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ce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Henoch-Schnlein purpura presenting mainly with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被引量:9
1
作者 Yan Zhang Yong-Kang Wu +1 位作者 Matthew A Ciorba Qin Ou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22-626,共5页
AIM: To test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 in evaluation of adult 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 patients presenting mainly with abdominal symptoms. METHODS: Twenty-eight con... AIM: To test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 in evaluation of adult 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 patients presenting mainly with abdominal symptoms. METHODS: Twenty-eight consecutive HSP patients who presented predominantly with abdominal symptom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Control subjects included 27 age-and sex-matched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colon cancer,acute gastroenteriti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colonic polyps. ANCA was measur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ⅡF) in all patients,and follow-up ELISA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ⅡF tests. RESULTS: ANCA was detected in 9 HSP patients by ⅡF (2 were positive for c-ANCA and 7 were positive for p-ANCA). No ANCA was foun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 city of a positive ANCA test (either c-or p-ANCA) were 32.1% and 100% respectively. Only one out of the 9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NCA by ⅡF had positive ANCA by ELISA and the antigen was myeloperoxidase (MPO). The patients positive for ANCA had higher HSP clinical scores,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 Patients with late purpura development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NCLUSION: A positive ANCA test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symptoms in HSP. Afte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s excluded,a positive ANCA test provides a clue to the diagnosis of HSP presenting predominantly with abdominal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病 胃肠疾病 鉴别方法 症状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a Direct Rapid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 (dRIT) for Rapid Diagnosis of Rabies in Animals and Humans 被引量:4
2
作者 Shampur Narayan Madhusudana Sundaramurthy Subha +1 位作者 Ullas Thankappan Yajaman Belludi Ashwi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Presently the gold standard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rabies is the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 dFA) which is very expensive and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expertise.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economical and user fr... Presently the gold standard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rabies is the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 dFA) which is very expensive and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expertise.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economical and user friendly tests, particularly for 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have established one such test called the direct rapid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 (dRIT) for diagnosis of rabies using brain tissue. The test is based on capture of rabies nucleoprotein (N) antigen in brain smears using a cocktail of biotinyl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the N protein and color development by streptavidin peroxidase-amino ethyl carbazole and counter staining with haematoxollin. The test was done in parallel with standard FAT dFA using 400 brain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nimals and humans. The rabies virus N protein appears under light microscope as reddish brown particles against a light blue background. There was 100 %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wo tests. Also,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by dRIT was easier and only required a light microscope. To conclude, this newly developed dRIT technique promises to be a simple, cost effective diagnostic tool for rabies and will have applicability in field conditions preval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快速诊断 免疫组化 人类 动物 发展中国家 光学显微镜 检查
下载PDF
肾组织石蜡切片Ⅳ型胶原α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Alport综合征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能擘 赵杰 +4 位作者 王美芳 王慧萍 周芹 毕艳 陈江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对Alport综合征(AS)患者肾脏穿刺组织进行石蜡切片Ⅳ型胶原α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确诊的10例AS患者(AS病例组)、1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D... 目的对Alport综合征(AS)患者肾脏穿刺组织进行石蜡切片Ⅳ型胶原α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确诊的10例AS患者(AS病例组)、1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DCD)供肾及10例确诊为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对照组)的肾组织进行石蜡切片Ⅳ型胶原α1、α3、α5链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其与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将对照组肾组织石蜡切片分别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抗原修复,比较修复效果。结果对照组肾组织2种染色方法Ⅳ型胶原α1、α3、α5链染色在肾小球基底膜(GBM)中均为连续线状阳性表达。AS病例组肾组织2种染色方法Ⅳ型胶原α1链染色在GBM均呈连续线状阳性表达,α3、α5链染色在GBM为阴性或节段弱阳性表达。2种染色方法染色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15,P=0.035)。结论石蜡切片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Ⅳ型胶原α1、α3和α5能较好地用于AS的诊断,为AS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ORT综合征 诊断 Ⅳ型胶原α链 免疫组织化学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下载PDF
不同检测技术在肺结核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梅 马荣 郑松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77-182,188,共7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及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5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年龄段将研究对象分为&l... 目的探究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及血清结核抗体(TB-Ab)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5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按照不同年龄段将研究对象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T-SPOT.TB、SAT及TB-Ab检测在肺结核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单项检测中T-SPOT.TB对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7%、73.08%、80.65%,Kappa=0.570;联合检测中T-SPOT.TB+SAT+TB-Ab对肺结核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9.03%、63.46%、87.10%,Kappa=0.683。单项检测中T-SPOT.TB对<60岁、≥60岁的肺结核患者均具有中度诊断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34%、85.00%,75.00%、68.75%,81.51%、77.78%,Kappa=0.575、0.544;联合检测中T-SPOT.TB+SAT+TB-Ab对<60岁、≥60岁的肺结核患者均具有中度诊断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5.00%,66.67%、56.25%,89.92%、77.78%,Kappa=0.736、0.532。结论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效能,T-SPOT.TB+SAT+TB-Ab效能最高,且对于<60岁的肺结核患者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诊断
下载PDF
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血清学检测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国伟 王军 +6 位作者 黄兴周 李亚萍 侯中生 李华宪 许时燕 魏春 张再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流行情况,评价境外输入性疟疾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影响。方法2007年3~12月对云南省中-越、中-老和中-缅边境19个口岸的入境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制滤纸干血滴,6月30日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流行情况,评价境外输入性疟疾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影响。方法2007年3~12月对云南省中-越、中-老和中-缅边境19个口岸的入境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制滤纸干血滴,6月30日前为上半年血样、7月1日后为下半年血样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计算疟疾抗体阳性率和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结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资料,分析输入性疟疾与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之间的关系。结果下半年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5.6%)比上半年(4.4%)高20.9%(χ2=12.95,P<0.05)。上半年入境者的GMRT(47.90)高于下半年(42.89)。8个边境州(市)入境者IFAT阳性率与境内当年的疟疾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r=0.8124,P<0.05),IFAT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是德宏州(8.6%)、保山市(7.1%)和临沧市(6.5%)。中-缅边境口岸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最高(6.8%),前5位的为吕良(15.2%)、拉影(12.2%)、姐告(11.1%)、猴桥(10.1%)和清水河(8.0%);中国籍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随境外停留天数的增加而上升,户籍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缅甸籍入境者IFAT阳性率最高(11.7%),其次为我国云南籍入境者(3.7%)。结论IFAT是一种可行的疟疾检测方法,境外疟疾流行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的疟疾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入境人员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云南 缅甸
下载PDF
旋毛虫病人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中全 崔晶 +2 位作者 毛福荣 晋雪香 武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1-23,共3页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了旋毛虫病人阿苯哒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此外,对旋毛虫病人及...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了旋毛虫病人阿苯哒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此外,对旋毛虫病人及时治疗也可将检测到抗体的时间提前1~2周。旋毛虫病人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至治疗后4个月时抗体转阴率已达75%。因此,IFAT对旋毛虫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抗体水平 阿苯哒唑 间接荧光抗体法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人体旋毛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崔晶 王中全 +2 位作者 晋雪香 毛福荣 武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检测216份旋毛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74%,发病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70.59%,第2周升至91.30%,有显著差异(x ̄2=6.59,P<0.025),至第3、4周分别达9...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检测216份旋毛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74%,发病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70.59%,第2周升至91.30%,有显著差异(x ̄2=6.59,P<0.025),至第3、4周分别达95.83%和100%。丝虫、日本血吸虫及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及囊虫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33%、22.22%及3.33%。旋毛虫幼虫抗原片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活性。IFAT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诊断 荧光抗体试验 IFAT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抗体的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浩昆 晋雪香 +3 位作者 冯祖梅 王梅英 潘松涛 苏寿(氵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阳性率为 100%;对照的阴性血清及盐水均呈阴性反应。本法检出率高,且感染早期出现阳性反应,可作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早期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圆线虫 荧光抗体试验 血清抗体
下载PDF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调查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当前疟疾流行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香 房文 +4 位作者 黄芳 沈毓祖 苏云普 黄光全 周水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黄淮流域居民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调查,评价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水平。方法2006和2007年选择沿黄淮流域单一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安徽省宿州、怀远和砀山县、河南省永城县,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的河南... 目的通过对黄淮流域居民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调查,评价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水平。方法2006和2007年选择沿黄淮流域单一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安徽省宿州、怀远和砀山县、河南省永城县,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的河南省桐柏县和湖北省广水县,每县分别选择2个自然村,采用重复横向调查方法,连续两年于疟疾流行季节末期对调查点居民(≥1.5岁)采制滤纸干血滴,用IFAT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计算人群疟疾抗体阳性率与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以20岁以下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通过可逆催化模型估算这些地区的疟疾感染概率,并与当年疟疾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2006和2007年安徽、河南和湖北等3省6县12个自然村的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153/2489)和12.0%(295/2458),其中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地区2007年的平均抗体阳性率12.0%(194/1624)]明显高于2006年的4.1%(69/1670)(χ2=69.9,P<0.01);而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3%(84/819)和12.1%(101/834),两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2007年12个自然村平均阳性GMRT为26.2,略高于2006年的22.7。可逆催化模型估算结果显示,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地区和复合媒介地区年感染概率均明显高于当地疫情报告的疟疾发病比率,前者平均分别为后者的117.3倍和17.2倍。在抗体阳性者中,有87.8%为疟疾无症状者,表明黄淮流域地区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潜在传染源。结论黄淮流域地区疟疾实际发病远较报告疫情为高,单一中华按蚊为媒介地区疟疾发病呈回升趋势,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疟疾传播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抗体阳性率 可逆催化模型 感染概率
下载PDF
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学及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晶 王中全 +4 位作者 毛福荣 晁萍 郭茂峰 尹光辉 晋雪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研究并殖吸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们诊治的 5 0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 ;在南阳地区进行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 目的 :研究并殖吸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们诊治的 5 0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 ;在南阳地区进行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本病患者血清进行抗并殖吸虫抗体的检测。结果 :本病在河南省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区及丘陵地带 ,在 5 0例患者中儿童占 6 2 % ,男性多于女性 ,夏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 ,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饮生溪水而感染。胸肺型、皮下包块型、脑型、腹型及心包型患者分别占本病的 5 0 %、32 %、2 2 %、18%及 12 %。嗜酸性粒细胞 (Eos)增多者占 72 %。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 ,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南阳地区居民并殖吸虫的感染率为 16 .3% ( 4 2 /2 5 7) ,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当地河南华溪蟹的囊蚴感染率为 40 % ( 4 8/12 0 ) ,实验感染大鼠后获得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和虫卵。应用IFAT对 5 0例本病患者血清检测时抗体阳性率为 10 0 % ,2 0例丝虫病、30例包虫病、9例结核病及 2 3例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 ,抗原片在 -2 0℃可保存 5年而不丧失抗原活性。结论 :河南省的并殖吸虫病主要因斯氏狸殖吸虫所致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临床学 血清学 诊断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下载PDF
鸡新城疫HI抗体水平及带毒状况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洪磊 王刚 刘思当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4,共3页
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泰安及周边地区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免疫水平且离散度较大,疑似新城疫野毒感染的鸡群较多。其中肉仔鸡(或麻鸡)群、育成蛋鸡群分别为12.3%、21.5%,而产蛋... 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泰安及周边地区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免疫水平且离散度较大,疑似新城疫野毒感染的鸡群较多。其中肉仔鸡(或麻鸡)群、育成蛋鸡群分别为12.3%、21.5%,而产蛋鸡群高达51.2%。采用接种鸡胚分离病毒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HI试验检测结果的判定,探讨鸡群的带毒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鲁中地区各种鸡群的新城疫感染带毒状况较为严重,高比例带毒鸡群的存在是我国控制新城疫的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HI抗体水平 病毒分离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下载PDF
并殖吸虫McAb识别靶抗原的IFAT固相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志明 张耀娟 +1 位作者 章子豪 WillyF.Piessens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07-209,257,共4页
本文报告应用16 种单克隆抗体(McAb)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卫氏并殖吸虫(P.w)、斯氏狸殖吸虫(P.s)及三平正并殖吸虫(E.c)成虫及其子宫部位虫卵的冰冻切片作靶抗原的定位研究证明:以P.w成虫抗原制备的杂交瘤分泌的8种McAb中,4种具... 本文报告应用16 种单克隆抗体(McAb)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卫氏并殖吸虫(P.w)、斯氏狸殖吸虫(P.s)及三平正并殖吸虫(E.c)成虫及其子宫部位虫卵的冰冻切片作靶抗原的定位研究证明:以P.w成虫抗原制备的杂交瘤分泌的8种McAb中,4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识别P.w的有关抗原,另4种与P.s或E.C出现交叉反应;以P.w囊蚴抗原所制备的杂瘤分泌的8种McAb中,2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识别P.w的有关抗原,1种只识别E.c抗原,1种与E.c出现交叉反应,另4种不识别固相抗原片上的抗原.这些McAb识别抗原的部位主要为肠上皮、皮层、食管、排泄囊及卵壳.识别P.w 抗原显示的荧光均较P.s、E.c者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靶抗原 固相抗原 单克隆抗体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长旺 梁韶晖 +2 位作者 黄慧聪 凌洪博 高兴政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 为广州管圆线虫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等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运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和免疫金银染色试验 (IGSS)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进行研究。 结果 在 IFAT中 ,广州管圆线虫的肠管壁、子... 目的 为广州管圆线虫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等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运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和免疫金银染色试验 (IGSS)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进行研究。 结果 在 IFAT中 ,广州管圆线虫的肠管壁、子宫内虫卵的卵细胞、卵巢和皮层具有特异性荧光 ,提示这些器官具有抗原性。而在 IGSS中 ,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器官只有肠管壁、子宫内虫卵的卵细胞和卵巢 ,而不包括皮层。 结论 虫体的肠管壁是主要的抗原定位器官 ,虫体子宫内虫卵和卵巢亦显示有抗原性 ,这些器官中的抗原与感染宿主的免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抗原定位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免疫金银染色试验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晋雪香 崔晶 +2 位作者 王中全 毛福荣 武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本文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比较了4种方法制备的旋毛虫幼虫抗原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旋毛虫纯净幼虫冰冻切片抗原优于完整幼虫抗原、超声粉碎幼虫抗原及膈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用此抗原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时,抗... 本文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比较了4种方法制备的旋毛虫幼虫抗原诊断实验性旋毛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旋毛虫纯净幼虫冰冻切片抗原优于完整幼虫抗原、超声粉碎幼虫抗原及膈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用此抗原检测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时,抗体阳性率为100%(13/13),而10份正常大鼠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即可检测到抗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11.11%(1/9),感染后5周抗体阳性率已升到100%(8/8),升高的抗体滴度可一直持续至感染后第15周。此抗原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其活性和特异性。应用滤纸血也可取得满意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荧光抗体试验 诊断
下载PDF
吉林省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6
15
作者 蔡光烈 鲁承 +2 位作者 高春生 张夏平 吴丹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方法,对吉林省7个地区的1 091份牛血清进行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牛新孢子虫病的整体感染率为17.32%,感染率比较高.本次血清学检测为今后吉林省有效预防和治疗牛新孢子虫病提供了一定...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方法,对吉林省7个地区的1 091份牛血清进行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牛新孢子虫病的整体感染率为17.32%,感染率比较高.本次血清学检测为今后吉林省有效预防和治疗牛新孢子虫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孢子虫病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鸡胚中人工感染网状内皮增殖病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永平 崔治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为了模仿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垂直感染鸡胚,在1和3日龄的发育SPF鸡胚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REV,并继续孵化至12日龄。在将发育鸡胚制成成纤维细胞单层后,再用抗REV单克隆抗体11B118作间接荧光抗体反应检测REV。结果表明,从所有人工感染... 为了模仿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垂直感染鸡胚,在1和3日龄的发育SPF鸡胚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REV,并继续孵化至12日龄。在将发育鸡胚制成成纤维细胞单层后,再用抗REV单克隆抗体11B118作间接荧光抗体反应检测REV。结果表明,从所有人工感染REV的鸡胚12日龄制备的成纤维细胞中均能在培养48h检测出REV。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生产弱毒疫苗的SPF鸡胚及其相应细胞有无REV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免疫荧光试验 SPF鸡胚 病毒检测 疫苗
下载PDF
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艳 艾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4例EB病毒感染患儿血清样本的抗EBV-CA-IgM、抗EBV-CA-IgG、抗EBV-EA-IgG、抗EBV-NA-IgG及EBV-CA-IgG抗体亲合力。结果:74例EBV感染患儿...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4例EB病毒感染患儿血清样本的抗EBV-CA-IgM、抗EBV-CA-IgG、抗EBV-EA-IgG、抗EBV-NA-IgG及EBV-CA-IgG抗体亲合力。结果:74例EBV感染患儿中各种抗EB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抗EBV-CA-IgG100%,抗EBV-CA-IgM75.7%,抗EBV-EA-IgG68.9%,抗EBV-NA-IgG23%,抗EBV-CA-IgG为低亲合力抗体患儿57例(77%),有44例(59.4%)抗EBV抗体反应的类型为抗EBV-CA-IgG与抗EBV-CA-IgM均阳性,EBV-NA-IgG阴性且EBV-CA-IgG为低亲合力抗体,是其抗EBV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结论:EBV四种抗体及亲合力检测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EBV感染的时期,提高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诊断 抗体 病毒/代谢 疱疹病毒4型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儿童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425”及/或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前及后的抗体水平和超声影像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允鹤 夏超明 +3 位作者 何永康 谢可鸣 周润生 胡永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0,共4页
本试验分为“425”制剂10天肌肉注射合并吡喹酮顿服疗法(组Ⅰ)、单用“425”制剂10天疗法(组Ⅱ)和“425”制剂7天疗法(组Ⅲ)三组。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疗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肝脾肿大并使肝内门静脉内径缩小... 本试验分为“425”制剂10天肌肉注射合并吡喹酮顿服疗法(组Ⅰ)、单用“425”制剂10天疗法(组Ⅱ)和“425”制剂7天疗法(组Ⅲ)三组。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疗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肝脾肿大并使肝内门静脉内径缩小,试验结果还显示,“425”制剂与吡喹酮合并治疗可显著地增高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临床验证结果也提示,“425”制剂可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使虫卵肉芽肿病变减弱,导致病人临床体征的改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已取得具有实用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虫卵肉芽肿 免疫增强剂 比喹酮
下载PDF
1998~2003年海南省不同疟区居民疟疾血清学纵向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坚 蒙锋 +7 位作者 王善青 华德 蓝秀汉 陈雄 关士鹏 邢奇芬 郭仁能 张韻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8.85 % (2 96 / 10 2 6 )和 6 .4 7% (6 4 /989) ,低年龄组阳性率为 9.92 % (39/ 393)和 3.98% (14 / 35 2 ) ;原虫阳性率依次为 6 .6 2 % (6 8/ 10 2 6 )和 1.4 2 % (14 / 989) ,PCR与镜检比较 ,阳性符合率为 86 .90 %。结论 南桥居民抗体阳性率和原虫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毛阳 ,显示疟疾传播仍较严重 ,毛阳疟疾虽有效控制 ,但仍有低年龄组阳性 ,说明疟疾传播尚未阻断。 PCR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调查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应用螨体抗原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肺螨病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朝品 刘兢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螨体抗原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MapIFAT)和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肺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apIFAT和DotELISA分别对肺螨病组(32例)、正常对照组(32名)、疥疮组(31例)、蠕形螨组(30例)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 目的:探讨螨体抗原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MapIFAT)和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肺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apIFAT和DotELISA分别对肺螨病组(32例)、正常对照组(32名)、疥疮组(31例)、蠕形螨组(30例)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MapIFAT血清抗粉螨抗体的阳性率和DotELISA检测抗粉螨特异性IgG的阳性率:肺螨组分别为91%(29/32)和91%(29/3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1/32)和0;疥疮组分别为0和16%(5/31);蠕形螨病组分别为0和0。结论:MapIFAT与DotELISA用于肺螨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两者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肺螨病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螨病 疥疮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ELISA 蠕形螨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