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下联动:四川盐工福利事业研究(1937—1949)
1
作者 赵小平 杜倩 《盐业史研究》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抗战全面爆发后,沿海盐场相继沦陷,四川盐工肩负起“增产赶运”的历史重任,川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连。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盐工福利事业,既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政府、盐场、盐工多方联动与博弈的结果。盐工福利事... 抗战全面爆发后,沿海盐场相继沦陷,四川盐工肩负起“增产赶运”的历史重任,川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连。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盐工福利事业,既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政府、盐场、盐工多方联动与博弈的结果。盐工福利事业作为四川盐场矛盾的调节器,其最终目标无疑是为了提高食盐生产效率、保障食盐供应、稳定社会秩序。盐工福利事业的运行情况及其成效,既关系到盐场的产运销,又关系到盐工及其家庭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虽然四川盐工福利事业实际运行成效并不理想,但是其先进理念及塑造的以“增产赶运”为核心的全员抗战精神,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盐场 盐工福利 增产赶运 成效评价
下载PDF
“私怨”还是“公愤”——王余照控案与晚清川盐官运改制再认识
2
作者 张万东 王晓静 《盐业史研究》 2023年第3期43-52,共10页
“王余照控案”所呈现的真实历史面向十分复杂。丁宝桢参奏王余照“多罪”的证言出于自流井职员李春霖,而李春霖为李陶淑堂的掌舵人,是王余照家族在富荣盐场的重要竞争对手,二人私交不洽,甚至对簿公堂,其呈控王余照多罪的“事实”大有... “王余照控案”所呈现的真实历史面向十分复杂。丁宝桢参奏王余照“多罪”的证言出于自流井职员李春霖,而李春霖为李陶淑堂的掌舵人,是王余照家族在富荣盐场的重要竞争对手,二人私交不洽,甚至对簿公堂,其呈控王余照多罪的“事实”大有可疑。丁宝桢将矛头直指王余照“私德”不佳,却故意隐瞒曾任用王余照为“总绅”参与川盐官运改制的事实,有意将上控一案导向王余照对自己妄怀“私怨”的报复性回击。丁宝桢所隐晦不语的是,二人不睦的真因在于盐务本身,王余照对官运商销制度落地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弊病的上呈,成为二人分道扬镳的关键。因上控内容基本属实,故不能以王余照窃名上控而视其为诬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余照 丁宝桢 李春霖 川盐官运改制 诬告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开发 被引量:7
3
作者 裴恒涛 谢东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历史上的川盐入黔,沿袭唐宋,明清以后逐渐完善,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的盐运文化历史,反映了作为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川盐入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 历史上的川盐入黔,沿袭唐宋,明清以后逐渐完善,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的盐运文化历史,反映了作为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川盐入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今赤水河流域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川盐入黔 历史变迁 开发 贵州 盐运文化
下载PDF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古盐道与休闲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彦群 王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9-23,共5页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优越条件、同时提出了该区古盐道与休闲旅游联动开发建议,期望能为相关区域的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 古盐道 休闲旅游 联动开发
下载PDF
论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对黔北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佳翠 胥思省 梁萍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5-48,共4页
川盐入黔是贵州用盐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解决了贵州的食盐问题,而且打破了黔北闭塞状况,加快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沿岸交通运输业、酿酒业、采矿业等的发展,推动了黔北城镇化进程,对促进黔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川盐入黔的... 川盐入黔是贵州用盐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解决了贵州的食盐问题,而且打破了黔北闭塞状况,加快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沿岸交通运输业、酿酒业、采矿业等的发展,推动了黔北城镇化进程,对促进黔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川盐入黔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迁,文章论述了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对黔北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入黔 历史变迁 黔北社会 影响
下载PDF
民国川盐运黔纠纷与川黔政治生态 被引量:6
6
作者 裴恒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7-93,共7页
川盐入黔是贵州食盐消费的主渠道,民国军阀统治贵州时代,川盐行黔运销体制变动频繁,川黔两地围绕川盐的价格问题产生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川责黔之保税,黔咎川之加价,双方协商不断。这种争执反映了民国前期川黔军阀政治下的政治生态,中... 川盐入黔是贵州食盐消费的主渠道,民国军阀统治贵州时代,川盐行黔运销体制变动频繁,川黔两地围绕川盐的价格问题产生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川责黔之保税,黔咎川之加价,双方协商不断。这种争执反映了民国前期川黔军阀政治下的政治生态,中央威权的消失、军阀乱政下的苛捐杂税及经济贫弱等是造成川黔盐务纠纷的重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川盐运黔 纠纷 政治生态
下载PDF
川盐古道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邓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5-44,共10页
位于我国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川盐古道是一条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沿线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遗存了古盐道、盐号、驿站、碑刻、古镇、古桥、会馆及船工号子等物质和非物质盐运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位于我国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川盐古道是一条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沿线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遗存了古盐道、盐号、驿站、碑刻、古镇、古桥、会馆及船工号子等物质和非物质盐运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加快及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川盐古道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和急剧消失局面。现阶段,川盐古道文化遗产存在着缺乏协调保护机制、破坏性开发、文物保护滞后、"非遗"传承面临危机等问题,需要沿线各地联合行动、建立保护机制、及时普查抢救及开展合作研究等加以保护。川盐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应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盐运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和开发等现实问题,将川盐古道的保护与沿线各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结合,探索出一条由陆地道路和水道混合类型构成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管理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盐运文化
下载PDF
川黔古盐道与西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浩 黎弘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00-128,共29页
川黔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因不断移民而形成的多民族融合地区,而移民活动、民族交流活动和川黔古盐道亦有着重要关联。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间通过频繁的商贸和移民活动不断交流融合。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往来密切,互通婚姻。各种语言、... 川黔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因不断移民而形成的多民族融合地区,而移民活动、民族交流活动和川黔古盐道亦有着重要关联。川黔古盐道沿线地区民族间通过频繁的商贸和移民活动不断交流融合。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往来密切,互通婚姻。各种语言、风俗习惯不断碰撞和交流,以此促使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状况发生系列改变,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关系和特征。古盐道场镇的形成、发展,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但曾因交通闭塞,民族间的交往联系较少。随盐道沿线场镇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交往逐渐增多。同时,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更是增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民族间的和平交往与共同繁荣。本文拟搜集与整理川黔古盐道上民族分布、民族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相关资料,总结各民族和谐相处、民族融合的成功经验,为当今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有益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民族分布 民族关系 民族交流
下载PDF
川黔渝生态区古盐道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SWOT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天慧 刘彦群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0-23,共4页
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就是根据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充分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以整合和构建整体的文化形象,从而增加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对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区古盐道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优势、劣势... 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就是根据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充分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以整合和构建整体的文化形象,从而增加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力。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主要对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区古盐道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期望能为相关区域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 古盐道 旅游资源
下载PDF
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的社会互动 被引量:3
10
作者 裴恒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19,共6页
川盐入黔是贵州历史上食盐消费的主要方式。历史上贵州的盐业状况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上贵州地质上缺乏盐产、交通闭塞;社会因素方面贵州地域处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边缘地区,以及经济落后、民众购买力低、政府的政策失误等... 川盐入黔是贵州历史上食盐消费的主要方式。历史上贵州的盐业状况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上贵州地质上缺乏盐产、交通闭塞;社会因素方面贵州地域处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边缘地区,以及经济落后、民众购买力低、政府的政策失误等。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带动了赤水河流域经济、交通、文化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社会互动的历史,反映了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探索这一盐运古道和盐运历史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入黔 赤水河流域 社会互动
下载PDF
潜在的文化线路——“川盐古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雪松 赵逵 《华中建筑》 2009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文化线路"作为新的遗产保护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对照分析了国际古迹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关于文化线路的定义,认为"川盐古道"的形态特征、本质特征以及其价值体现完全符合定义之要求,其体现出在此繁衍生... "文化线路"作为新的遗产保护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对照分析了国际古迹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关于文化线路的定义,认为"川盐古道"的形态特征、本质特征以及其价值体现完全符合定义之要求,其体现出在此繁衍生息的人类社会在时间的传承关系及空间上的交流联系,指出"川盐古道"是人类社会与丰富的自然景观共生的人类文明,是一条潜在的文化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川盐古道 潜在特征 形态特征 本质价值
下载PDF
文化线路视阈下川黔古盐道遗产体系与协同保护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军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9-25,共7页
川盐运黔在清乾隆初年已形成"仁岸""永岸""綦岸""涪岸"4条固定的运输路线。在川盐入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地形成了由水路和陆路混合类型构成的川黔古盐道。调查发现,川黔古盐道是以盐运文... 川盐运黔在清乾隆初年已形成"仁岸""永岸""綦岸""涪岸"4条固定的运输路线。在川盐入黔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地形成了由水路和陆路混合类型构成的川黔古盐道。调查发现,川黔古盐道是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其遗产体系以古盐道、古场镇、古街道、古码头、会馆、庙宇、碑刻、堰闸、运盐器具、档案文献及饮食、传统民间音乐、诗词等为核心,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的潜力。就保护层面而言,在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凝练其内涵、特征及价值的基础上,需沿线各地协同参与,对其进行整体性、多层次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地探索川黔渝地区跨省(直辖市)际大型文化线路保护利用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黔古盐道 川盐运黔 文化线路 盐运文化 协同保护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川鄂盐运群体及其盐业贸易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亭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43-53,共11页
川盐运鄂即史称之"川盐济楚",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川鄂盐运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功能。过去对川鄂盐运的研究偏重于盐运路线的考证、辨析与梳理,以及盐运古道沿线的聚落与建筑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对川鄂盐运中的... 川盐运鄂即史称之"川盐济楚",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川鄂盐运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功能。过去对川鄂盐运的研究偏重于盐运路线的考证、辨析与梳理,以及盐运古道沿线的聚落与建筑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对川鄂盐运中的践行者即背夫,川盐的盐别,甚至盐业贸易等问题缺乏深入探讨,进而使得川鄂盐运的研究滞后于盐业生产与专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上述之命题加以拓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外运 川鄂盐道 背夫 盐业贸易 市集结构
下载PDF
清代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浩 李林照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2期89-96,共8页
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与农民一样,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类专门职业劳动者。这种靠人力肩挑背负运输食盐的职业或从业者,是历史的产物,在现代已经销声匿迹了。我们只能从一些史料或者照片中看到:他们身穿麻布长衫,头缠青布,脚穿草鞋,... 川黔古盐道上的盐夫,与农民一样,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类专门职业劳动者。这种靠人力肩挑背负运输食盐的职业或从业者,是历史的产物,在现代已经销声匿迹了。我们只能从一些史料或者照片中看到:他们身穿麻布长衫,头缠青布,脚穿草鞋,背着一个大篓筐,手拿一根杵地杖,穿梭在贵州崇山峻岭之间进行运盐活动。对盐夫进行历史研究,不仅能丰富贵州盐文化史的研究,而且可以丰富贵州人社会生活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川黔古盐道 盐夫
下载PDF
论清代川盐入黔对赤水地区经济的影响
15
作者 宋娜 金钱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7-29,共3页
川盐入黔作为川黔沟通的重要渠道,对于盐运沿线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赤水地区位于川黔两地的交界线,乃仁岸盐运的重要中转站,由此对赤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促进了赤水地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 川盐入黔作为川黔沟通的重要渠道,对于盐运沿线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赤水地区位于川黔两地的交界线,乃仁岸盐运的重要中转站,由此对赤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促进了赤水地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与人口从业结构的多样化,形成了盐路上丰富的古盐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入黔 赤水地区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川康盐务管理局与抗战时期威远河航道的整治
16
作者 邓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32-40,共9页
威远煤炭是抗战时期自贡盐场用以熬盐的重要燃料,威远河作为威远煤炭运往自贡盐场的唯一水运航道,在战时川盐大力增产的背景下,其作用和战略意义极大。此河未彻底整治前的显著特征是航道窄、坡度陡、流量少、滩堰多、航期短,威远煤炭运... 威远煤炭是抗战时期自贡盐场用以熬盐的重要燃料,威远河作为威远煤炭运往自贡盐场的唯一水运航道,在战时川盐大力增产的背景下,其作用和战略意义极大。此河未彻底整治前的显著特征是航道窄、坡度陡、流量少、滩堰多、航期短,威远煤炭运入自贡盐场的运效极低。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促进自贡井盐增产,1938年起川康盐务管理局对威远河航道进行调查勘测,并在该航道上逐级分段修筑系列新式双堰船闸,使其运输煤炭的运力陡增,满足了自贡盐场的熬盐之需。威远河航道的整治,是抗战大后方内河航道渠化的典范,为威远煤炭运至自贡盐场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运输保障,有力地支援了全面抗战取得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河 煤炭运输 航道整治 川盐增产 自贡盐场
下载PDF
时局与市场的变奏:1930年前后川黔盐务纠纷探赜
17
作者 徐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6-93,共8页
川盐行黔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种盐务关系,它既是政治权力调节的结果,也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一经形成严格的体例,就对其它盐务市场充满排斥性。当受到政治层面的干扰和破坏时,看似牢固的川盐行黔关系就出现了松动,其它盐种越岸侵销就成... 川盐行黔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种盐务关系,它既是政治权力调节的结果,也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一经形成严格的体例,就对其它盐务市场充满排斥性。当受到政治层面的干扰和破坏时,看似牢固的川盐行黔关系就出现了松动,其它盐种越岸侵销就成为常态。1930年前后,川黔两地出现盐务纠纷,黔省盐务市场有限度放开,川盐在经过短暂滞销低迷后,仍旧牢牢控制着黔省市场。这次盐务纠纷再次说明,市场的选择遵循它自有的规律,政治势力只能顺应市场化的选择,并不能强力干涉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黔盐务 协饷 边岸 纠纷
下载PDF
文化线路保护与大众传播研究--以自贡盐业博物馆对川盐古道的保护与传播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夏薇 邓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75-80,F0003,共7页
文化遗产传播在近年来得到学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遗憾的是,对文化遗产中特殊类型文化线路传播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欠缺。作为呈线性分布的文化遗产的集合体,文化线路具有较长的历时性,跨越较远的地域空间,无论是文化内涵还是当代价值都十... 文化遗产传播在近年来得到学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遗憾的是,对文化遗产中特殊类型文化线路传播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欠缺。作为呈线性分布的文化遗产的集合体,文化线路具有较长的历时性,跨越较远的地域空间,无论是文化内涵还是当代价值都十分丰富,尤其需要相关主体多视角和多层次的传播,并带动沿线各地结合自身所处区位找准传播的定位及其价值。本文以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对川盐古道文化线路保护和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传播的方式、现状、价值及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实践提供一个典型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大众传播 遗产保护
下载PDF
论清代川盐入黔优势及其主要地位演变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登云 曹先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3-26,共4页
在清代销黔的诸多食盐中,川盐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价格相对低廉、税额相对较轻、交通条件改善等。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在激烈的盐业销售市场竞争中,川盐迫使滇盐和淮盐先后退出贵州盐业销售市场,又借助行政力量,遏制了粤盐在黔盐业销... 在清代销黔的诸多食盐中,川盐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价格相对低廉、税额相对较轻、交通条件改善等。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在激烈的盐业销售市场竞争中,川盐迫使滇盐和淮盐先后退出贵州盐业销售市场,又借助行政力量,遏制了粤盐在黔盐业销售市场的扩张势头,最终牢固确立了其在周边各省食盐销黔中的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川盐入黔优势 主要地位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视野下川黔古盐道的价值转换与功能转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小刚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9-32,共14页
川黔古盐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配送与贸易通道,对沿线地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黔古盐道作为通道的功能和使命已然完成,其价值实现了向文化遗产、文化教育、文化经济和文化研究... 川黔古盐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配送与贸易通道,对沿线地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黔古盐道作为通道的功能和使命已然完成,其价值实现了向文化遗产、文化教育、文化经济和文化研究的多维转换,功能也随之转型。文化旅游带和特色文化产业带是系统性保护与利用川黔古盐道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发挥川黔古盐道作为一项线性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功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川黔古盐道 价值转换 功能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