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multi-fracture morphology during TPDF through true tri-axial fracturing experiments and CT scanning 被引量:6
1
作者 Ming-Hui Li Fu-Jian Zhou +3 位作者 Jin-Jun Liu Li-Shan Yuan Guo-Peng Huang Bo W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700-1717,共18页
Due to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the stress shadow effect, multiple hydraulic fractures within one fracturing segment cannot be initiated simultaneously and propagate evenly, which will cause a low effectiveness... Due to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the stress shadow effect, multiple hydraulic fractures within one fracturing segment cannot be initiated simultaneously and propagate evenly, which will cause a low effectiveness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Temporary plugging and diverting fracturing(TPDF)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uniform-stimulation method for creating multiple fractures simultaneously in the oilfield. However, the multi-fracture propagation morphology during TPDF is not clear now.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 the multi-fracture propagation morphology during TPDF through true tri-axial fracturing experiments and CT scanning. Cri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fracture spacing, number of perforation clusters, the viscosity of fracturing fluid, and the in-situ stres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fracture geometry before and after diversion have been quanti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two-dimensional CT slices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metho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When injecting the high viscosity fluid or perforating at the location with low in-situ stress, multiple hydraulic fractures would simultaneously propagate. Otherwise, only one hydraulic fracture was created during the initial fracturing stage(IFS) for most tests.(2) The perforation cluster effectiveness(PCE) has increased from 26.62% during the IFS to 88.86% after using diverters.(3) The diverted fracture volume has no apparent correlation with the pressure peak and peak frequency during the diversion fracturing stage(DFS) bu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work.(4) Four types of plugging behavior in shale could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diverter recipe and diverter injection time, and the plugging behavior includes plugging the natural fracture in the wellbore, plugging the previous hydraulic fractures, plugging the fracture tip and plugging the bed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Temporary plugging and diverting fracturing(TPDF) Multiple fracture tri-axial experiment CT scanning
下载PDF
Mutual impact of true triaxial stress, borehole orientation and bedding inclination on laboratory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Lushan shale 被引量:6
2
作者 Yongfa Zhang Anfa Long +2 位作者 Yu Zhao Arno Zang Chaolin W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12期3131-3147,共17页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like shale gas has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two decades. Apart from intrinsic geologic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gas shale productivity (e.g. organic matter conten...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like shale gas has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two decades. Apart from intrinsic geologic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gas shale productivity (e.g.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edding planes, natural fractures, porosity and stress regime among others), external factors like wellbore orientation and stimulation design play a role.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series of true triaxial hydraulic fracturing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Lushan shal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play of internal factors (bedding, natural fractures and in situ stress) and external factors (wellbore orientation) on the growth process of fracture networks in cubic specimens of 200 mm in length. We observe relatively low breakdown pressure and fracture propagation pressure as the wellbore orientation and/or the maximum in situ stress is subparallel to the shale bedding plane. The wellbore orientation has a more prominent effect on the breakdown pressure, but its effect is tapered with increasing angle of bedding inclination. The shale breakdown is followed by an abrupt response in sample displacement, which reflects the stimulated fracture volume. Based on fluid tracer analysis, the morphology of hydraulic fractures (HF)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Among the categories, activation of bedding planes (bedding failure, BF) and natural fractures (NF)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ifurcation and fractured areas. Under the same stress regime, a horizontal wellbore is more favorable to enhance the complexity of hydraulic fracture networks.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relatively large surface area in contact with the bedding plane for the horizontal borehole compared to the case with a vertical wellbor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design in shal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e triaxial hydraulic fracturing experiment In situ stress state Bedding planes Natural fractures Wellbore orientation Shale reservoirs
下载PDF
无氟泡沫灭火剂真火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贾海林 曾锦祥 +2 位作者 潘荣锟 潘仕利 周凯旋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25-3834,共10页
针对低碳醇调控碳氢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制备无氟泡沫灭火剂路线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小尺度灭火实验评价灭火效果的局限性,选取一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OK与两类碳氢表面活性剂CHX-3和SDS为关键组分,开展无氟泡沫灭火剂的复配方案设计... 针对低碳醇调控碳氢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制备无氟泡沫灭火剂路线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小尺度灭火实验评价灭火效果的局限性,选取一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OK与两类碳氢表面活性剂CHX-3和SDS为关键组分,开展无氟泡沫灭火剂的复配方案设计、泡沫性能测试、真火灭火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测试结果表明:CHX-3/SILOK/异丁醇和SDS/SILOK/异丁醇两类复配体系5种复配方案的无氟泡沫灭火剂均具有良好的泡沫基础性能,设计方案的表面张力为20.3~22.7 mN/m,稳泡系数为0.9617~0.9762,25%析液时间为203~238 s。相对来说,CHX-3/SILOK/异丁醇的质量分数为0.48%/0.1%/0.03%的Case5配方具有更加优良的泡沫基础性能,表面张力低,发泡性和稳泡性能良好。真火灭火实验证明:CHX-3/SILOK/异丁醇体系的Case5方案,90%控火时间仅为42 s;灭火时间最短,仅为49 s;平均灭火降温速率最大,达到了7.59℃/s。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复配体系的氢键和扩散系数,阐明了CHX-3和SDS对泡沫稳定性和表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能够为无氟泡沫灭火剂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氟泡沫灭火剂 泡沫性能 真火实验 降温速率 分子动力学 分子间氢键
下载PDF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井壁崩塌破坏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帅 谢勰 +4 位作者 刘厚彬 陶思才 杜爽 冷程锦 冯春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研究,通过改变层理缝倾角研究页岩井壁崩塌失稳方向与失稳类型,利用内窥镜记录岩石力学加载过程中裂隙动态轨迹变化,根据崩塌岩块形状研究井壁崩塌失稳类型;最后利用RFPA 2D(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验证了页岩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伊利石及伊蒙混层为主,水化膨胀性能较弱,页岩岩体层理较为发育,是液相侵入岩石内部的主要渗流通道;当层理缝倾角为0°时,井壁破坏为劈裂和穿越层理缝剪切破坏;随着层理缝倾角的不断增大,井壁岩石倾向沿裂缝面剪切滑移破坏;当层理缝倾角为90°时,井壁岩石倾向沿层理缝劈裂张拉破坏。研究结果揭示了页岩井壁失稳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后续井壁稳定性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井壁崩塌 真三轴实验 仿真模拟
下载PDF
射孔参数对砂砾岩储层压裂的影响
5
作者 贾文婷 牟建业 +3 位作者 李小伟 王新亮 张士诚 王丽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砂砾岩油藏具有应力差大、破裂压力高的特点,导致造缝难度大,如何降低破裂压力是安全压开储层的关键。将水泥与石英砂按3∶1混合并随机混入不同直径的鹅卵石和细碎石粒,制作边长300 mm的人造砾岩,使用水力喷砂射孔枪进行射孔,通过改变角... 砂砾岩油藏具有应力差大、破裂压力高的特点,导致造缝难度大,如何降低破裂压力是安全压开储层的关键。将水泥与石英砂按3∶1混合并随机混入不同直径的鹅卵石和细碎石粒,制作边长300 mm的人造砾岩,使用水力喷砂射孔枪进行射孔,通过改变角度0~90°、深度1.5~6 cm模拟现场不同射孔方位角和炮眼深度,根据现场数据设置实验三向应力分别为9.4、19.3、24.8 MPa,排量为50 mL/min,压裂液黏度为45 mPa·s,开展室内水力压裂实验,分析射孔角度和射孔深度对裂缝起裂及破裂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孔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为0°时破裂压力最低,为11.9 MPa,减小射孔方位角能够降低破裂压力3.55 MPa;射孔深度由1.5 cm增加至6.1 cm,破裂压力降低了4.63 MPa;当射孔孔眼附近存在砾石,破裂压力异常增高约10 MPa。建议通过合理优化射孔方位角,适当增加射孔深度,同时遴选砾石粒径较小且分选性较好的层段进行施工,提高压裂改造成功率。研究成果为制定玛湖射孔方案提供了参数优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射孔完井 真三轴实验 砂砾岩储层 破裂压力
下载PDF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体验
6
作者 莫梦燕 易琦峰 +2 位作者 张鑫 吴琼 王蕊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了解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al-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的真实体验,为IOE在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长治市某三级甲... 目的了解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al-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的真实体验,为IOE在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16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并在Nvivo 11.0软件的辅助下整理分析资料。结果共凝练3个主题,即心理应激反应、感知益处、管饲照护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应激反应,强化益处体验,提供多元化支持,优化IOE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间歇经口管饲 真实体验
下载PDF
变压器绝缘故障发展规律及主动防御技术
7
作者 江长明 郝震 +3 位作者 唐云鹏 田洪迅 刘光伟 黄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38-4348,共11页
近年来变压器爆炸燃烧事故时有发生,而现有变压器差动保护等主保护均在绝缘击穿后被动防御,无法对变压器爆炸燃烧进行主动防御;放电信号可快速反映故障,但易受干扰,难以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基础上... 近年来变压器爆炸燃烧事故时有发生,而现有变压器差动保护等主保护均在绝缘击穿后被动防御,无法对变压器爆炸燃烧进行主动防御;放电信号可快速反映故障,但易受干扰,难以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变压器放电信号、在变压器绝缘击穿前保护跳闸的主动防御技术,提出了在高能量放电阶段进行跳闸的保护原理。进行了500 kV真型变压器放电试验、实验室等效模型放电试验及放电仿真研究,获得了以放电信号表征的变压器放电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变压器主动防御技术体系,建立了“三信号、三参数、七模块”的主动防御策略,研制了主动防御装置,提出了主动防御装置阈值设置方法,并开展了系列试验检测和挂网运行。目前,挂网运行的17套装置均运行正常,验证了主动防御技术的正确性和主动防御装置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爆炸燃烧 主动防御技术 真型变压器试验 放电过程 主动防御策略
下载PDF
真三轴多面快速卸荷岩爆多余能量特征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杰宇 刘冬桥 +1 位作者 何满潮 杨劲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71-1686,共16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真三轴岩爆实验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真三轴高压加载下水平方向不同快速卸荷面数的滞后性岩爆实验。基于能量理论,实验研究了不同卸荷面数下的岩爆储能特征、多余能量(ΔE)、多余能量释放速度(EERR)以及AE裂纹演化特征。实... 利用自主研发的真三轴岩爆实验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真三轴高压加载下水平方向不同快速卸荷面数的滞后性岩爆实验。基于能量理论,实验研究了不同卸荷面数下的岩爆储能特征、多余能量(ΔE)、多余能量释放速度(EERR)以及AE裂纹演化特征。实验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岩爆的发生相较于岩石单轴加载静态破坏,主要是由于多余能量ΔE的产生,多余能量ΔE取决于岩石在岩爆前所存储的弹性应变能、峰后设备输入的能量以及残余弹性应变能,随着卸荷面数的增加,ΔE逐渐减小,但多余能量释放速度EERR却增大,导致岩爆现象变得更为剧烈;2)在真三轴高压加载条件下进行快速卸荷,会使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卸荷平台,卸荷损伤主要以张拉破坏为主,并主要集中在临空面附近,随着卸荷面数的增加卸荷损伤逐渐增大;3)在砂岩的损伤演化过程中,拉伸裂纹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最终临近岩爆阶段,剪切裂纹曲线的斜率大于拉伸裂纹,表明剪切裂纹是导致试样失稳破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岩爆实验 多余能量 多余能量释放速度 快速卸荷 裂纹演化
下载PDF
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意识的策略探赜
9
作者 王青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2期97-100,共4页
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早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意识,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说真... 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早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意识,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意识的策略有: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写作兴趣,鼓励自我表达、尊重个体差异,分享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结合阅读教学、提升写作水平,注重过程评价、鼓励持续进步,以此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真话 真情 情境 体验 阅读 评价
下载PDF
不同中主应力条件下粗粒土应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潘家军 程展林 +3 位作者 余挺 江洎洧 左永振 徐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78-2084,共7页
采用长江科学院大型真三轴仪,对粗粒土进行了一系列不同中主应力系数条件下的真三轴试验和平面应变试验,研究了中主应力对粗粒土的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中主应力比b一定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斜率和峰值强度随着固结压... 采用长江科学院大型真三轴仪,对粗粒土进行了一系列不同中主应力系数条件下的真三轴试验和平面应变试验,研究了中主应力对粗粒土的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中主应力比b一定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斜率和峰值强度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在低围压条件下,体变关系曲线在加载过程中表现为先剪缩后剪胀的特性,而在高围压下,整个加载过程中表现剪缩的特性;固结压力一定时,随着b值的增大,应力在峰值后的软化现象愈加明显,体变全过程曲线表现出剪胀特征对应的固结压力越来越低,小主应变–大主应变关系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增大。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粗粒土的本构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真三轴 中主应力 试验 应力应变
下载PDF
砂岩孔隙介质内天然气运移的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立宽 王震亮 +3 位作者 曲志浩 于岚 袁珍 刘小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9-544,共6页
采用真实的砂岩微观模型,通过与实际地质状况较为相似条件下的气驱水运移实验模拟天然气在砂岩孔隙内的二次运移,直接观察了天然气在砂岩孔隙、喉道内运移的过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真实砂岩孔隙介质中天然气的微观运移机理... 采用真实的砂岩微观模型,通过与实际地质状况较为相似条件下的气驱水运移实验模拟天然气在砂岩孔隙内的二次运移,直接观察了天然气在砂岩孔隙、喉道内运移的过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真实砂岩孔隙介质中天然气的微观运移机理。研究发现,天然气运移路径的形态通常迂回曲折,表现复杂的分支状特征,而且气体只沿毛细管阻力最小的运移路径向前运移;受真实砂岩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和运移动力变化的影响,天然气运移的速率不均一,呈现出跳跃式的运移方式;在孔喉比相差较大的亲水介质中,气体的卡断现象较为普遍,卡断增加了气体运移的阻力,对天然气运移十分不利;外界突发性的振动能够增加天然气运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砂岩模型 天然气运移 微观机理 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三维采动应力条件下覆岩裂隙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尹光志 李星 +3 位作者 韩佩博 李铭辉 李文璞 邓博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6-413,共8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场耦合煤矿动力灾害大型模拟试验系统",根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己15煤层24080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在三向不等应力条件下进行了三维模拟开采试验。通过应力监测、色素示踪、照相素描等手段,统计了各水平、垂... 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场耦合煤矿动力灾害大型模拟试验系统",根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己15煤层24080工作面的地质资料,在三向不等应力条件下进行了三维模拟开采试验。通过应力监测、色素示踪、照相素描等手段,统计了各水平、垂直切面的裂隙形态、数量与分布特征,并建立了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应力条件下,采空区覆岩裂隙在空间上呈"类梯形台"形态,在低位岩层中呈"圆角矩形"形态,在中高位岩层则呈"O型"形态。按瓦斯运移难易程度可将覆岩裂隙分为以"纵向贯通裂隙"为主的直接流动通道和以"层内破断裂隙-层间离层裂隙-层内破断裂隙"方式延伸的间接流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应力 模拟试验 采动条件 裂隙演化 煤与瓦斯共采
下载PDF
三向应力状态下单结构面岩石试样破坏机制与真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向天兵 冯夏庭 +2 位作者 陈炳瑞 江权 张传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08-2916,共9页
针对含结构面岩石的脆性破坏现象,探讨了三向应力条件下岩体破坏的单结构面控制效应。利用真三轴试验进行验证,系统研究了单结构面岩石试样在模拟工程岩体开挖卸荷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的力学行为、结构控制规律及声发射(AE)特征等。研究表... 针对含结构面岩石的脆性破坏现象,探讨了三向应力条件下岩体破坏的单结构面控制效应。利用真三轴试验进行验证,系统研究了单结构面岩石试样在模拟工程岩体开挖卸荷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的力学行为、结构控制规律及声发射(AE)特征等。研究表明,(1)三向应力下单结构面控制效应能够较好地描述工程岩体的结构控制规律和卸荷、支护作用,真三轴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吻合;(2)开挖卸荷与支护应力路径下,含结构面岩体的破坏模式、卸荷的影响和支护效果等均与应力状态、支护强度及结构面参数有关,可依据结构控制规律,从工程方位布置、提供合理支护等方面采取措施避免岩体发生结构控制破坏;(3)试样的AE活动和能量释放规律与完整试样相似,但结构面的存在降低了试样储能能力,且95%以上的应变能在破坏阶段突然释放。试验研究和结构面控制效应的探讨对地下工程岩体开挖支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结构面控制效应 三向应力 真三轴试验 岩石声发射
下载PDF
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进一步探讨——以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一课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学军 王阿习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整合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模式,并且给出了该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案例,最后提出了整合应用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 虚拟实验 真实实验 整合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下载PDF
砂岩输导层内天然气运移速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立宽 王震亮 +2 位作者 曲志浩 于岚 孙明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采用岩心的砂岩微观模型进行气驱水运移实验,从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定量统计两个角度探讨了在岩心砂岩孔隙介质内影响天然气运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实验中发现,天然气在岩心砂岩孔隙介质内运移过程中,经常发生前缘跳跃和卡断—聚并现象,运... 采用岩心的砂岩微观模型进行气驱水运移实验,从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定量统计两个角度探讨了在岩心砂岩孔隙介质内影响天然气运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实验中发现,天然气在岩心砂岩孔隙介质内运移过程中,经常发生前缘跳跃和卡断—聚并现象,运移的速率是极不均一的,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认为,砂岩孔隙结构特征、运移动力以及含气量是影响天然气渗流速率的主要因素。定量统计岩心砂岩的特征参数——渗透率、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与平均运移速率的关系表明,天然气平均运移速率的大小与它们的综合效应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砂岩模型 输导层 天然气 运移速率 影响因素 实验
下载PDF
物理实验平台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柳闻鹃 李建设 +1 位作者 陈光伟 王绍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物理实验平台,形成一个新的物理实验教学系统。
关键词 物理实验平台 虚拟实验室 真实实验室
下载PDF
高地应力下岩石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94
17
作者 陈景涛 冯夏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37-1543,共7页
通过真三轴试验模拟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复杂的应力路径的演化。在设定的加载方式下,针对拉西瓦新鲜花岗岩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卸载最小主应力时,岩石发生回弹变形,声发射计数率比卸载前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随中间主应力的... 通过真三轴试验模拟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复杂的应力路径的演化。在设定的加载方式下,针对拉西瓦新鲜花岗岩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卸载最小主应力时,岩石发生回弹变形,声发射计数率比卸载前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弹脆性,峰值强度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有所提高,峰值强度的提高值与中间主应力的比值随中间主应力的提高逐渐减小。声发射计数率峰值与应力水平有关,峰值的次数与破坏后主裂缝的条数相对应。最后,分析了岩石的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地应力 真三轴试验 强度与变形特性 声发射 破坏机制
下载PDF
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亚莉 杨艳 文红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1期1-3,6,共4页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在临终护理期间内心真实的体验,以指导教育管理者对本科护生开展临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30名有过临终护理体验的本科实...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在临终护理期间内心真实的体验,以指导教育管理者对本科护生开展临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30名有过临终护理体验的本科实习护生。结果应用类属分析法,经过反复的自省、比较、归纳,提炼出4大主题:即本科实习护生面对死亡呈现负性情绪、缺乏临终护理知识、渴望获取更多的临终护理知识、只有很少的途径获知临终护理知识。结论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在本科护生实习前开设临终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临床带教老师应深入了解和理解本科实习护生在对患者进行临终护理时的感受,帮助她们克服各种身心障碍,指导她们对临终患者的护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实习护生 临终护理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家属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沈莹 刘文娟 +3 位作者 白海燕 郝敬荣 马丽嫦 朱艳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33-36,6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家属在早期就诊、PCI术前后、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ardiac care unit,CCU...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家属在早期就诊、PCI术前后、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ardiac care unit,CCU)和普通病房等不同阶段的体验及需求。方法采用半结构式和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多次访谈患者家属,并分析资料。结果 18名家属体验及需求归纳为:(1)急诊室阶段,惊恐与无助,震惊与自责,焦虑与担忧;(2)CCU阶段,担心照顾不周以及患者病情加重,渴望守护;(3)普通病房阶段,缺乏照护经验,告知病情态度不一,担忧未来,期待医护人员支持。结论家属在患者就医不同阶段的体验及需求不同,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术 家属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明星 赵继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6-9,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的真实体验。方法 2015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病房的30例住院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根据诠释学循环原则对转录资... 目的深入了解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的真实体验。方法 2015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病房的30例住院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根据诠释学循环原则对转录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个类属10个主题,类属一:个人方面,即拖累感、担忧、恐惧、自我封闭;类属二:社会家庭方面,即经济负担、婚姻不幸、癌症歧视;类属三:治疗方面,即求医困难、不良反应大、沟通障碍。结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常存在不良情绪及较重的经济负担,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患者 临终期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