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样品体外生物测试效应触发值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硕 韩颖楠 +1 位作者 李娜 马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水环境样品综合毒性的体外生物测试可以直接获得水环境中众多污染物共存状态下的生物毒害信息,已成为水环境污染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没有用于判定水质优劣的毒性效应限值标准,导致其很难被用于水质管理。为此,越来越... 水环境样品综合毒性的体外生物测试可以直接获得水环境中众多污染物共存状态下的生物毒害信息,已成为水环境污染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没有用于判定水质优劣的毒性效应限值标准,导致其很难被用于水质管理。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推导体外生物测试的效应触发值(effect-based trigger value,EBT)。本文综述了EBT建立的背景和推导原则,并总结了以健康保护为目标和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多种EBT推导方法,其中针对饮用水水质的EBT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前提,主要基于每日容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体内安全浓度、癌症发病率增加10%的每日剂量(TD10)和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EQS)中的水质指导值(guideline value,GV)推导,针对地表水的EBT以生态保护为目标,依据地表水EQS中的GV值和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中的第5个百分位数的危险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HC5)推导。本文系统比较了不同方法推导出的体外生物测试EBT值和特征,总结了EBT在水环境中的应用,以期为高通量体外生物测试用于水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触发值 体外生物测试 毒作用模式 内分泌干扰效应 遗传毒性 基线毒性
下载PDF
基于大指令变化率下的防空导弹姿态控制方法
2
作者 闫帅豪 魏明英 郑勇斌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5-2474,共10页
针对防空导弹的目标机动性较强带来的姿态控制品质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事件触发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由于目标机动性过强导致的指令变化率未知,以及指令变化率过大导致稳态误差较大的原因。针对此问题引入非线性最速跟踪微分器获取指令... 针对防空导弹的目标机动性较强带来的姿态控制品质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事件触发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由于目标机动性过强导致的指令变化率未知,以及指令变化率过大导致稳态误差较大的原因。针对此问题引入非线性最速跟踪微分器获取指令变化率,研究指令变化率与姿态角误差之间关系,定义稳态效应指标,并在该指标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事件触发的新增控制量。采用滑模控制和扰动观测器使系统在指令变化率较大条件下的稳态误差被抑制在5%误差带之内。在工程实践的背景下,数值仿真考虑了气动参数拉偏以及执行机构限幅,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导弹 姿态控制 触发控制 微分器 稳态效应指标
下载PDF
面向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的整体性安全评价方法
3
作者 崔鹏程 徐宇 +2 位作者 陈鑫 张涛 王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196,共9页
为有效评估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面临的多种安全风险,提出面向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的整体性安全评价方法。首先,总结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动态-静态一体、主观-客观一体、直接-间接一体的风险特征;其次,基于静态风险指标体系和动态风险评估... 为有效评估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面临的多种安全风险,提出面向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的整体性安全评价方法。首先,总结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动态-静态一体、主观-客观一体、直接-间接一体的风险特征;其次,基于静态风险指标体系和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相结合的路径,提出衡量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安全风险的触发效应和剩余风险计算方法;最后,划分安全评价标准。并以某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为应用对象,评估该区域安全风险,讨论所提整体性评估方法对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反映仓储系统的安全风险及变化趋势。实例应用证明,触发关系和剩余风险的确定是有效表征和评价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安全状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储备通用仓库 风险评估 安全评价 触发效应 剩余风险
下载PDF
雷电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立华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4年第1期9-21,共13页
雷电试验是了解雷电作用机理和破坏效应、验证防护技术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人工引雷、实验室模拟、雷电效应测量、雷电发展过程观测四个方面综述了雷电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大型雷电试验设施、激光诱导雷电放电、... 雷电试验是了解雷电作用机理和破坏效应、验证防护技术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人工引雷、实验室模拟、雷电效应测量、雷电发展过程观测四个方面综述了雷电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大型雷电试验设施、激光诱导雷电放电、荷电汽团模拟云内放电、邻近雷击环境、抗强电磁干扰测量、雷电辐射源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发展,对雷电试验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效应 雷电 人工引雷 实验模拟 测量
下载PDF
Zinc Oxide Surface Flashover Triggering of Pseudospark Switch
5
作者 谢建民 邱毓昌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11-1814,共4页
Accurate and reliable trigge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with high power pseudospark switch,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design of discharge chamber of switch, but also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Accurate and reliable trigge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with high power pseudospark switch, because it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design of discharge chamber of switch, but also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 range of operation voltage, repetition frequencies and lifetime of switch. The unique feature of pseudospark switch is its hollow cathode geometry. The hollow cathode effect produced by the hollow cathode provid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switch for the triggering unit from erosion by high discharge plasma. In this paper, a zinc oxide (ZnO) surface flashover triggering is presented. This trigger unit possesses an excellent time delay (80 ns - 360 ns) and jitter (20 ns - 50 ns) at the switch voltage of 30 kV - 2 kV. The emitted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is high enough to trigger switch reliably down to switch voltage of 440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spark switch(PSS) pulsed power technology semiconductor (ZnO) surface flashover triggering hollow cathode effect
下载PDF
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光明 朱士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4-47,共4页
为评价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选取66例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磁振热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两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 为评价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选取66例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磁振热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两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总有效率评价,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治疗可以减轻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颈肩部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点疗法 磁振热治疗 慢性颈肩部疼痛 疗效
下载PDF
触发点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CLBP的疗效
7
作者 郭光明 刘静 张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触发点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C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TDP神灯照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触发点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 目的 探讨触发点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C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TDP神灯照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触发点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以上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2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总有效率评定,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后1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VAS评分、ODI评分随访,并比较以上评价内容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OD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组内VAS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VAS评分、OD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触发点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点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痛 疗效
下载PDF
基于传染病预警应用效果评价的预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小连 宫晨 +2 位作者 邓革红 黄兰 吕炜 《应用预防医学》 2023年第6期393-398,共6页
目的基于2017—2021年广西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剖析当前传染病预警存在的问题,探讨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为提高传染病预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 目的基于2017—2021年广西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剖析当前传染病预警存在的问题,探讨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为提高传染病预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1年广西共发出预警信号120666条,预警信号阳性率、响应率、及时响应率分别为0.22%、100.00%、91.81%。预警信号在时间上主要分布于4~7月和9~10月,且预警信号和传染病发病数呈正相关关系(r=0.85,P<0.05);预警信号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等地区;预警病种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不同地区的预警信号阳性率(χ^(2)=155.21,P<0.05)、不同预警方法的预警信号阳性率(χ^(2)=12.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构建多点触发、多渠道监测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机制是提升传染病早期识别预警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预警 应用效果 多点触发 多渠道监测 预警机制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人工触发闪电的观测研究
9
作者 姜苏麟 王振会 +7 位作者 刘超 雷连发 潘赟 李青 张义军 吕伟涛 陈绍东 卢建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7-506,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雷电产生的微波热辐射特征,从2016年初夏开始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了连续4年的观测实验,根据雷电热效应的特征,制定了观测方案,并为地基微波辐射计设置了“引雷观测模式”。结果表明,地... 为了深入研究雷电产生的微波热辐射特征,从2016年初夏开始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实验基地开展了连续4年的观测实验,根据雷电热效应的特征,制定了观测方案,并为地基微波辐射计设置了“引雷观测模式”。结果表明,地基微波辐射计具有对雷电热效应产生响应的能力。2017—2019年,辐射计一共成功捕获了30次人工触发闪电,观测效率逐年增长,平均为71.4%;微波亮温脉冲幅度的最大值约125K。结合其中28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数据,分析了亮温脉冲幅度和雷电流积分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发现了最大亮温脉冲幅度与总电流作用积分之间可能存在指数关系。根据亮温观测数据估算了雷电热效应的持续时间,平均约0.5 s,其中25次触发事件的雷电流热效应持续时间与雷电流持续时间变化较为一致,相关系数约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人工触发闪电 雷电热效应 亮温脉冲 雷电流积分量
下载PDF
高空西北气流下贵州铜仁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萍 张李娟 +2 位作者 冉光镜 徐大红 杨恩波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1期8-16,共9页
该文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区域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东侧2020年6月29日夜间1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处于高空西北... 该文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区域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东侧2020年6月29日夜间1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处于高空西北气流控制背景下,中低层动力抬升条件较弱,但深厚的暖云层和湿层、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LFC)、抬升凝结高度(LCL)和中等到强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配合低层水汽辐合抬升运动的爆发性增强,有利于此次梵净山东侧高效率降水。暴雨落区分为A区和B区2个区域,其降雨特征明显不同:A区降水开始时间早,累计雨量大,主要为偏东北风与偏东南风辐合引起的上升运动造成的对流性降水;而B区小时雨强更大,由于小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配合低层弱冷空气的抬升触发作用造成的冷性降水;且降水强度与1 h正变压、负变温呈正相关关系。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的动力强迫抬升作用,利于低层水汽输送和抬升凝结,受近地层东北气流与东南偏南气流形成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加强影响,也是此次极端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中尺度特征 触发条件 地形作用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手法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
11
作者 宋羽曼 杨闪闪 江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5期10-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技术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月经来潮之后停止,每天1次,每次30min,7次为1疗程...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技术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月经来潮之后停止,每天1次,每次30min,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临床症状评分、痛经疼痛度、盆底浅、深层肌疼痛度、腹部肌肉疼痛度,并随访至治疗结束后6个月。结果:治愈率为33.3%,有效率为86.7%,无效率为13.3%,治疗后痛经临床症状评分、痛经疼痛度、盆底浅/深层肌疼痛度、腹部肌肉疼痛度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痛经患者痛经临床症状、痛经疼痛度没有加重(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手法技术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电刺激 肌筋膜触发点 手法 疗效
下载PDF
28 nm工艺触发器中能质子单粒子效应研究
12
作者 高熠 陈瑶 +2 位作者 吕伟 赵铭彤 王茂成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6期72-75,共4页
基于采取不同加固措施的28 nm体硅CMOS工艺的触发器链,开展了中能质子对纳米级电路单粒子翻转(SEU)效应影响的研究。选取20 MeV、40 MeV、60 MeV以及100 MeV质子对电路进行辐照,得到相关的SEU截面,结果显示,随着入射质子能量的增加,SEU... 基于采取不同加固措施的28 nm体硅CMOS工艺的触发器链,开展了中能质子对纳米级电路单粒子翻转(SEU)效应影响的研究。选取20 MeV、40 MeV、60 MeV以及100 MeV质子对电路进行辐照,得到相关的SEU截面,结果显示,随着入射质子能量的增加,SEU截面增加,并在60 MeV质子能量点附近达到饱和,翻转截面接近8×10^(-14)cm^(-2)/bit。对采取了不同加固方法的触发器链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到,单独的版图加固措施只能稍微降低翻转率;DICE结构可以将翻转截面降低一个数量级,电路面积增加一倍左右;时间冗余延迟+DICE的方法基本可以使电路不发生翻转,但电路面积大大增加且造成一定的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效应 单粒子翻转 中能质子 触发器
下载PDF
浙江省文泰震区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
13
作者 李环宇 陈涛 +4 位作者 杨福平 陈奇 徐晓桐 戴陈兵 周怀斌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649,共14页
地震滑坡灾害的震前预测与震后快速评估已成为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使用简化Newmark模型,设定地震震级(MS5.0),利用区域地质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考虑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对文泰震区潜在同震滑坡区域开展评... 地震滑坡灾害的震前预测与震后快速评估已成为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使用简化Newmark模型,设定地震震级(MS5.0),利用区域地质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考虑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对文泰震区潜在同震滑坡区域开展评估工作。研究表明,干燥与饱和状态下,设定地震作用下研究区内地震滑坡高危险区均主要分布在距设定震中15km以内的范围内,其分布与区内岩土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分布趋势相同。区内水库坝址与水库库体未受到潜在同震滑坡的影响,划定的重点关注区内位于潜在滑坡体下方的千秋门村、驮加村、高西村、杜山村、南峤村、包坑村、龙前村、新厂村以及各级公路易受到同震滑坡的影响,应提升重点关注区内承灾体的风险防范能力,尽可能减少潜在同震滑坡对区内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Newmark模型 地形放大效应 危险性 承灾体 风险防范能力
下载PDF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特大暴雨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康志明 陈涛 +1 位作者 钱传海 杨克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607,共12页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 1°×1°的每6 h再分析等资料,从能量、热量、水汽量以及环境场、冷空气和地形作用,分析了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华南6省区大范围的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NCEP 1°×1°的每6 h再分析等资料,从能量、热量、水汽量以及环境场、冷空气和地形作用,分析了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华南6省区大范围的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合并、西南季风异常活跃、高空强辐散流场和弱垂直切等均变有利于碧利斯陆上维持不消,越赤道气流致使西南季风强盛并将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源源不断输入强暴雨区。分析发现:(1)风暴区域能量主要依靠潜热能平流的输送,维持暖性结构和产生强降雨;造成台风剧烈天气的动能是由非地转风穿越等压线,大气斜压性增强所制造的。(2)垂直输送项造成Q1和Q2的异常,是低层暖湿气流被抬升到高层产生凝结和潜热释放所造成的,积云对流所释放的凝结潜热对台风环流的反馈作用在台风暴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冷空气从风暴东西两侧向低层嵌入,触发对流运动发展,近地层涡度和散度的形变项使山区处于一涡源状态,不断触发中尺度降水系统,促使暴雨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风暴 能量场 非绝热加热 激发作用 形变项
下载PDF
地球自转减速对2008年汶川M_S8.0地震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学忠 王恒信 +4 位作者 王生文 隗永刚 郭祥云 陈丽娟 李艳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本文将地球看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对称弹性球体,给出了地球以匀角速率旋转情况下产生的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计算了地球匀速自转时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应力,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影响。... 本文将地球看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对称弹性球体,给出了地球以匀角速率旋转情况下产生的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计算了地球匀速自转时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应力,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自转减速有利于汶川地震发生。如果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起到了触发作用,那么在震前震区或许会出现中小地震发生受到地球自转减速触发的现象。分析表明,从2006年起汶川地震震中附近地区ML≥2.7地震受到地球自转减速的触发,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地球自转减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触发 2008年汶川Ms8.0地震
下载PDF
宝兴县城周边4·20芦山强烈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卸文 林晋辉 +3 位作者 张茂淳 徐皓 吕俊磊 顾成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9-608,共10页
四川省4·20芦山7.0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等特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不发育.与汶川5.12特大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均显示较轻,但是处于地震影响区的宝兴县城却是个例外,县城周边山体... 四川省4·20芦山7.0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等特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不发育.与汶川5.12特大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均显示较轻,但是处于地震影响区的宝兴县城却是个例外,县城周边山体因地形陡峻,表现出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宝兴县城周边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3、1、3个(条)变为地震后的21、1、3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38个/km、0.34万m3/km变为地震后的2.02个/km、5.59万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3和16.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段剖析可知: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岩质边坡以崩塌落石为主,松散层边坡则以滑坡为特征,但大型滑坡少见;地震对处于斜坡地带(非单薄山脊部位)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很少,只是局部陡缓交界部位存在坍滑或震动裂缝,整体稳定性较好,说明强震并不一定会诱发古滑坡等大型松散堆积体的整体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0芦山地震 宝兴 地震地质灾害 触发效应
下载PDF
泥质砂岩动弹模阻尼及能量耗散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瑞锋 裴向军 +2 位作者 张晓超 贾俊 张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7,共7页
针对煤矿矿区受爆破地震波影响下泥质砂岩斜坡的稳定性问题,利用MTS 815试验机开展了波形为正弦波、频率1 Hz的岩石动三轴试验,对滞回圈应力—应变数据进行了准确分析,计算了泥质砂岩的动弹性模量及阻尼参数,以及在循环动力作用下单位... 针对煤矿矿区受爆破地震波影响下泥质砂岩斜坡的稳定性问题,利用MTS 815试验机开展了波形为正弦波、频率1 Hz的岩石动三轴试验,对滞回圈应力—应变数据进行了准确分析,计算了泥质砂岩的动弹性模量及阻尼参数,以及在循环动力作用下单位体积能、单位弹性能、单位耗散能的演化规律。研究中发现耗散能与围压水平、动应力水平两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对试验中出现的"突增或突减"现象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初步归因于岩石具有蓄能的特性和动应力的"触发效应"、"累积效应",并指出这与天然或爆破地震波能触发斜坡崩塌的机理是一致的。本试验旨在为受爆破地震波影响的泥质砂岩斜坡稳定性分析指明研究方向和提供基础性的研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 滞回圈 耗散能 触发效应 累积效应
下载PDF
唐家山堰塞湖库区(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卸文 朱海勇 +4 位作者 吕小平 黄润秋 章璇 陈世勇 施裕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71,共9页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0个(条...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0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26个/km、46×10^4m^3/km变为地震后的1.35个/km、104×10^4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19和2.2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极为显著。通过分段剖析,得出以下认识:1)距离发震断裂越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越高,就北川~禹里段沿通口河两岸岸坡而言,发震断裂上盘3 km范围是地震地质灾害的极(强)发育区,3~6 km范围为中等发育区,6~20km范围为弱发育区,20 km以外基本不受地震影响;2)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顺向岸坡以及斜向~顺向岸坡结构内,且以大型和特大型滑坡为特征,常常发生堵江事件;而在逆向坡及斜向~逆向岸坡结构内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即使有也以崩塌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3)地震对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主要受控于其地形坡度及微地貌特征,地形坡度40°以上以及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是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整体或局部容易被地震触发失稳的充分条件,并非所有的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均会被地震诱发而整体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唐家山堰塞湖 北川通口河 地震地质灾害 触发效应
下载PDF
“8·31”广东极端强降水过程边界层触发条件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芳丽 李明华 +4 位作者 曾丹丹 姜帅 甘泉 李娇娇 黄潮 《广东气象》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CFSR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以及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30—31日广东惠州惠东-汕尾陆河附近出现的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进行边界层触发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在具备华南暴雨发生发展必要条件的背景下,强盛西南季风脉冲,季风低压... 利用CFSR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以及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30—31日广东惠州惠东-汕尾陆河附近出现的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进行边界层触发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在具备华南暴雨发生发展必要条件的背景下,强盛西南季风脉冲,季风低压缓慢移动造成西南-偏南气流长时间维持;边界层中尺度能量锋和辐合区的演变激发了季风气流中不稳定能量释放,以及向西南开口的"U"型山谷和迎风坡产生的气流抬升辐合,暴雨雨团遇到莲花山主峰时发生移速减慢停滞,雨强加大,在沿山脉-高潭附近的低地峡谷一带形成明显的"列车效应",致使惠东高潭过程累积和24 h降水量均刷新历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极端强降水 边界层触发 地形 惠东高潭镇
下载PDF
苍山地震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地震活动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曲均浩 李金 +5 位作者 石玉燕 宋金 崔鑫 王冬雷 鹿子林 张志慧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8-156,共9页
本文收集了苍山地震周围断层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学参数,选择不同的接受断层,研究了苍山地震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及周边断层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苍山地震正的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活动有促进作用,大部分苍山余震分布于库仑应力变化增加区域... 本文收集了苍山地震周围断层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学参数,选择不同的接受断层,研究了苍山地震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及周边断层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苍山地震正的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活动有促进作用,大部分苍山余震分布于库仑应力变化增加区域,应力增加量值为0.003~0.005MPa。通过对比该地区苍山地震前后16年的地震资料,发现苍山地震正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苍山断裂附近地震活动增强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周边其他断层,由于距离较远,库仑应力变化量较小,苍山地震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应力 苍山地震 触发作用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