物上无湿度差,不能产生吸力差,水分迁移仅受重力影响,其排水效率接近砂土自由排水,反之,水分迁移将受重力和吸力双重作用,更多的水分被排出;新型土工织物蒸发作用下的排水效率是无蒸发作用下的1.25倍,蒸发作用对排水效率的影响大于铺设方式;蒸发作用相当于天然“水泵”,新型土工织物相当于排水“管道”,若排水时间足够长,新型土工织物能持续降低砂土中水分;为发挥新型土工织物最佳排水效率,须将新型土工织物排水端延伸至空气中进行蒸发作用;用于排水的材料若在非饱和环境下排水效率低,不仅不能排水,反而阻滞水分迁移,抬升地下水位,产生不利的影响;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作用能提高新型土工织物排水效率,但影响小于蒸发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新型土工织物的排水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土工织物 排水效率 蒸发蒸腾作用 湿润锋 含水率 试验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耦合变化特征及调控机制
17
作者 刘江 赵福年 +4 位作者 杨红燕 蔡立群 王婧 周引弟 孛永明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 叶片通过控制气孔将植物碳同化和水分消耗这2个过程紧密耦合,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这种碳水耦合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选择西北半干旱区大田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水分处理(充足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在小麦拔节期选择典型晴天观测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过程(08:00—18:00)。结果表明:空气温度(t)、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6:00;叶片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在CK、T1、T2下呈双峰型分布,在T3下无明显变化;蒸腾速率(T_(r))呈现双峰型变化的是T1和T2,CK与T3则呈单峰型变化;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幅度从充足供水到严重干旱处理依次减小,且各处理在12:00前波动较大,而后呈现平缓降低的趋势。各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光合-蒸腾的日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_(n)在CK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1、T3下的主要调控因子为G_(s);T_(r)在CK、T1下的主要调控因子是PAR,在T2、T3下的主要正调控因子为G_(s),负调控因子为t。同时,当以P_(n)与T_(r)关系斜率表示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时,发现不同水分处理下小麦叶片碳水耦合特征存在差异,尤其是重度干旱,导致小麦叶片碳水耦合关系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叶片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18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林下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
19
作者 任晓旭 应武 +2 位作者 严建立 阮松林 许寿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7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三叶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规律。方法:设置一年生三叶青林下地栽和袋栽2种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藤叶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指标。结果:林下袋栽三叶青的主要农艺性状要优于林下地栽。袋栽模... 目的:探究林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三叶青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规律。方法:设置一年生三叶青林下地栽和袋栽2种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藤叶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指标。结果:林下袋栽三叶青的主要农艺性状要优于林下地栽。袋栽模式下三叶青主茎长是地栽的3.04倍,林下袋栽的节数是地栽的2.09倍;林下袋栽模式下叶片的SPAD值和含氮量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2种模式下的光合指标之间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袋栽模式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光合有效辐和叶面温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地栽模式;各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青的净光合速率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SPAD值、叶片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茎长和节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下袋栽模式下三叶青的生长和光合性能显著优于林下地栽,可为三叶青人工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林下栽培 栽培模式 光合特性 蒸腾速率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Yields,growth and water use under chemical topping in relations to row configuration and plant density in drip-irrigated cotton
20
作者 Wang Xuejiao Hu Yanping +10 位作者 Ji Chunrong Chen Yongfan Sun Shuai Zhang Zeshan Zhang Yutong Wang Sen Yang Mingfeng Ji Fen Guo Yanyun Li Jie Zhang Lizhe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Background Water defici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rid regions.With the advent of wholly mechanized technology for cotton planting in Xinjiang,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ich planting m... Background Water defici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rid regions.With the advent of wholly mechanized technology for cotton planting in Xinjiang,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ich planting mode could achieve high yield,fiber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if chemical topping affected cotton yield,quality and water use in relation to row configuration and plant densities.Result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Xinjiang China,in 2020 and 2021 with two topping method,manual topping and chemical topping,two plant densities,low and high,and two row configurations,i.e.,76 cm equal rows and 10+66 cm narrow-wide rows,which were commonly applied in matching harvest machine.Chemical topping increased seed cotton yield,but did not affect cotton fiber quality comparing to traditional manual topping.Under equal row spacing,the WUE in higher density was 62.4%higher than in the lower one.However,under narrow-wide row spacing,the WUE in lower density was 53.3%higher than in higher one(farmers’practice).For machine-harvest cotton in Xinjiang,the optimal row configuration and plant density for chemical topping was narrow-wide rows with 15 plants m-2 or equal rows with 18 plants m-2.Conclusion The plant density recommended in narrow-wide rows was less than farmers’practice and the density in equal rows was moderate with local practice.Our results provide new knowledge on optimizing agronomic managements of machine-harvested cotton for both high yield and water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eld components Fiber quality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Heat ratio method(HR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