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下载PDF
基于声景偏好的运河文化带声景质量优化研究——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
2
作者 张一 崔建周 《旅游导刊》 2024年第1期82-103,共22页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并结合P-F模型分析,提出声景质量改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呈现出特殊模式,最喜爱运河特征声,其次是运河生活声,最厌恶扰民声;对体现运河文化、具体河段地方特色的特征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非特征性声音的偏好;对反映历史怀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反映当下生活声音的偏好;特殊偏好模式的形成源于人们对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对运河记忆的建构;年龄、是否当地居民、游览频率也会对运河声景观的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因此,相关管理者应深挖和再现运河特征声,改善运河生活声,并对具体声音元素进行正向或负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带 声景偏好 声景质量 声景质量测评模型
下载PDF
新文创下历史文化名人IP助推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径研究
3
作者 陈国锋 王小平 朱洪娣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0期80-83,共4页
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这一重要的文化区域中,苏东坡IP无疑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研究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IP对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必要性,提取其文化符号,开发IP文创产品,塑造IP品牌,以期为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新文创 历史文化名人 常州大运河文化带 苏东坡IP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焦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形成三个集聚带;(2)除碑碣、墓志外,不同类型名碑名刻空间集聚差异显著,形态不一。自战国以后,各历史时期的碑刻空间分布形态基本紧扣“■”形作自由变换;(3)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碑刻的传播及演变,历史文化因素则形塑碑刻的文化内涵,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碑刻的产生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名碑名刻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厉建梅 赵苗祎 李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与非遗虽均呈现集聚的分布态势,但集聚分布的空间重叠度在北方较低。2)传统村落与非遗存在明显的重心偏离,且重心偏离程度较大,地区之间差异显著。3)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以低错位类型为主,中高错位类型为辅,呈橄榄型分布模式。4)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是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带 空间错位
下载PDF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
6
作者 宗丹丹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有助于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设计兼具教育性和体验性的研学环境,使受众在探索中理解大运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大运河文化带 研学环境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5,共9页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美育途径。大运河文化带发挥社会美育价值的三大途径是:通过构筑生态景观进行生态美育;通过发展文旅融合进行人文美育;通过创作公共艺术进行艺术美育。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的策略有:“文化为魂”凸显“运河之美”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营造“诗意生存”生态,推动“诗意运河”建设;优化文化艺术供给,促进社会美育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生态美学 社会美育 文旅融合 公共文化 建设规划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创意产业智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微——以大运河文化带城市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燕 张翌群 曹蔚 《商业观察》 2023年第29期77-80,共4页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重点。但我国运河文化产业整体来讲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创产品同质化、交互性不足、销售渠道未打通等问...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重点。但我国运河文化产业整体来讲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创产品同质化、交互性不足、销售渠道未打通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促使大运河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帮助发展问题的改善重点要落在发展好、利用好VR、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化数字基础技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创产品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德新 张蝶 《中国名城》 2023年第2期88-96,共9页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 以包括知网研学平台在内的中国知网(CNKI,简称“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借助知识图谱(Cite Space)软件,绘制出中国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运河文化”“文旅融合”等领域,江苏省在这些方面领先全国。就研究路径而言,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学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展开,但是彼此形成的合作网络还不够紧密。在研究前沿方面,相关研究主要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注重经济文化层面的发展。基于此,针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发展前景提出3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带 研究综述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视域下的皖北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解华顶 王磊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38,共5页
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是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皖北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带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文化底蕴认知度低以及景区开发程度低等问题,解... 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是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皖北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带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文化底蕴认知度低以及景区开发程度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健全领导机制,以“大运河文化带”统领皖北文旅融合发展;需加强文化资源的研究宣传,提升文旅项目开发的文化自觉;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创建龙头景区,从而有效推进皖北区域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皖北 文旅融合发展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品牌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格 李凤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我国社会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文旅品牌的升级、协同、传播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品牌的建设需坚持时代性与传承性、系统性与融合性、引领性与创新性... 我国社会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文旅品牌的升级、协同、传播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品牌的建设需坚持时代性与传承性、系统性与融合性、引领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在文旅资源开发、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空间优化和品牌传播方面不断创新,通过品牌建设助推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 文旅品牌 扬州
下载PDF
推本求真,推测结合:秦焕古宅推测性复原研究
12
作者 于文龙 李鑫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91-95,共5页
具有地域特征的传统人居建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以秦焕古宅的布局与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推本求真,推测结合的思路,借助图式理论构建与剖析其历史性形态的原真性,着重对其建筑布局、基本构造与历史原真性进行测绘并根据相... 具有地域特征的传统人居建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以秦焕古宅的布局与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推本求真,推测结合的思路,借助图式理论构建与剖析其历史性形态的原真性,着重对其建筑布局、基本构造与历史原真性进行测绘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建筑的复原设计。以推测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传统人居建筑的复原性研究是确保复原对象原真性的有效手段,对于探求传统建筑文化遗产适用于当代发展的思想理念,并运用到今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居 大运河文化带 图式 原真性 古宅
下载PDF
文化安全视角下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研究
13
作者 汪小祥 张成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4-78,共5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加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工作对于促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精神传承。文化安全视角下江苏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加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工作对于促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精神传承。文化安全视角下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外宣翻译实践表明,译者应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宣传红色革命文化,广泛传播新发展理念,着力彰显文化自信,坚决维护文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 外宣翻译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若干核心关系分析——以江南运河核心区苏州段为例
14
作者 朱剑刚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5-55,共11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涉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航运、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个要素,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和属性、大运河所处环境的相关空间结构、大运河发展历史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涉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航运、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个要素,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和属性、大运河所处环境的相关空间结构、大运河发展历史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等若干核心关系进行综合认识和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江南运河 大运河苏州段 大运河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旅游公路建设与开发研究
15
作者 王格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公路成为丰富大众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现状,以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为例,阐述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公路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并提出构建扬... 在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公路成为丰富大众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公路发展现状,以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为例,阐述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公路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并提出构建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公路的开发设想和实施策略,具体策略包括优化旅游公路空间体系、推动旅游公路融合发展、整合公路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公路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公路品牌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扬州 旅游公路 旅游交通 开发策略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传统人居图式研究——以“徐淮扬”三城为例
16
作者 于文龙 《华中建筑》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大运河将不同性格的城市以一种共同的文化语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大运河文化城市带,而大运河城市及其街巷、建筑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记录并传达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徐州、淮安、扬州是江苏境内大运河文化带长江以北部分的... 大运河将不同性格的城市以一种共同的文化语言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大运河文化城市带,而大运河城市及其街巷、建筑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记录并传达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徐州、淮安、扬州是江苏境内大运河文化带长江以北部分的代表性城市,从人居空间图式研究的角度分析徐州、淮安、扬州三座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的古城区形成,传统街区布局,传统人居建筑形态特征、形成规律与演进模式,以期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程中营造出特色鲜明而又彰显文化自信的城市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传统人居 图式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异与传承保护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秀伟 李晓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44-151,共8页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空间生产的内容,又直接推动着空间本身的生产。历时性的空间生产最终导致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空间生产的内容,又直接推动着空间本身的生产。历时性的空间生产最终导致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分散、局部群簇的分布特征,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生产的累积结果和直观反映。大运河贯通南北后,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由多中心分散到向运河两端集中分布演变的时空分异规律。应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历时性的空间生产逻辑,从建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场域、塑造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社会共识、凝结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识系统等方面探讨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生产 空间分布 传承保护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及合作开发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梦佳 邵笑北 +4 位作者 储德平 高利飞 陈晓倩 潘纪晓 阙小乙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6-1295,共10页
博物馆作为凝固历史、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护、传承和活化大运河沿线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2191座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区域内博物馆合作开发模式。结... 博物馆作为凝固历史、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护、传承和活化大运河沿线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2191座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区域内博物馆合作开发模式。结果显示:①各省(市)博物馆数量结构差异明显,山东省博物馆总数最多且民办占比最高,北京市一级博物馆占比最高。②各省(市)博物馆空间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但集聚程度存在差异。③城市群尺度上,京津冀城市群核密度内部差异最大;省域尺度上,山东和浙江密度最高,河北最低;市域尺度上,各市密度差异显著,存在明显的“高峰”和“洼地”。④从热点分析结果来看,博物馆热点区多为核密度高值区,冷点区则与核密度“洼地”大致吻合。⑤基于博物馆空间差异及区域特色,针对博物馆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节点—轴线—组团”结构的空间联动开发模式和文创联盟、展览联盟、数字联盟三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空间分布特征 合作开发模式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保护和开发研究
19
作者 杨一帆 唐献玲 尹维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8期128-133,共6页
宿迁在千年的中华历史变迁中与大运河相互依存。作为大运河航道的主要城市,如何利用好丰富的大运河资源,已成为宿迁市现代发展的主题之一。首先,从大运河宿迁段保护价值中的地理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三维视角阐明其重要性。其次,通... 宿迁在千年的中华历史变迁中与大运河相互依存。作为大运河航道的主要城市,如何利用好丰富的大运河资源,已成为宿迁市现代发展的主题之一。首先,从大运河宿迁段保护价值中的地理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三维视角阐明其重要性。其次,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大运河宿迁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系统性治理力度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共同发展协同度不高。最后,提出多维保护和开发的举措:坚持系统治理整体保护,打造宿迁大运河优质的生态环境;运用新媒介讲好运河故事,树立宿迁大运河的品牌形象;以大运河为轴,协同周边开发形成旅游生态圈;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讲好水上红色品牌故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宿迁 保护和开发 保护价值 保护现状 举措
下载PDF
地域性与国际化双视角下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放 穆琳 +4 位作者 李鹏程 贾悦 王毅 郭玉佳 李元来 《山西建筑》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大运河文化景观带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城市景观设计问题,而是在更高层面打造一条文化带、遗产带、经济带、发展带,其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运河沿线城市的重点工作。在总结和分析大运河文化景观带更新建设的研究背景与大运河(沧州段)文化景... 大运河文化景观带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城市景观设计问题,而是在更高层面打造一条文化带、遗产带、经济带、发展带,其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运河沿线城市的重点工作。在总结和分析大运河文化景观带更新建设的研究背景与大运河(沧州段)文化景观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更新建设中存在的六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滨水景观带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地域性和国际化双重视角下,提出了一条涵盖提升滨水景观、传承地域文化、发展产业集群、利用工业遗产、营造公共艺术空间等层面的符合时代特征、地域性格、国际潮流的更新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景观带 地域性 国际化 城市滨水景观 沧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