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s across the Moho interface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south China constrained by receiver functions
1
作者 Yin-Ping Qian Xu-Zhang Shen +2 位作者 Xin Zhang Wen-Jun Zheng Yue-Jun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20年第3期141-152,共12页
The P receiver function includes P-to-SV converted phases and multiple reverberations of the discontinuities in the crust and mantle.The time of these phases is related to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vp/vs ratio,and the... The P receiver function includes P-to-SV converted phases and multiple reverberations of the discontinuities in the crust and mantle.The time of these phases is related to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vp/vs ratio,and the amplitude of these phase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 of interfaces.By using H-κstacking method,this work estimated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vP/vS ratio beneath the stations in the Guangdong province of South China.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δβ-δρ)scanning stacking algorithm of the receiver function is applied to constrain 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 of the Moho in Guangdong province.This work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crustal thickness,vp/vS ratio,and 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s of Moho.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locity contrast is higher beneath Yangjiang area in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anao area in eastern Guangdong,which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geothermal springs in local are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heat flow.The velocity contrast of Moho has also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vP/vS ratio and the crustal thicknes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trong material composition contrasts of the Moho in the study area.Velocity and density contrasts of Moho in some local area(such as western Guangdong)are somewhat consistent with the seism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o discontinuity velocity contrast density con—trast receiver function Guangdong province
下载PDF
Extracting 3D Angiography Data from Simulate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cans Using Low Iodine Contrast Agent
2
作者 Abdalmajeid M. Alyass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22年第3期135-149,共1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low contrast agent concentration with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visualizing and diagnosing the human vascular system while minimizing the risk...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low contrast agent concentration with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visualizing and diagnosing the human vascular system while minimizing the risk of toxicity to the patient.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everal iodine contrast age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ability to extract and visualize human vessels using simulate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as used to perform these computed tomography acquisitions. The simulated patient was based on actu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ata, where a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brain vessels with contrast agents ranging from 0 mg to 20 mg of iodine. The simulation used segmented patient data along with basic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model the various levels of iodine concentration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projections of a patient injected with and without iodine were acquired in the simulations. Subtra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jections was performed to generate images caused by the contrast agent. Then, histogram analysis of these difference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extracting and visualizing the human vessels. The smallest amount of iodine, 0.5 mg, helped better visualize the brain vessels and 2 mg of iodine was high enough to show almost 90% of the vessels. Additionally, the vessels were clearly visible in all the subtracted images. This research showed very promising outcomes in using low concentrations of iodine. Thus, this study propose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others interested to clinically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using low concentrations of iodine and the associated sid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NT4 Simul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odine Con-trast Agent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after emerg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3
作者 林开阳 吴志勇 +4 位作者 林春锦 阮景明 蒋辉 郭延松 朱鹏立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7年第2期136-143,共8页
Backgrou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serum uric acid (SUA) on the risk of contrast-in- duced nephropathy(C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fter emerg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 Backgrou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serum uric acid (SUA) on the risk of contrast-in- duced nephropathy(C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fter emerg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HUA) and CIN in patients after emergent PCI. Methods A total of 55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S undergoing emergent PCI in 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yperuricemic group (n=136) and normouricemic group (n=422). Hyperuricemia was defined as SUA 〉420 μmol/L for male, 〉 360 txmol/L for female. CIN was defined as an absolute ≥44.2 μmol/L(0.5 mg/dL) increase inthe serum creati- nine (SCr) level within 72 hours after contrast medium exposure. In hospital incidences of CIN and 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CIN and HUA was evaluat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Among the 558 patients, CIN was observed in 34(6.1%) patients, and incidence of C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UA group than in the normou- ricemic group [13.2% (18/136) vs. 3.8%(16/422), P 〈 0.001]. SUA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IN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n - CIN group [ (490.21±76.48 μmol/L) vs. (307.00±65.37μmol/L), P 〈 0.001]. Need for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in hospital mortality after PC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UA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ouricemic group (all P〈0.05). Patients who devel- oped CIN had higher in hospital mortality [44.1% (15/34) vs. 2.9 % (15/524), P 〈 0.001 ].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dicates that HUA(OR=3.020, 95% CI: 1.3340- 6.805, P 〈 0.001), 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use (OR= 15.724,95% CI: 3.913-63.179, P 〈 0.001) and Perioperative hypotension(OR=3.342, 95% CI: 1.373-8.138, P 〈 0.01) were predictors of CIN in patients after emerg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Hyper- uricemia is the independent risk predictor of CIN in patients with ACS undergoing emergent 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urieemia emerg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on- trast media
原文传递
融合理解与生成的文档级事件抽取
4
作者 曹开臣 高东生 《舰船电子工程》 2023年第10期47-52,共6页
文档级事件抽取旨在基于所输入的长文档抽取其中关键事件和要素,是从领域文本语料库中自动获取知识的关键。现有的大多数文档级事件抽取系统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抽取,容易遇到多事件混淆的问题,而最新的基于生成的事件抽取系统则很容易... 文档级事件抽取旨在基于所输入的长文档抽取其中关键事件和要素,是从领域文本语料库中自动获取知识的关键。现有的大多数文档级事件抽取系统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抽取,容易遇到多事件混淆的问题,而最新的基于生成的事件抽取系统则很容易产生幻觉错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理解与生成的文档级事件抽取模型。该模型基于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利用双向的编码器实现文档的理解和基于片段预测的事件要素抽取,该模型同时利用单向的解码器在特定输入提示框架的辅助下实现事件要素的生成。还提出对比损失学习来让基于抽取的编码器部分和基于生成的解码器部分相互学习,从而互相提升事件要素抽取的表现水平,并最终通过融合输出的方法实现理解和生成的统一输出。实验表明所提的方法在典型的中、英文数据集上都比传统方法有着较大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档级事件抽取 编解码架构 融合理解与生成 对比损失学习
下载PDF
磁共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聪 罕迦尔别克·库锟 +2 位作者 马文辉 王云玲 贾文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519-52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及脱落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完全动脉闭塞或下游栓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 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及脱落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完全动脉闭塞或下游栓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现有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标准并不能对斑块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成分的无创性定量评估对于脑卒中的危险分级十分重要。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定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 多对比磁共振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短暂性缺血发作
下载PDF
新型浮选药剂改善煤泥分选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学霞 谢广元 +2 位作者 彭耀丽 瞿望 王烨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2,共4页
为了改善煤泥浮选效果,降低煤泥浮选药剂用量,使用新型煤用捕收剂FC9700、起泡剂F810与常规浮选药剂煤油、仲辛醇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浮选药剂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和起泡能力,能够有效地对微细粒煤泥进行分选,在保证精煤质... 为了改善煤泥浮选效果,降低煤泥浮选药剂用量,使用新型煤用捕收剂FC9700、起泡剂F810与常规浮选药剂煤油、仲辛醇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浮选药剂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和起泡能力,能够有效地对微细粒煤泥进行分选,在保证精煤质量的前提下,其精煤产率高出常规浮选药剂的20%以上,且药剂用量减少了40%左右,高精煤产率和低药耗给选煤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浮选药剂 精煤产率 药耗 对比
下载PDF
大别-苏鲁区UHP变质岩构造学及流变学演化 被引量:6
7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0-167,共18页
在大别-苏鲁区的30个关键位置,对UHP/HP变质岩进行详细构造解析、大比例尺(1:10000)制图并在区域尺度上进行观察和对比,以便揭示它们的构造几何学、变形条件和流变学演化。初步的研究结果指出,广泛出露的UHP/HP榴辉岩相岩石形... 在大别-苏鲁区的30个关键位置,对UHP/HP变质岩进行详细构造解析、大比例尺(1:10000)制图并在区域尺度上进行观察和对比,以便揭示它们的构造几何学、变形条件和流变学演化。初步的研究结果指出,广泛出露的UHP/HP榴辉岩相岩石形成一个巨大的UHP/HP变质带,提供了一个观察中朝与扬子克拉通之间三叠纪大陆深俯冲一碰撞带过程的窗口。观察的显微构造及组构指出,UHP/HP变质带内岩石变形机制,无论是在榴辉岩相阶段还是在榴辉岩相后阶段,都是以塑性流变为主,其力学行为和组构特征都受组成矿物的强度、强度差等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如压力、温度、应变速率、差异应力和流体含量等的制约。在俯冲/碰撞带内的变形分解作用于岩石圈不同层次及不同的构造阶段都曾发生,而且,在不同尺度上,应变局部化形成具高应变的剪切带网络,且一般显示典型的布丁-基质或碎斑-基质构造及流变学型式。根据构造、岩石、变质作用及地质年代学资料,借助于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提出一个大别-苏鲁区UHP/HP变质岩石流变学演化的工作模式,它涉及早期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三叠纪(~250~230Ma)大陆深俯冲/碰撞、UHP/HP变质岩形成,相继深埋岩石的多期折返。特别强调UHP/HP岩石向地壳表层的折返,主要是构造过程,地面侵蚀作用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区 榴辉岩 超高压(UHP) 岩石圈流变学 强度差 变形分解作用 俯冲 折返
下载PDF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隋永莉 薛振奎 赵海鸿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用国外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差异和特点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这些标准使用特点、评定规则和试件检验等方面的分析,认为:ASMEⅨ和DIN EN288标准的涵盖内容更多,适用范围更广,但API 1104标准对长输管道针对... 针对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用国外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差异和特点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这些标准使用特点、评定规则和试件检验等方面的分析,认为:ASMEⅨ和DIN EN288标准的涵盖内容更多,适用范围更广,但API 1104标准对长输管道针对性更强。GB 50236J、B 4708和SY/T 0452等效采用ASMEⅨ标准,SY/T 4103等效采用API 1104标准,但这四个标准根据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在使用材料上各有侧重。因此我国长输管道线路工程建设一般按照SY/T 4103标准来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而压力站、泵站管网则按照SY/T 0452或JB 4708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另外,我国锅炉、压力容器以及长输管道的相关标准大多为等同或等效采用美国标准,但随着我国入世脚步的进程,加快国标、行标与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体系的接轨是我们面临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焊接工艺评定 评定标准 对比
下载PDF
食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选取及其在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伟 朱艳 +4 位作者 徐青青 周胜利 柏根基 王亚婷 陆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及ADC值在预测食管癌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常规MRI及多b值DWI扫描,分别采用b值500、800和1000s/mm^2。结果:随着b值的升高,DWI图像上食管癌病变的信号噪声比(SNR... 目的:探讨食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及ADC值在预测食管癌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常规MRI及多b值DWI扫描,分别采用b值500、800和1000s/mm^2。结果:随着b值的升高,DWI图像上食管癌病变的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逐渐下降(SNR分别为55.79±27.74、42.05±22.74、30.38±17.30;CNR分别为31.85±19.82、22.35±13.57和17.35±14.49)。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b值下病变的ADC值均可作为评估肿瘤分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但以选取b值为5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02),ADC值的最佳阈值为1.72×10^(-3) mm^2/s。结论:使用b值为500s/mm^2的DWI检查有利于食管癌病变的检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分化情况,有助于食管癌的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现扩散系数 信号噪声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肿MRI多项技术成像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强荣 陈进 +3 位作者 陈丽红 武汉忠 邹莹 常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探讨MRI多项技术成像应用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经过手术、穿刺后病理或经临床治疗后证实的21例前列腺中央腺体有癌肿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项MRI技术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波谱... 目的探讨MRI多项技术成像应用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经过手术、穿刺后病理或经临床治疗后证实的21例前列腺中央腺体有癌肿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项MRI技术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波谱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多项技术成像检查上能够显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灶的形态、侵犯的范围,准确定性且能预测恶性程度;主要依据为常规T2WI序列上显示欠清,在DWI图像上则为高信号,在相应ADC图上呈低信号改变,波谱成像Cho峰明显升高,Cit峰下降,两峰呈倒置状态,病灶在增强后出现早期明显强化,时间-强化曲线为流出型。结论 MRI多项技术影像具有特征性,可提高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肿检出率及诊断率,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玲 桂永忠 +5 位作者 鲁晓 陈健 卢强 闽敏 敬新蓉 姚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胰腺癌患者于HIFU治疗前1-3d行CEUS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边界及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制定出HIFU治疗计划;治疗后1-3d行CEUS,对比观察HIFU治...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胰腺癌患者于HIFU治疗前1-3d行CEUS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边界及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制定出HIFU治疗计划;治疗后1-3d行CEUS,对比观察HIFU治疗后肿瘤大小、边界及内部血流灌注的改变,判断消融治疗的范围和程度.其中15例患者超声造影结果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9例患者中23例(79.3%)在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过程中表现为轻度增强,增强程度低于胰腺实质,6例(20.7%)患者呈等至高增强,造影剂清除早于胰腺实质.HIFU治疗后,29例患者均见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血流灌注区,8例第1次HIFU消融后肿瘤完全无血流灌注;12例第2次HIFU消融治疗后肿瘤内无血流灌注,4例第3次HIFU消融治疗后肿瘤内无血流灌注;5例患者经过3次HIFU消融后边缘仍然有少量血流灌注现象,提示有残留病灶存在,需再次HIFU消融治疗.患者超声造影与MRI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在肿瘤灭活诊断中的准确性与MRI相近(86.7%vs93.3%,P>0.05).结论:HIFU对胰腺癌消融治疗后,利用CEUS技术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出消融的范围和程度,并为HIFU消融胰腺癌早期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超声造影 胰腺癌
下载PDF
MRI定量参数评估肠道克罗恩病病变活动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金发 朱建国 +5 位作者 李海歌 张发明 刘斐 周良 翟华俊 曹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ADC与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依次行常规MR、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测量ADC和K^(trans)值,同时评估患者Harvey-Bradshow...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ADC与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依次行常规MR、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测量ADC和K^(trans)值,同时评估患者Harvey-Bradshow指数(HBI)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根据HBI将50例患者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及静止组,比较3组间K^(trans)、ADC值的差异;对K^(trans)、ADC值与对应的HBI、CR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0例CD患者中,静止组16例、轻中度活动组21例、重度活动组13例。3组K^(trans)、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肠壁K^(trans)值与HBI呈正相关(r=0.635,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764,P<0.001);ADC值与HBI呈负相关(r=-0.614,P<0.001),与CRP呈负相关(r=-0.490,P<0.001)。病变肠壁HBI与CRP呈正相关(r=0.755,P<0.001),K^(trans)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 MRI定量参数K^(trans)和ADC可反映CD活动状态,且K^(trans)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优于A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Harvey-Bradshow指数 C反应蛋白 扩散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表观扩散系数 容积转运常数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纳米微泡造影剂在模型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翰 王雪峰 +2 位作者 王子豪 徐斌 施伟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46-748,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一个原发性或转移性兔肝癌模型并应用纳米微泡造影剂对肿瘤进行早期检测,探讨纳米材料在肝癌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肿瘤组织块接种法制备兔肝癌模型并利用门静脉插管注射微泡造影剂对比增强显影。结果模型建立后检测... 目的通过建立一个原发性或转移性兔肝癌模型并应用纳米微泡造影剂对肿瘤进行早期检测,探讨纳米材料在肝癌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肿瘤组织块接种法制备兔肝癌模型并利用门静脉插管注射微泡造影剂对比增强显影。结果模型建立后检测原位成瘤率为83.3%,采用5 MHz的发射频率,肝内主要血管及瘤块1 min内显影得到增强。结论靶向超声纳米对比剂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纳米级微泡造影剂用于超声造影增强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肝肿瘤 实验性 肿瘤种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下载PDF
肝癌射频治疗后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侯文静 朱晓琳 张雪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000-1002,共3页
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定期随访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残肝功能不足及肝源短缺,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及肝移植。目前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 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定期随访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由于残肝功能不足及肝源短缺,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及肝移植。目前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为代表的微创伤介入治疗逐渐在肝癌治疗中占据重要角色。RFA利用热效应原理局部毁损瘤灶,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是当今乃至今后小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RFA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是限制RFA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因素,影像学检查早期识别肿瘤局部残留是评估肿瘤患者预后及指导后期治疗的关键。本文总结RFA后治疗灶各种影像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恰当可信、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射频消融治疗 CT增强扫描 MR增强扫描 超声造影 ~18F-FDG PET-CT
下载PDF
Cys-C、Hs-CRP在冠心病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旭敏 吴宇红 郑颖颖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79-883,共5页
目的:评价胱抑素 C(Cys-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早期预测造影剂肾病(CIN)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7-12月300例冠心病并接受介入治... 目的:评价胱抑素 C(Cys-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早期预测造影剂肾病(CIN)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7-12月300例冠心病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48~72 h 血清肌酐(SCr)水平较使用造影剂前升高≥25%,将病例分为 CIN 组及对照组。测定术前各项生化指标,术后24、48、72 h 共3个时间点进行 SCr、CysC、尿素氮(BUN)、Hs-CRP 等检测。结果(1)CIN 组37例,发病率为12.3%。(2)CIN 组术后24 h Cys-C、Hs-CRP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ROC 曲线分析24 h Cys-C 截断值为1.37 mg/L,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73%,约登指数为0.622;24 h Hs-CRP 截断值为2.38 mg/dL,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71.9%,约登指数为0.476。(4)24 h Cys-C、24 h Hs-CRP 并联试验提高了诊断敏感度,降低了特异度,而串联试验提高了诊断特异度,降低了敏感度。(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糖尿病、慢性心衰、IABP 使用、造影剂用量≥300 mL是 CIN 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 Cys-C 联合 Hs-CRP 对 CIN 的早期预测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 C 反应蛋白 冠心病介入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干眼视觉对比敏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鲁华 周剑 +2 位作者 何萍 张雪倩 郭燕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干眼对视觉对比敏感度(CS)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干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予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1滴/次,4次/d...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干眼对视觉对比敏感度(CS)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干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人工泪液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予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1滴/次,4次/d,滴入结膜囊内,总疗程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主要症状评分、CS、Schirmer I试验(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组50例,脱失5例,共45例(90只眼);对照组50例,脱失3例,共47例(94只眼)。针刺组显效19只眼,好转56只眼,未愈15只眼,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21只眼,好转55只眼,未愈18只眼,总有效率80.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针刺组的主要症状评分、中高频CS、SIT、BUT均好于治疗前(P<0.05),其中烧灼感症状评分、中频CS、SIT及BUT结果好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主要症状评分、中高频CS及BUT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刺治疗干眼可缓解烧灼感等症状,使中高频CS、SIT、BUT指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干眼 视觉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高剂量造影剂致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笑瑛 邹林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应用不同剂量非离子低渗造影剂碘帕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0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目的:探讨和分析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应用不同剂量非离子低渗造影剂碘帕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0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术前1d80mg,术前2h40mg),常规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术前1d20mg)。其中对进行单纯造影与造影后直接PCI术的患者根据造影剂用量的不同,分为≤120mL组和>120mL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定血清肌酐(Scr)、BU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按Coch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患者Scr、BUN水平均明显升高,Ccr均明显下降(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升高(P<0.05),而强化剂量组hsCRP水平变化相近(P>0.05)。强化剂量组的患者造影剂使用剂量的大小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120mL组和>120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剂量组肾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Scr、BUN及hsCRP水平≤120mL组较>120mL组升高(P<0.05),Ccr≤120mL组较>120mL组下降(P<0.05)。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发生对比剂肾病(CIN)患者有12例,发生率为12%;>120mL发生对比剂肾病患者有8例,发生率为14%。结论:术前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高剂量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非离子低渗造影剂
下载PDF
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对微型、小型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兴旺 袁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6期12-13,28,共3页
目的评价增强MRI对微型、小型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微型听神经瘤13例(d≤10mm),小型听神经瘤19例(10<d≤20mm),男15例,女17例,年龄33-61岁,平均41.8岁,采用SignaHDX3.0TMRI超导型MR系统平扫... 目的评价增强MRI对微型、小型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微型听神经瘤13例(d≤10mm),小型听神经瘤19例(10<d≤20mm),男15例,女17例,年龄33-61岁,平均41.8岁,采用SignaHDX3.0TMRI超导型MR系统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病灶边缘、信号、邻近结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32例微、小型听神经瘤Gd-DTPA扫描呈明显强化,病灶的位置、边缘及邻近结构关系更明确。肿瘤T1加权序列为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或稍高混杂信号,内听道均未见扩大。11例病灶局限在到内听道内,肿瘤直径约0.3-1.2mm,平均0.54mm;3例肿瘤位于听神经,T1WI,T2WI听神经稍增粗、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呈点片状强化,18例肿瘤大部分位于内听道内、其肿瘤少部分突入桥小脑角肿瘤直径约0.8-2.0mm,平均1.24mm。结论 MRI平扫+增强是防止微型、小型听神经瘤漏诊最有效方法,其诊断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微型 小型听神经瘤 诊断 增强
下载PDF
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的MR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汀 陈正光 +4 位作者 张贺诚 马燕红 康庆 张洁 张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患者的MRI(n=15)、DWI(n=10)及DCE(n=5)资料。7例患者在接受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复查DWI。结果抗感染治疗前,15例患者前列腺中央带或外... 目的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患者的MRI(n=15)、DWI(n=10)及DCE(n=5)资料。7例患者在接受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复查DWI。结果抗感染治疗前,15例患者前列腺中央带或外周带显示为弥漫性低信号,中央带及外周带分界显示不清,包膜模糊;10例患者的DWI图像可见明显高信号,ADC图可见明显低信号;5例接受动态增强患者显示为典型的流出型曲线。7例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者除T2WI水肿表现消失,外周带弥漫性低信号区范围缩小外,DWI和ADC图的相应区域仍可见高信号和低信号。结论 MRI常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并不具有特征性,水肿的存在是急性炎症的特异表现;DWI影像学特点未因前列腺炎的治愈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上可能较动态增强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下载PDF
3D-TOF MRA单侧颈内动脉假性闭塞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建荣 潘璟琍 +2 位作者 樊树峰 张冰茜 米玉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探讨引起3D-TOF MRA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假性闭塞的原因及表现。方法实验组:在10例受试者右侧锁骨上1cm颈总动脉搏动处粘贴直径9mm、厚度1.5mm的圆形体小铁片,分别作磁共振平扫、加与不加磁化传递对比(MTC)的横断位3D-TOF MRA,并任选... 目的探讨引起3D-TOF MRA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假性闭塞的原因及表现。方法实验组:在10例受试者右侧锁骨上1cm颈总动脉搏动处粘贴直径9mm、厚度1.5mm的圆形体小铁片,分别作磁共振平扫、加与不加磁化传递对比(MTC)的横断位3D-TOF MRA,并任选其中两例进行了相位对比法(PC法)MRA检查。病例组:任选10例确诊的单侧大面积脑梗塞病例和1例大动脉炎致右侧颈内动脉闭塞病例,对比分析两组平扫及MRA表现。结果实验组磁共振平扫正常,无明显伪影;贴铁片后在横断T2WI上颈内动脉颅内段出现流空效应而呈现低信号;加MTC的3D-TOF MRA中右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不显示,PC法两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对称显示;去掉MTC的3D-TOF MRA中两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对称显示。病例组3D-TOF MRA中右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不显示,在横断T2WI上颈内动脉颅内段出现等、高信号,梗塞病例均出现颅内大面积梗塞病变;大动脉炎病例颅脑磁共振平扫正常,但3D-TOF MRA基地动脉环前后交通支开放,对侧颈内动脉代偿性增粗。结论颈部的铁磁性异物可引起加MTC的3D-TOF MRA颈内动脉假性闭塞现象,造成误诊,但假性闭塞有其特征性,可通过调整参数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假性闭塞 颈内动脉 磁化传递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