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形态度量在脊柱弯曲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希鉴 赵斌 +1 位作者 柴火 刘海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2-1468,共7页
背景: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现有体表形态度量方法的检测精度在不断提高,同时伴随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出现了各类新型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目的:文章回顾近年来体表形态度量应用在脊柱弯曲异常中的各类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目前体表形态度量... 背景: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现有体表形态度量方法的检测精度在不断提高,同时伴随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出现了各类新型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目的:文章回顾近年来体表形态度量应用在脊柱弯曲异常中的各类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目前体表形态度量的局限之处及其发展趋势。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1980-2021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vertebral column defects,spinal deformity,scoliosis,trunk surface,surface topography,TS,AIS,screening”;中文检索词为“脊柱弯曲异常、脊柱畸形、脊柱侧凸、体表形态、表面形貌、筛查”。排除重复及质量较差的研究,共纳入7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作为无辐射的检测方法,体表形态度量技术安全性较放射检查高。但由于此类方法属于通过间接方式推断脊柱弯曲程度,其准确性仍有争议,目前仍无法取代放射检查在脊柱弯曲异常疾病诊治中的特殊地位。(2)目前体表形态度量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以前屈试验、躯干旋转角测量为主的体格检查,长期应用于脊柱侧凸的筛查,为提高检查准确性需多种检查联合使用,检测效率较低;第二类是躯干美学临床评价、后躯干对称指数等为代表的二维图像测量方法,常用于对脊柱弯曲异常患者的定期监测;第三类是以莫尔图像、结构光、Formetric系统为代表的三维成像检测,近年来在突破了技术瓶颈后摆脱了其低效、苛刻的测量条件,测量精度高于二维图像测量,广泛应用于脊柱弯曲异常的临床工作中。(3)近年来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开发的更高效的脊柱畸形筛查方法也时有报道,在改进现有的体表形态度量时,在满足采用直接方式测量、使用清晰准确的解剖标志、简化测量方案、明确指标正常阈值的情况下优化现有的体表形态度量或创建新型测量指标,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表形态度量的精度及有效性,便于扩大其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异常 体表形态 脊柱侧凸 筛查 X射线摄影 光栅立体成像 脊柱畸形
下载PDF
改良菱形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邢新 郝岚 陈江萍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5期239-240,共2页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 1994年 3月以来 ,我们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肢体皮肤缺损 32例 ,其中缺损位于鼻尖及鼻翼者 18例 ,上唇者 5例 ,面颊部者 6例 ,腹部、臀连大腿外侧及前臂者各 1例...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 1994年 3月以来 ,我们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肢体皮肤缺损 32例 ,其中缺损位于鼻尖及鼻翼者 18例 ,上唇者 5例 ,面颊部者 6例 ,腹部、臀连大腿外侧及前臂者各 1例。缺损面积最小者 0 .5cm× 0 .7cm ,最大者 8cm× 10cm。结果 术后除 1例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外 ,其余均完全成活 ,切口Ⅰ期愈合 ,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简单易行 ,效果可靠 ,尤其适用于面部面积不大但又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菱形皮瓣 皮肤缺损 面部 躯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肺动脉干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8例报告
3
作者 吕向阳 李润明 +3 位作者 李铁峰 马鹏勋 王超 薛艳 《云南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目的对1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病例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修补术的治疗总结。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8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17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补片修补效果... 目的对1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病例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修补术的治疗总结。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8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17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补片修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干切口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用于树干内部缺陷筛查的应力波临界波速确定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鹏飞 管成 +4 位作者 张厚江 宋海欧 袁江玉 段超 郭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229,共8页
古树和部分城市大树的树干内部,经常有空洞、腐朽等影响树木健康和安全性的缺陷存在。以筛查古树和城市大树树干内部缺陷为目标,测定了北京地区几种常见树种的古树和城市大树健康树干的多个径向应力波波速,对每个树种的应力波波速测量... 古树和部分城市大树的树干内部,经常有空洞、腐朽等影响树木健康和安全性的缺陷存在。以筛查古树和城市大树树干内部缺陷为目标,测定了北京地区几种常见树种的古树和城市大树健康树干的多个径向应力波波速,对每个树种的应力波波速测量值进行了正态统计分析,基于95%置信水平原则确定了用于判别树干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的应力波临界波速值,进而形成了用于树干内部缺陷筛查的应力波临界波速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北京地区8种常见古树及城市大树油松、白皮松、侧柏、桧柏、刺槐、英桐、美桐和银杏的树干径向应力波临界波速值分别为1225、1394、1620、1864、2055、1639、1485、1728 m·s^(-1)。树干内部缺陷筛查验证性试验表明,形成的应力波临界波速确定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内部缺陷 缺陷筛查 应力波 临界波速
下载PDF
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躯干部皮瓣移植手术及其康复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立 徐基农 +4 位作者 裴国献 顾立强 林昂如 陈国奋 金明新 《中国康复》 2003年第5期284-285,共2页
目的 :分析躯干部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适应症及与此手术相关的康复措施 ,提高皮瓣移植手术效果。方法 :对 12例肢体软组织缺损伴骨骼、肌腱裸露患者 ,实施躯干部皮瓣移植手术 ,并于术前、术中、术后 3个不同阶段进行系统... 目的 :分析躯干部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适应症及与此手术相关的康复措施 ,提高皮瓣移植手术效果。方法 :对 12例肢体软组织缺损伴骨骼、肌腱裸露患者 ,实施躯干部皮瓣移植手术 ,并于术前、术中、术后 3个不同阶段进行系统化功能康复治疗。结果 :12例患者移植 (肌 )皮瓣完全成活 11例 ,远端皮肤部分坏死 1例 ,经植皮后创面愈合。患者肢体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躯干部皮瓣转移或移植可较好地修复肢体受区缺损面积过大或肢体皮瓣供区损伤时的深部组织裸露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皮瓣 移植 康复 软组织缺损 肢体
下载PDF
带蒂骨间前神经转位移植修复上肢神经干缺损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一平 钟桂午 张正治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7-229,共3页
报道采用带血管的骨间前神经转位移植修复上肢神经干缺损12例,缺损长度4.5~12.6cm,损伤至修复时间:6小时~10.5个月。经随访1.5~6年,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 神经移植 上肢神经干 缺损 修复术
下载PDF
“泳裤供区”理念下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孙钰 杨利学 +3 位作者 王官林 朱伟 仇永锋 梁浩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损伤部位:手... 目的 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损伤部位:手部缺损17例,足部缺损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3 cm×1.7 cm~12 cm×8 cm。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SCIP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6 cm×2.1 cm~15 cm×11 cm。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保温等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 38例皮瓣均得到有效随访8~14月,平均10.4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1例给予活血解痉等处理后顺利成活,1例抬高患肢后自行缓解。余皮瓣血液循环良好,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留存线状瘢痕。结论 “泳裤供区”理念下设计游离SCIP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其综合了受区移植后的功能与外形,亦兼顾了供区位置与美观程度,且并发症少。为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穿支皮瓣 泳裤供区 四肢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利用锥形束CT观察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解剖形态
8
作者 魏丽君 郑章龙 毕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7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利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了解并分析人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为临床根分叉病变的诊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取于2020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口腔科就医患者的... 目的利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了解并分析人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为临床根分叉病变的诊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取于2020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口腔科就医患者的156颗(其中男性89颗,女性67颗)下颌第二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通过测量以下数据:(1)男女颊、舌侧根柱长度;(2)颊、舌侧根分叉开口下2mm的宽度;(3)近远中向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骨的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颊侧根柱长度(2.08±0.43)mm,女性(1.95±0.43)mm,男性舌侧根柱长度(2.32±0.52)mm,女性(2.19±0.54)mm,男性与女性颊舌侧根柱长度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开口下2 mm颊侧宽度为(1.72±0.73)mm,舌侧为(1.54±0.53)mm,颊舌侧宽度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柱长度与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骨的距离呈正相关性(P<0.05),而根柱长度与根分叉开口下2 mm宽度比较,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CBCT可较精确地分析与评估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的形态,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颌第二磨牙 下颌骨 根分叉 根柱 骨缺损
下载PDF
腹直肌肌皮瓣转位修复躯干周缘肿瘤性缺损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如明 刘印文 +2 位作者 张琥 石瑛 郎义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4,i0002,共4页
目的介绍带蒂腹直肌皮瓣转位修复躯干周缘肿瘤性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本法共修复肿瘤性躯干缺损14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乳腺癌4例,鳞状细胞癌2例,滑膜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纤维瘤病1例。原发4例,复... 目的介绍带蒂腹直肌皮瓣转位修复躯干周缘肿瘤性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本法共修复肿瘤性躯干缺损14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乳腺癌4例,鳞状细胞癌2例,滑膜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纤维瘤病1例。原发4例,复发10例。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包括腋窝)6例,侧腰部缺损4例,腹股沟区缺损4例。同侧转位4例,对侧转位10例。以腹壁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向上转位6例,以腹壁下动脉为营养血管向下转位8例。2例同时行人造血管移植,1例后装治疗。结果围手术期,11例,全部成活;3例部分坏死,1例需再次修复。1例失访,13例平均随访15个月,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死亡2例,余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腹直肌肌皮瓣带蒂转位可以全方位修复躯干周缘360°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肌皮瓣 移植 躯干 缺损 肿瘤 肌皮瓣转位修复 胸壁缺损 肿瘤性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人造血管移植
原文传递
半截式行李箱外板波纹缺陷分析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专 朱亮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54,共5页
通过对某车型半截式行李箱外板模具开发中遇到的钣金缺陷问题分析,揭示了材料成形中的某些基本规律。鉴于CAE在该问题分析上存在不足,采用塑性力学、工艺学和CAE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产生波纹缺陷的根本原因,分析表明,冲压方向上的弦高投... 通过对某车型半截式行李箱外板模具开发中遇到的钣金缺陷问题分析,揭示了材料成形中的某些基本规律。鉴于CAE在该问题分析上存在不足,采用塑性力学、工艺学和CAE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产生波纹缺陷的根本原因,分析表明,冲压方向上的弦高投影过大是产生变形的根源,而加工硬化是克服变形的难点。借鉴理论分析的结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不仅消除了波纹缺陷,还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优化后的工艺方案在新项目中得到了成功验证,零件材料利用率提升11%,单件成本降低7.93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截式行李箱外板 CAE 波纹缺陷 加工硬化 弦高投影
原文传递
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11
作者 张春振 王辉山 +4 位作者 汪曾炜 方敏华 朱洪玉 金岩 罗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观察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接受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1例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为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 目的观察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接受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1例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为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狭窄。手术均采用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即动脉干调转和重建+冠状动脉移植+左、右心室流出道重建,重建后右心室流出道均行心包补片加宽、肺动脉瓣成形。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均恢复良好。8例患者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5.0±2.2)年。随访结果显示,8例患者心脏功能良好,平均射血分数(0.54±0.02),未见主动脉瓣返流和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出现肺动脉分流轻度4例、轻-中度2例,主动脉和肺动脉呈比例增长。结论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狭窄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长期随访结果良好,完全恢复解剖,肺动脉和主动脉瓣环均具有生长潜力,肺动脉瓣功能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大动脉转位 半旋转动脉干调转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