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NO_(2)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
1
作者 王勃 李艳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为深化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NO_(2)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的研究,文章利用2017—2022年OMI遥感监测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NO_(2)浓度的大气污染特征,运用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区贡献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 为深化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NO_(2)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的研究,文章利用2017—2022年OMI遥感监测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NO_(2)浓度的大气污染特征,运用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区贡献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揭示了不同季节NO_(2)潜在源区及其对研究区NO_(2)VCD的贡献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五年来,乌鲁木齐市NO_(2)VCD波动下降,各区NO_(2)VCD在2020年春夏季变幅最大,降幅介于18.45%~35.25%之间;空间上高污染区范围持续缩小至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心城区;乌鲁木齐市大气NO_(2)污染的气团轨迹受山盆体系的地形影响较大,春、秋、冬三季来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长距离气流频率持续提高(2022年占比分别为25.74%、21.11%、41.83%);影响NO_(2)污染的潜在源区呈现显著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源区分布广、贡献度高,而春夏季源区分布狭窄、贡献度低。潜在源区主要为本地源和西部源区,本地源区作为重度污染源区出现在秋冬季,对NO_(2)污染的贡献逐渐增强,源区范围逐渐收缩至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和达坂城区;西部源区主要为中度污染区,近年来向西扩展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贡献 浓度权重轨迹
下载PDF
Research of NO_(2) vertical profiles with look-up table method based on MAX-DOAS
2
作者 Yingying Guo Suwen Li +2 位作者 Fusheng Mou Hexiang Qi Qijin Zh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32-338,共7页
Obtaini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rofile of trace g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diffusion procedure of air pollution.In this article,a look-up table method based on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 Obtaini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rofile of trace g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diffusion procedure of air pollution.In this article,a look-up table method based on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MAX-DOAS)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for retrieving the tropospheric NO_(2) vertical distribution profiles.This method retrieves the aerosol extinction profiles with minimum cost function.Then,the aerosol extinction profiles and the atmospheric radiation transfer model(RTM)are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look-up table for retrieving the NO_(2) vertical column densities(VCDs)and profiles.The measured NO_(2) differential slant column densities(DSCDs)are compared with the NO_(2) DSCDs simulated by the atmospheric RTM,and the NO_(2) VCDs,the weight factor of NO_(2) in the boundary layer,and the boundary layer height are obtained by the minimization process.The look-up table is established to retrieve NO_(2) VCDs based on MAX-DOAS measurements in Huaibei area,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from Copernicus Atmospheric Monitoring Service(CAMS)model.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nearly consistent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is more than 0.86.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chnology provides a more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retrieval method for the stereoscopic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look-up table method the cost function no_(2)vertical profile
下载PDF
奎屯市-独山子区-乌苏市区域大气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艳红 王莉莉 赵晓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22-2131,共10页
为研究以石化工业为主的奎屯市-独山子区-乌苏市(简称“奎-独-乌”)区域大气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在各城市城区中心进行固定监测(09:00—20:00),以及在环奎-独-乌... 为研究以石化工业为主的奎屯市-独山子区-乌苏市(简称“奎-独-乌”)区域大气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基于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在各城市城区中心进行固定监测(09:00—20:00),以及在环奎-独-乌区域进行车载移动监测(10:00—15:00),结合地形地貌、气象、工业分布和人为排放量等因素,反演分析该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奎-独-乌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日变化呈早晚高、中午低,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对流层NO_(2)柱浓度季节性变化呈冬季(11.8×10^(15)molec cm^(2))>秋季(9.46×10^(15)molec cm^(2))>春季(7.46×10^(15)molec cm^(2))>夏季(4.33×10^(15)molec cm^(2))的特征.奎-独-乌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冬季(1月),呈独山子区(22.23×10^(15)molec cm^(2))>奎屯市(21.30×10^(15)molec cm^(2))>乌苏市(18.34×10^(15)molec cm^(2))的特征.②奎-独-乌区域大气对流层NO_(2)柱浓度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且区域内部差异显著.不同季节高值主要出现在区域内交通交错区(奎屯立交桥、独山子立交桥)和工业集中分布区,最低值均出现在奎-独-乌区域西南部的乌苏市,且位于主导西风通道的上风向.③结合后向轨迹分析发现,奎-独-乌区域气流来源中冬季气流运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夏季西北风向导致下风向路段NO_(2)浓度相对较高,该区域大气NO_(2)污染物以本地输送为主,且在城际间存在污染物的传输与积累.④奎-独-乌区域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其固定源排放以工厂和电力部门为主,而乌苏市交通移动源所产生的NO_(2)排放总量远高于奎屯市和独山子区.该区域冬季燃煤6个月,低风速(1.5~3.0 m s)频率持续时间较长,加之独特的山盆结构形成的“山谷风”,有较厚的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远距离扩散.研究显示,能源工业结构背景下形成的奎-独-乌区域环境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积累,其污染源以本地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屯市-独山子-乌苏市区域 大气对流层no_(2)柱浓度 污染物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OMI的陕甘宁地区NO_(2)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雅睿 王虎 王美景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53-568,共16页
为获取NO_(2)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NO_(2)污染状况,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反演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并结合气象、能源及交通排放等统计数据,通过地理空间分析、线性拟合、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分析了2005―2019年陕甘宁地区NO_(2)柱浓度... 为获取NO_(2)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NO_(2)污染状况,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反演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并结合气象、能源及交通排放等统计数据,通过地理空间分析、线性拟合、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分析了2005―2019年陕甘宁地区NO_(2)柱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年NO_(2)柱浓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季节上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其中夏季变化平稳,冬季波动剧烈。从空间分布来看,NO_(2)柱浓度较高区域分布在省会及附近区域,以西安城市群集聚现象最为明显。进一步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地形与风向对NO_(2)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综合影响力;气温、降雨量与NO_(2)柱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说明高温、降雨对NO_(2)浓度具有削减作用;煤炭消耗量、工业产值、机动车保有量均与NO_(2)柱浓度呈正相关,说明化石能源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该地区NO_(2)的重要来源;而2012年后的NO_(2)柱浓度持续下降,主要与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强力实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no_(2)柱浓度 臭氧观测仪 陕甘宁地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基于地基MAX-DOAS和TROPOMI卫星遥感的南京地区大气NO_(2)污染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於清源 银燕 张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22-2733,共12页
基于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于南京北郊的观测资料,反演了二氧化氮(NO_(2))垂直柱浓度与垂直廓线,分析了对流层NO_(2)的污染特征,并与最新的TROPOMI NO_(2)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MAX-DOAS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北... 基于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于南京北郊的观测资料,反演了二氧化氮(NO_(2))垂直柱浓度与垂直廓线,分析了对流层NO_(2)的污染特征,并与最新的TROPOMI NO_(2)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MAX-DOAS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北郊的NO_(2)受温度和太阳辐射影响,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正午低早晚高的变化特征,且主要源于东南方向的污染输送.对比发现,TROPOMI数据与MAX-DOAS在春、秋、冬三季相关系数高于0.7,但在夏季由于多云及低浓度NO_(2),相关系数仅为0.544.此外,TROPOMI观测到了南京城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污染热点,与MAX-DOAS高污染方向一致.同时,MAX-DOAS与TROPOMI均观测到了2020年春节后16~30d由于COVID-19封控,NO_(2)浓度相比2019年和2021年同期减少了50%以上,说明观测点的NO_(2)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TROPOMI 二氧化氮 垂直廓线
下载PDF
基于OMI的汾渭平原对流层NO_(2)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玲 闫世明 +6 位作者 倪成诚 朱凌云 肖辉 王雁 汪文雅 贺洁颖 郭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92-3501,共10页
利用2007~2020年臭氧检测仪(OMI)OMNO2d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TVCD)数据、欧盟基本气候变量质量保证计划(QA4ECV)基于卫星观测约束下的NO_(x)日排放估算数据(DECSO)、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臭氧(O_(3))垂直廓线AIRS2SUP数据,研究了汾... 利用2007~2020年臭氧检测仪(OMI)OMNO2d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TVCD)数据、欧盟基本气候变量质量保证计划(QA4ECV)基于卫星观测约束下的NO_(x)日排放估算数据(DECSO)、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臭氧(O_(3))垂直廓线AIRS2SUP数据,研究了汾渭平原NO_(2)TVCD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NO_(x)排放变化的响应,以及二者变化对于对流层中下层O_(3)的影响.结果表明,汾渭平原NO_(2)TVCD于2012年达峰,峰值为(9.8±4.6)×10^(15)molec/cm^(2),2013年后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NO_(2)TVCD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冬季均值约为夏季3.6倍;NO_(2)TVCD并非随NO_(x)人为源减排单调下降,夏季NO_(2)TVCD低百分位上升;NO_(2)TVCD变率为(-1.5±0.6)%/a,低于NO_(x)排放降幅的1/3,可能与人为NO_(x)大量减排的背景下,对流层NO_(x)自然源的贡献大且相对贡献不断上升有关;对流层中下层O_(3)变率仅为(-0.2±0.2)%/a,近地层O_(3)变率为(0.8±0.1)%/a,汾渭平原对流层O_(3)生成基本处于VOCs控制区或者VOCs-NO_(x)过渡区,减排NO_(x)无法降低对流层O_(3);汾渭平原NO_(x)减排可有效降低城市高排放区NO_(2),乡村地区受NO_(x)自然源影响较大,人为减排收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OMI 对流层 no_(2)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5P卫星的中国NO_(2)浓度遥感监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怡阳 颉耀文 郭泽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983-4990,共8页
NO_(2)是重要的痕量气体,对其监测有助于大气污染治理.本文基于Sentinel-5P大气污染监测卫星提供的对流层NO_(2)浓度数据和总NO_(2)浓度数据,借助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分析了2018~2021年间中国大气NO_(2)浓度时空变化... NO_(2)是重要的痕量气体,对其监测有助于大气污染治理.本文基于Sentinel-5P大气污染监测卫星提供的对流层NO_(2)浓度数据和总NO_(2)浓度数据,借助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分析了2018~2021年间中国大气NO_(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使用OLS模型揭示了中国地区NO_(2)浓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对流层NO_(2)浓度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总体格局,东中部城市群对流层NO_(2)柱浓度水平明显呈现冬高夏低、春秋过渡的季节特征,西部大部分城市的四季变化不明显.北京、深圳、上海3所城市NO_(2)柱浓度分布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圈层结构.OLS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NO_(2)浓度变化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城市化程度是影响NO_(2)排放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 对流层柱浓度 总大气柱浓度 Sentinel-5P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绿洲城市车流量与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晓蓉 李艳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5-353,共9页
为探讨天山北坡河谷绿洲城市车流量与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的关系,基于各城市车流量状况,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Mini MAX-DOAS)在2018年—2019年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综合性大城市乌鲁木齐、工业型中等城市石河子和工业型小城市... 为探讨天山北坡河谷绿洲城市车流量与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VCD)的关系,基于各城市车流量状况,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Mini MAX-DOAS)在2018年—2019年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综合性大城市乌鲁木齐、工业型中等城市石河子和工业型小城市阜康市中心区连续固定监测,并沿城市交通主干道进行车载移动监测,研究车流量对NO2VCD的影响,对比分析山盆体系河谷绿洲城市与中东部发达城市污染严重原因的差异。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大中小城市的车流量日均值大城市乌鲁木齐(1406辆/5 min)远大于中小城市,中等城市石河子(203辆/5 min)和小城市阜康(185辆/5 min)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各类城市NO 2VCD整体差异显著(p<0.05),其日变化峰值有所差异,表现为乌鲁木齐(22.613×10^(15) molec·cm^(-2))>阜康(17.758×10^(15) molec·cm^(-2))>石河子(15.272×10^(15) molec·cm^(-2)),三类城市的车流量和NO 2VCD的日变化趋势一致,都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变化趋势;季节变化中三类城市的车流量和NO 2VCD均为:冬春季>秋夏季;(2)虽然早晚各监测点的车流量有所差异,但三类城市的车流都集中在市中心附近;移动监测数据表明,NO2VCD高值出现在车流较高的市区,并且在各城市风向稳定时,下风向浓度大于上风向;由于居住空间差异,人们在城市各功能区间的活动,车辆流向和NO2VCD都集中于人流密集的商业区,说明车辆对NO2VCD具有较大贡献;(3)2009年—2019年10年间天山北坡大中小城市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0%以上,乌鲁木齐、石河子机动车增长率超过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城市快速发展,并处于河谷绿洲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冬季逆温层深厚,静风天数较多,采暖期长达6个月,造成冬季污染严重。天山北坡城市除人为污染排放外,自然因素对污染物形成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车流量 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 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
下载PDF
基于OMI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NO_(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管庆丹 左小清 +2 位作者 李石华 张航 王华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基于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9年对流层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OMI反演... 基于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9年对流层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OMI反演的对流层NO_(2)浓度与地面监测站点实测NO_(2)浓度呈正相关;2)2005—2011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NO_(2)浓度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了最大值,2011年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冬季NO_(2)浓度值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3)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区域是NO_(2)浓度的高值聚集区,NO_(2)浓度变化与气温、降水、风速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人口密度、第二产业占比和煤炭消费总量对NO_(2)浓度变化呈正向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对流层no_(2) 时空分布 长三角城市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08~2019年四川省对流层NO_(2)浓度遥感监测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涛 刘志红 +3 位作者 张洋 陈军辉 李萍 辜凌云 《四川环境》 2021年第6期48-59,共12页
为探究四川省NO_(2)污染空间分布及周期性变化特征,利用2008~2019年OMI NO_(2)柱浓度产品,结合趋势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NO_(2)柱浓度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12年来四川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现"M-型"波... 为探究四川省NO_(2)污染空间分布及周期性变化特征,利用2008~2019年OMI NO_(2)柱浓度产品,结合趋势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四川省NO_(2)柱浓度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12年来四川省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现"M-型"波动,且冬季最大、夏季最小,1~12月呈现"U-型"变化特征,"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川南及川东北城市群。因此,四川省NO_(2)污染防治应以四川盆地三大城市群为主,合理控制机动车出行,提高工业过程NO_(X)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对流层 no_(2)柱浓度 趋势分析 局部空间自相关 四川省
下载PDF
OMI和TROPOMI的中国对流层NO_(2)污染数据的时空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美欣 吴莹 鲍艳松 《海洋气象学报》 2023年第1期75-86,共12页
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臭氧层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和对流层观测仪(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TROPOMI)遥感反演产品数据,统计两种数据在中国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缺失率,分析得出两者的时空... 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臭氧层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和对流层观测仪(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TROPOMI)遥感反演产品数据,统计两种数据在中国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数据缺失率,分析得出两者的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该时间段内,两种传感器数据缺失率呈现“S”形的变化趋势,TROPOMI月数据缺失率低于OMI,TROPOMI年平均数据缺失率为3.98%,OMI年平均数据缺失率为36.22%,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不同仪器的分辨率不同。(2)在中国区域内,两种数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4,但TROPOMI获得的对流层NO_(2)年平均柱浓度值大于OMI;从季节差异上来看,TROPOMI获得的结果同样相对OMI的结果高出57.5%,造成OMI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OMI传感器在有云(非晴空)情况下用其他卫星观测进行校正,使得结果平均降低15%,但不会影响季节变化趋势。(3)季节相关性方面,秋、冬两季相关性较好,春、夏两季相对较差,是由于春、夏季节NO_(2)柱浓度易受其他气体污染物的影响,且两种传感器在反演方法上有所不同,会造成一定的系统误差。(4)在重污染情况下,TROPOMI传感器获得的地域范围相比于OMI大1.54%,只有在冬季污染最为严重的情况下,TROPOMI获得的污染区域相比于OMI小0.86%。(5)在时空差异上,东部地区两者差异明显,TROPOMI获得的月平均结果相比于OMI的结果大10.21%,西部差异不大,中国不同城市群之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no_(2)柱浓度 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 臭氧层观测仪(OMI) 中国 时空分布差异
下载PDF
拉萨上空对流层NO_(2)柱浓度光谱反演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12
作者 蒲桂娟 程巳阳 +3 位作者 李松奎 吕金光 陈华 马建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5-1730,共6页
基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开展拉萨上空太阳散射光谱观测和对流层NO_(2)柱浓度反演研究,探究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庆活动期间拉萨上空NO_(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实验期间(2021年8月9日至2021年8月31... 基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开展拉萨上空太阳散射光谱观测和对流层NO_(2)柱浓度反演研究,探究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庆活动期间拉萨上空NO_(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实验期间(2021年8月9日至2021年8月31日)白天NO_(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的平均值为4.46×10^(15)molec·cm^(-2),明显高于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庆活动日当天NO_(2)浓度水平(2.85×10^(15)molec·cm^(-2));而且NO_(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日均值的逐日变化与地面在线观测数据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观测实验期间拉萨市主导风向为西风,东西方向是大气NO_(2)污染物的传输通道,这与拉萨城区河谷地形相一致。观测实验期间NO_(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小时均值的平均日变化呈现“U”型分布,早晚出现高值,低值浓度出现在16:00时左右,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庆活动日当天NO_(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的日变化除表现为早晚峰值外,还在正午12:00时出现峰值,这与活动结束后道路管控措施解除以及活动保障车辆行驶排放有关。本研究证实了地基MAX-DOAS遥感观测技术在高原城市拉萨具有很好地适用性,同时也发现拉萨大气NO_(2)浓度水平变化主要受城市交通排放影响,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庆活动当日拉萨对流层大气NO_(2)浓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二氧化氮 对流层柱浓度 拉萨
下载PDF
中国能源金三角NO_(2)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13
作者 沈永林 骆济豪 +2 位作者 马雨阳 姚凌 胡楚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5-1593,共9页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提供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结合产业结构、汽车保有量、国家政策措施等,通过城乡NO_(2)浓度差异的排放源分析方法提取能源金三角(EGT)地区2005~2019年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区域大气NO_(2)浓... 利用臭氧监测仪(OMI)提供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结合产业结构、汽车保有量、国家政策措施等,通过城乡NO_(2)浓度差异的排放源分析方法提取能源金三角(EGT)地区2005~2019年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区域大气NO_(2)浓度驱动因素.结果表明,EGT煤炭化工源NO_(2)浓度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71(P<0.05),说明本文方法所提取的长时序煤炭化工源NO_(2)浓度能有效地指示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措施变化.NO_(2)浓度从2005~2011年的90.56molc/m^(2)增加至2012~2015年的720.77molc/m^(2),再下降至2016~2019年的247.36molc/m^(2),反映EGT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小规模、中污染的点模式逐步发展成大范围、重污染的粗放模式,再到大范围、低污染的精工模式.与京津冀、华中、长三角等地区相比,EGT交通和工业排放对城市源NO_(2)污染贡献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OMI相比,高分辨率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能在短时序上提供丰富的影像细节信息,且随着观测时长的增加,有望增强长时序大气NO_(2)污染的精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监测仪(OMI) 能源金三角 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 产业结构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EMI观测华北平原对流层NO_(2)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冉 张成歆 +2 位作者 吴跃 孙中平 刘诚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86-196,共11页
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的GF-5/EMI对流层NO_(2)柱总量产品,结合排放清单和地面降水、气温数据,研究了2019年1–8月华北平原对流层NO_(2)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NO_(2)污染集中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天津市,河南省焦作市(1.670×... 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发的GF-5/EMI对流层NO_(2)柱总量产品,结合排放清单和地面降水、气温数据,研究了2019年1–8月华北平原对流层NO_(2)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NO_(2)污染集中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天津市,河南省焦作市(1.670×10^(16) molecules·cm^(-2))和河北省石家庄市(1.426×10^(16) molecules·cm^(-2))尤为严重;周变化总体呈现"反周末效应",但部分农业城市趋势相反;月变化从1月(1.635×10^(16) molecules·cm^(-2))起持续下降, 8月降至最低水平(1.839×10^(15)molecules·cm^(-2)),与月降水、月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2 (p=0.0059 <0.01)和-0.9162 (p=0.0014<0.01),与人为生活源月排放的相关系数为0.9778 (p=2.69×10^(-5)<0.01);以天津市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工业城市污染严重,在未来大气污染治理中需继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高分五号 华北平原 no_(2)污染
下载PDF
基于EMI观测的珠三角地区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肖汉 徐翼洲 +3 位作者 张成歆 吴跃 孙中平 刘诚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都市经济圈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众多大气污染监测手段中,卫星遥感方法具有观测范围广、观测种类多、可长期连续观测、成本低等优点...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都市经济圈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众多大气污染监测手段中,卫星遥感方法具有观测范围广、观测种类多、可长期连续观测、成本低等优点。EMI(Environmental trace gases monitoring instrument)是我国首台星载大气监测光谱仪,于2018年5月9日搭载于高分五号(GF-5)卫星发射运行,已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全球众多区域的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监测,对于我国卫星高光谱遥感反演算法的研发和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MI遥感数据和中国科大的卫星遥感产品,分析了珠三角地区2019年1–8月期间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2019年1–8月期间,珠三角地区对流层NO_(2)柱浓度整体呈现"内凹型"特征,表现为1–6月呈下降趋势,7–8月呈上升趋势;(2)珠三角地区的主要NO_(2)污染重心集中在佛山市中部,以及珠江入海口沿海海岸,在1–8月期间,NO_(2)污染源重心不断由佛山市中部向深圳及香港特区方向移动;(3)珠三角地区对流层NO_(2)柱浓度分布与城市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常住人口数量及机动车保有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与第二产业占比对于其对流层NO_(2)柱浓度影响较大,因此各地在大气污染防治中需注意当地经济状况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谱遥感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 对流层no_(2)柱浓度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近10年四川省对流层NO_(2)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杨 成翔 赵晓莉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63-70,共8页
利用OMI传感器反演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产品,分析四川省2010-2019年对流层NO_(2)柱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与2015-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近地面NO_(2)质量浓度(ρ(NO_(2)))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对流层NO_(2)柱浓度... 利用OMI传感器反演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产品,分析四川省2010-2019年对流层NO_(2)柱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与2015-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近地面NO_(2)质量浓度(ρ(NO_(2)))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对流层NO_(2)柱浓度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四川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及工农业活动水平较高的成都市,最大可达16.85×1015 molecules/cm^(2)。(2)近10年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长期变化呈下降趋势,与2011-2017年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降低趋势一致。2014年开始,对流层NO_(2)柱浓度下降显著,盆地地区2014、2015年的与2013年的相比,分别下降了4.72%和17.55%。NO_(2)柱浓度冬季的最高,夏季的最低,月变化呈“V”型分布,最高值在12月,最低值在8月。NO_(2)柱浓度这种季节变化特征与NOx人为源排放、气象条件、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季节性变化有关。(3)成都市近5年近地面ρ(NO_(2))年际变化趋势与对流层NO_(2)柱浓度变化一致,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用卫星观测对流层NO_(2)柱浓度反映近地面ρ(NO_(2))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对流层no_(2)柱浓度 近地面ρ(no_(2))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城市大气对流层NO_(2)柱浓度时空变化研究
17
作者 肖洋 李艳红 +1 位作者 赵晓蓉 张梦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本文利用基于臭氧监测仪(OMI)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VCD)产品,分析了喀什、伊斯兰堡、卡拉奇及拉合尔等城市2005—2019年NO_(2)柱浓度的长时间序列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5—2019年,NO_(2)柱浓度污染水平表现为拉合尔>... 本文利用基于臭氧监测仪(OMI)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VCD)产品,分析了喀什、伊斯兰堡、卡拉奇及拉合尔等城市2005—2019年NO_(2)柱浓度的长时间序列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5—2019年,NO_(2)柱浓度污染水平表现为拉合尔>伊斯兰堡>喀什>卡拉奇;拉合尔和伊斯兰堡的对流层NO_(2)柱浓度冬季污染最为严重,卡拉奇和喀什分别在夏季和秋季最为严重;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城市NO_(2)柱浓度相对较低,原因是经济发展缓慢,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且常年风速较小,污染不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经济走廊 对流层no_(2)柱浓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X-DOAS的上海市区NO_(2)对流层柱浓度研究
18
作者 徐恒 刘浩然 +4 位作者 季祥光 李启华 刘国华 欧金萍 朱鹏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20-2725,共6页
二氧化氮(NO_(2))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化学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参与对流层臭氧的催化形成,而且还有助于气溶胶的生成并导致酸雨等气候灾害,危害人体健康。人为源排放(工业,电厂、交通等排放)的NO_(2)占氮氧... 二氧化氮(NO_(2))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化学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参与对流层臭氧的催化形成,而且还有助于气溶胶的生成并导致酸雨等气候灾害,危害人体健康。人为源排放(工业,电厂、交通等排放)的NO_(2)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大部分。传统的监测手段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对对流层底部没有足够的敏感度,原位采样仪器则只能获得近地面的污染物浓度信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不仅对近地面观测敏感,还拥有时间分辨率高,探测下限低,可以同时监测多种污染物等优点。为了实时监测上海市NO_(2)对流层柱浓度的变化特征,在上海市徐汇区搭设了地基MAX-DOAS仪器,进行了长期的持续观测。分析2019年6月至9月的MAX-DOAS观测数据,发现NO_(2)VCDs(垂直柱浓度)受交通排放影响显著,一般上午9:00左右达到峰值(1.56×10^(16)molec·cm^(-2)),随光照增强浓度降低明显,午后达到最低值(1.21×10^(16)molec·cm^(-2)),傍晚交通排放增强16:00以后浓度再次抬升。工作日早高峰期间的NO_(2)VCDs明显高于周末(高出约11.8%),而周末傍晚NO_(2)VCDs较工作日傍晚大幅上升。将MAX-DOAS观测结果与TORPOMI卫星观测数据对比发现,两个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性系数r为0.87。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对观测期间500 m高空气团输运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上海市NO_(2)污染受沿海区域污染气团输送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地基MAX-DOAS系统作为一种实时、快速、连续的大气监测手段,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区域污染监测应用中。上海市对流层NO_(2)的观测研究为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no_(2) 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MAX-DOAS) 柱浓度 对流层监测仪
下载PDF
氧气浓度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剖面N_(2)和N_(2)O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永欣 潘占磊 +6 位作者 王睿 王琳 姚志生 郑循华 梅宝玲 张翀 巨晓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反硝化过程是集约化农田土壤剖面硝态氮(NO_(3)^(-)-N)去除的重要途径。但对土壤剖面反硝化氮气(N_(2))产生速率的准确定量很难,尤其不同深度的土壤氧气(O_(2))浓度状况如何影响土壤N_(2)的产生仍不清楚。本研究依托集约化管理的冬小麦... 反硝化过程是集约化农田土壤剖面硝态氮(NO_(3)^(-)-N)去除的重要途径。但对土壤剖面反硝化氮气(N_(2))产生速率的准确定量很难,尤其不同深度的土壤氧气(O_(2))浓度状况如何影响土壤N_(2)的产生仍不清楚。本研究依托集约化管理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6年),采集传统施肥处理0~2.5 m剖面的原状土柱,并基于在玉米生长季田间原位观测的不同深度土壤O_(2)浓度和温度状况,设置不同O_(2)浓度水平(15.0%、12.0%、2.5%和0)和培养温度(26℃和20℃),采用氦培养-直接测定N_(2)法测定3个不同深度(0~0.2、0.5~0.7 m和2.0~2.2 m)土壤N_(2)O和N_(2)产生速率。结果显示: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条件,土壤剖面N_(2)和N_(2)O的产生均表现为表层高于深层;有氧条件下(2.5%~15.0%O_(2))土壤N_(2)产生速率(以N计)为5.3~7.1μg·h^(-1)·kg^(-1)(0.2m)和0.5~2.3μg·h^(-1)·kg^(-1)(0.5 m和2.0 m),显著低于无氧下速率的93.0%~93.7%。同样地,有氧条件下N_(2)O产生速率(以N计)为1.1μg·h^(-1)·kg^(-1)(0.2 m)和<0.2μg·h^(-1)·kg^(-1)(0.5 m和2.0 m),显著低于无氧条件下速率的84.0%~99.1%。原位观测的土壤O_(2)浓度>2.5%(0.2 m和0.5 m)和>14.0%(2m),表明在无氧条件下的观测会高估土壤真实条件下的N_(2)和N_(2)O产生速率。无氧显著增加深层土壤的N_(2)O/(N_(2)O+N_(2))值,这可能是由于深层土壤的碳更加缺乏,不利于N_(2)O被进一步还原。基于有氧条件下观测的N_(2)和N_(2)O产生速率,估算得到玉米生长季(按120d计)剖面0~2.0 m土体的反硝化(N_(2)+N_(2)O)损失量可达219 kg·hm^(-2),表明土壤对其剖面累积的NO_(3)^(-)-N具有很强的脱氮能力,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包气带累积NO_(3)^(-)-N进一步向地下水迁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反硝化 N_(2) N_(2)O O_(2)浓度 no_(3)^(-)-N含量
下载PDF
The trend, seasonal cycle, and sources of tropospheric NO_(2) over China during 1997―2006 based on satellite measurement 被引量:31
20
作者 ZHANG XingYing ZHANG Peng +2 位作者 ZHANG Yan LI XiaoJing QIU 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2期1877-1884,共8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ropospheric NO_(2)column density concen-tration over China are presented,on the basis of measurements from the satellite instruments GOME and SCIAMACHY.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ropospheric NO_(2)column density concen-tration over China are presented,on the basis of measurements from the satellite instruments GOME and SCIAMACHY.From these observations,monthly averaged tropospheric NO_(2)variations are deter-mined for the period of 1997 to 2006.The trend and seasonal cycle are also investigated.The possible source of tropospheric NO_(2)over megacity area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a large growth of tropospheric NO_(2)over eastern China,especially above the industrial areas with a fast eco-nomical growth,such as,Yangtze Rive Delta region and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because of the prominent anthropogenic activity.There is a rapid increase of tropospheric NO_(2)over megacities in China.For instance,Shanghai had a linear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O_(2)columns of~20%per year(ref-erence year 1997)in the period of 1997―2006,which is the rapidest increase among all the selected cities.The seasonal pattern of the NO_(2)concentration show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in China.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an expected winter maximum in seasonal cycle is found because of the prominent anthropogenic activity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In the western part this cycle shows a NO_(2)maximum in summer time,which is attributed to natural emissions,especially soil emissions and lightning.A quickly increasing vehicle popul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tropo-spheric NO_(2)over megacities in China for the remarkable correlation for vehicle population with tropospheric N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ospheric no_(2) satellite instruments TREND seasonal cycle and sourc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