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8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Temporal-Spatial Variant Troposphere on Ground-Based SAR Imaging of Asteroids
1
作者 Tingting Fu Yuanhao Li +2 位作者 Zhiyang Chen Zheng Wu Cheng Hu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23年第6期727-739,共13页
The near-Earth asteroid collisions could cause catastrophic disasters to humanity and the Earth,so it is crucial to monitor asteroids.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is an observation technique for high reso... The near-Earth asteroid collisions could cause catastrophic disasters to humanity and the Earth,so it is crucial to monitor asteroids.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is an observation technique for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of asteroids.The ground-based SAR requires a long integration time to achieve a large synthetic aperture,and the echo signal will b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emporal-spatial variant troposphere.Traditional spatiotemporal freezing tropospheric models are ineffective.To cope with this,this paper models and analyses the impacts of temporal-spatial variant troposphere on ground-based SAR imaging of asteroids.For the background tropo-sphere,a temporal-spatial variant ray trac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trace the 4D(3D spatial+temporal)refractive index network provided by the numerical weather model,and calculate the error of the background troposphere.For the tropospheric turbulence,the Andrew power spectral model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ultiphase screen theory,and varying errors are obtained by tracking the changing position of the pierce point on the phase screen.Through simulation,the impact of temporal-spatial variant tropospheric errors on image quality is analyzed,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X-band echo signal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echo signal must be compens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Earth asteroids ground-based SAR troposphere ray tracing
下载PDF
一次冷涡背景下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对流环境场的影响
2
作者 李瑞萍 王秀明 +3 位作者 李树文 王扬 田晓婷 李梦军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暴结构差异显著。6月12日对流孤立分散且回波强度小于55 dBZ,而13日准线性风暴发展成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引发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回波强度达60 dBZ。(2)此次过程的关键影响系统为冷涡背景下的次天气尺度低涡。12日次天气尺度低压扰动开始出现,距离远而未影响山西;13日低压扰动东移发展为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低涡相关的地面冷锋及850 hPa切变线触发山西上游对流。(3)12日低层水汽含量低,0~3 km垂直风切变弱,13日低涡前偏南水汽输送使低层显著增湿,叠加中层干冷空气形成不稳定层结,受低涡影响0~3 km风垂直切变增强至5.0×10-3s-1,冷锋触发的对流风暴在上述环境下强烈发展并产生阵风锋,阵风锋组织风暴形成飑线,冷池与0~3 km风切变相互作用使飑线维持。(4)13日有利于飑线发展的环境要素与东北冷涡西侧的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系统密切相关,次天气尺度低涡是飑线形成发展的关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次天气尺度系统 强对流 环境场
下载PDF
中国区域ERA5-ZTD/PWV精度评估与台风事件响应研究
3
作者 连达军 何琦敏 +2 位作者 李黎 富尔江 张克非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再分析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历史气象数据同化产品,为了评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最新一代ERA5再分析数据集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利用... 再分析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历史气象数据同化产品,为了评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最新一代ERA5再分析数据集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利用2017—2019年中国区域内14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面监测站和89个探空站反演的ZTD和PWV数据分别对ERA5-ZTD和ERA5-PWV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青藏地区的站点外,ERA5-ZTD的精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6.3 mm、19.3 mm和17.5 mm;ERA5-PWV的精度分布呈现西部内陆高和东南沿海低的趋势,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0.3 mm,2.9 mm和2.7 mm。此外,在研究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ZTD和PWV的时空分布中,提出了使用水汽到达时间差的方法定量估计台风的水汽移动速度。得到台风期间ZTD和PWV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移动方向与台风的移动路径方向是一致的,估计的水汽平均移动速度为12.4 km/h,与台风的平均移动速度16.1 km/h非常接近。因此,ERA5-ZTD/PWV在中国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精度,ZTD和PWV可作为重要气象因子为台风的预警预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对流层延迟 水汽 台风
下载PDF
ADS-B信号在对流层大气波导中的传播性能
4
作者 田斌 张厶允 +2 位作者 陈子豪 闫孟宝 牟伟琦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对流层大气环境存在特殊大气结构“大气波导”,可形成电波超视距传播或产生雷达盲区等。目前,通过雷达、GNSS信号等可以对大气波导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演探测,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ADS-B信号具有应用范围广、信号密度大、实时性高等特点,... 对流层大气环境存在特殊大气结构“大气波导”,可形成电波超视距传播或产生雷达盲区等。目前,通过雷达、GNSS信号等可以对大气波导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演探测,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ADS-B信号具有应用范围广、信号密度大、实时性高等特点,为此提出利用ADS-B信号受到不同大气环境影响后能量损耗不同的特点对ADS-B信号与对流层大气环境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武汉地区ADS-B信号数据为例,基于抛物方程传播理论对路径损耗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ADS-B接收信号与仿真结果存在线性相关性并给出线性表述,为后续利用ADS-B信号反演大气波导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大气波导 抛物方程 ADS-B信号 传播损耗
下载PDF
产生青海“22·8”极端强降水的三维环流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泽雯 孙溦 宇如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4,共18页
利用探空资料、台站逐时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以包含对流层高层气温特征的三维环流结构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2022年8月17—18日引发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山洪灾害的短时极端强降水的精细化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中国西北... 利用探空资料、台站逐时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以包含对流层高层气温特征的三维环流结构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2022年8月17—18日引发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山洪灾害的短时极端强降水的精细化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中国西北地区上空300 hPa存在明显暖异常,随着时间推移暖异常略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强度逐渐增强,并在降水峰值时刻达到最强。在静力平衡的调控作用下,对流层高层暖异常上层出现位势高度正异常,下层出现位势高度负异常。与这种配置相对应,对流层高层出现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为高层辐散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暖异常移动增强,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向东南移动增强。另外,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气旋式切变,低层偏东气流转变为气旋前部偏南气流,为降水地区低层暖湿条件增强、大气不稳定度增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三维环流结构不仅为强降水形成提供了有利的高、低层环流条件与水汽条件,还为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大通县西北高、东南低的喇叭口地形影响下,低层偏南气流携带的丰富水汽在此处聚集,配合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共同促成了此次短时极端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坡 短时强降水 三维环流结构 对流层高层温度
下载PDF
北疆冬季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延伸期的环流异常特征
6
作者 马丽云 陈平 +2 位作者 胡景高 姚俊强 毛炜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5-601,共17页
本文利用1951~2019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站点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疆(新疆北部)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PECE)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平流层与对流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年代际尺度上,北疆PECE... 本文利用1951~2019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站点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疆(新疆北部)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PECE)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平流层与对流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表明:年代际尺度上,北疆PECE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频次最多,此后逐渐减少,表明北疆区域发生该事件的概率在降低。空间分布上,无论是极端低温频次还是冷空气强度,极值中心皆在额尔齐斯河流域一线。北疆PECE发展过程中,平流层和对流层环流皆发生了阶段性的调整。延伸期阶段,距事件爆发前25日时,平流层I区(30°E~120°E)极涡首先开始了由强到弱的转变(欧亚弱极涡型)。行星波向下游频散,东南支波列携带能量影响北疆。至事件爆发前20日,对流层极涡也表现出强度减弱,冷空气分裂南下。此后进入短期阶段,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在乌拉尔山高压脊前堆积,使得高压脊加强维持至事件爆发前3日,西伯利亚高压携带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扩展,随后对流层大型横槽斜脊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发展强盛向南爆发,3日后冷空气影响北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 关键影响系统 平流层—对流层过程
下载PDF
基于MAX-DOAS观测的鹤山地区对流层甲醛廓线反演研究
7
作者 钱园园 罗宇涵 +7 位作者 周海金 窦科 常振 杨太平 奚亮 汤付颖 徐自强 司福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1-1788,共8页
甲醛(HCHO)是大气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痕量气体,它不仅与人类健康和环境密切相关,还在对流层光化学反应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珠三角地区的秋季对流层臭氧及甲醛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而对流层甲醛也是分析边界层臭氧形成机理的... 甲醛(HCHO)是大气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痕量气体,它不仅与人类健康和环境密切相关,还在对流层光化学反应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珠三角地区的秋季对流层臭氧及甲醛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而对流层甲醛也是分析边界层臭氧形成机理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因此,在珠三角地区开展甲醛观测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反演了鹤山超级站2019年9月20日至10月3日期间的氧气二聚体(O_(4))与HCHO的差分斜柱浓度(DSCD),使用几何近似法得到了甲醛的大气质量因子(AMF),进而获得了对流层甲醛的垂直柱浓度(VCD)。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的对流层甲醛VCD在4.99×10^(13)~6.48×10^(16)molec·cm^(-2)之间波动,平均值为2.18×10^(16)molec·cm^(-2)。将MAX-DOAS反演的对流层甲醛VCD与TROPOMI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AX-DOAS与TROPOMI结果近乎一致,相关性系数R为0.80,但9月25日与28日的TROPOMI结果偏低了约25%,这可能是由于观测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此外,该研究还基于反演的O_(4)与甲醛DSCD,使用基于最优估计算法的海德堡大学廓线反演算法(HEIPRO)反演了观测期间的对流层气溶胶及甲醛廓线,结果表明,甲醛污染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800 m内,观测期间的甲醛污染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工业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将MAX-DOAS技术反演的近地面甲醛结果与2,4-二硝基苯肼色谱技术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技术的近地面甲醛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均观测到了9月27至29日的近地面甲醛高值(峰值达到了14.31μg·m^(-3)),且相关性系数R为0.88,斜率为0.98,验证了MAX-DOAS技术反演的近地面甲醛结果的可靠性。MAX-DOAS技术可实现对流层甲醛VCD的实时监测,可作为验证星载观测结果的一种重要手段,结合最优估计算法,MAX-DOAS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流层甲醛廓线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对流层甲醛 最优估计算法 鹤山 卫星校验
下载PDF
多系统PPP天顶对流层延迟时空序列精度评估及分析
8
作者 张智超 王乐 +2 位作者 刘国林 陈世通 黄观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8-703,共6页
利用2021-09全球80个MGEX测站进行PPP实验,以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发布的ZTD产品为参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系统联合估计ZTD在精度上具有较大优势,GPS+BDS双系统比单GPS系统平均RMSE精度提高约0.6 mm, GPS+BDS+GLONASS+Galileo... 利用2021-09全球80个MGEX测站进行PPP实验,以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发布的ZTD产品为参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系统联合估计ZTD在精度上具有较大优势,GPS+BDS双系统比单GPS系统平均RMSE精度提高约0.6 mm, GPS+BDS+GLONASS+Galileo四系统比双系统精度提高约0.9 mm,单系统条件下GPS的ZTD估计精度高于BDS。在精度空间分布上,随着纬度升高ZTD估计精度提升较为明显,当纬度大于50°时,四系统PPP估计的ZTD精度优于5 mm。在纬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观测站海拔升高可提升ZTD估计精度。在模糊度固定的情况下,ZTD估计精度明显提升,单GPS系统估计ZTD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7.6 mm和8.4 mm,相比于浮点解分别提高约11%和12%,平均收敛时间加快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单点定位 天顶对流层延迟 模糊度固定 时空序列
下载PD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regional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9
作者 Yu Lei Danning Zhao 《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CSCD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The conventional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model(known as the Saastamoinen model)does not consider seasonal variations affecting the delay,giving it low accuracy and stability.This may be improved with adjustments... The conventional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model(known as the Saastamoinen model)does not consider seasonal variations affecting the delay,giving it low accuracy and stability.This may be improved with adjustments to account for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This method uses ZTD data provided by the Global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 to analyz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bias of the Saastamoinen model in Asia,and then constructs a model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corrections,denoted as SSA.To overcome the dependence of the model on in-situ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the SSA+GPT3 model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SSA and GPT3(global pressure-temperature)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nnual and semi-annual variations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Saastamoinen model,yielding small and time-stable variations in bias and root mean square(RMS).In summer and autumn,the bias and RMS are noticeably smaller than those from the Saastamoinen model.In addition,the SSA model performs better in low-latitude and low-altitude areas,and bias and RMS dec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atitude or altitude.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SSA model is also evaluated for external consistenc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SSA model(bias:-0.38 cm,RMS:4.43 cm)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aastamoinen model(bias:1.45 cm,RMS:5.16 cm).The proposed method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for predictive ZTD correction across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 Saastamoinen model Seasonal variations Asian area Accuracy analysis
下载PDF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过程中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水汽的分布和传输特征
10
作者 唐南军 任荣彩 +1 位作者 祝传栋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7-986,共20页
夏季南亚高压的“双模态”分布对应着其中心位置在10~20天准双周时间尺度上的东—西振荡,对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的水汽分布和传输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夏季7~8月逐日的ERAI再分析资料,通过基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指数的位相合成分析... 夏季南亚高压的“双模态”分布对应着其中心位置在10~20天准双周时间尺度上的东—西振荡,对青藏高原及周边上对流层的水汽分布和传输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夏季7~8月逐日的ERAI再分析资料,通过基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指数的位相合成分析发现,当南亚高压呈青藏高原模态时,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地区上对流层水汽含量异常偏高(低),伊朗高原模态时则相反;伴随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由青藏高原向西移至伊朗高原上空,上对流层水汽含量正异常中心亦自青藏高原东侧向西逐渐传播到伊朗高原以西地区。进一步诊断表明,除了在青藏高原北侧和南侧水汽经向绝热输送异常有抵消作用外,两高原地区上对流层水汽倾向异常主要由水汽纬向绝热输送异常及其辐合辐散异常所贡献,而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引起的垂直非绝热输送异常在上对流层则主要与剩余项(水汽的凝结和蒸发)相抵消。因此,青藏高原(伊朗高原)上对流层为水汽含量正异常时对应着青藏高原上空的对流活动异常偏弱(强)。而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和上对流层水汽含量正异常中心自青藏高原向伊朗高原移动的过程,对应着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流活动异常和垂直向上的水汽非绝热输送异常不断增强,同时上对流层水汽凝结异常也不断增强。此外,南亚高压向西移动过程中,上对流层水汽绝热辐合(辐散)异常主要发生在其西(东)侧,这是造成水汽含量异常中心纬向传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东—西振荡 青藏高原周边 上对流层水汽 分布与传输
下载PDF
BDS/GPS/GLONASS中距离RTK算法研究
11
作者 刘扬 任思思 +1 位作者 李帅 纪元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S01期125-128,共4页
针对中距离RTK基准站与流动站大气延迟误差相关性迅速降低,导致多系统多频全模糊度解算成功率有限、Ratio值过低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估计大气误差的BDS/GPS/GLONASS多频实时动态定位算法,将电离层延迟误差、相对对流层延迟误差和GLONAS... 针对中距离RTK基准站与流动站大气延迟误差相关性迅速降低,导致多系统多频全模糊度解算成功率有限、Ratio值过低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估计大气误差的BDS/GPS/GLONASS多频实时动态定位算法,将电离层延迟误差、相对对流层延迟误差和GLONASS频间偏差作为参数估计,采用部分模糊度策略,设置与观测时长有关的连续锁定历元数阈值和模糊度解算截止高度角解算一段22.4 km基线,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估计GLONASS频间偏差保证了GLONASS单系统RTK结果的精度,三系统联合定位增加了滤波估计参数个数,但保证了卫星几何构型,提升了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NASS 频间偏差 电离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CNN-ATT的区域性ZTD预测模型
12
作者 韦廖军 莫懦 +2 位作者 任晓斌 任宏权 魏二虎 《导航定位与授时》 CSCD 2024年第3期85-100,共16页
基于天顶对流层延迟(ZTD)的强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改进注意力机制(CNN-ATT)的多站点ZTD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首次将多源数据(包括日解算精度、年积日(DOY)和三维坐标)综合运用于ZTD预测任务。通过对南宁市的5个参考站... 基于天顶对流层延迟(ZTD)的强时空特征,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改进注意力机制(CNN-ATT)的多站点ZTD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首次将多源数据(包括日解算精度、年积日(DOY)和三维坐标)综合运用于ZTD预测任务。通过对南宁市的5个参考站(CORS)和14个国际GNSS服务(IGS)站点共1501个年积日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选取传统BP模型、GPT2w模型和ATT模型作为基线模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预测精度方面,改进的CNN-ATT模型与BP模型相比其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减少了5.5mm和4.4mm,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41.4%和67.8%;与ATT模型相比,CNN-ATT模型的预测MSE和MAE也分别减少了4.6mm和2.1mm,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36.2%和50.0%。在定位精度方面,改进的CNN-ATT模型的精度表现优于SAAS,GPT2w,BP以及ATT模型。并且与传统SAAS对流层模型相比,CNN-ATT模型在N,E,U3个方向的精度提升高达18.2%,12.6%和31.0%。此外,研究还发现CNN-ATT模型在长预测时间步长中的精度表现更为稳定,更适合多测站预测任务,并且其精密单点定位(PPP)收敛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对流层延迟 预测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的联合帧同步和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13
作者 吕子豪 张涛 任文成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期185-191,200,共8页
针对对流层散射通信中存在的多径衰落以及收发两端频偏,对一种适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的联合帧同步和频偏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的新型同步帧结构,其在帧同步信息前增加了周期循环PN序列用于辅助判决,能够提... 针对对流层散射通信中存在的多径衰落以及收发两端频偏,对一种适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的联合帧同步和频偏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的新型同步帧结构,其在帧同步信息前增加了周期循环PN序列用于辅助判决,能够提高衰落信道下的信号起点捕获概率;采用基于FFT的部分相关频域捕获算法,搜索最大相关值和频偏索引,同时完成了帧同步和频偏估计;在多径衰落和频偏影响下实现了联合帧同步和频偏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衰落速率5 Hz,频偏1000 Hz散射信道下,正确捕获到帧同步信息概率在-4 dB信噪比下仍可达到90%以上,且频偏估计偏差在0.4 Hz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通信 抗衰落 帧同步 频偏估计 FFT变换
下载PDF
碳中和情景下人为排放对全球对流层臭氧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王欣玥 张佳蕾 +1 位作者 侯雪伟 吴儒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17-3530,共14页
本文采用地球系统模式,以未来碳中和排放清单和平流层示踪物O_(3)S为基础,揭示了未来对流层O_(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碳中和排放情景下,特别在冬春季节,全球范围内的NO_(x)人为排放和飞机排放量均显著降低,这使得... 本文采用地球系统模式,以未来碳中和排放清单和平流层示踪物O_(3)S为基础,揭示了未来对流层O_(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碳中和排放情景下,特别在冬春季节,全球范围内的NO_(x)人为排放和飞机排放量均显著降低,这使得近地面NO_(x)浓度随之降低.NO_(x)作为对流层O_(3)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其浓度的剧烈减少使得近地层O_(3)浓度显著降低,但在中国东部地区,由于NO对O_(3)滴定作用的减弱,最终使得冬季近地面O_(3)呈现增加趋势;垂直方向上O_(3)浓度减少最为显著的区域集中在对流层顶附近,减少量达26×10^(-9)以上,且夏季最为显著,这主要与飞机排放减少导致的平流层O_(3)浓度降低有关.碳中和排放情景下平流层入侵对全球近地面O_(3)的平均贡献减少量在冬季最高,为1.7×10^(-9),夏季最低,为0.9×10^(-9);北半球平流层入侵贡献减少量最显著区域集中在高纬地区,达4×10^(-9).垂直方向上,平流层入侵贡献减少量随高度增加,在对流层上层,平流层的贡献量降低高达24×10^(-9)以上,且冬季最强.总之,碳中和排放情景下地表人为排放及飞机排放的改变对全球O_(3)污染有很好的减轻作用,平流层贡献量的降低对未来O_(3)浓度的变化也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排放情景 对流层臭氧 人为排放 CESM2 平流层贡献
下载PDF
BDS/GPS对流层延迟估计及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15
作者 邓标 王伟娜 王延霞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针对对流层湿延迟参数估计及水平梯度处理策略对精密单点定位影响的问题,以9个多系统实验网实测数据为基础,设计了6种对流层延迟处理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时长在8 h时段内,BDS/GPS定位模式下,对流层延迟的水平梯度处理不宜... 针对对流层湿延迟参数估计及水平梯度处理策略对精密单点定位影响的问题,以9个多系统实验网实测数据为基础,设计了6种对流层延迟处理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时长在8 h时段内,BDS/GPS定位模式下,对流层延迟的水平梯度处理不宜采用随机游走模型;采用随机游走估算对流层湿延迟参数,且不估算或使用分段常数处理水平梯度的策略相对占优.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结果显示,BDS/GPS采用分段常数或随机游走进行对流层湿延迟参数估算和分段常数处理水平梯度的策略相对占优,采用随机游走处理水平梯度的策略稍弱.总体而言,BDS较GPS估算的对流层延迟及定位精度稍弱;海洋周边6种方案解算结果差异较内陆站大.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模式下,随着观测时长的增加,6种方案定位误差趋势趋于一致,误差大小基本在2 cm内,观测时长大于12 h时,随机游走估算对流层湿延迟参数和不考虑水平梯度的处理策略整体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单点定位 对流层延迟 分段常数 随机游走 精度分析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NO_(2)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
16
作者 王勃 李艳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为深化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NO_(2)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的研究,文章利用2017—2022年OMI遥感监测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NO_(2)浓度的大气污染特征,运用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区贡献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 为深化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NO_(2)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的研究,文章利用2017—2022年OMI遥感监测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NO_(2)浓度的大气污染特征,运用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区贡献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揭示了不同季节NO_(2)潜在源区及其对研究区NO_(2)VCD的贡献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五年来,乌鲁木齐市NO_(2)VCD波动下降,各区NO_(2)VCD在2020年春夏季变幅最大,降幅介于18.45%~35.25%之间;空间上高污染区范围持续缩小至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心城区;乌鲁木齐市大气NO_(2)污染的气团轨迹受山盆体系的地形影响较大,春、秋、冬三季来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长距离气流频率持续提高(2022年占比分别为25.74%、21.11%、41.83%);影响NO_(2)污染的潜在源区呈现显著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源区分布广、贡献度高,而春夏季源区分布狭窄、贡献度低。潜在源区主要为本地源和西部源区,本地源区作为重度污染源区出现在秋冬季,对NO_(2)污染的贡献逐渐增强,源区范围逐渐收缩至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达坂城区;西部源区主要为中度污染区,近年来向西扩展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贡献 浓度权重轨迹
下载PDF
顾及大气剖面的GPT3改进模型及其精度评价
17
作者 王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针对GPT3模型在模拟大气剖面时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在剖析其垂直修正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温度递减率和气压垂直改正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GPT3模型,即GPT3v模型,并使用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NSS数据验证新模型的精度。结果表... 针对GPT3模型在模拟大气剖面时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在剖析其垂直修正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温度递减率和气压垂直改正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GPT3模型,即GPT3v模型,并使用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NSS数据验证新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GPT3v模型估计的温度、气压、天顶总延迟平均RMSE分别为6.0 K、7.9 hPa和23.0 mm,相比于GPT3模型的11.1 K、19.0 hPa和47.8 mm,精度分别提高46%、58%和52%。而当IGS测站与其周围4个模型格网点存在较大高差时,GPT3模型会存在较大的对流层延迟估计误差,GPT3v模型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相较于GPT3模型,GPT3v模型在高空以及地形复杂区域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延迟 GPT3模型 大气剖面 垂直校正
下载PDF
基于MBSE的对流层飞艇运行概念研究
18
作者 陈志兵 邬恒 +1 位作者 罗战虎 王建国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4-1012,共9页
面向对流层飞艇起降过程复杂、气象适应能力弱等特殊性,传统基于文本的运行概念分析方法具有设计一致性较差、设计无法有效追溯、验证困难等局限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对流层飞艇运行概念设计方法。首先,建立系统用例... 面向对流层飞艇起降过程复杂、气象适应能力弱等特殊性,传统基于文本的运行概念分析方法具有设计一致性较差、设计无法有效追溯、验证困难等局限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对流层飞艇运行概念设计方法。首先,建立系统用例与利益攸关者需求的关联关系,保证了设计可追溯性。然后,基于活动图、时序图与内部块图建立对流层飞艇运行场景模型,详细梳理了飞艇运行的执行逻辑与外部交互关系。通过执行状态机对飞艇运行概念模型进行验证,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利益攸关者需求。最后,通过执行状态机验证了该无人飞艇系统能够满足任务飞行、飞行控制和应急情况响应等利益攸关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对流层飞艇 运行概念 需求分析
下载PDF
KMCORS的NRTK异常点成因分析
19
作者 王友昆 丁仁军 +1 位作者 寸寿才 刘晨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并网整合、站点加密、差站迁建和软件升级,建立网形更优、覆盖更广的新一代昆明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Kunming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KMCORS)。在KMCORS的NRTK(Network Real Time Kinematic,网络实时动态定... 通过并网整合、站点加密、差站迁建和软件升级,建立网形更优、覆盖更广的新一代昆明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Kunming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KMCORS)。在KMCORS的NRTK(Network Real Time Kinematic,网络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性能测试中,于C级测试点CD(长地)和DY(大营)处发现定位异常问题,为分析其原因,进行测试点原成果检核和对流层异常探测工作。结果表明,DY点位因施工发生偏移,其修正坐标符合NRTK定位结果;CD点对流层状态异常,与临近CORS站存在显著差异,致使其对流层延迟未能有效订正,最终造成较大的高程误差。今后,将收集CD附近区域的观测数据,用以精化KMCORS现有的对流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CORS NRTK C级点 对流层异常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ZWD精化模型构建
20
作者 曲双宝 冯威 邓硕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针对已有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模型的建模数据未能顾及精细的日周期变化的问题,为充分探究顾及日周期变化对建模的精度影响,根据2015—2017年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RA5)建立未顾及日变化的CZWD_1模型和顾及日变化的C... 针对已有天顶湿延迟(zenith wet delay,ZWD)模型的建模数据未能顾及精细的日周期变化的问题,为充分探究顾及日周期变化对建模的精度影响,根据2015—2017年ECMWF提供的第5代再分析资料(ERA5)建立未顾及日变化的CZWD_1模型和顾及日变化的CZWD_2模型,利用未参与建模的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无线电探空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并与广泛使用的GPT3模型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以2018年ERA5再分析资料为参考值,CZWD_2模型表现出最优的精度,年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相较于GPT3和CZWD_1模型分别提高了0.90 cm (18.7%)和0.32 cm (7.6%);以2018年无线电探空数据为参考值,CZWD_2模型的年均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相较于GPT3和CZWD_1模型分别提高了1.24 cm (21.2%)和0.47 cm (9.3%)。此外,将所构建的ZWD模型应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水汽(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反演,CZWD_2模型表现出最优的反演精度,其RMS值相较于GPT3和CZWD_1模型分别提高了1.52 mm (27.7%)和0.38 mm (8.8%)。因此,CZWD_2模型更适用于中国东部地区的GNSS水汽探测及气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天顶湿延迟 CZWD_1模型 CZWD_2模型 GNSS-PW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