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辽朝部族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社会职能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德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3,共7页
辽朝建立后 ,契丹族的部族组织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统治者通过对部族组织、部族统领体制、部族长官选任方式的调整 ,加强了对部族组织的控制 ,限制和削弱了部族长官和权贵的政治特权 ,使部族组织成为听命于专制集权的统治工具。部族组... 辽朝建立后 ,契丹族的部族组织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统治者通过对部族组织、部族统领体制、部族长官选任方式的调整 ,加强了对部族组织的控制 ,限制和削弱了部族长官和权贵的政治特权 ,使部族组织成为听命于专制集权的统治工具。部族组织具有军政合一、亦兵亦民的特征 ,集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于一身。辽朝的部族组织在维护统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又成为导致政局动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部族制度 职能
下载PDF
论六盘水市彝族历史上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如海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6-52,共7页
历史上六盘水市彝族的土司制度,其具体形式有则溪制度、营长制度,均为封建领土制度。则溪制度,为元至清初水西安氏彝族土司统治形式,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营长制度,为明代土司制度在普安州具体形式,具有地域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历史上六盘水市彝族的土司制度,其具体形式有则溪制度、营长制度,均为封建领土制度。则溪制度,为元至清初水西安氏彝族土司统治形式,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营长制度,为明代土司制度在普安州具体形式,具有地域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行政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的特点。明末清初,由于多民族统一封建集权国家巩固发展,已不容土司制度继续存在,相继施行改土归流,废除原来世袭土司和土官,改派中央政府任命之行政官员(流官)。改土归流后,境内交通、教育、农业和手工业等均有新的发展。由于境内许多边远地区,流官的行政权力难以覆盖,改土归流不彻底,朝廷仍沿用当地"头人"、"寨老"等作为流官助手,为其巩固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市 彝族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政治经济
下载PDF
从宋元五姓番、八番罗甸地域分布演变看元初边疆民族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3
作者 郭声波 王宁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9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宋代西南蛮五姓诸番地域分布及其与羁縻州对应关系的分析,认为他们与顺化王等三十九部都是唐代西赵蛮诸部的后裔,一直生活在西赵蛮诸部原来的地域范围内,即今贵州黔南、黔西南及安顺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南宋时演变为八姓番与... 本文通过对宋代西南蛮五姓诸番地域分布及其与羁縻州对应关系的分析,认为他们与顺化王等三十九部都是唐代西赵蛮诸部的后裔,一直生活在西赵蛮诸部原来的地域范围内,即今贵州黔南、黔西南及安顺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南宋时演变为八姓番与罗甸国。元初废除唐宋以来的羁縻州号,对八番罗甸地区实行新型统治方式,在今惠水县一地集中安置八番罗甸九安抚使司,原管一千多个洞寨,除罗甸国旧地改隶云南普安路,程、韦二番旧地改隶广西来安路外,重新归并设置为三十多个蛮夷长官司,交给元朝派驻的"管番民总管府"直接管理,九安抚使亲辖地只限于今惠水县的部分地区,自治权力被收束架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控制向基层延伸。这是宋元之际边疆民族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蛮 五姓番 八番罗甸 管番民总管府 边疆民族行政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