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发育不良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马世强 郭东辉 +2 位作者 肖丽 石秋玲 沈润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55-960,共6页
目的探究髋臼发育不良(DDH)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DDH病人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研究组49例,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 目的探究髋臼发育不良(DDH)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DDH病人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研究组49例,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Mckay临床疗效、下肢力线、并发症、手术前后创伤应激因子[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髋关节影像学指标[前侧CE角(ACEA)、外侧CE角(LCEA)、髋臼指数(AI)]、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OS-ADL)。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64±18.73)分钟和(141.80±21.59)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2.95±35.18)ml和(495.68±40.26)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42.39±32.74)ml和(305.81±39.56)ml,住院时间分别为(11.57±2.29)天和(12.86±2.4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ckay临床疗效优良率(95.92%)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天、3天、7天血清NE分别为(73.16±8.07)ng/L和(81.33±8.52)ng/L,(65.81±7.29)ng/L和(72.24±7.65)ng/L,(45.98±6.31)ng/L和(50.37±7.02)ng/L;COR分别为(164.84±19.35)ng/L和(178.62±21.46)ng/L,(142.69±17.81)ng/L和(157.36±19.22)ng/L,(88.79±16.13)ng/L和(97.62±17.50)ng/L;AngⅡ分别为(138.74±20.51)mmol/L和(150.19±21.36)mmol/L,(128.35±17.69)mmol/L和(137.18±19.24)mmol/L,(119.82±17.41)mmol/L和(128.73±18.50)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ACEA分别为(29.71±4.81)°和(27.68±4.53)°,(29.80±4.75)°和(27.72±4.60)°,(29.64±4.79)°和(27.63±4.51)°,LCEA分别为(33.79±6.12)°和(31.04±5.83)°,(33.82±6.10)°和(31.10±5.90)°,(33.75±6.08)°和(31.05±5.77)°,AI分别为(6.15±1.86)°和(7.03±1.94)°,(6.08±1.82)°和(7.01±1.89)°,(6.12±1.84)°和(7.06±1.90)°,mHHS评分分别为(72.15±7.65)分和(68.23±7.71)分,(76.51±7.52)分和(72.19±7.94)分,(90.13±5.16)分和(86.76±5.72)分,HOS-ADL评分分别为(79.92±7.50)分和(76.26±7.62)分,(80.85±7.42)分和(77.13±7.66)分,(89.73±6.37)分和(86.25±7.1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力线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DDH可优化手术,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因子,能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股骨头覆盖状态及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周围截骨术 入路方式 创伤应激 下肢力线 影像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泰勒架在下肢创伤的应用
2
作者 方加虎 薛铠啸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21-327,共7页
泰勒空间支架是一种在临床应用的六轴矫形支架,其在四肢骨折及畸形方面应用愈发广泛。在下肢创伤领域中,泰勒空间支架相比传统内固定装置及普通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具有独有的优势:对无安全手术窗口的多发伤具有损害控制的优势;对感染伴... 泰勒空间支架是一种在临床应用的六轴矫形支架,其在四肢骨折及畸形方面应用愈发广泛。在下肢创伤领域中,泰勒空间支架相比传统内固定装置及普通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具有独有的优势:对无安全手术窗口的多发伤具有损害控制的优势;对感染伴严重畸形的骨折患者具有感染控制及畸形矫正的优势;对骨折后骨缺损伴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保护创面的同时具有精准恢复下肢长度及下肢力线位置的优势;对陈旧性骨折伴严重畸性患者具有精准复位并避免急性血管、神经损伤的优点。本文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对泰勒空间支架在下肢创伤中的应用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泰勒架 创伤骨科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患者脂蛋白(a)与深静脉血栓相关性的研究
3
作者 李维特 刘武征 +2 位作者 白睿峰 孔卓 董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97-1102,1161,共7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956例术前尚未抗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956例术前尚未抗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根据超声筛查结果分为静脉血栓组288例和非静脉血栓组668例,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Lp(a)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效能。结果(1)与创伤性骨折非静脉血栓组比较,静脉血栓组组Lp(a)、FIB、D-D、hs-CRP水平明显升高,CHOI、HDL-C和ApoA-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G、LDL-C和Apo-B无明显变化;(2)DVT与Lp(a)、FIB、D-D、hs-CRP呈正相关,与CHOI、HDL-C和ApoA-1呈负相关;(3)Lp(a)、FIB、D-D是创伤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Lp(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8,灵敏度为76.1%,特异性为67.5%,截断值为252.65mg/L。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Lp(a)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相关,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脂蛋白(a) 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计划行为干预理论联合疼痛分级护理改善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林慧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探究计划行为干预理论联合疼痛分级护理改善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1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编号分... 目的:探究计划行为干预理论联合疼痛分级护理改善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1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编号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计划行为干预理论联合疼痛分级护理。比较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术后第3天运动恐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疼痛V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运动恐惧、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计划行为干预理论联合疼痛分级护理能有效减轻下肢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运动恐惧、DVT发生率,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性骨折 计划行为干预理论 疼痛分级护理 睡眠 运动恐惧
下载PDF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
5
作者 杜治昆 司小萌 +1 位作者 王卓 裴金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80-2584,共5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术中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麻醉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麻醉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麻醉后HR和M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及排尿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较好麻醉效果,但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内固定术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 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艳改 邓刚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48-1452,共5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鹤壁朝阳仁爱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鹤壁朝阳仁爱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帕瑞昔布钠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开展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症候积分,炎症细胞,下肢血液流变学,下肢疼痛、肿胀缓解情况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疼痛、肿胀、瘀斑等症候积分分别为(1.9±0.5)分、(1.8±0.6)分、(1.8±0.5)分,均低于常规组[(2.3±0.8)分、(2.5±0.8)分、(2.4±0.8)分];试验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分别为(8.7±1.3)×10^(9)/L、(7.5±1.8)×10^(9)/L,均低于常规组[(10.3±2.26)×10^(9)/L、(8.62±1.85)×10^(9)/L];试验组的下肢全血高切黏度、下肢全血低切黏度分别为(7.35±1.3)mPa·s、(6.4±1.3)mPa·s,均低于常规组[(8.4±1.9)mPa·s、(7.5±1.9)mPa·s];试验组治疗3 d、7 d后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3.66±0.27)分、(2.63±0.28)分,均低于常规组[(4.22±1.37)分、(3.53±0.85)分],下肢肿胀评分分别为(2.02±0.37)分、(1.44±0.25)分,均低于常规组[(2.66±0.83)分、(2.19±0.85)分];试验组随访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下肢功能评分(LEFS)分别为(60±10)分、(68±10)分、(75±10)分,均高于常规组[(55±10)分、(63±10)分、(69±1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候,对减轻下肢炎症反应,促使血液流变学恢复,缓解下肢疼痛、肿胀并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性骨折 雷火灸 帕瑞昔布钠 临床症候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吸入性七氟烷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7
作者 刘攀攀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吸入性七氟烷麻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4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吸入性七氟烷麻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4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术中均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全程予以吸入性七氟烷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基础体征、肾脏组织及心肌组织功能,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及苏醒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的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上腺皮质醇(Cor)等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4、29.043、15.350、8.682,P<0.05);术后,观察组的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95、5.177、19.790、14.086,P<0.05);术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35、7.605、7.123,P<0.05);术后,观察组的肾脏损伤、心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6、5.994,P<0.05);苏醒后,观察组Ricker镇静评分(SA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0.756、1.895、1.808,P>0.05)。结论: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吸入性七氟烷辅助麻醉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肾脏、心肌损伤发生,对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此麻醉方案为影响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苏醒后基础体征指标也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吸入性七氟烷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功能 苏醒质量
下载PDF
探讨循证护理对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喜筠 林丽丽 +1 位作者 卢秀龙 蔡弟心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循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统计术前血糖达标、住院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并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日常生活、骨折术后康复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较护理前均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血糖达标、住院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的能力,缩短术前血糖达标、住院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外伤性 下肢骨折 糖尿病 合并症患者 血糖水平 恢复时间
下载PDF
基于SMOTE算法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石颖花 黄子珊 蓝宁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3259-3262,3255,共5页
目的:探索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SMOTE算法建立个体化预警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9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62... 目的:探索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SMOTE算法建立个体化预警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9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62例)和非DVT组(336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P_(1)),同时基于SMOTE算法改进数据集,构建改进数据集的预警模型(P_(2)),并对比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患者年龄增加、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手术等待时间≥6d、合并冠心病及多处骨折是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概率预测模型P_(1)=1/[1+e^(-(-13.595+0.069X1+1.106X2+1.302X3+1.000X4+1.236X5))],P_(2)=1/[1+e^(-(-10.161+0.075X1+0.808X2+1.216X3+0.787X4+0.513X5))]。P_(2)模型的决定系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P_(1)模型。结论:患者年龄增加、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手术等待时间≥6d、合并冠心病及多处骨折与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密切相关,基于此建立的个体化预警模型有利于下肢DVT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过抽样 预警模型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预防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宇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2期151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中医医院收治的1026例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围术期DVT发生率,并对围手术期DV...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中医医院收治的1026例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围术期DVT发生率,并对围手术期DVT的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518)和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n=508),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结果:1026例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共有498例发生DVT,构成比为48.54%,发生DVT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PT≥10 s、TT<15 s占比较未发生DVT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61、10.523、11.331、7.85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T≥10 s、TT<15 s是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形成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10、1.423、1.298,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23,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DVT形成风险较高,年龄、凝血功能异常是DVT形成的影响因素,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创伤骨科 集束化护理 预防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健康行为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红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在创伤性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究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在创伤性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锻炼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管理、遵医服药、病情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下肢部分(FMA-LE)、博格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可提高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积极性及健康行为,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 体感互动康复训练 健康行为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术中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玉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索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术中血压变异性(IBP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DVT组49例和无DVT组... 目的探索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术中血压变异性(IBP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DVT组49例和无DVT组14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DVT与IBPV的相关性。结果与无DVT组,DVT组年龄、BMI、全身麻醉比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变异系数(DBPCV)、脉压变异系数(PPCV)等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SBPCV和PPCV是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SBPCV和PPCV与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与SBPCV和PPCV等IBPV指标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需密切监测高血压合并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IBPV,以期通过降低IBPV预防术后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下肢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中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创伤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武生 王莉丹 +3 位作者 庄一凡 黄健欣 罗辉 王佳豪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5期15-18,共4页
研究创伤下肢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21年7月-2022年8月接受治疗的创伤下肢骨折患者80例,根据其就诊到术前期间复查下肢静脉血管超声与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分为血栓自溶组20例、... 研究创伤下肢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21年7月-2022年8月接受治疗的创伤下肢骨折患者80例,根据其就诊到术前期间复查下肢静脉血管超声与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分为血栓自溶组20例、血栓不变组33例和血栓增长组27例。分析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比较3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清D-二聚体(D-D)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PT、APTT、FIB和D-D水平比较,血栓自溶组<血栓不溶组<血栓增长组(P<0.05);3组患者的TT比较,血栓自溶组>血栓不溶组>血栓增长组(P<0.05);3组患者的R时间、K时间比较,血栓自溶组<血栓不溶组<血栓增长组(P<0.05);3组患者的α角度和MA比较,血栓自溶组>血栓不溶组>血栓增长组(P<0.05)。结论:创伤下肢骨折患者就诊到术前期间发生下肢DVT情况与其凝血功能指标及D-D水平有一定关系,同时经过对TEG参数的分析,有助于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帮助临床医师针对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期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血管超声造影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中医药特色疗法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洁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特色疗法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 目的分析中医药特色疗法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特色疗法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6±0.14)分,低于对照组的(4.85±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肿胀程度为(5.24±0.78)%,小于对照组的(6.6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分别为(52.52±3.24)分、(88.58±2.6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5.46±3.19)分、(75.41±2.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中医药特色疗法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减轻肢体疼痛及肿胀,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特色疗法 早期康复护理 创伤性下肢骨折 疼痛 肿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60~89岁老年人下肢力量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侯曼 侯佳 王汉玉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7-28,共2页
采用 30 s坐椅站立方法 ,连续 2年测试了 16 5和 16 0名 6 0~ 89岁老年人的下肢力量 ,结果表明 ,在这 2年期间各年龄组老年人的下肢力量没有显著性的改变 (P>0 .0 5 ) ,但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同时表明 ,经常... 采用 30 s坐椅站立方法 ,连续 2年测试了 16 5和 16 0名 6 0~ 89岁老年人的下肢力量 ,结果表明 ,在这 2年期间各年龄组老年人的下肢力量没有显著性的改变 (P>0 .0 5 ) ,但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同时表明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下肢力量好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证明体育锻炼对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的衰退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育锻炼 下肢力量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付彬 高乐才 +3 位作者 左建刚 马超 刘官磊 魏金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82例下肢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骨科下肢创伤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实施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治疗方案。比较术后3个...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82例下肢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骨科下肢创伤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实施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治疗方案。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创伤后成长情况[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量表(AOFAS)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4%vs.80.49%,P>0.05);两组PTGI、KSS、AOFA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4%vs.19.51%,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救治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创伤恢复情况及踝膝关节功能,在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下肢创伤 损伤控制理论 创伤后成长 膝关节功能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人健身走对下肢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俞捷 左群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长期健身走对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杭州市滨江健身走队老年人29人和湖墅社区无经常性锻炼老年人28人。采用Keylink等速测力系统时两组老年人膝关节伸屈肌群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锻炼组下肢伸肌峰力矩、... 目的:探讨老年人长期健身走对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杭州市滨江健身走队老年人29人和湖墅社区无经常性锻炼老年人28人。采用Keylink等速测力系统时两组老年人膝关节伸屈肌群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1)锻炼组下肢伸肌峰力矩、屈肌峰力矩、伸肌平均力矩、屈肌平均力矩以及相对肌力矩都显著大于对照组,无性别差异。2)男性老年人无论锻炼组和对照组下肢肌力均显著大于女性。结论:1)健身走锻炼对老年人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2)男性老年人下肢肌力显著大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健身走 下肢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
下载PDF
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凌 王敏 谢林碧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4期90-92,共3页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9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0.75%布比卡因1 ml(7.5 mg),用...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9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0.75%布比卡因1 ml(7.5 mg),用脑脊液稀释成0.5%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研究组应用0.75%罗哌卡因1.3 ml(10 mg),用脑脊液稀释成0.5%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平面至有效麻醉平面时间(T1)、麻醉后30 min(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及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痛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最大Bromage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0、T2时刻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时刻的HR、MAP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镇痛完善,无相关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镇痛完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较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更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老年 下肢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秀玲 王昱 魏清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针剌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硬膜外局麻用药... 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针剌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硬膜外局麻用药量、麻醉效果,监测麻醉前、麻醉后30、60min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糖变化。结果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为83%、B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腔首次用量A组较B组增加35.5%(P<0.01);在30、60min时A组心率较B组快(P<0.05);A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在30、60 min时下降较B组明显(P<0.05或P<0.01);A组血糖水平在30、60min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循环稳定,术中应激反应轻,可作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下肢骨科手术
下载PDF
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的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春亮 辛群 徐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55-1057,1064,共4页
2009年5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5例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4例行腔内覆膜支架隔绝瘘口,1例行瘘口旷置+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端侧吻合+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4例分别随访3、5、3、3年,无复发;1例腔内治疗时第1枚覆膜支架未能... 2009年5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5例下肢外伤性动静脉瘘,4例行腔内覆膜支架隔绝瘘口,1例行瘘口旷置+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端侧吻合+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4例分别随访3、5、3、3年,无复发;1例腔内治疗时第1枚覆膜支架未能有效隔绝瘘口,再次释放第2枚支架时未能成功,随访2年,左下肢、会阴部肿胀,色素沉着呈逐渐加重趋势。腔内覆膜支架隔绝瘘口是可靠的治疗方法,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通过翻山技术隔绝对侧肢体瘘口,当瘘口位置较低,同时左右髂动脉分叉角度较小时,有无法成功释放覆膜支架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外伤性动静脉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