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curdyn下的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通过性能分析
1
作者 张莲洁 徐铭原 +1 位作者 张志文 杨春梅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3年第2期50-59,共10页
针对因地形复杂导致林下耕播传统装备难以作业而限制了林下种植技术发展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为验证该行走机构的通过性,对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进行爬坡和越障能力分析。建立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越障高度与整机质心的关系... 针对因地形复杂导致林下耕播传统装备难以作业而限制了林下种植技术发展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为验证该行走机构的通过性,对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进行爬坡和越障能力分析。建立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越障高度与整机质心的关系,使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多参数间的动力学模型,依据模型判断机构工作的稳定性。对该机构在不同坡度路面、不同高度凸起障碍以及不同宽度壕沟参数下的通过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能够通过最大35°的坡面;可以跨过最宽300 mm的壕沟;可以越过最大高度300 mm的障碍,但是林下耕播机在翻越落地之后发生不稳定现象,需要进行后续结构优化。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的整体设计满足林下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耕播机行走机构 爬坡 越障 RECURDYN
下载PDF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文杰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67,共3页
分析了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林权流转机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税收激励机制、森林保险机制、投资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等激励机制体系。以期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提高该地区林业参与者的森林培... 分析了西北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林权流转机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税收激励机制、森林保险机制、投资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等激励机制体系。以期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提高该地区林业参与者的森林培育积极性提供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森林培育 激励机制 市场 政策
下载PDF
西北地区森林培育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森林问题的根本是森林培育问题,而森林培育的动力和源泉是森林培育主体的积极性。本文结合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激励机制体系。本研究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该... 森林问题的根本是森林培育问题,而森林培育的动力和源泉是森林培育主体的积极性。本文结合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森林培育的激励机制体系。本研究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该地区森林培育积极性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森林培育 激励机制 市场 政策
下载PDF
浅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刚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72,共3页
论述了林地生产力低下、林区群众生活困难,林地资源潜力远未发挥出来,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形成反差。面对当前林业机遇好、潜力大、困难多的形势,从创新机制、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森林区划、加强... 论述了林地生产力低下、林区群众生活困难,林地资源潜力远未发挥出来,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形成反差。面对当前林业机遇好、潜力大、困难多的形势,从创新机制、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森林区划、加强营林生产的定向培育和集约经营、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加快林地经济发展、发挥林业资源优势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林地资源潜力 森林资源培育 机制创新
下载PDF
建瓯市高效森林资源培育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宏爱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在探讨高效森林资源培育机制的内涵和福建省建瓯市森林资源培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规范的林地流转市场、健全森林培育投融资机制、推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建立有效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高效森林资源培育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培育机制 高效 建瓯市
下载PDF
关于国有林场与林区群众建立森林资源培育管护联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华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11,共4页
在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国有林区的变化,认清资源培育和管护上的误区和矛盾,与林区群众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协调林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使群众经济收入增加,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进而使人... 在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国有林区的变化,认清资源培育和管护上的误区和矛盾,与林区群众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协调林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使群众经济收入增加,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进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培育管护 联动机制
下载PDF
林麝泌香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竭航 封孝兰 +3 位作者 赵贵军 曾德军 张承露 陈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522-4525,共4页
林麝是国家一级濒危野生药用动物,其分泌的麝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是自古以来名贵的中药材。为了满足中医药事业对麝香日益增长的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人工养殖林麝,但关于林麝泌香机制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对林麝... 林麝是国家一级濒危野生药用动物,其分泌的麝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是自古以来名贵的中药材。为了满足中医药事业对麝香日益增长的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人工养殖林麝,但关于林麝泌香机制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通过对林麝香囊的组织解剖结构、性激素与泌香反应的关系以及林麝泌香的分子机制研究的综述,剖析了当前林麝泌香机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林麝的泌香机制和提高林麝产香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人工养殖 泌香机制
原文传递
消防机器人研究进展及其在森林消防中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楠 姜树海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7,共6页
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威胁,研发森林消防机器人对减少国家损失和消防人员的人身伤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森林消防机器人关键技术,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消防机器人行走机构和导航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轮式、履... 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威胁,研发森林消防机器人对减少国家损失和消防人员的人身伤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森林消防机器人关键技术,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消防机器人行走机构和导航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轮式、履带式和多足式3种行走机构的优缺点以及视觉导航在消防机器人导航控制方面的优势;针对森林地形环境下的消防作业要求,提出森林消防机器人在未来的研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足行走机构、全局路径规划、多传感器检测等),并对其应具备的森林火灾巡检、预警、扑救能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消防机器人 行走机构 导航
原文传递
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颖诗 冯艳芬 +2 位作者 王芳 陈子龙 李晓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0-493,共14页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食物性生产的非粮化角度,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食物性生产的非粮化角度,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集成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全省四大区域角度探讨了广东省2005和2019年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类型。结果表明:①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率由2005年的48.47%上升至2019年的54.65%,耕地非粮化程度由低度为主转向中度为主,且耕地非粮化利用空间差异呈现缩小态势,以珠三角的演变差异最为显著。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布保持稳定的集聚状态,并以珠三角的高高集聚和东翼、西翼、山区的低低集聚为主。③路网密度、地均GDP对耕地非粮化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是抑制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因素。④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以经济驱动型为主(44.63%),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其次是农业支持型(33.06%),大多分布在山区;资源依赖型占比最少(22.31%),集聚在东、西两翼。研究结果有利于精准识别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特征,提升当地耕地非粮化的风险管控水平,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地区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驱动机制 THEIL指数 随机森林 广东省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测度与机制探索 被引量:25
10
作者 田俊峰 王彬燕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195,共12页
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测度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剖析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表现为耕地规模增速先降后升,增长... 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测度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剖析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表现为耕地规模增速先降后升,增长热点区向三江平原地区集聚;建设用地稳定增长,2010—2015年增长显著,面积增长热点区存在"中心城市—城市带与沿海沿边地区—哈长城市群核心区"的转移路径;林草地与未利用地规模持续下降,规模下降的区域趋向集中于三江平原地区。②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区域自然条件,多种政策性因素可通过土地与生态工程建设、政府投资、空间发展引导与管制、倾斜性政策支持等形式直接控制不同类型土地供给,形成政策引导下社会—生态反馈路径;此外,政策性因素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改变、改变比较收益与产出能力、调控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等影响区域土地利用需求,形成政策影响下社会—经济变化诱发路径。两种路径交互耦合,共同驱动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③当前东北地区因多种政策冲突以及政策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应进一步基于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视角,强化多种政策间的综合协调,以科学的政策设计引导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向可持续方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动力机制 耕地 建设用地 林草地 政策干预 城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