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聚变堆氚增殖循环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彭述明 赵林杰 肖成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84-295,共12页
氚增殖循环(也称外循环)是实现聚变堆氚燃料自持的关键。氚增殖循环由增殖剂产氚、提氚、氢同位素分离、氚分析检测等多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CFETR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测量工程技术”项目,近期... 氚增殖循环(也称外循环)是实现聚变堆氚燃料自持的关键。氚增殖循环由增殖剂产氚、提氚、氢同位素分离、氚分析检测等多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CFETR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测量工程技术”项目,近期在多个氚增殖技术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主要包括:在中国绵阳堆上在线演示了增殖包层百居里级在线产氚与提氚;开展了1∶1规模的增殖包层氚提取与氢同位素分离氢氘模拟实验,动态提取效率达99.1%,停堆提取效率达99.95%,氢同位素分离浓缩倍数达104倍,回收效率达99.26%;开展了基于水精馏的含氚水处理中试试验,贫化大于2 000倍,浓缩大于20倍。基于此,对未来聚变堆的氚工厂设计和建设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增殖循环 氚燃料自持 氚增殖技术 氚工厂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performance and burning fraction in different pellet fueling scenarios by a multi-species radial transport model
2
作者 Weisheng LIN Xiaogang WANG +5 位作者 Xueqiao XU Defeng KONG Yumin WANG Jiale CHEN Zhanhui WANG Chijie XIAO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Tritium self-sufficiency in future deuterium–tritium fusion reactors is a crucial challenge.As a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the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requires a burning fraction of 3%for the goal to te... Tritium self-sufficiency in future deuterium–tritium fusion reactors is a crucial challenge.As a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the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 requires a burning fraction of 3%for the goal to test the accessibility to the future fusion plant.To self-consistently simulate burning plasmas with profile changes in pellet injection scenarios and to estimate the corresponding burning fraction,a one-dimensional multi-species radial transport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e BOUT++framework.Several pellet-fueling scenarios are then tested in th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d fueling depth improves the burning fraction by particle confinement improvement and fusion power increase.Nevertheless,by increasing the depth,the pellet cooling-down may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temperature in the core region.Taking the density perturbation into consideration,the reasonable parameters of the fueling scenario in these simulations are estimated as pellet radius r_(p)=3 mm,injection rate=4 Hz,and pellet injection velocity=1000–2000 m s^(-1) without drift or 450 m s^(-1) with high-field-side dr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R tritium burning fraction fueling scenarios
下载PDF
聚变能源中的氚化学与氚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林杰 肖成建 +6 位作者 龙兴贵 陈志林 侯京伟 龚宇 冉光明 王和义 彭述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9,I0004,共21页
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氘氚聚变反应具有反应截面大、反应速率高、点火温度低及释放能量大等优点,是目前聚变研究的主要目标,而高效的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与技术是实现聚变... 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氘氚聚变反应具有反应截面大、反应速率高、点火温度低及释放能量大等优点,是目前聚变研究的主要目标,而高效的氘氚燃料循环工艺与技术是实现聚变能源商业应用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氘氚燃料循环所涉及的等离子体排灰气中氚的快速回收、氚的增殖与提取、大规模氢同位素分离、氚测量等相关氚化学与氚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以期对未来聚变能源氚工厂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能源 氚化学与氚工艺 氚工厂 氘氚燃料循环
下载PDF
氦中痕量杂质气体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丽玲 杨洪广 +2 位作者 何长水 赵崴巍 刘正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120-125,共6页
为实现聚变堆氘氚燃料工艺气中痕量杂质气体组分的快速检测分析,需建立特殊的高精度在线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以高纯氦作为载气,在不同的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控制下,通过分子筛毛细管柱和PLOT-Q柱进行分离,采用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D... 为实现聚变堆氘氚燃料工艺气中痕量杂质气体组分的快速检测分析,需建立特殊的高精度在线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以高纯氦作为载气,在不同的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控制下,通过分子筛毛细管柱和PLOT-Q柱进行分离,采用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DID)进行检测,对氦中含量为1、10以及100ppm的杂质标准气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柱温为40℃、流速为15~20mL/min实验条件下,分子筛柱在160s内能够实现H2、O2、N2、CH4和CO全部分离,且柱效较高,响应值的重复性较好,H2和O2之间的分离度高于1.5,实现了完全分离;在柱温为40℃、流速为20mL/min时,PLOT-Q柱分离CO2组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氘氚燃料 气相色谱 放电离子化检测器 杂质气体分析
下载PDF
氦中痕量H_2、D_2组分的高精度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丽玲 赵崴巍 +1 位作者 刘振兴 杨洪广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58-1363,共6页
为满足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工艺气体中痕量氢同位素组分的特殊检测分析要求,需建立快速、高精度的在线分析方法。针对氦中痕量H2、D2组分,本工作以高纯氦为载气,在液氮温度下,使用自制改性Al2O3毛细管柱进行分离,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进行... 为满足聚变堆氘氚燃料循环工艺气体中痕量氢同位素组分的特殊检测分析要求,需建立快速、高精度的在线分析方法。针对氦中痕量H2、D2组分,本工作以高纯氦为载气,在液氮温度下,使用自制改性Al2O3毛细管柱进行分离,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氢氘组分的检测限不高于1×10-8,保留时间不高于180s,氢氘组分色谱峰峰面积响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分离度大于1.0。本方法具有分析灵敏、快速的优点,为聚变堆包层在氘氚燃料注入系统和氢同位素分离系统中微量氚的安全分析与精确计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氘氚燃料 气相色谱 放电离子化检测器 氢氘气体分析
下载PDF
LiAlO_2陶瓷小球的堆外放氚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成建 陈晓军 +5 位作者 龚宇 黄洪文 冉光明 赵林杰 陈平 张勤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228,共6页
将LiAlO2陶瓷小球置于裂变反应堆中辐照,采用热解吸技术研究该类产氚材料的堆外放氚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载气组分、催化活性元素和提氚温度对氚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子自旋磁共振(ESR)实验技术研究了辐照缺陷的顺磁特征。结果表明... 将LiAlO2陶瓷小球置于裂变反应堆中辐照,采用热解吸技术研究该类产氚材料的堆外放氚特性,考察了升温速率、载气组分、催化活性元素和提氚温度对氚释放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子自旋磁共振(ESR)实验技术研究了辐照缺陷的顺磁特征。结果表明:LiAlO2中氚的扩散速度慢,热解吸活化能高,氚释放主要分布在750~1000K;表面氢同位素交换反应贡献大,释氚形态受载气条件的影响较大,当氦气中添加H2时,会增大HTO转化成HT的比例;中子辐照会在LiAlO2中诱生F^+,O^-和O2^-等缺陷色心,其退火湮灭行为与氚释放过程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lO2 氚增殖剂 放氚行为 氚燃料循环 聚变堆
下载PDF
MnCl_2改性γ-Al_2O_3毛细管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氢同位素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平 付小龙 +4 位作者 胡鹏 肖成建 任兴碧 夏修龙 王和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6-771,共6页
针对常规气相色谱填充柱分析稳定氢同位素的柱效低、峰宽大、保留时间长等问题,采用MnCl_2改性γ-Al_2O_3填充的石英毛细管柱开展了系统性柱效分析及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nCl_2对γ-Al_2O_3进行改性后,可大大改善... 针对常规气相色谱填充柱分析稳定氢同位素的柱效低、峰宽大、保留时间长等问题,采用MnCl_2改性γ-Al_2O_3填充的石英毛细管柱开展了系统性柱效分析及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nCl_2对γ-Al_2O_3进行改性后,可大大改善单纯的γ-Al_2O_3表面有序度、孔结构和吸附性质,并将正氢(o-H_2)和仲氢(p-H_2)峰洗脱在单一谱峰区域内。制备的长1.0 m、内径0.53 mm的石英毛细填充柱与热导检测器(TCD)级联测试,在体积浓度1至10 m L/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于低浓度样品检测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H_2、HD和D_2的保留时间可分别缩短至39、46和60 s,检出限可分别降低至0.046、0.067和0.072 m L/L。毛细管填充柱较常规填充柱具有峰形尖锐、相邻组分分离度高、保留时间短、检出限低等优点,可用于低浓度氢同位素快速测量及氢同位素在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γ-Al2O3填充柱 氢同位素 氘氚燃料循环
下载PDF
聚变堆氚分析程序TAS1.0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
8
作者 倪木一 宋勇 +2 位作者 黄群英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5-361,共7页
氚是聚变堆的重要燃料之一,对聚变堆氚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实行有效的氚控制是聚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系列液态金属锂铅包层聚变堆概念设计研究基础上,利用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及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思想,发展了聚变堆氚分析程序TAS1.0,... 氚是聚变堆的重要燃料之一,对聚变堆氚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实行有效的氚控制是聚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系列液态金属锂铅包层聚变堆概念设计研究基础上,利用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及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思想,发展了聚变堆氚分析程序TAS1.0,可用于聚变堆氚自持分析、氚燃料管理及氚安全性分析与研究,并可为聚变堆包层及燃料循环系统设计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校验,表明了该程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介绍该程序的系统设计、技术特点与程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氚分析 燃料循环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CPL-1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氢同位素 被引量:7
9
作者 胡鹏 陈平 +3 位作者 曹大伟 付小龙 肖成建 王和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3-1027,共5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CPL-1的比表面积大、孔径均一,在低温条件下对氢同位素具有良好的量子筛分效应,是气相色谱固定相潜在的应用材料。采用CPL-1填充制备了长0.5 m、内径1 mm的微孔填充柱,借助单晶Al_2O_3颗粒间隙构建了色谱载气流...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CPL-1的比表面积大、孔径均一,在低温条件下对氢同位素具有良好的量子筛分效应,是气相色谱固定相潜在的应用材料。采用CPL-1填充制备了长0.5 m、内径1 mm的微孔填充柱,借助单晶Al_2O_3颗粒间隙构建了色谱载气流通路径,在低温条件下探索研究了CPL-1填充柱的氢同位素分析性能。结果表明,在77 K时CPL-1对H_2和D_2的吸附量接近4 mmol/g,优于MnCl2/γ-Al_2O_3和γ-Al_2O_3,CPL-1填充柱在取样量0.25~2 mL范围内对低浓度氢同位素样品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的相对误差小于4%。CPL-1填充柱具有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在氢同位素色谱分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CPL-1填充柱 金属有机框架 氢同位素 氘氚燃料循环
下载PDF
核燃料水法后处理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建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9-207,共9页
本文评论了世界各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后处理能力在目前和不久将来不能满足核能的发展需要,它在燃料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雷克斯流程不仅对于轻水堆燃料,而且对快中子增殖堆燃料后处理然是一种主要流程。近期后处理研究和发展的重... 本文评论了世界各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后处理能力在目前和不久将来不能满足核能的发展需要,它在燃料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雷克斯流程不仅对于轻水堆燃料,而且对快中子增殖堆燃料后处理然是一种主要流程。近期后处理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在于使流程最佳化,并引入新技术,尤其是U(Ⅳ),电解氧化还原,硝酸羟胺还原和亚硝气氧化等无盐过程。当处理高燃耗的乏燃料时,应采取特别措施,以避免造成溶剂的严重辐解和钚的临界问题。氚在流程中必须控制,并限定在一定区域,使其废液体积尽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 后处理 普雷克斯流程 辐解
下载PDF
聚变-裂变混合堆物理概述
11
作者 刘成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561-564,共4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托卡马克型聚变-裂变混合堆的等离子体约束、包层中子学设计、裂变燃料生产、能量增益等物理问题,阐明了聚变-裂变混合堆的优点及其在由裂变能源向聚变能源过渡中所可能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聚变 裂变 混合堆 磁约束 包层设计
下载PDF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氚燃料循环系统氚盘存量与氚自持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永刚 陈志林 +3 位作者 宋鸿鹄 杨阳 吴敬 张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为研究氚自持条件,建立了Z-FFR氚分析模型,基于理论方程和氚平均滞留时间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稳态运行时排灰气处理系统、氚增殖提取系统、同位素分离系统、水去氚化系统的氚质量流分别为52.30,25.40,81.30,3.60 g/day,对应的氚盘存量为52... 为研究氚自持条件,建立了Z-FFR氚分析模型,基于理论方程和氚平均滞留时间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稳态运行时排灰气处理系统、氚增殖提取系统、同位素分离系统、水去氚化系统的氚质量流分别为52.30,25.40,81.30,3.60 g/day,对应的氚盘存量为52.30,25.40,8.13,1.80 g。同时以氚质量流推导出氚自持判断条件,分析了设计参数能够满足氚自持要求,同时获得了燃烧效率、氚增殖率、提取效率与氚自持的互补关系,三者作为关键参数相互依存,于临界值、设计值、理想值之间分析了氚的自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FFR 氚循环系统 盘存量 氚自持
下载PDF
GDT聚变中子源氚燃料循环初步设计与分析
13
作者 孙新宇 王海霞 +3 位作者 曾秋孙 贾江涛 魏世平 蒋洁琼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0,共7页
基于GDT概念的聚变中子源具有等离子体易实现稳态运行、结构简单紧凑、技术实现难度较低、易于升级与维护、氚消耗量低等特点,其建成后可作为聚变结构材料或部件的测试平台。由于氚在真空室内的燃烧份额很低,所以有必要为该装置建立安... 基于GDT概念的聚变中子源具有等离子体易实现稳态运行、结构简单紧凑、技术实现难度较低、易于升级与维护、氚消耗量低等特点,其建成后可作为聚变结构材料或部件的测试平台。由于氚在真空室内的燃烧份额很低,所以有必要为该装置建立安全而高效的闭式氚燃料循环系统,以提高氚燃料的经济性。本文首先分析GDT在氚燃料循环方面的特点,然后参考最新的ITER和DEMO氚燃料循环设计,旨在建立匹配的氚燃料循环系统,以满足GDT聚变中子源稳定运行的燃料需求。根据物料注入方式、氚处理系统功能、循环回路等方面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三套氚燃料循环方案GDT—TFC1、TFC2和TFC3,并分析它们在系统氚盘存量、氚投料量方面的差异。从氚燃料经济性的角度考虑,为该装置氚燃料循环方案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T 氚燃料循环 初始投料量
下载PDF
聚变-裂变混合堆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和平 邵增 +2 位作者 梁志 霍小东 李俊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19-222,共4页
利用MCNP5和MONK9A程序对聚变驱动裂变混合堆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等离子体第1壁外侧依次包覆长方体形状的燃料组件和产氚组件,形成裂变堆芯包层和产氚区。对分别装载贫铀、天然铀、贫铀MOX和天然铀MOX等4种燃料的混合堆进行了研究分析,其... 利用MCNP5和MONK9A程序对聚变驱动裂变混合堆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等离子体第1壁外侧依次包覆长方体形状的燃料组件和产氚组件,形成裂变堆芯包层和产氚区。对分别装载贫铀、天然铀、贫铀MOX和天然铀MOX等4种燃料的混合堆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后两种燃料在整个运行寿期内的功率放大倍数和氚增殖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随燃耗变化的同位素含量分析,初步探讨了混合堆的铀-钚燃耗循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堆 燃料和产氚组件 贫铀MOX燃料 燃料循环
下载PDF
美国驾驭聚变能研究的需求与战略规划
15
作者 冯北元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2年第10期48-52,共5页
为制定美国未来20年聚变能发展的全面战略规划,2009年6月,美国能源部聚变能科学局(0FES)主办了磁约束聚变能科学研究需求研讨会(MFES ReNeW)。研讨会针对ITER,燃烧等离子体、建立可预测的高性能稳态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与材料界面... 为制定美国未来20年聚变能发展的全面战略规划,2009年6月,美国能源部聚变能科学局(0FES)主办了磁约束聚变能科学研究需求研讨会(MFES ReNeW)。研讨会针对ITER,燃烧等离子体、建立可预测的高性能稳态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与材料界面、驾驭聚变能及优化磁场结构等5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了肱约束聚变能科学研究的5个主题下的18个研究要点。5个主题之一的驾驭聚变能研究,其研究目标是:确定在反应堆环境下,实现有把握地设计和建造强大可靠的、可将聚变能转换为可用能源的系统(包括氚燃料的自满足供给)所面临的研究需求。本文基于研讨会的研究结果,对驾驭聚变能研究主题所涉及的聚变燃料循环、能量导出、材料科学、安全与环境及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可检测性(EAMI)等5个层面及3个研究要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美国能源部 聚变能 氚燃料 环境与安全
下载PDF
LiPb自冷混合堆包层中子学研究
16
作者 游承伦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研究了LiPb自冷托卡马克混合堆包层的中子学性能;第一壁材料和厚度对中子学性能的影响;Pb和Be的中子增益性能以及包层中功率密度和239Pu的分布,并对中子学性能进行了优化。当聚变功率为200MW,运行因子为0.3时... 研究了LiPb自冷托卡马克混合堆包层的中子学性能;第一壁材料和厚度对中子学性能的影响;Pb和Be的中子增益性能以及包层中功率密度和239Pu的分布,并对中子学性能进行了优化。当聚变功率为200MW,运行因子为0.3时,除氚自给外,每年可生产239Pu13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氚率 自冷混合堆 包层 中子学 铅化锂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包壳破损状态下主系统氚的测量方法
17
作者 范柄辰 曹刚 谭海青 《中国核电》 2018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福清核电站2号机组首循环期间燃料包壳发生了破损,释放到冷却剂中的裂变产物是造成氚测量结果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给出了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包壳破损状态下氚的建议测量方法,减少了主系统样品中裂变产物对氚测量的影响,提高了氚的分... 福清核电站2号机组首循环期间燃料包壳发生了破损,释放到冷却剂中的裂变产物是造成氚测量结果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给出了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包壳破损状态下氚的建议测量方法,减少了主系统样品中裂变产物对氚测量的影响,提高了氚的分析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闪计数器 燃料包壳破损 裂变产物
下载PDF
事故容错燃料中裂变产物源项控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兰方 付亚茹 梅其良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4-199,共6页
增强燃料对裂变产物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实现从源头控制放射性源项释放,提升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基于当前国际上事故容错燃料(ATF)研究进展,总结了ATF芯块设计在裂变产物源项控制方面的性能表现,如导热性能提升、晶粒尺寸增大以及芯块结... 增强燃料对裂变产物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实现从源头控制放射性源项释放,提升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基于当前国际上事故容错燃料(ATF)研究进展,总结了ATF芯块设计在裂变产物源项控制方面的性能表现,如导热性能提升、晶粒尺寸增大以及芯块结构设计等;同时探讨了主要的ATF包壳候选材料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的完整性和阻氚渗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TF芯块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裂变产物的释放,而ATF包壳材料在完整性和阻氚渗透性能方面需要进一步综合论证及优化。此外,本文从辐射防护角度提出了相关合理化建议,可以为ATF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容错燃料(ATF) 裂变产物 源项控制
原文传递
氘-氚聚变先进燃料循环
19
作者 曹栋兴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3-60,共8页
在多种核聚变中,氘-氚聚变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氚是不稳定核素,有一个燃料循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作为例子,分析了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中的氘-氚燃料循环过程,降低包层中氚的滞留量和渗透量是保证氚安全的主要方... 在多种核聚变中,氘-氚聚变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氚是不稳定核素,有一个燃料循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作为例子,分析了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中的氘-氚燃料循环过程,降低包层中氚的滞留量和渗透量是保证氚安全的主要方面。可流动带包壳球床方案能给出满意的解决办法,可以在包层内低温产氚,在包层外贮存设备中高温在线取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层 氚燃料 自持循环 氘-氚聚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