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浩然“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
1
作者 王子叶 储浩然 +3 位作者 廖路敏 朱敬伟 方誉澄 阮静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诊学习,精读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医案,归纳储教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储教授运用中焦五法的精髓,并举验案一则进一步佐证。[结果]储教授认为,脾虚...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诊学习,精读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医案,归纳储教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储教授运用中焦五法的精髓,并举验案一则进一步佐证。[结果]储教授认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根本,后复感内外之邪,而致盈亏失和、疏泄失度、纳运失常、阴阳失调、瘀血壅滞,终见中焦失衡。临证强调以补法为基础,确立“温中焦、实中焦、醒中焦、润中焦、疏中焦”之五法,临床活用精简之针药以调中致衡。所举验案为肝胃不和型吐酸,治以针药行气实中、疏肝和胃,配合手法镇痛,使中焦复衡,终见良效。[结论]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强调从中焦入手,辨治、取穴、手法三因制宜,以调周身气血,疗效稳定,特色鲜明,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五法 调中致衡 针药结合 辨证论治 经验总结 验案 储浩然
下载PDF
从“治中焦如衡”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晓娟 杨浩 赖榆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温病条辨》所言“治中焦如衡”是“和”法的沿袭和进一步发挥,专为脾胃疾病而设。以“治中焦如衡”理论指导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其具体应用包括:消补兼施以归于衡、平调寒热以归于衡、斡旋升降以归于衡、和调情志以归于衡。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脾胃病 小儿推拿
下载PDF
“治中焦如衡”辨治难治性慢性胃炎的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建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648-649,共2页
慢性胃炎 ,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 ,病性的多样化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一些难治性慢性胃炎 ,由于病程长 ,病情复杂 ,且经多种方法的治疗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对立的病机同时存在于同一病变过程中 ,治疗则更难。笔者... 慢性胃炎 ,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 ,病性的多样化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一些难治性慢性胃炎 ,由于病程长 ,病情复杂 ,且经多种方法的治疗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对立的病机同时存在于同一病变过程中 ,治疗则更难。笔者根据《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的原则 ,从调升降、辨寒热、平虚实、和燥湿等方面 ,对难治性慢性胃炎进行探讨性的治疗 ,收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调升降 辨寒热 平虚实 和燥湿 慢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朱方石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英 被引量:5
4
作者 钱舒萍 黄钰萍 +1 位作者 严展鹏 朱方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0-52,共3页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以期平衡脾胃之气;疏肝和胃常为治标之法,以平肝胃之气失衡;病久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濡润胃腑黏膜,通达胃络气血,以促中焦胃津衡常、运行平衡。导师这一"治中焦如衡"的辨治观点和经验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朱方石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严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介绍
5
作者 邓定伟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5期209-211,共3页
严夏秉承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的“衡法”学术思想,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主要为气血失衡,临床治疗上推崇《黄帝内经》“以平为期”的原则,主张以“平治于权衡”为治疗大法,以平衡气血、调畅气机为手段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衡法 颜德馨 平治于权衡
下载PDF
“治中焦如衡”为调治脾胃病大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蔡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3-5,共3页
"治中焦如衡"是治疗脾胃病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结合临床实践,对"治中焦如衡"的学术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从虚实兼顾、寒热适宜、升降并调、刚柔相济几个方面,对"治中焦如衡"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了说明和举例。
关键词 脾胃病 “治中焦如衡”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从“治中焦如衡”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敏 王凤云 +1 位作者 唐旭东 石啸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0-663,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与机体防御因素和侵袭因素的不平衡有关。目前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其中医病因较多,但总体属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胃气上逆。因此可从中焦平衡的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与机体防御因素和侵袭因素的不平衡有关。目前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其中医病因较多,但总体属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胃气上逆。因此可从中焦平衡的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以升降失调、寒热错杂、润燥失常、虚实夹杂为辨证的着眼点,通过平衡脾胃功能的升降、寒热、润燥、虚实,使全身机能平衡,从而使疾病向愈,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出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胃食管反流病 升降 胃气上逆
原文传递
李桂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天彬 楼茜欣 +1 位作者 刘体勤 李桂贤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150-2153,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病机终不离脾胃为本、四旁为末、湿燥相因。治宜调气和中、中病旁取、清润消导;病证相和以辨,辨酸亦有阴阳、寒热之分,热者寒之,寒者温之,兼顾随证用药之法。气调以平,而以脾胃为本;中病旁取、执两用中,而致平和;清润消导... 胃食管反流病病机终不离脾胃为本、四旁为末、湿燥相因。治宜调气和中、中病旁取、清润消导;病证相和以辨,辨酸亦有阴阳、寒热之分,热者寒之,寒者温之,兼顾随证用药之法。气调以平,而以脾胃为本;中病旁取、执两用中,而致平和;清润消导、通补兼施,升降复而反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调气和中 中病旁取 清润消导 李桂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