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features of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spine and spinal cord injuries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spine and spinal cord injuri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143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spine and...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spine and spinal cord injuri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143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spine and spi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features of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combined with spine and spinal cord injuries ASIA
下载PD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head trauma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2
作者 柯连蔚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202-202,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eutic of head trauma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linical data of 47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in our hos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eutic of head trauma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linical data of 47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ary 1993 to Janary 2009 was perform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head trauma patients with skull defect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Body Scanner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s at Armentieres Hospital Centre (France): Scanographic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 about 180 Cases
3
作者 Sessi Miralda Kiki Hermione Patricia Yekpe Ahouansou +3 位作者 Djivèdé Akanni Chakib Aiouaz Olivier Biaou Rabiou Cisse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6年第3期220-228,共9页
Goal: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hole body scanner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s. Patient and Method: It is a retrospective analytical study, carried out at the Armentieres Hospital Cen... Goal: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hole body scanner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s. Patient and Method: It is a retrospective analytical study, carried out at the Armentieres Hospital Centre (France) over a period of 14 months. It analyzes computed tomography report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results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 immediately stabled at the entrance or stabilized after benefiting from a full body scanner according to Vittel criteria. Results: One hundred eighty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2.71 years old. One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 (62.2%) had at least one clinical sign and only 48 patients presented a lesion on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26.7%). Sixty-two patients (34.4%) showed neither clinical signs nor damage in scan. The radio-clinical correlation was bad at spinal and abdominal level, mediocre at brain and chest level, but it was medium in the pelvis. The average radiation dose per patient was 3319.21 mGy&sdot;cm. Conclusion: The whole body computed tomography or scanning allows fast images acquisition compatible with emergency situation and with a satisfactory diagnostic reliability, but still remains an irradiating exa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lead to reflect on the use of Vittel criteria that could be improv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normal tests carri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trauma Whole Body Computed Tomography or Scanner Vittel Criteria Radio-clinical Correlation
下载PDF
Maxillofacial Trauma at LOMÉ(TOGO): About 501 Cases
4
作者 Haréfétéguéna Bissa Essobozou Plaodèzina Pegbessou +5 位作者 Saliou Adam Winga Foma Tagba Essolam Essobizou Amana Bathokédéou Amana Eyawèlhon Kpemissi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7年第12期511-518,共8页
Objective: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and describe the diagnostic aspects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Methods: It was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 over 20 years (Janu... Objective: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and describe the diagnostic aspects of maxillofacial trauma. Methods: It was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 over 20 years (January 1995-December 2014)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Sylvanus Olympio Teaching Hospital in Lomé. All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for facial trauma were included. Results: 501 cases of facial trauma were retained with an annual incidence of 25 cases. The average age was 33 years and the most represented age groups are those of 20 to 29 years (35.53%) and 30 to 39 years (30.14%);and the sex ratio was 9. Traffic roads accidents represented the main circumstance (89.81%) and the motorcycle was the most involved (80.34%). Patients were admitted in the first week (75.65%) with 35.93% on the first day. The maxillofacial CT-Scan was the most requested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33.75%). Bone lesions were: mandible (31%), zygomatic (23.26%) and maxillary (18.99%). Dental lesions were found in 68 cases. Extra-facial lesions were found in 44 cases.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the first week (62.48%) and in the first day after admission (20.76%). Conclusions: Maxillofacial trauma is increasing, mainly in young adults due to road traffic acci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LLOFACIAL trauma FRACTURES clinical Study Lomé
下载PDF
A Comparison between Premortem and Postmortem Diagnosis in Trauma Cases
5
作者 Dua Sumeyra Demirkiran Ibrahim Ortanca +2 位作者 Mustafa Sahan Adnan Celikel Muhammet Mustafa Arslan 《Forensic Medicine and Anatomy Research》 2015年第4期89-94,共6页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mparison of premortem and postmortem diagnoses of trauma cases that died during treatment and then autopsied. We had analyzed the autopsy reports of forensic deaths retrospectively which occ...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mparison of premortem and postmortem diagnoses of trauma cases that died during treatment and then autopsied. We had analyzed the autopsy reports of forensic deaths retrospectively which occurred between 2013 and 2014. The cases that died because of trauma and which had complete medical reports were included the study. Totally 626 cases were autopsied and 307 cases records were examined from them. The mean age was found to be 28.11. Accord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it was detected that 116 (37.8%) cases died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Discrepancies between premortem and postmortem diagnoses were determined in 20.6% of cases. 5.9% had a main diagnostic discrepancy and 14.7% were of second lethal diagnoses. The discrepancies were observed mostly in the multiple injury cases. In our study, diagnostic discrepancy rate was higher in multiple injury cases especially who died by explosion. When clinicians focus on th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ir main diagnosis, they overlook the fatal injuries in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This study shows that autopsy is the most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in trauma patients. Therefore, particularly surgery physicians should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autopsy diagnoses to their own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DIAGNOSIS AUTOPSIES trauma
下载PDF
对比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与传统教学方式在急诊创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陈卫鑫 孙超 +1 位作者 李江 牛陆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0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实施急诊创伤临床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以及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名急诊创伤临床教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学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30名)采... 目的探讨在实施急诊创伤临床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以及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名急诊创伤临床教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学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30名)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30名)采用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对比两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救技能操作成绩(80.25±13.26)分、临床理论知识成绩(80.14±13.14)分、沟通合作能力评分(80.22±13.44)分、综合判断以及处理能力评分(80.45±14.28)分高于参照组(70.14±12.25)分、(81.66±14.22)分、(71.77±12.25)分、(71.66±1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18.954、2.545、2.397,P均<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评分较参照组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开展急诊创伤临床教学中,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方法的有效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仿真严重创伤救治演练 传统教学方式 急诊创伤临床教学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阿合买提江·帕哈丁 杨新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在急救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比较两组救治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与术中出血量,缩短检查及手术时间,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理念 骨科下肢创伤 急救治疗
下载PDF
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孟秋 张克标 +2 位作者 陈珍 黄飞月 赵庆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科场景下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2023年10月—11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6... 目的构建急诊科场景下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2023年10月—11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评价急性疼痛评估率及再评估率、处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分别为35.29%和11.77%,两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64和0.876,最终确定的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包括充分疼痛评估、设置疼痛处置目标、疼痛干预、疼痛再评估、健康教育5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临床应用后,急性疼痛评估率从8.71%提高到84.78%,再评估率从1.23%提高到80.43%,药物镇痛率、非药物镇痛率分别从14.81%和6.50%提高到69.57%和63.04%。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早期管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行性,有助于提高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率及再评估率、处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创伤和损伤 创伤护理 急性疼痛 临床路径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新生儿颅脑损伤诊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王佳佳 许永强 +1 位作者 郝娟 彭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疑似颅脑损伤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63例,将60例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新生儿分为轻度脑损伤40例、中度脑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疑似颅脑损伤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63例,将60例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新生儿分为轻度脑损伤40例、中度脑损伤10例和重度脑损伤组10例,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无颅脑损伤的正常新生儿20名作为对照组。对新生儿进行颅内MRI检查(临床诊断)及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诊断的准确率及对不同脑损伤类型的诊断情况;记录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结果63例颅脑损伤新生儿中,经颅脑超声诊断颅脑损伤阳性58例,阴性5例。临床诊断或MRI诊断和颅脑超声检查新生儿颅脑损伤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或头颅MRI诊断标准发现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室出血和脑水肿为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各损伤类型颅脑临床诊断或MRI和超声检查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颅脑损伤组新生儿RI和PI分别为0.72±0.07、5.89±0.08,中度颅脑损伤组新生儿RI和PI分别为0.80±0.07、5.40±0.07,重度脑损伤组新生儿RI和PI分别为0.85±0.08、5.04±0.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1±0.05、6.18±0.10),轻度颅脑损伤组、中度颅脑损伤组、重度脑损伤组新生儿PSV分别为(37.28±3.71)、(34.36±3.52)、(30.12±3.08)c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10±4.06)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损伤组新生儿RI和PI均高于轻度脑损伤组和中度脑损伤组,PSV均低于轻度脑损伤组和中度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超声较临床诊断或MRI诊断阳性检测可通过明确颅脑损伤新生儿血流动力学变化确定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对新生儿颅脑损伤检测更提倡应用颅脑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超声 新生儿 颅脑损伤 血流特征 临床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的影响评价
10
作者 张岩 陆瑞 +1 位作者 吴志兵 吴苗苗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29例)与干预组(L...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29例)与干预组(LM治疗,29例),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指标、卵巢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干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61.76±5.86)mL、(21.38±4.43)h、(20.11±5.37)h、(5.26±0.56)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43、7.874、5.909、11.717,P均<0.05)。干预组抗缪勒管激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分别(1.93±0.17)ng/mL、(7.38±1.11)U/L、(131.75±6.12)p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3.964、17.809,P均<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结论LM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可优化手术指标,提高卵巢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机体创伤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动态预测
11
作者 齐戈尧 徐进 金志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 探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算法构建的动态预测模型用于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动态预测的价值,并研究动态策略和实时预测模型可行的搭建方案及路径。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2.0。以创伤重症患... 目的 探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算法构建的动态预测模型用于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动态预测的价值,并研究动态策略和实时预测模型可行的搭建方案及路径。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2.0。以创伤重症患者院内结局为预测目标,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2种RNN算法分别在4、6和8 h时间窗下训练动态预测模型。使用灵敏度、特异度、F1值和AUC值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RNN算法和时间窗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在8 h时间窗下分别训练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随机森林(RF)模型和logistic模型作为对照,横向比较2种RNN算法模型与对照模型的性能指标,并分析各模型的时间趋势变化。结果 在不同时间窗时,RNN动态模型在灵敏度、特异度、F1值和AUC值等4个性能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8 h时间窗时模型的各性能指标均高于6 h和4 h时;不同RNN算法(LSTM和GRU)间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横向比较结果显示,2种RNN算法模型和其他模型间各性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种RNN算法模型各指标均高于HMM、RF和logistic模型;各算法模型灵敏度、特异度和F1值的ICC均小于0.400(95% CI未包含0),而AUC值的ICC在统计学上证据不足(95% CI包含0)。结论 基于RNN算法的动态模型对创伤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效果较其他常见模型具有一定优势,且时间窗对模型性能可能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创伤 动态模型 临床结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创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敏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6期97-100,共4页
探讨在修复足踝部创伤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安顺市人民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负压封闭引... 探讨在修复足踝部创伤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安顺市人民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在修复足踝部创伤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并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创面感染风险,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优化治疗效果,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瓣移植 足踝部创伤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及其与共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雪怡 童宇平 +2 位作者 杜娟 段一凡 胡婧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9-1504,共6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与共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选取山西省太原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8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人...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现状,并分析其与共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选取山西省太原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8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386名临床护士替代性创伤得分为(86.98±23.79)分,与共情总分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护理职业再选择态度、性格类型、共情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是影响替代性创伤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存在替代性创伤,女性、内向型性格与对护理职业再选择持否定态度的护士为替代性创伤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引导临床护士适度共情,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进而降低其替代性创伤风险,改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替代性创伤 共情 领悟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主动脉钝性伤的单中心重症救治经验
14
作者 邵世锋 肖钦 +1 位作者 伍正彬 王耀丽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主动脉钝性伤(blunt traumatic aortic injury,BTAI)的临床特点和重症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BTAI 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近9年陆军军医... 目的总结分析主动脉钝性伤(blunt traumatic aortic injury,BTAI)的临床特点和重症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BTAI 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近9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ICU收治的BTAI患者病例特征及重症管理经验。结果14例患者中主要为高处坠落伤(35.71%)和道路交通伤(35.71%)致主动脉损伤,其中1例为爆炸伤所致。14例患者均为入院后行影像学检查发现,主动脉损伤中有内膜撕裂夹层形成11例(StanfordA型4例,Stanford B型7例),假性动脉瘤样改变3例。其中1例患者胸主动脉至腹主动脉全程撕裂,1例胸主动脉至右侧髂外动脉全程撕裂。手术治疗11例(78.57%),无手术指征行保守治疗3例(21.43%)。平均住院天数20.5(14,27.5)d,其中ICU住院时间6(4.25,11)d,最短住ICU天数2d,最长住ICU时间为71d。救治好转出院13例(92.86%)。结论BTAI伤后伤情隐匿,多发生于高处坠落或道路交通伤后,爆炸所致冲击波也可导致。早期明确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重症监护管理可能是BTAI较好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主动脉损伤 创伤 临床特点 重症监护 治疗
下载PDF
创伤骨科临床病例教学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研讨
15
作者 王俊杰 李晓祥 樊俊俊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病例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空军军医大学本科五年级的80名骨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编号并以计算机赋值,将计算机赋值按升序列排序,前40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骨科教学方法),后4...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病例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空军军医大学本科五年级的80名骨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编号并以计算机赋值,将计算机赋值按升序列排序,前40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骨科教学方法),后40名为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教学)。比较两组骨科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践和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病例骨折情况、手术方案设计、教学学习兴趣、手术理解程度、理论知识水平、临床工作兴趣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创伤骨科临床教学效果,提升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临床病例教学 3D打印技术 效果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短期创伤程度的评估
16
作者 叶双娇 谭大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3期51-53,共3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短期创伤程度。方法抽取胃肠道肿瘤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伤程... 目的评估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短期创伤程度。方法抽取胃肠道肿瘤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伤程度、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2.39±1.02)cm短于对照组的(7.21±1.32)cm,术中出血量(34.96±5.96)ml少于对照组的(65.13±5.12)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12±1.21)分较对照组的(4.96±1.01)分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6.25%、并发症发生率2.94%较对照组的28.57%、17.65%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联合内镜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减轻了手术对机体的短期创伤,患者应激水平低,免疫抑制轻,救治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腹腔镜 内镜 短期创伤程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在医院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喻水平 卢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在医院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32名,其中16名为传统带教培训(对照组),16名为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培训(观察组),两组均培训3个月。对比两组护生救护... 目的分析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在医院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32名,其中16名为传统带教培训(对照组),16名为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培训(观察组),两组均培训3个月。对比两组护生救护能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综合能力);对比两组对培训反馈情况(是否可提高创伤救护技能练习兴趣、是否贴合临床、是否增加救护时信心、是否提高综合救护能力、是否提高团队协助意识、是否增加与患者沟通能力等);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培训前两组救护能力无差异,培训后救护能力均明显提升,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两组反馈情况可知,观察组100%护生均肯定此教学模式可提高对创伤救护技能训练的兴趣,认为此训练模式可贴合临床、增加救护时信心、提高综合救护能力、提高团队协助意识、增加与患者沟通能力者均达85%以上,而对照组患者上述项目认同率均在80%以下(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可以提高护生的救护技能水平,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 医院 护生 临床实践教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在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娃 张元霞 +4 位作者 王晓恒 刘乔琳 刘婧 朱洪斌 李云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骨创伤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4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创伤外科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骨创伤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4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创伤外科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思维能力与教学效果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88.57±7.56)分、(90.38±6.20)分]均高于对照组[(83.43±7.76)分、(85.05±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系统思维、循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及思维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自我评价满意度得分及教学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应用于骨创伤外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满足了特殊情况下实习护生教学培训需求,提高了实习护生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创伤外科 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 CBL教学法 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DCO技术对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19
作者 汪敏峰 高思路 李娟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对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白细胞分化抗原14(mCD1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诊腹...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O)对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分子亚型(sCD14-T)/膜结合白细胞分化抗原14(mCD1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措施治疗,观察组予以DC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结局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评分(APS)、慢性疾病评分(CP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生理指标(pH值、体温、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sCD14-T/mCD14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结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PS、CPS、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值、体温、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D-D、sCD14-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mCD1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O应用于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生理功能、凝血功能,同时首次证实可调节sCD14-T/mCD14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凝血功能 临床结局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分子亚型 膜结合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炎性反应
下载PDF
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董广佩 沈斌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后行气...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在发病24 h内行早期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氧代谢情况、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更大,脑动脉-静脉氧浓度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不仅可以改善脑氧代谢与神经功能,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出血 早期气管切开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