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董亚楠 姜晓锐 +5 位作者 王凯 宗传冲 林国栋 李香卿 林春晓 迟俊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11-3416,共6页
背景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运(TTT)技术可促进血管组织再生,改善微循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取得良好效果,但传统TTT技术并发症较多,需对该技术进行改良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目的探讨改良TTT技术即骨与骨膜... 背景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运(TTT)技术可促进血管组织再生,改善微循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取得良好效果,但传统TTT技术并发症较多,需对该技术进行改良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目的探讨改良TTT技术即骨与骨膜联合搬运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手足外科应用改良TTT技术治疗的11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保足情况、功能性保肢情况、大截肢情况和溃疡愈合时间、并发症、足部皮温改善情况、静息痛情况及术前、术后CT血管造影(CTA)资料。随访时间截至2022-03-31。结果随访时间5.5~24.0个月,平均(14.21±4.06)个月。术后保足率(未截肢或踝关节以下截肢)为95.73%(112/117),功能性保肢率(未截肢或中足中段以远部位小截肢)为83.76%(98/117),大截肢率(踝关节以上截肢)为4.27%(5/117),除截肢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溃疡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0~14.5周,平均愈合时间为(9.07±2.02)周。患者术后1、2、4、8周足温高于术前(P<0.01);静息痛患者35例,静息痛患者术后1、2、4、8周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前(P<0.01);CTA显示70.34%(94/117)的患者术后血管情况好转、微血管数量增加、足部血管网重建;在骨搬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97%(14/117),其中截骨区域皮缘坏死、下肢静脉血栓、钉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98%(7/117)、4.27%(5/117)、1.71%(2/117)。结论改良TTT技术将骨与骨膜联合搬运可以通过刺激下肢微循环的重建促进创面愈合,短期内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静息痛,改善足部温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骨与骨膜联合搬运 胫骨横向骨搬运 外科手术 糖尿病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PRP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贺银习 陈彦霞 +3 位作者 许英 郭宇松 田利军 刘品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糖尿病足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清创后以PRP外敷创面,观察组... 目的: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糖尿病足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清创后以PRP外敷创面,观察组给以PRP外敷创面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受体(PDGFR)的表达变化、创面缩小率、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厚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DGFR-α和PDGFR-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DGFR-α和PDGFR-β含量较治疗前均增多,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多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创面缩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及肉芽组织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治疗影响、心理或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关系4个维度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横向骨搬移技术与PRP联合治疗DFU,可有效提高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受体表达,提高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横向骨搬移技术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修复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自然重建与动静结合理论下运用海桐皮汤熏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影剑 李树冬 +2 位作者 邝涛 唐成剑 周长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在自然重建及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联合海桐皮汤熏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01月本院足踝外科糖尿病足单侧溃疡住院患者共30例,溃疡创面均在踝关节以下,根据Wagner经典分级... 目的:观察在自然重建及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联合海桐皮汤熏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01月本院足踝外科糖尿病足单侧溃疡住院患者共30例,溃疡创面均在踝关节以下,根据Wagner经典分级法属于1~4级,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5.22±3.14)岁,病程(13.19±4.21)年,运用以上理论方法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对比其溃疡创面愈合时间,皮温改变,下肢血管血流超声分析变化,踝肱指数(ABI)改变,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评定患者外周血管和外周神经恢复情况以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在为期18个月的随访中,除1例意外事故死亡患者外,其余2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29位患者患肢溃疡创面均愈合,下肢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未出现复发。结论:在自然重建动静结合理论指导下的胫骨横向骨搬移配合海桐皮汤熏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促进患肢外周血管修复再生和外周神经功能修复,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可靠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重建 糖尿病足 胫骨 横向骨搬移 海桐皮汤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宝阳 冯港 +1 位作者 孙嘉兴 胡长青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6期194-198,共5页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糖尿足溃疡是最严重且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治疗困难,保肢率低,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患者满意。加之治疗费用高昂,患者经济压力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糖尿足溃疡是最严重且最普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治疗困难,保肢率低,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患者满意。加之治疗费用高昂,患者经济压力大,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常规方式有清创、抗感染、高压氧、干细胞治疗等。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了目前TTT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生物学机制 微循环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恒 张鑫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7期81-82,88,共3页
目的研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方便选取该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资料,这50例患者包括Wagner分级:0~4级,下肢MRI或CT动脉造影均有腘动脉以下的血管闭塞... 目的研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方便选取该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资料,这50例患者包括Wagner分级:0~4级,下肢MRI或CT动脉造影均有腘动脉以下的血管闭塞、血流中断。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术中于患者胫骨中段行2 cm×12 cm的骨窗,术后第5天对骨窗进行横向搬移,促使骨块附近软组织再生,构建全新的微循环,以便于改善患肢血供。结果对该次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之后微循环重建成功,溃疡得到逐步愈合,未出现经小腿截肢情况,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13.21±1.32)周;患者患足感染、麻木、疼痛等症状均逐步消失,胫骨搬移骨窗中位愈合时间(18.23±2.22)周;术前患者足部皮温(27.23±0.32)℃、疼痛评分(5.10±0.39)分,术后患者足部皮温(31.24±0.54)℃、疼痛评分(0.78±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截肢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一种值得应用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疗效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宏 李辉俊 +1 位作者 王家合 高华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黔西南州中医院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胫骨横向骨搬运...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黔西南州中医院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随访至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踝肱指数(ABI)、最大步行距离、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BI高于对照组,最大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肢疼痛,恢复步行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 血液流变学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糖尿病兔下肢溃疡创面促细胞趋化水平的研究
7
作者 郭国庆 陈林海 +2 位作者 郭明君 魏鹏 叶朝辉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糖尿病兔下肢溃疡创面促细胞趋化水平的影响。方法SD级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8月龄,重量2~2.5kg。将兔子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兔+假手术组(A)、正常兔+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B)、糖尿病兔+假...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糖尿病兔下肢溃疡创面促细胞趋化水平的影响。方法SD级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8月龄,重量2~2.5kg。将兔子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四组(n=8):正常兔+假手术组(A)、正常兔+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B)、糖尿病兔+假手术组(C)、糖尿病兔+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组(D)。通过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均予以结扎大腿的股动脉,均在同侧足背上做2cm×4cm大小的创面。术后立即开始骨搬移,一天搬移三次,约0.3mm/天,术后6天内向外进行骨搬移,6天后按同样的速度搬回骨块,每3天摄次片观察搬移情况。假手术组只有切口和组织剥离的程度与骨搬移手术组一致。四组在(术前,术后3天、6天、9天、12天)收集创面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同一时间段创面组织因子的表达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在动物实验中,糖尿病溃疡创面能抑制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P<0.05),胫骨横向骨搬移能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中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P<0.05)。结论在动物实验中,糖尿病溃疡创面能抑制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胫骨横向骨搬移能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中组织因子(GM-CSF、TGF-β1)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趋化多种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糖尿病溃疡 动物实验 GM-CSF TGF-β1
下载PDF
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李金岭 郭鹏程 +3 位作者 宋伟 王帝元 赵海金 张贵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2期2422-2426,2432,共6页
目的探究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DF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 目的探究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DF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治疗组采用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辅助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患足皮温、外周神经恢复情况[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踝肱指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血管再通指标(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管腔内径和血流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48%(43/46)高于对照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较治疗前降低,患足皮温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创面面积低于对照组,患足皮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NSI各项评分及总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NSI各项评分及总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C、血清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管腔内径和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辅助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DF,能有效提高疗效,促进创面修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肩痛 改良中药硬膏 热贴敷 A型肉毒毒素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文虹杰 杨华刚 +1 位作者 韩涛 陈仲 《医学信息》 2018年第7期184-185,18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2015年5月~2017年11月共45例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患肢皮温、术后疼痛缓解等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45例患者... 目的探讨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2015年5月~2017年11月共45例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患肢皮温、术后疼痛缓解等指标,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45例患者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4.4个月,1例因个人因素截肢,其余患足均愈合,创口平均愈合时间(10.42±1.52)周,患肢症状明显改善甚或消失。搬移骨窗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21±3.24)周。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血供情况,缓解患肢疼痛等不适症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志远 王成伟 +1 位作者 王雪 李飞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的微循环影响。方法选取6只12月龄性格较温顺的比格犬,均为雌性,平均体质量(15.7±0.6)(15.0~16.0)kg,身长(55±2)cm,胫骨长度平均为(11.0±0.8)cm,体格健康、适中,建立...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的微循环影响。方法选取6只12月龄性格较温顺的比格犬,均为雌性,平均体质量(15.7±0.6)(15.0~16.0)kg,身长(55±2)cm,胫骨长度平均为(11.0±0.8)cm,体格健康、适中,建立模拟后肢微循环闭塞的模型(实验犬的右后肢为搬移组,行横向骨搬移术;实验犬的左后肢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犬进行横向骨搬移术后21天双后肢的术区皮温、双下肢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的微动脉数量及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变化。结果实验犬进行横向骨搬移术后21天,搬移组(右后肢)的术区皮温(33.3±0.1)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术区皮温(33.2±0.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对照组(左后肢)的术区皮温(32.3±0.2)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术区皮温(32.1±0.3)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搬移组(右后肢)的术区皮温(33.3±0.1)较对照组(左后肢)的术区皮温(32.3±0.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搬移组(右后肢)的术区DSA中的微动脉数量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术区DSA中的微动脉数量增多,对照组(左后肢)的术区DSA中的微动脉数量并未出现明显变化;搬移组(右后肢)的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较胫前动脉结扎术后1天的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增多,对照组(左后肢)的病理活检中的微动脉数量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横向骨搬移术可明显促进术区微循环再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横向骨搬移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骨搬移技术 微循环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大鼠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振兴 王斌 吕梓宸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方法将40只高脂饲养5周后的SD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并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实验期间在适应性饲养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方法将40只高脂饲养5周后的SD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并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实验期间在适应性饲养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以及血糖的变化,直到连续3周随机血糖≥16.7 mmol/L。待血糖稳定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活的34只糖尿病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并进行横向骨搬移;对照组: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但不进行横向骨搬移。在安装外固定支架后第1、5、10、15、20天记录创面变化。在横向骨搬移周期完成后(即胫骨横向骨搬移造模术后24 d),两组分别随机抽取1只大鼠进行血管造影,其余大鼠处死后观察下肢皮肤变化,并比较两组大鼠下肢皮肤组织CD31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AOD)。结果随机血糖由造模前(6.89±1.03)mmol/L升高到末次检测的(25.91±6.42)mmol/L,并且连续3周血糖均≥16.7 mmol/L。实验组足背创面在第5、10、20天时溃疡愈合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与血管造影都发现实验组横向骨搬移侧下肢有更丰富的血管。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的AOD为0.6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2,P=0.001)。结论在成功制作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自主设计的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建立了下肢微循环改善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伊利扎罗夫技术 大鼠 胫骨 横向骨搬移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