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prognosis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5
1
作者 LI Yongping WANG Xiaofeng YU Runling QIN Zengh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3-34,共12页
As revealed by the observational study, there are more tropical cyclones gener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rom the early 1950s to the early 1970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less tropical cyclones from the mid-197... As revealed by the observational study, there are more tropical cyclones gener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rom the early 1950s to the early 1970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less tropical cyclones from the mid-1970s to the present. The decadal change of "tropical cyclones activ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adal changes of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in the troposphere, which provide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from a coupled climate model under the schemes of 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SRES) A2 and B2 emissions scenarios an outlook on the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gener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n the coming half century is presented. It is indicated that i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would become un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as a whole and the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s formation would likely decrease by 5% within the next half century, although more tropical cyclones would appear during a short period i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SRES A2 and B2 general circulation anomaly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
下载PDF
“碧利斯”和“格美”登陆后暴雨强度不同的天气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爱鸣 林毅 +1 位作者 刘铭 王怀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1,I0001,共7页
热带气旋碧利斯和格美,在起源地、路径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但登陆后降水强度却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热带气旋登陆后暴雨强度与高空盛行东北气流和南海西南季风加强有关。... 热带气旋碧利斯和格美,在起源地、路径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但登陆后降水强度却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热带气旋登陆后暴雨强度与高空盛行东北气流和南海西南季风加强有关。高低空不同的环流形势导致了这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华南沿海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水汽及不稳定度等物理量场的不同,从而造成暴雨强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登陆 暴雨 大气环流
下载PDF
2014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冠博 张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58-1564,共7页
2014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为单极型,中高纬地区呈6波型分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同期相当,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0.7 mm,比常年同期(65.3 mm)偏多23.6%;全国9月平均气温为17.1℃,较常年同期(16.6℃)偏高0.5℃。... 2014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为单极型,中高纬地区呈6波型分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同期相当,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0.7 mm,比常年同期(65.3 mm)偏多23.6%;全国9月平均气温为17.1℃,较常年同期(16.6℃)偏高0.5℃。月内共有6次强降水过程,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等地共有113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四川东北部等地共有96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水量事件。月内,台风海鸥和凤凰先后登陆我国;华西地区、黄淮大部、华北西南部等地出现持续降雨过程;甘肃、陕西及河南等地前期气象干旱得到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暴雨 热带气旋 极端事件
下载PDF
2018年登陆热带气旋“温比亚”影响中国黄淮中部强降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端禹 王飞洋 叶金桃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6期10-20,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MICAPS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FY-2G相当黑体亮温资料,分析2018年8月17日02时至19日14时因登陆热带气旋“温比亚”影响中国黄淮中部连续2 d多的暴雨成因...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MICAPS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FY-2G相当黑体亮温资料,分析2018年8月17日02时至19日14时因登陆热带气旋“温比亚”影响中国黄淮中部连续2 d多的暴雨成因。结果表明:中国黄淮中部短时强降雨站次多、强度大,除了对流云的前或后边界、“列车效应”、核心区与它们之间的合并能导致短时强降雨之外,非对流云也可导致强降雨。17日黄淮中部及以南,暴雨偏在“温比亚”移动路径右侧,中层倒槽偏在低层倒槽西侧有利于触发黄淮中部强降雨。18日暴雨主要中尺度影响系统为“温比亚”北侧中、低层倒槽和偏东风急流,以及热带气旋本体环流和弱冷空气。水汽925 hPa辐合、400 hPa辐散加大,中低层温湿能量增加,是黄淮中部暴雨增幅的原因,风的垂直切变加大对强降雨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18日20时开始渤海北岸西南风高空急流形成,低层倒槽东侧偏南气流加强北上,高、低空环流耦合导致山东北部等地暴雨发展,黄淮中部降雨则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黄淮中部 降雨非对称 暴雨增幅 弱冷空气 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2011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4-1319,共6页
2011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多极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欧亚中高纬盛行纬向环流,多短波槽活动。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5.8 mm,较常年同期(115.9mm)偏少8.7%。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21.4℃... 2011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多极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欧亚中高纬盛行纬向环流,多短波槽活动。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5.8 mm,较常年同期(115.9mm)偏少8.7%。全国平均气温为22.1℃,较常年同期(21.4℃)偏高0.7℃。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全国共出现7次强降水过程,但没有发生大范围持续性的严重洪涝灾害;4个热带气旋生成但只有一个登陆我国;新疆、内蒙占西部、江南、华南、江汉、江淮、黄淮、华北等地相继出现高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暴雨 高温 热带气旋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