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凝集素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淑洁 张正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了拓宽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的受体基因型,同时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蚜特性,以甘肃省主推春小麦品种陇春22和优良品系9614的幼胚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预培养4d的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以含有半夏凝集素基因的C58c1农杆菌菌株为供体,将重... 为了拓宽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的受体基因型,同时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蚜特性,以甘肃省主推春小麦品种陇春22和优良品系9614的幼胚为转基因受体材料,以预培养4d的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以含有半夏凝集素基因的C58c1农杆菌菌株为供体,将重组质粒pBI pta导入小麦,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经G418 25mg.L-1抗性筛选、PCR检测共获得转基因植株7株,其中9614的4株,陇春22的3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得出转基因植株中单拷贝的有1株,2个拷贝的1株,3个拷贝和4个拷贝的各有2株,1株没有得到扩增。对整合有2个拷贝半夏凝集素基因的陇春22-20转基因小麦的T1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其中有50%的植株扩增出目的基因,50%没有扩增出目的基因,初步说明T1代植株中外源基因得到了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L.) 半夏凝集素基因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Real-timePCR分析
下载PDF
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338S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
2
作者 董静 李梅芳 +2 位作者 张建奎 余国东 李伯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 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育、半不育、低不育、可育的不同育性状态,具有育性转换特性。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主茎穗不同部位的小穗之间以及不同位次的小花之间的育性存在差异。发育较晚的后生分蘖的育性高于主茎穗和早生分蘖;主茎穗的下部小穗育性>中部小穗>上部小穗;早播不育植株发育较晚的3、4位小花的育性较好,而晚播可育植株发育较早的1、2位小花的育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性(TGMS) 育性转换
下载PDF
小麦MAPK基因TaMAPK7-1的分子特征和应答非生物逆境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文延丽 王星懿 +3 位作者 周彦珍 张珉 路文静 肖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介导植物应答各种发育和环境信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富集低磷逆境特异表达基因的小麦(‘石新828’)根系差减cDNA文库中,获得了1个与短柄草MAPK基因(MAPK7-1)高度同源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进一步在小麦中...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介导植物应答各种发育和环境信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富集低磷逆境特异表达基因的小麦(‘石新828’)根系差减cDNA文库中,获得了1个与短柄草MAPK基因(MAPK7-1)高度同源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进一步在小麦中鉴定及克隆了与该EST对应的MAPK基因(TaMAPK7-1)。TaMAPK7-1的cDNA全长为1 611bp,编码369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含有1个TEY基序(aa192至aa194)。表明TaMAPK7-1具有应答特定上游MAPKK激酶信号的潜在功能。小麦根、叶中TaMAPK7-1在低磷和高盐逆境下的表达较处理前均明显增强,在低氮和干旱逆境下的表达与处理前对照相比没有改变。研究表明,TaMAPK7-1通过对低磷和高盐逆境产生明显应答,参与小麦上述逆境信号转导过程,在小麦应答和抵御上述逆境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L )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 逆境胁迫 分子特征 表达特征
下载PDF
小麦植酸酶基因TaPHY1的克隆、分子特征和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天龙 许振龙 +4 位作者 郭程谨 路文静 李小娟 谷俊涛 肖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小麦植酸酶基因PAPhya1进行同源查找,获得1个与该基因高度同源、尚未开展分子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小麦新型植酸酶基因TaPHY1。TaPHY1的全长cDNA序列为1771 bp,编码548个氨基酸残基,TaPHY1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类植酸酶通常含... 利用小麦植酸酶基因PAPhya1进行同源查找,获得1个与该基因高度同源、尚未开展分子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小麦新型植酸酶基因TaPHY1。TaPHY1的全长cDNA序列为1771 bp,编码548个氨基酸残基,TaPHY1含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类植酸酶通常含有的保守域Metallophos、Purple acid phosphatase和Met-allo-dependent phosphatases。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PHY1除与已报道的小麦PAP类植酸酶基因PAPhya1~PAPPhya3和PAPhyb1~PAPhyb2高度同源外,还与部分大麦和黑麦的PAP型植酸酶基因在序列上高度相似。TaPHY1在萌发种子中呈高丰度表达,而在根叶中的表达水平很低。对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TaPHY1研究发现,该蛋白在体外具有较强分解有机态磷植酸盐的能力。因此,TaPHY1是小麦中归属于PAP类别的一个新型植酸酶基因,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早期降解种子内贮存的植酸及其盐类、释放新生器官所需的磷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 L.) 植酸酶基因TaPHY1 分子特征 表达 生化特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彦会 马晓 +5 位作者 张子山 郭军 李月楠 梁英 宋健民 赵世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241-4251,共11页
【目的】探讨叶片蜡质含量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一对小麦近等基因系多蜡质品系JM205和少蜡质品系JM204为试验材料,将二者种植在同一盆中,在人工气候室采用逐渐干旱的方式模拟田间干旱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 【目的】探讨叶片蜡质含量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一对小麦近等基因系多蜡质品系JM205和少蜡质品系JM204为试验材料,将二者种植在同一盆中,在人工气候室采用逐渐干旱的方式模拟田间干旱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同步测定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小麦旗叶的水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49%)下,多蜡质品系JM205与少蜡质品系JM204旗叶的光合速率(Pn)无显著差异,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多蜡和少蜡质品系的光合速率都逐渐降低,但少蜡质品系JM204下降幅度更大。在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9%—32%)下,多蜡质品系比少蜡质品系具有较高的水势和较大的气孔开度,因此CO_2供应充足,光合速率更高;少蜡质品系的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较多蜡质品系下降更快,说明少蜡质品系PSII电子传递受阻情况和光抑制比多蜡质品系更严重;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参数分析(JIP-test)发现PSII电子传递受阻主要是因为受体侧QA到QB电子传递限制。在重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2%以下)时,多蜡质与少蜡质品系的水势和光合能力都大幅下降且二者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多蜡质品系JM205在中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9%—32%范围)下具有较高的光合优势;本研究为小麦抗旱性选育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近等基因系 干旱胁迫 蜡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冬小麦叶片和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 被引量:15
6
作者 鲁清林 柴守玺 +1 位作者 张礼军 周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174,共10页
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 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和倒二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穗下节和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均呈负相关;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而与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呈正相关;穗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与总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茎秆和叶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正相关。生产上选用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贡献率高的品种,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片 非叶器官 粒重 贡献 光合
下载PDF
普通小麦“宁7840×Clark”RIL群体抗条锈病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春莲 靳凤 +3 位作者 张芸芸 赵朋 王中华 柏贵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对源自小麦杂交组合宁7840×Clark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了抗条锈病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染色体1BS上检测到一个主效的QTL即QYr-hwwg-1B。该QTL由抗病亲本宁7840提供,位于SNP标记Xsnp...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对源自小麦杂交组合宁7840×Clark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了抗条锈病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染色体1BS上检测到一个主效的QTL即QYr-hwwg-1B。该QTL由抗病亲本宁7840提供,位于SNP标记Xsnp3620和Xsnp5435之间,区间长度为2.5cM,可解释55.8%的表型变异。根据宁7840的小种抗性推测QYr-hwwg-1B可能是由来自1B/1R易位系的抗病基因Yr9引起的。抗性基因Yr9、Yr10、Yr15、Yr24、Yr26、YrH52和YrAlp均位于小麦1B染色体短臂的一端,形成一个抗条锈基因簇,并与SSR标记Xgwm11紧密连锁。另外,有56个SNP标记与该标记区间共分离,可以用于小麦抗条锈基因精细定位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病基因 QTL
下载PDF
将巨大冰麦草种质转移给普通小麦的研究——Ⅱ.BC_1、BC_2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和赤霉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耀南 陈佩度 +1 位作者 王兆悌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共5页
获得了(普通小麦×巨大冰麦草)×普通小麦BC_1、BC_2F_1,第1、2次回交结实率分别为2.7%和21.2%。BC_2F_1部分可育,未经人工授粉的56株结实5232粒。BC_1、BC_2F_1和BC_2F_2的2n分别为54~56,40~53和39~52、BC_2F_1和BC_2F_2... 获得了(普通小麦×巨大冰麦草)×普通小麦BC_1、BC_2F_1,第1、2次回交结实率分别为2.7%和21.2%。BC_2F_1部分可育,未经人工授粉的56株结实5232粒。BC_1、BC_2F_1和BC_2F_2的2n分别为54~56,40~53和39~52、BC_2F_1和BC_2F_2植株用强菌株JF-1,7,11,12的混合菌液或F-4,15,17,34的混合液接种鉴定,均分离出赤霉病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品种的植株。表明将巨大冰麦草的赤霉病抗性导入普通小麦是可能的,由此而创建比现有普通小麦抗病品种更加抗赤霉病的育种材料也是有希望的。文章还对赤霉病抗性转移过程中怎样防止抗性减弱或丢失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种 小麦 巨大冰麦草 遗传学
下载PDF
磷锌颉颃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秀兰 胡霭堂 郑绍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162-164,共3页
以水培小麦(TriticumaestivumL.)、玉米(ZeamaysL.)为试材,研究了植株及细胞中磷锌间颉颃作用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高磷抑制了小麦对锌的吸收及向上运转;提高磷水平增强了锌在玉米叶片细胞壁上的固... 以水培小麦(TriticumaestivumL.)、玉米(ZeamaysL.)为试材,研究了植株及细胞中磷锌间颉颃作用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高磷抑制了小麦对锌的吸收及向上运转;提高磷水平增强了锌在玉米叶片细胞壁上的固定,从而导致了地上部锌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颉颃作用
下载PDF
硅酸盐细菌在紫色土上应用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昭贤 罗微 谢德体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在5个硅酸盐细菌中,2个使油菜增产大于10%,3个在0~10%之间。在10个菌中,4个细菌使小麦增产大于5%,6个在0~5%之间。说明硅酸盐细菌对小麦及油菜均有增产作用,不同菌株的效果不同,且对油菜的增产幅度大于小麦... 在5个硅酸盐细菌中,2个使油菜增产大于10%,3个在0~10%之间。在10个菌中,4个细菌使小麦增产大于5%,6个在0~5%之间。说明硅酸盐细菌对小麦及油菜均有增产作用,不同菌株的效果不同,且对油菜的增产幅度大于小麦,因油菜是需钾敏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紫色土 油菜 小麦 应用 效应
下载PDF
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陇春27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文雄 刘效华 +2 位作者 杨芳萍 陈源娥 张灿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41,共6页
以8858-2为母本,陇春8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水旱轮选,培育出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号。试验表明,陇春27号在2006-2007年国家小麦西北旱地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80.83 kg/667m^2和201.87 kg/667 m^2,分别较统一对照定西35... 以8858-2为母本,陇春8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水旱轮选,培育出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7号。试验表明,陇春27号在2006-2007年国家小麦西北旱地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80.83 kg/667m^2和201.87 kg/667 m^2,分别较统一对照定西35号增产4.91%和21.37%,增产极显著,均居第一位;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7.67 kg/667m^2,较统一对照定西35号平均增产12.71%。抗旱性指数2006年为1.1835,2007年为1.1014,显著优于对照品种定西35号,是所有参试材料中抗旱性最强的品种。陇春27号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在西北旱地农业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陇春27号 抗旱指数 丰产性
下载PDF
Ethylene and Spermidine in Wheat Grains in Relation to Starch Content and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Under Water Deficit 被引量:5
12
作者 YANG Wei-bing LI Yong +5 位作者 YIN Yan-ping JIANG Wen-wen PENG Dian-liang CUI Zheng-yong YANG Dong-qing WANG Zhen-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2141-2153,共13页
Two wheat cultivars (Triticum aestivum 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post-anthesis severe water deficit (SD) on starch content and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ethylene and spermidi... Two wheat cultivars (Triticum aestivum 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post-anthesis severe water deficit (SD) on starch content and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ethylene and spermidine (Spd). Comparison to the well-watered (WW) treatment, SD led to lower Spd and higher 1-aminocy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 (ACC) concentrations and ethylene evolution rate (EER) in grains at the critical stage of forming starch granules. Application of Spd or aminoethoxyvinylglycine (AVG) significantly reduced ACC concentration and EER and increased Spd concentration, while ethephon or methylglyoxal-bis (MGBG) had an opposite impact. Th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 distribution of starch granules showed a bimodal curve, while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exhibited a unimodal curve. SD caused a marked drop in grain weight, grain number and starch content, also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roportion (both by volume and by surface area) of B-type starch granules (〈10 Ixm), with an increase in those of A-type starch granules (〉10 ~tm). Application of Spd or AVG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both by volume and by surface area) of B-type starch granules under SD. 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ethylene and Spd showed an antagonism rel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B-type granu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t would be good for the formation of B-type starch granules to have 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higher Spd and lower ACC concentrations and ethylene emission under 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ylene evolution rate 1-aminocy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SPERMIDINE severe water deficit wheat triticumaestivum L.)
下载PDF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异附加系的分子标记鉴定
13
作者 宋杰 李小军 +2 位作者 郎艳民 任翠翠 茹振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5-59,共5页
利用分布于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1 246对引物对15个可能的小麦-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4个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86对SSR、209对EST-SSR和22对STS引物能够在长穗偃麦草中扩增出不同于其他3个小麦亲本的特异条带,其中18... 利用分布于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1 246对引物对15个可能的小麦-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4个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86对SSR、209对EST-SSR和22对STS引物能够在长穗偃麦草中扩增出不同于其他3个小麦亲本的特异条带,其中18对引物可以在14个附加系中的1-7个附加系扩增出长穗偃麦草的特异带,说明它们可能添加长穗偃麦草的遗传物质。5个附加系(1-3、1-8、1-27、2-6和2-22)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7同源群染色体,4个附加系(5-10、5-20、6-23和6-18)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6同源群染色体。附加系1-13可能附加2条不同同源群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同时发现,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及其后代衍生过程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间可能发生遗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异附加系 同源群 分子标记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SSR Marker Linked to a Major Dwarfing Gene in Common Wheat
14
作者 MENG Ya-ning KANG Su-hua +3 位作者 LAN Su-que LI Xing-pu ZHANG Ye-lun BAI F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49-755,共7页
A segregating population with 410 F2 individuals from the cross MERCIA (Rht-Bla)×Dwarf 123 was made to identify a new major dwarfing gene carrying by novel wheat germplasm Dwarf 123. Combination of bulk segeran... A segregating population with 410 F2 individuals from the cross MERCIA (Rht-Bla)×Dwarf 123 was made to identify a new major dwarfing gene carrying by novel wheat germplasm Dwarf 123. Combination of bulk segeran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A total of 145 SSR markers were tested for polymorphisms among parental lines and DNA bulks of F2 population. Out of 145 primer pairs only three markers revealed corresponding polymorphism among parental lines and F2 DNA bulks. The marker Barc20 was close to the dwarfing gene with a genetic distance of 1.8 cM, and markers Gwm513 and Gwm495 were linked to the gene with genetic distance of 6.7 and 13 cM, respectively. Linkage analysis mapped the dwarfing gene to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4B with the order of Barc20-dwarfing gene-Gwm513-Gwm495. The Comparision between the new gene and the known Rht-B1 alleles showed that dwarfing gene Rht-Ai123 wa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dwarfing gene and its linked markers will greatly facilitate its utilization in wheat high yield breeding for reducing plant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dwarfing gene genetic distance linkage analysis molecular markers POLYMORPHISM triticumaestivum L.
下载PDF
利用90k芯片技术进行小麦穗部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炳瑾 简俊涛 +5 位作者 张德强 马文洁 冯洁 崔紫霞 张传量 孙道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7-1095,共9页
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挖掘穗部性状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周8425B?小偃81衍生的RIL群体(F8)为材料,利用90k芯片标记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3个环境下的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 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挖掘穗部性状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周8425B?小偃81衍生的RIL群体(F8)为材料,利用90k芯片标记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3个环境下的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9条染色体上的71个QTL,变异解释率(PVE)范围为2.10%~45.25%,其中37个位点为主效QTL(PVE>10%)。QSl.nafu-6A.2(穗长)、QSl.nafu-7A(穗长)、QSsn.nafu-2A.1(不育小穗数)、QSsn.nafu-2D(不育小穗数)和QGns.nafu-2B(穗粒数)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且LOD>10,PVE>20%。位于同一个基因簇中的QSl.nafu-6A.2(穗长)、QGns.nafu-6A(穗粒数)和QTgw.nafu-6A(千粒重)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且与已报道的相关位点位置相同或相近,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性状 90k基因芯片 QTL定位
下载PDF
淹水诱导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和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学芳 王利凯 周竹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9-524,共6页
以淹水处理的小麦品种华麦8号(耐湿)和华麦9号(不耐湿)为材料,对次生根显微结构和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小麦次生根通气组织形成方式以及品种间耐湿差异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淹水144 h后,华麦8号次生根形成发达的通... 以淹水处理的小麦品种华麦8号(耐湿)和华麦9号(不耐湿)为材料,对次生根显微结构和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小麦次生根通气组织形成方式以及品种间耐湿差异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淹水144 h后,华麦8号次生根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且结构保持完整,而华麦9号次生根虽然也能够形成通气组织,但根的结构却失去完整性。次生根孔积率变化研究表明,华麦8号孔积率增长幅度大,华麦9号孔积率增长幅度小,且在同一淹水时期,华麦8号孔积率均大于华麦9号。对华麦8号皮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表明,淹水12 h后,细胞核变形;24 h后,染色体发生凝集,核膜变模糊,细胞壁变透明;48 h后,核膜破裂,细胞核解体,细胞壁被降解。同时对华麦8号皮层细胞核进行TUNEL标记,检测到淹水12 h后有少量细胞核呈TUNEL阳性;24 h后,阳性核数量显著增加;48 h后,皮层中阳性核数量达到最大。超微结构变化和TUNEL标记结果表明淹水诱导皮层细胞发生了程序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淹水 通气组织 孔积率 程序化死亡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沈冰涛 张孝倩 +4 位作者 陈红 江旭聪 李孝良 汪建飞 肖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46-52,I0005,I0006,共9页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麦田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以淮北平原农田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采取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100%化肥(UF)、20%有机肥+80%化肥(OF20)、40%有机肥+60%化肥(OF40)和100%有机肥(OF100)处理,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麦田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以淮北平原农田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采取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100%化肥(UF)、20%有机肥+80%化肥(OF20)、40%有机肥+60%化肥(OF40)和100%有机肥(OF100)处理,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20%化肥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产量提高1.86%,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4.61%、6.39%、2.31%、2.20%、3.12%、2.44%、1.17%。有机肥替代40%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提高4.03%、0.46%、1.46%、3.64%、0.43%、8.41%。由此表明,有机肥替代20%化肥可以较好提高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部分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下载PDF
TaTIP41 and TaTAP46 positively regulate drought tolerance in wheat by inhibiting PP2A activity 被引量:3
18
作者 Jianhui Ma Yuke Geng +9 位作者 Hong Liu Mengqi Zhang Shujuan Liu Chenyang Hao Jian Hou Youfu Zhang Daijing Zhang Weijun Zhang Xueyong Zhang Tian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056-2070,共15页
Drought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stress limiting global wheat(Triticum aestivum)production.Exploring drought tolerance gene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drought adaptation in this crop.Here,we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 Drought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stress limiting global wheat(Triticum aestivum)production.Exploring drought tolerance gene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drought adaptation in this crop.Here,we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TaTIP41,a novel drought tolerance gene in wheat.TaTIP41 is a putative conserved component of target of rapamycin(TOR)signaling,and the Ta TIP41 homoeologs were expressed in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and abscisic acid(ABA).The overexpression of Ta TIP41 enhanced drought tolerance and the ABA response,including ABA-induced stomatal closure,while its downregulation using RNA interference(RNAi)had the opposite effect.Furthermore,Ta TIP41 physically interacted with TaTAP46,another conserved component of TOR signaling.Like TaTIP41,TaTAP46 positively regulated drought tolerance.Furthermore,TaTIP41 and TaTAP46 interacted with type-2A protein phosphatase(PP2A)catalytic subunits,such as TaPP2A-2,and inhibited their enzymatic activities.Silencing TaPP2A-2 improved drought tolerance in wheat.Together,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TaTIP41 and TaTAP46 in the drought tolerance and ABA response in wheat,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improving wheat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response drought tolerance PP2A TaTIP41 TaTAP46 TOR signaling triticumaestivum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方式下丁香酚对2种作物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玉杰 张金文 +1 位作者 赵永平 王军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3-418,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浓度为300×10-6 mol·kg-1的丁香酚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间作蚕豆(Vicia faba)、单作小麦和单作蚕豆根系形态的影响,以期探讨通过间作弱化化感抑制作用的可能性和机理,为间作群体的化感物质调控提供理...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浓度为300×10-6 mol·kg-1的丁香酚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间作蚕豆(Vicia faba)、单作小麦和单作蚕豆根系形态的影响,以期探讨通过间作弱化化感抑制作用的可能性和机理,为间作群体的化感物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丁香酚对单作小麦和间作蚕豆单株根鲜重、干重、根长都有抑制效应,但对间作小麦和单作蚕豆的单株根鲜重、干重、单株根长有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间作复合群体中,经丁香酚处理后,小麦的单株根鲜重、干重、体积以及根长较单作有明显的增加,同时单株蚕豆根鲜重、干重、体积以及根长较单作显著减少,说明小麦间作蚕豆能有效缓解小麦根际丁香酚的累积,同时产生它感作用,对蚕豆根系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单作 化感效应 根系形态 小麦(triticumaestivum) 蚕豆(Vicia faba)
原文传递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argyrophilic nonhistone proteins in chromosomes of plant Triticum aestivum 被引量:2
20
作者 PENG Yongkang, YU Jianchun, JIN Shaobo, ZHAO Jian, SONG Wenqin and CHEN RuiyangDepartment of Biolog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17期1476-1481,共6页
IN the late 1970s,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of isolated, histone-depleted mitotic chromosomes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a central scaffold consisting mainly of nonhistone proteins (NHPs) in met... IN the late 1970s,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of isolated, histone-depleted mitotic chromosomes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a central scaffold consisting mainly of nonhistone proteins (NHPs) in metaphase chromosomes. Subsequently, by using silver impregnation techniques and light microscopy, Howell et al. showed the presence of an axial chromatid core in relatively intact chromosomes of mammals; this core is believed to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chromosome nonhistone CHROMOSOMAL PROTEIN argyrophilic PROTEIN MITOTIC synchronization triticumaestivu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