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mulation Study of a Heavy Rainfall Process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Using the Two-Way Nesting Approach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树舟 于恩涛 王会军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31-743,共13页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features of a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on 3-7 June 2011 and its event-relate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predictability were studied. Both observational analysis and m...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features of a heavy rainfall ev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on 3-7 June 2011 and its event-relate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nd predictability were studied. Both observational analysis and model simulation were used, the latter being based on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forced by NCEP Global Forecast System (GFS) datasets. It was found that, during 3-5 June,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pparently extended to the west and was much stronger, and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trough was slightly weaker than in normal years. The east-west oriented shear line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favorable fo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water vapor, and the precipitation band was located slightly to the south of the shear line. During 6-7 June,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retreated eastward, while the trough over the Okhotsk Sea deepened. The low vortex in Northeast China intensified, bringing much more cold air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hear line over this area moved slightly southward. The convection band moved southward and became weaker, so the rainfall during 6-7 June weakened and was located slightly to the south of the previous precipitation band. Many of the observed features, including background circul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were reproduced reasonably by the WRF, suggesting a feasibility of this model for forecasting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yangtze river valley heavy rainfall shear line
下载PDF
长江干线“零排放”政策下船舶防污染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锦怡 吴震 +1 位作者 曹立新 田红薇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长江干线船舶往来频繁,常年运营船舶20万条左右,船舶在航行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水域环境产生潜在影响。为从源头上防治船舶污染,自2020年起,重庆地区率先实施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长江干线船舶往来频繁,常年运营船舶20万条左右,船舶在航行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水域环境产生潜在影响。为从源头上防治船舶污染,自2020年起,重庆地区率先实施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零排放”治理模式已基本覆盖长江干线。本文梳理了长江干线船舶防污染法律法规、“零排放”实施背景和现状,提出“零排放”政策下船舶污染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为下一步船舶防污染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防污染 零排放 问题及对策 长江干线
下载PDF
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对策探究
3
作者 周文平 王昊 +1 位作者 刘丹丹 李悦红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长江干线是全球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水运通道,随着长江干线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通航环境的日趋复杂,船舶事故对长江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对策的探究... 长江干线是全球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水运通道,随着长江干线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通航环境的日趋复杂,船舶事故对长江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对策的探究。本文对船舶污染应急监测技术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我国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情况,对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出了4条对策:未来应该着重发展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在敏感点位置做好在线监测,以实现及时预警;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加强应急监测人才队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污染 长江干线 应急监测
下载PDF
长三角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因素的交互效应及其阈值
4
作者 黄钰婷 曹雅蓉 +1 位作者 吴隽宇 周哲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56-9973,共18页
科学管理生态系统以促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应,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精准制定生态系统管理措施要求深入了解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多重驱动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及其关键影响阈值,然而当前研究对此理解有限。为此,以202... 科学管理生态系统以促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应,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精准制定生态系统管理措施要求深入了解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多重驱动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及其关键影响阈值,然而当前研究对此理解有限。为此,以2020年的长三角地区为例,使用InVEST、CASA和MaxENT等模型评估研究区6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应(气候调节、碳固定、土壤保持、产水量、粮食生产和休闲游憩)。运用约束线法分析单一驱动因素对各个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作用与关键阈值;然后,借助条件推理树进一步揭示了多种驱动因素的交互效应及其阈值。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的6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并且受12个生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与土地利用的影响最为显著。(2)12个驱动因素对6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4类非线性和2类线性约束作用,共识别出32个关键阈值。(3)特定自然驱动因素会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阈值范围内显著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例如太阳辐射在特定降雨量(1604.6—1808.5mm)与风速(4.3—4.8m/s)的组合条件下会明显增加产水量。创新整合运用约束线与条件推理树,揭示了驱动因素的非线性作用及关键阈值,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制定提供了方法参考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驱动因素 约束线 条件推理树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铜陵江北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方案比选
5
作者 朱海洋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铜陵江北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是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背景下实施的重点工程,其建设有助于提高沿江港口集疏运能力、完善铁水联运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铜陵港区总体规划,预测港区货物运量,分别研究了庐铜线庐江南站接轨、... 铜陵江北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是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背景下实施的重点工程,其建设有助于提高沿江港口集疏运能力、完善铁水联运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铜陵港区总体规划,预测港区货物运量,分别研究了庐铜线庐江南站接轨、张旗杆站接轨及龙桥站接轨三个方案。通过工程经济技术比选,并从运输组织、接轨站改建条件、吸引沿线货源能力、工程投资等方面分析比较,合理确定专用线接轨方案和港区车站平面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线 铜陵江北港区 庐铜铁路 接轨方案 方案比选
下载PDF
混凝土衬砌机在引江济淮施工中的应用
6
作者 贺燕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3期41-43,50,共4页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以实现水资源的调节和可持续发展。阐述了针对引江济淮J009-1标段对岩石边坡格构梁开挖采用的新工艺、变化坡比的渠道坡面混凝土衬砌机的应用、薄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繁杂工序的施工组织管理、高度...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以实现水资源的调节和可持续发展。阐述了针对引江济淮J009-1标段对岩石边坡格构梁开挖采用的新工艺、变化坡比的渠道坡面混凝土衬砌机的应用、薄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繁杂工序的施工组织管理、高度机械化施工作业等施工技术,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 渠道混凝土衬砌 格构梁开挖 衬砌机 施工技术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下的水利工程设计——以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
7
作者 宋健 林红 郝好鑫 《长江技术经济》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以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因素,对工程裁弯、现状守护两种方案进行了比选,并优选护岸工程具体型式。结果表明:在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情况下,可通过设计方案的优选达到既发挥工程功能又保护生态... 以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因素,对工程裁弯、现状守护两种方案进行了比选,并优选护岸工程具体型式。结果表明:在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情况下,可通过设计方案的优选达到既发挥工程功能又保护生态红线的目的。推荐采用防洪效果直接且明显、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小的现状守护方案,护岸型式为平顺护岸,其中位于自然保护区水上护坡、水下护脚型式宜分别为雷诺护垫、PP网兜抛石。研究成果可为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其他水利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设计方案 生态保护红线 长江铜陵河段 护岸
下载PDF
长江干线多事故点应急资源调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育铭 邓健 +1 位作者 谢澄 胡玉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8-505,共8页
为了更好地协调长江干线应急能力,针对多起事故同时发生对多种应急资源有需求的情况,考虑到应急救援范围、应急资源种类、应急资源数量等影响因素,以缩短应急时间、满足事故点需求、缩小运输成本为目标,建立多目标调度模型,使用传统和... 为了更好地协调长江干线应急能力,针对多起事故同时发生对多种应急资源有需求的情况,考虑到应急救援范围、应急资源种类、应急资源数量等影响因素,以缩短应急时间、满足事故点需求、缩小运输成本为目标,建立多目标调度模型,使用传统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对传统粒子群算法从惯性权重参数和环形拓扑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增加模型的迭代次数,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所提出的模型,并获得更高计算精度。以长江干线某多事故点的应急行动为例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将构建的应急资源调度模型及相应的求解算法应用于该案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具有较好的求解质量,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见,提出的应急资源调度模型可以为解决长江干线应急资源调度问题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长江干线 应急调度 多资源调度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1515”防线实施后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银兰 陈实 +1 位作者 姚志强 王丽英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开展长江“1515”三道防线实施后的植被恢复效果研究,对评价生态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和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转移矩阵法,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评价安徽沿江地区植被恢复成效。结果表... 开展长江“1515”三道防线实施后的植被恢复效果研究,对评价生态修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5年和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转移矩阵法,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评价安徽沿江地区植被恢复成效。结果表明,2021年较2015年植被覆盖度整体明显提高,高覆盖度由2015年的61%增加到2021年的88%;植被覆盖度等级主要由中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向高覆盖度转移,转移面积分别为18.57%和6.31%,其中安庆和芜湖发生转移的面积最为突出;“1515”防线内,以植被中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向高覆盖度转移为主,转移面积占比由大到小的区域依次为安徽沿江1 km(27.2%、16.79%和8.06%)、5 km(24.02%、13.91%和6.01%)、15 km(22.78%、10.79%和4.35%),芜湖市在“1515”三道防线的植被恢复效果最好;植被覆盖度等级向好转移以耕地、林地、裸地为主,转移面积占比为耕地>林地>裸地,其中耕地随着防线距离的增加而转移面积减少,林地和裸地随着防线距离的增加其转移面积也相应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和安徽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生态修复 “1515”防线 长江大保护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引起宁西下行线改建方案研究
10
作者 胡春雷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5,共6页
研究目的:引江济淮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工程,江淮沟通段有4条线与铁路交叉需要进行改建,从南至北依次为合九铁路、宁西铁路下行线、沪蓉铁路和宁西铁路上行线。本文在阐述引江济淮工程及其涉及的铁路线路概况的基础上,从利用... 研究目的:引江济淮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工程,江淮沟通段有4条线与铁路交叉需要进行改建,从南至北依次为合九铁路、宁西铁路下行线、沪蓉铁路和宁西铁路上行线。本文在阐述引江济淮工程及其涉及的铁路线路概况的基础上,从利用既有设备设施、减少过渡过程、减少对既有线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拟建引江济淮工程与既有宁西下行线交叉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研究,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改线方案和原位改建方案。研究结论:(1)原位改建方案由于巧妙地利用了相邻废弃的既有沪蓉铁路进行施工过渡,技术经济优势明显,因此推荐采用原位改建方案;(2)对该项目的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进行了总结,在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方面可为既有线改建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 既有线 宁西下行铁路 改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飞 陆爱国 +1 位作者 周建霞 王孔俭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3,87,共5页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熟类型组合为515.89 kg/667 m^(2),近年通过审定组合的区试产量更高;组合优质达标率仅为10.8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组合占比分别为15.22%和4.35%;列入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组合29个。截至2019年,有18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4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33.34万hm^(2),2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67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稻区 两系杂交早稻 产量 品质 抗性 推广面积
下载PDF
临沂市道路网规划布局研究
12
作者 周利超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9期62-67,M0007,共7页
以临沂市为分析案例,梳理现状路网存在的弊病;同时依据相关规划要求,提出“三环十八射”的骨架路网形态,规划形成高效畅达、层次清晰、形态匹配的道路系统,以期促进城市组团的协调发展,构筑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城市交通体系,并为同类... 以临沂市为分析案例,梳理现状路网存在的弊病;同时依据相关规划要求,提出“三环十八射”的骨架路网形态,规划形成高效畅达、层次清晰、形态匹配的道路系统,以期促进城市组团的协调发展,构筑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城市交通体系,并为同类型城市路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线路网 过河通道 布局方案
下载PDF
基于概率分布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事故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金奋 严新平 +1 位作者 陈先桥 初秀民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4,共4页
为深入探寻水上交通事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对2006-01/2010-06有记录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长江干线碰撞和搁浅事故占总事故的80%以上。以10d为1个统计周期,通过对所有周期内发生事故数量分别用正态分布和... 为深入探寻水上交通事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对2006-01/2010-06有记录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长江干线碰撞和搁浅事故占总事故的80%以上。以10d为1个统计周期,通过对所有周期内发生事故数量分别用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发现对数正态分布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事故发生规律。另外,长江下游月平均事故数最多为15起;长江中游发生事故的波动性最大。研究结果对管理人员准确评估水上交通的总体安全形势,以及对长江干线事故应急和搜救资源的合理布置和调度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长江干线 水上交通 事故 概率分布拟合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河道与岸线演变特点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施少华 林承坤 杨桂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3,共5页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 ,岸线顺直 ,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 ;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 ,其冲淤变化较大 ;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 ,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 ,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 ;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 ,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 ;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 ,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 ,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演变 特点 长江中下游 长江岸线 河道演变
下载PDF
长江岸线与岛屿演化的空间分形研究——以江苏段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1-545,共5页
根据分形理论,采用网格和面积周长两种分形维数计算方法,以遥感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支持下,计算了长江江苏段5个时相的岸线和岛屿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探讨了其中所隐含的地理含义,认为长江江苏段岸线和江中岛屿都具有分形性质,... 根据分形理论,采用网格和面积周长两种分形维数计算方法,以遥感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支持下,计算了长江江苏段5个时相的岸线和岛屿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探讨了其中所隐含的地理含义,认为长江江苏段岸线和江中岛屿都具有分形性质,分维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它们的稳定程度;比较了不同量测方法、不同标度、不同比例尺下长江江苏段岸线的长度,认为岸线长度的值是不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 比例尺 演化 GIS 分形研究 空间分布 长江江苏段 江岸 量测 稳定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效率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杜利楠 张建宝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评价港口效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0年和2017年我国长江干线20个主要内河港口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干线各主要港口,特别是长江干线... 为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评价港口效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0年和2017年我国长江干线20个主要内河港口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干线各主要港口,特别是长江干线中上游港口的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港口岸线资源、土地资源、设施设备和建设投资等要素投入相对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部分港口存在投入拥挤和产出水平低的现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需要根据各港口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港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线 效率评价 环境变量 数据包络分析(DEA)
下载PDF
长江中游干线降雨对航运影响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文元桥 杨雪 +2 位作者 黄立文 李宁 李慧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100,共6页
根据降雨对内河航运影响的特点,将影响程度划分为轻微影响、一般影响和明显影响三个等级。利用长江中游干线17个站点1965—2008年的降雨数据,结合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降雨对航运不同程度影响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对航... 根据降雨对内河航运影响的特点,将影响程度划分为轻微影响、一般影响和明显影响三个等级。利用长江中游干线17个站点1965—2008年的降雨数据,结合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降雨对航运不同程度影响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对航运业造成明显影响的频次较多且随时间波动大;降雨造成的各等级影响频次均具有微弱的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的绝对值都<0.3d/10a;各等级影响频次变化的时间周期震荡大致相同,均为20a左右,且周期分界点大致相同;由小波周期可以预测,未来15a内各等级影响的频次均将处于偏多时期,降雨将更加频繁地对航运业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长江中游干线 降雨 航运业 影响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现状及对浙江省的启示 被引量:6
18
作者 房玉伟 李荣德 +3 位作者 陈孝赏 段敏 刘守坎 刘庆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1998—2015年共有76个两系早稻组合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累计推广753.1万hm^2,其中湖南、湖北、江西3个省份累计推广697.4万hm^2,占总面积的92.6%。种业公司是两系杂交早稻选育和推广最重要的力量,育成组合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41.6%,湖南省育种单位贡献最大,育成组合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588.7万hm^2。介绍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审定和推广的现状,分析主要不育系贡献率及系谱关系,提出浙江省发展两系杂交早稻的优势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两系杂交早稻 推广面积 不育系 系谱关系
下载PDF
长江干流水体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新明 甘义群 +2 位作者 刘运德 李小倩 余婷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采用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TC/EA-IRMS)对重庆至上海段长江干流的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该段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氘过量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δ(18 O)和δ(D)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不... 采用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TC/EA-IRMS)对重庆至上海段长江干流的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该段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氘过量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δ(18 O)和δ(D)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地段水体受补给来源、大陆效应、高程效应等因素影响,其水体氢氧同位素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沿径流方向长江干流水体的δ(18 O)和δ(D)沿程逐渐偏正。长江干流上游重庆至宜昌段的氘过量参数大部分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的氘过量参数10‰,且波动较大,达3.0‰~12.2‰,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氘过量参数基本稳定在10‰左右。蒸发浓缩作用导致长江中下游周边湖泊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较长江水体偏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氢同位素[δ(D)] 氧同位素[δ(18O)] d过量参数 大气降水线
下载PDF
长江中游暖切变型暴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立生 孙建华 +1 位作者 赵思雄 亓翠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80,共16页
利用中国暴雨试验(CHeRES)期间的外场试验加密观测资料和1°×1°的NCEP(National Center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18~19日长江中游的一次暖切变型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该暖切变及其... 利用中国暴雨试验(CHeRES)期间的外场试验加密观测资料和1°×1°的NCEP(National Center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18~19日长江中游的一次暖切变型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该暖切变及其环境条件很有特色。结果表明:这次长江流域暖切变线是一个较为浅薄的系统,尽管系统并不深厚,但它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地性,且引发了该地区的强降水;卫星TBB(Black Body Tempera—ture)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揭示,沿暖切变上形成的多个口中尺度对流系统是这次暴雨的直接制造者;该暖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在长江流域产生的低空辐合与高空辐散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此外,低空急流在本次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影响,不但给暴雨区输送了足够的水汽,使暖空气明显向北推进,还对不稳定能量的增强和维持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亦有重要贡献。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暖切变暴雨的概念模型。最后,对暖切变暴雨类型的多样性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切变线 Β中尺度对流系统 暴雨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