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腹横肌松解术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平
黄永刚
+3 位作者
叶静
高国栋
张方捷
吴浩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release,TAR)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收治的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
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release,TAR)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收治的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中,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0±11.4)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31.15±5.83)kg/m^2。平均腹壁缺损宽度(11.40±1.36)cm。22例为中线切口疝,3例为侧方切口疝。4例为复发性切口疝。所有患者均采用TAR+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进行腹壁功能性重建,并采用肌后补片加强修补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152.0±31.6)min,术中出血量(116.8±44.1)cm^3,住院时间(13.9±2.9)d。术后有2例出现浅表手术部位感染,4例Ⅲ型血清肿,1例不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补片感染、肠瘘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腹壁膨出病例。结论腹横肌松解术+后组织结构分离术是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修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腹横肌松解术
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壁重建
原文传递
腹横肌松解术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5
2
作者
靳翠红
王帆
+3 位作者
王宝山
申英末
袁昕
陈富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AR)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临床资料;男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
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AR)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临床资料;男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病人选择TAR行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采取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各随访1次,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均施行TAR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7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05±46)min,术中出血量为(55±15)mL,补片大小为(680±225)cm^(2)。(2)术后并发症情况:72例病人术后随访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术后1周7例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血清肿,大小为(460±130)mm^(2),予以随诊观察;术后6个月上述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肿全部吸收。72例病人中,2例术后发生肠梗阻,考虑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周好转。随访期间72例病人均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及疝复发。(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72例病人术前、术后12个月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分别为(40±12)分、(73±17)分,病人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7,P<0.05)。结论TAR应用于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有效,能够改善病人疝相关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
腹壁
巨大
腹横肌松解术
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壁重建
原文传递
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永刚
邵国益
+1 位作者
郭自成
王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3-776,共4页
目的 探讨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连续收治的20例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腹横肌松解加肌后补...
目的 探讨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连续收治的20例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腹横肌松解加肌后补片修补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20例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2.3±10.2)岁。17例(85.0%)为结肠造口,3例(15.0%)为回肠造口。均使用标准型聚丙烯补片,补片大小为(553.9±102.5)cm,手术时间为(146.5±35.8)min,术中出血(137.7±49.3)mL,住院时间为(14.6±3.1)d。术后1例出现浅表手术部位感染,2例Ⅲ型血清肿,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补片感染、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随访16.9(5~45)个月,无疝复发或腹壁膨出病例。结论 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旁疝
切口疝
腹横肌松解术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肌后补片修补
原文传递
题名
腹横肌松解术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8
1
作者
王平
黄永刚
叶静
高国栋
张方捷
吴浩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疝和腹壁外科
出处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94-19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release,TAR)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收治的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中,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0±11.4)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31.15±5.83)kg/m^2。平均腹壁缺损宽度(11.40±1.36)cm。22例为中线切口疝,3例为侧方切口疝。4例为复发性切口疝。所有患者均采用TAR+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进行腹壁功能性重建,并采用肌后补片加强修补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152.0±31.6)min,术中出血量(116.8±44.1)cm^3,住院时间(13.9±2.9)d。术后有2例出现浅表手术部位感染,4例Ⅲ型血清肿,1例不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补片感染、肠瘘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腹壁膨出病例。结论腹横肌松解术+后组织结构分离术是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修补方法。
关键词
切口疝
腹横肌松解术
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壁重建
Keywords
Incisional hernia
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release
Posterior component separation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56.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腹横肌松解术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5
2
作者
靳翠红
王帆
王宝山
申英末
袁昕
陈富强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
出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5-809,共5页
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5-3-031)。
文摘
目的探讨腹横肌松解术(TAR)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临床资料;男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病人选择TAR行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采取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各随访1次,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均施行TAR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肌后间隙加强修补。7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05±46)min,术中出血量为(55±15)mL,补片大小为(680±225)cm^(2)。(2)术后并发症情况:72例病人术后随访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术后1周7例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血清肿,大小为(460±130)mm^(2),予以随诊观察;术后6个月上述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肿全部吸收。72例病人中,2例术后发生肠梗阻,考虑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周好转。随访期间72例病人均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及疝复发。(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72例病人术前、术后12个月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分别为(40±12)分、(73±17)分,病人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7,P<0.05)。结论TAR应用于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有效,能够改善病人疝相关生命质量。
关键词
疝
腹壁
巨大
腹横肌松解术
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壁重建
Keywords
Hernia
Abdominal wall
Giant
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release
technique
Posterior component separation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56.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永刚
邵国益
郭自成
王平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
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3-776,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No.2021431768)。
文摘
目的 探讨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连续收治的20例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腹横肌松解加肌后补片修补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20例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2.3±10.2)岁。17例(85.0%)为结肠造口,3例(15.0%)为回肠造口。均使用标准型聚丙烯补片,补片大小为(553.9±102.5)cm,手术时间为(146.5±35.8)min,术中出血(137.7±49.3)mL,住院时间为(14.6±3.1)d。术后1例出现浅表手术部位感染,2例Ⅲ型血清肿,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补片感染、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随访16.9(5~45)个月,无疝复发或腹壁膨出病例。结论 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造口旁疝
切口疝
腹横肌松解术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肌后补片修补
Keywords
parastomal hernia
incisional hernia
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release
(
tar
)
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
retro muscular mesh repair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腹横肌松解术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王平
黄永刚
叶静
高国栋
张方捷
吴浩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8
原文传递
2
腹横肌松解术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
靳翠红
王帆
王宝山
申英末
袁昕
陈富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3
开放腹横肌松解术治疗造口旁疝合并切口疝20例临床分析
黄永刚
邵国益
郭自成
王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