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etal-free coordination–insertion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etrahydrofuran by the central metalloid bis(pentafluorophenyl)(phenoxy)borane
1
作者 Cheng Wu Yixuan Liu +3 位作者 Chunsheng Xiao Chenyang Hu Xuan Pang Xuesi 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A new strategy for the metal-free coordination–insertion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etrahydrofuran by the central metalloid Boron has been first identified.Bis(pentafluorophenyl)(phenoxy)borane was used as a cat... A new strategy for the metal-free coordination–insertion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etrahydrofuran by the central metalloid Boron has been first identified.Bis(pentafluorophenyl)(phenoxy)borane was used as a catalyst for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system.And polytetrahydrofuran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and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ould be obtained.The proposed mechanism was studied by MALDI-TOF,ESI-MS and O-18 isotope labeling analyses as a metal-free coordination inser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free catalyst Bis(pentafluorophenyl)(phenoxy)borane Coordination–insertion mechanism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Polytetrahydrofuran
原文传递
B(C_6F_5)_3催化Si—H/Si—OR缩聚反应机理及产物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循军 崔英德 +2 位作者 尹国强 贾振宇 刘正堂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3-1149,共7页
根据DFT理论,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B(C6F5)3催化Si—H/Si—OR缩聚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用29SiNMR对1,4-双(二甲基硅基)苯(BDSB)与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缩聚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合反... 根据DFT理论,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B(C6F5)3催化Si—H/Si—OR缩聚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用29SiNMR对1,4-双(二甲基硅基)苯(BDSB)与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缩聚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合反应机理,对单体的结构与缩聚产物的微观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B(C6F5)3先与Si—H形成弱加合物,然后Si—OR进攻Si—H/B(C6F5)3加合物使Si—H断裂,形成氧钅翁离子中间体,最后H-向正电中心迁移形成产物。H-迁移方向的不同将导致3种反应:缩合、交换、逆反应。烷氧基硅烷中的乙烯基、苯基可以增加烷氧基C的正电性,并使C—O键伸长,减少Si—H/Si—OR交换反应的发生,使得缩聚产物具有更为交替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氟苯基)硼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缩聚 聚亚苯基硅氧烷
下载PDF
B(C_6F_5)_3对聚二甲基硅氧烷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循军 崔英德 +1 位作者 胡文斌 黄维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3,共3页
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加入不同用量的三(五氟苯基)硼烷[B(C6F5)3],采用TG-IR联用技术对其在N2中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C6F5)3的加入显著降低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最大热失重温度。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加入10、100ppm(10-6)B(C6F5)3... 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加入不同用量的三(五氟苯基)硼烷[B(C6F5)3],采用TG-IR联用技术对其在N2中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C6F5)3的加入显著降低了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最大热失重温度。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加入10、100ppm(10-6)B(C6F5)3,其最大热失重温度从空白样的500℃分别降低到428℃和402℃,分别降低了72℃和98℃。红外光谱表明,B(C6F5)3的加入并没有改变热降解气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氟苯基)硼烷 热降解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三(全氟苯基)对羟基苯基硼酸三乙铵的合成与单晶结构
4
作者 周慧 曹育才 刘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5-928,932,共5页
采用三(五氟苯基)硼烷与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苯基溴化镁格氏试剂反应,再经三乙胺三氢氟酸-四氢呋喃溶液反应脱除保护基,得到(对羟基苯基)三(五氟苯基)硼酸三乙铵(a),在n(4-TBDMSO-C6H4MgBr)/n〔(C6F5)3B〕、n(NEt3.HCl)/n〔(C6F5)3... 采用三(五氟苯基)硼烷与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苯基溴化镁格氏试剂反应,再经三乙胺三氢氟酸-四氢呋喃溶液反应脱除保护基,得到(对羟基苯基)三(五氟苯基)硼酸三乙铵(a),在n(4-TBDMSO-C6H4MgBr)/n〔(C6F5)3B〕、n(NEt3.HCl)/n〔(C6F5)3B〕、n(NEt3.3HF)/n〔(C6F5)3B〕分别为3∶1、5.7∶1、1.3∶1的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质量分数达99.2%,基于三(五氟苯基)硼烷的收率达54.2%,并首次得到该化合物的单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苯基硼酸盐 聚烯烃催化剂 三(五氟苯基)硼烷 单晶结构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Cp_2ZrCl_2/三异丁基铝/B(C_6F_5)_3催化体系催化1-辛烯聚合
5
作者 赵瑛祁 丁洪生 张于 《工业催化》 CAS 2012年第12期71-74,共4页
用Cp2ZrCl2/三异丁基铝/B(C6F5)3催化体系对1-辛烯的聚合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l与Zr物质的量比和B与Zr物质的量比等工艺条件的影响。确定1-辛烯齐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28 7 mmol,反应温度60℃,... 用Cp2ZrCl2/三异丁基铝/B(C6F5)3催化体系对1-辛烯的聚合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l与Zr物质的量比和B与Zr物质的量比等工艺条件的影响。确定1-辛烯齐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28 7 mmo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Al与Zr物质的量比为110,B与Zr物质的量比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Cp2ZrCl2 三异丁基铝 B(C6F5)3 1-辛烯 齐聚
下载PDF
双联频哪醇硼酸酯的合成
6
作者 李猛 吕宏飞 +3 位作者 徐虹 王艳华 李淑辉 单雯妍 《黑龙江科学》 2012年第3期31-34,共4页
双联频哪醇硼酸酯是制备含有活性H、羰基等基团硼酸的重要中间体。总结了合成双联频哪醇硼酸酯及中间体双联二(二甲氨基)硼烷、卤代二(二甲氨基)硼烷、三(二甲氨基)硼烷等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并选择了合适的路线。
关键词 双联频哪醇硼酸酯 双联二(二氨基)硼烷 卤代二(二甲氨基)硼烷 三(二甲氨基)硼烷 合成路线
下载PDF
卤代乙烯类化合物合成进展
7
作者 周乐 傅建熙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卤代乙烯类化合物的一些重要合成方法,并对其中某些方法作了一些简短的评述,根据采用的原料不同,将合成方法分成三类:1,以酰氯为原料合成β-卤代乙烯酮类;2,以炔为原料合成卤代乙烯类化合物;3,以醛酮为原...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卤代乙烯类化合物的一些重要合成方法,并对其中某些方法作了一些简短的评述,根据采用的原料不同,将合成方法分成三类:1,以酰氯为原料合成β-卤代乙烯酮类;2,以炔为原料合成卤代乙烯类化合物;3,以醛酮为原料合成卤代乙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乙烯 卤代乙烯酮 硼烷
下载PDF
基于氟代硼烷的聚合物敏感膜电位型氟离子传感器的构建
8
作者 李龙 商国梁 秦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67-70,共4页
基于三(五氟苯基)硼烷作为电中性路易斯酸可以与氟离子形成较强的配位作用,将氟离子从水相萃取到有机膜相,能实现氟离子检测的原理,以三(五氟苯基)硼烷为离子载体、阴离子交换剂三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为阴离子位点,构建了聚合物敏感膜电... 基于三(五氟苯基)硼烷作为电中性路易斯酸可以与氟离子形成较强的配位作用,将氟离子从水相萃取到有机膜相,能实现氟离子检测的原理,以三(五氟苯基)硼烷为离子载体、阴离子交换剂三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为阴离子位点,构建了聚合物敏感膜电位型氟离子传感器。使用该传感器对氟离子进行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6.4)~10^(-3.4)mol·L^(-1),检出限为10^(-6.7)mol·L^(-1)。该氟离子敏感膜电极的选择性明显优于阴离子交换剂掺杂的聚合物膜电极,表明三(五氟苯基)硼烷可以作为有效的氟离子载体。该传感器有望用于环境水体中氟离子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氟苯基)硼烷 氟离子 聚合物敏感膜 电位型
下载PDF
新型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剑昆 吕国会 张俊良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7年第5期8-19,共12页
详细介绍了用三(五氟苯基)硼烷为代表的新型Lewis酸催化剂制备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工艺,并介绍了该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PU)泡沫及弹性体中的应用情况,指出用该新型聚醚多元醇制备的PU树脂具有优异的固化特性、力学性能、耐水性和... 详细介绍了用三(五氟苯基)硼烷为代表的新型Lewis酸催化剂制备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工艺,并介绍了该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PU)泡沫及弹性体中的应用情况,指出用该新型聚醚多元醇制备的PU树脂具有优异的固化特性、力学性能、耐水性和湿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活性聚醚多元醇 三(五氟苯基)硼烷 聚氨酯 泡沫 弹性体
下载PDF
以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为前驱体制备六方氮化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宗鹏 王长松 梁兵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三氯化硼、二乙胺和氨气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得六方氮化硼前驱体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通过FTIR、NMR对中间体二氯二乙胺基硼烷和前驱体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TG对前驱体的热性能进行表征.将三(二乙胺基)环硼... 以三氯化硼、二乙胺和氨气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得六方氮化硼前驱体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通过FTIR、NMR对中间体二氯二乙胺基硼烷和前驱体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TG对前驱体的热性能进行表征.将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在氨气气氛下烧结,制得六方氮化硼晶体.通过FTIR、XRD对六方氮化硼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为前驱体在氨气气氛下加热至1 000℃,烧结4 h,得到结晶度较好的六方氮化硼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二乙胺基硼烷 三(二乙胺基)环硼氮烷 前驱体 六方氮化硼
下载PDF
三(五氟苯基)硼烷掺杂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冀程亮 吴俊凯 +3 位作者 谢海滢 赵苏杭 赵志国 马兰超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67,共9页
有机/高分子共轭聚合物的结构设计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的有效策略,但该过程存在着设计合成周期长、制备步骤复杂和产率偏低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掺杂。然而,传统电荷转移掺杂剂(如卤... 有机/高分子共轭聚合物的结构设计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的有效策略,但该过程存在着设计合成周期长、制备步骤复杂和产率偏低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掺杂。然而,传统电荷转移掺杂剂(如卤族单质I_(2)、金属氧化物Fe_(3)O_(4)、小分子F4TCNQ等)存在掺杂效率低、溶解度差和掺杂条件苛刻等问题。相比之下,三(五氟苯基)硼烷具有溶解度高、掺杂效率高、广泛适应性等优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了三(五氟苯基)硼烷掺杂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机制,并探讨了掺杂有机半导体的性质;此外,还总结了三(五氟苯基)硼烷掺杂在不同光电功能器件中的应用并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氟苯基)硼烷 掺杂 有机/高分子半导体 掺杂机理 功能器件
原文传递
B(C_6F_5)_3在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循军 崔英德 +1 位作者 尹国强 廖列文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40,共7页
B(C6F5)3与传统的Lewis酸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酸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被称为非传统的Lewis酸。B(C6F5)3的应用领域已经从最初的烯烃聚合共催化剂向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的其它各个领域发展。B(C6F5)3催化的反应与传统Lewis酸催化... B(C6F5)3与传统的Lewis酸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酸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被称为非传统的Lewis酸。B(C6F5)3的应用领域已经从最初的烯烃聚合共催化剂向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的其它各个领域发展。B(C6F5)3催化的反应与传统Lewis酸催化的反应在反应机理及反应结果上均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综述B(C6F5)3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氟苯基)硼 醇还原羰基还原 聚硅氧烷烯烃聚合
原文传递
新型B(C_6F_5)_3/芳香胺盐酸盐体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冲 姜亚 +1 位作者 Borzov Maxim 聂万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3-1206,共4页
尽管近年来有关受限路易斯酸碱对(FLPs)化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有关芳香胺类FLPs的应用研究却极少涉及.设计了一种研究芳香胺类FLPs的新型方法,以芳香胺盐酸盐与路易斯酸三(五氟苯基)硼(BCF)组成新的反应体系,以氢化硅烷... 尽管近年来有关受限路易斯酸碱对(FLPs)化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有关芳香胺类FLPs的应用研究却极少涉及.设计了一种研究芳香胺类FLPs的新型方法,以芳香胺盐酸盐与路易斯酸三(五氟苯基)硼(BCF)组成新的反应体系,以氢化硅烷作为氢源.研究了在计量条件下一系列芳香胺盐酸盐/BCF体系与硅烷的反应特征.与烷基胺盐酸盐/BCF体系所不同的是,芳香胺盐酸盐/BCF体系在溶液中与氢化硅烷反应时所形成的芳香硼氢化胺盐[Ar_2NH_2]+[HBCF]-由于不稳定,在反应过程中会立即释放出氢气,并分解为芳胺和BCF.但是,恰恰是由于硼氢化芳香胺盐分解后重新产生的BCF,使得这类体系可用于催化反应,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非金属催化体系用于硅烷的氯代反应.本文对在BCF的催化下,芳香胺盐酸盐与氢化硅烷在不同比例下反应,制备单氯或二氯代硅烷的反应过程及机理也做了详细地研究.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可在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通入HCl气体的方法实现原料芳胺盐酸盐的重新利用,更加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路易斯酸碱对 三(五氟苯基)硼 芳香胺盐酸盐 氢化硅烷 氯代硅烷
原文传递
新型B(C_6F_5)_3/有机胺盐酸盐催化体系的反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茜 田冲 +1 位作者 Borzov Maxim 聂万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近年来,受限路易斯酸碱对(FLPs:Frustrated Lewis Pairs)在小分子的活化以及在催化还原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反应特性,使得有关FLPs化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FLPs催化体系,该体系以三(五氟苯基)硼(BCF)为路易... 近年来,受限路易斯酸碱对(FLPs:Frustrated Lewis Pairs)在小分子的活化以及在催化还原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反应特性,使得有关FLPs化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FLPs催化体系,该体系以三(五氟苯基)硼(BCF)为路易斯酸,以多种不同取代的有机胺盐酸盐替代常规FLPs中的路易斯碱有机胺.发现利用该体系与氢化硅烷反应,不仅可以高产率地制备分离得到相应的伯、仲、叔硼氢化胺盐;而且还可以这一体系作为催化剂,以氢化硅烷作为还原剂,在常温常压下可高选择性地部分或彻底还原大部分含羰基官能团醛酮等有机化合物.由BCF/2,2,6,6-四甲基哌啶(TMP)盐酸盐组成的催化体系在对CO2催化还原为甲烷的反应中,亦较相应的BCF/TMP体系显示更高的活性.还通过核磁共振详细地对比研究了原料有机胺盐酸盐、中间体氯代硼胺盐以及产物氢化硼胺盐中,胺基氮上质子的核磁共振谱信息,发现不仅胺基上取代基的位阻效应会影响到具有电四极矩性的14N磁性核的弛豫效应,而且阴离子基团的配位强弱对胺基氮上质子的化学位移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路易斯酸碱对 三(五氟苯基)硼 有机胺盐酸盐 硅烷 硼氢化胺盐
原文传递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atalyzed by organic Lewis acid 被引量:1
15
作者 Xiangqian Shi Lezhi Yi Hexiang D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SCD 2022年第7期1315-1320,共6页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crystals with organic Lewis acid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use of Br?nsted acid or inorganic Lewis acid.Specifically,tris(pentafluorophenyl)borane was applie...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crystals with organic Lewis acid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use of Br?nsted acid or inorganic Lewis acid.Specifically,tris(pentafluorophenyl)borane was applied for the growth of seven imine COFs:TAPB-PDA-,TAPB-2,5-DMTA-,TAPB-2,3-DMTA-,TAPT-PDA-,TAPT-2,5-DMTA-,TAPT-2,3-DMTA-COF with hcb topology and varied in functional groups,as well as a new one,COF-820,with sql topology.All these COFs were obtained at room temperature.Their high crystallinity and porosity demonstrate the versatility of the organic Lewis acid as a catalyst.Bulky organic Lewis acid was found critic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F-820,while its absence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different COF,4PE-1P-COF,with kgm topology using the same building blocks.Such steric effect,typical for organic catalysts,provides a new way to regulate the topology of COFs and their futur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organic lewis acid tris(pentafluorophenyl)borane topology reg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