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Gastric Tube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被引量:2
1
作者 Hua T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6期84-88,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New Liquid Spray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gastric tube.Methods:Eighty-six cases with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in our hospital...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New Liquid Spray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gastric tube.Methods:Eighty-six cases with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May 202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by modified gastric tube placement,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the Rehabilitation New Liquid Spray intervention.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s o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The incidence of nasal mucosal injur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pharyngeal mucosal injury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The pain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t 8 h,12 h and 24 h after replacement,and the incidence of hoarseness,swallowing discomfort and dry oropharynx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gastric tube plac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New Liquid Spra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asopharyngeal injury and improve the pain of cathe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gastric tube placement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New liquid spray
下载PDF
Routine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small esophageal perforation after endoscopic foreign body removal may be unnecessary: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
2
作者 Foqiang Liao Qinyu Yang +7 位作者 Zhenyi Zhan Zhenhua Zhu Xiaolin Pan Chong Wang Bimin Li Yin Zhu Youxiang Chen Xu Shu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433-438,共6页
Background:Nasogastric tube(NGT)placement is part of th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but its routine use in esophageal perforation(EP)caused by foreign bodies remains unclear.The pu... Background:Nasogastric tube(NGT)placement is part of th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but its routine use in esophageal perforation(EP)caused by foreign bodies remains unclear.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necessity for routine NGT 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EP after endoscopic foreign body removal.Methods:A total of 323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EP caused by foreign bodies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December 2021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GT group and the non-NGT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NGT placement was performed.The perforation healing rate,post-operative adverse events,hospital stay,and death rate were analysed using a 1:1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odel.Results:Before matching,there were 263 patients in the NGT group and 60 patients in the non-NGT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to treatment,infection,albumin,and types of endoscopy between the two groups,whil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NG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non-NGT group.After 1:1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48 pairs of patients were match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perforation healing rate,post-operative adverse events,length of hospital stay,and death rate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For patients with small EP caused by foreign bodies,routine NGT placement after endoscopic foreign body removal may be un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perforation foreign body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钟楚扬 曾维莲 +2 位作者 方华茹 林韩晓 吴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法,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法,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成功置管时间,并发症以及两组生命监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P<0.05)。置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应用于重症患者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同时,缩短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鼻肠管置管术 重症患者
下载PDF
新型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无痛胃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莎 路宁 +3 位作者 张明鑫 崔曼莉 温华 朱琳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无痛胃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无痛胃镜中使用的固定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塑料咬口,观察组采用新型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胃镜保),两组患者均行无痛胃镜检查。运用倾向评分匹配,...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在无痛胃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无痛胃镜中使用的固定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塑料咬口,观察组采用新型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胃镜保),两组患者均行无痛胃镜检查。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消除两组混杂因素后,分析影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进镜时间、置管稳固性、医护人员吸痰和供氧便捷性情况。结果1∶1匹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患者12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变量达到均衡,匹配良好。结果表明,观察组躁动、咬口脱出、胃镜咬瘪和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前SpO2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对照组HR较检查前明显加快,SpO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插管固定后稳定性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吸痰和供氧便捷性更高。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BMI≥24 kg/m^(2)和未采用新型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是导致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中使用新型一次性气管插管固定器,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固定器 无痛胃镜 经口置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陈金连 罗春霞 +1 位作者 曾丽云 田木华 《蛇志》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4~9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4~9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鼻胃管置入深度为45~55 cm,观察组鼻胃管置入深度为60~65 cm。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7 d后的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呕吐、显性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呕吐、显性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Hb、Alb、P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长鼻胃管置入深度可以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置入深度 鼻胃管 肠内营养 重症医学 营养改善效果
下载PDF
基于“R-S-A”三点位在危重症患者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技术的初步探索
6
作者 陈双梅 刘若萱 +4 位作者 谭亮 苏小洪 刘美麟 齐俊生 曹英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45-215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借助超声可视化特点,结合“R-S-A”三点位行危重症患者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并评估此技术的精准度、有效性。方法对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全部危重症鼻肠管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借助超声可视化特点,结合“R-S-A”三点位行危重症患者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并评估此技术的精准度、有效性。方法对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4月-2023年8月收治的全部危重症鼻肠管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置管体位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观察组在超声引导的基础上以“R-S-A”三点站位(患者取右侧卧位,置管者站于患者右肩处,超声操作者站于右腹部操作方向)行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对照组仅在超声引导下行鼻肠管置入,对体位无特殊要求。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36.2±10.3)min短于对照组(42.3±8.3)min,置管成功率95.2%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少于对照组28.6%,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R-S-A”三点位行危重患者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技术精准度高、有效性强,能够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体位 超声引导 鼻肠管置入
下载PDF
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7
作者 俞荷花 蒋卓娟 +3 位作者 李文放 张琦琦 丁菊飞 雷培培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137-142,共6页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评价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鼻空肠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评价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鼻空肠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关于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3年9月。检索文献950篇,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对文献中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所需时间,患者体征恢复时间和满意度4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比较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与床旁盲插鼻空肠管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的7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3篇,7篇文献涉及682例患者。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成功率高于床旁盲插鼻空肠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4.78,95%置信区间(CI)为(2.16~10.58),P<0.0001];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所需时间少于床旁盲插鼻空肠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D)=-12.91,95%CI(-22.93~-2.90),P<0.00001];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患者体征恢复时间少于床旁盲插鼻空肠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11,95%CI(-12.09~-6.13),P<0.00001];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床旁盲插鼻空肠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61,95%CI(3.96~34.01),P<0.00001]。结论:磁导航引导鼻空肠管置管相比床旁盲插鼻空肠管,可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鼻空肠管置管成功率,减少鼻空肠管置管成功所需时间和患者体征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航 鼻空肠管置管 危重症患者 META分析
下载PDF
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8
作者 吴智文 吴战斌 孙松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运城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9例(10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52只眼)和观察组49例(52只眼)。对照组予单... 目的比较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运城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9例(10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52只眼)和观察组49例(52只眼)。对照组予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于术后7 d对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于术后3个月统计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VAS评分: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5,P=0.000)。(2)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P=0.023)。(3)并发症发生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术,虽然术后早期会引起患者轻度不适感,但有利于提高术后远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 泪小管置管术 慢性泪囊炎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9
作者 洪良才 刘裕梅 +1 位作者 段芳香 丁荣椿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置管术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1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后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感染、静脉炎)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29/30),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80.00%(24/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比对照组短,置管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感染、静脉炎总发生率为6.67%(2/3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33.33%(10/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为70.0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1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易被患者认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浅静脉留置针 脑卒中 并发症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改良双J管置入方法和效果评价
10
作者 李健伟 黄晓文 高小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置入改良双J管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4月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采用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的134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切...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置入改良双J管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4月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采用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的134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置入双J管法,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改良双J管置入法。比较2组患者双J管置入时间、双J管位置异常率、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双J管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双J管位置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8%,低于对照组的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的患者应用改良双J管置入方法有助于缩短双J管置入时间,降低双J管位置异常率,可优化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指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切开取石 双J管置入时间 双J管位置异常 手术指标 术后恢复指标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方法及效果
11
作者 刘晓玲 刘恩红 +5 位作者 王雪纯 孙亮 曾雅妮 白怡 贾珊珊 郑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探索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危重症患者按鼻肠管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内镜引导下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 目的探索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危重症患者按鼻肠管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内镜引导下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潜血、鼻腔黏膜出血及渗血、误入气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可提高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鼻肠管 内镜 可视化置管 内镜图谱 大便潜血 鼻腔黏膜出血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静疗小组的干预效果探讨
12
作者 李芳婷 郑雪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究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置管患者应用静疗小组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究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置管患者应用静疗小组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静疗组、基础组,各50例。基础组行一般护理,静疗组联合采用静疗小组护理。比较两组的PICC置管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静疗组的PICC置管情况中一次穿刺率(96.00%)、一次置管率(98.00%)、上腔静脉到位率(92.00%)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4.891、11.422,P均<0.05);静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基础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静疗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5)。结论 静疗小组能够改善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静疗小组 护理质量
下载PDF
甲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术治疗甲沟炎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肖俊辉 熊邦文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甲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术治疗甲沟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甲沟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改良部分拔甲术)与研究组(行甲皱襞新月形切除术联合甲下... 目的 研究甲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术治疗甲沟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甲沟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改良部分拔甲术)与研究组(行甲皱襞新月形切除术联合甲下置管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对照组复发率(23.33%)高于研究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6,P>0.05)。研究组治愈患者术后创面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采用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术治疗甲沟炎,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甲性甲沟炎 甲皱襞新月形切除 甲下置管
下载PDF
Uncommon complication of nasoenteral feeding tube:A case report
14
作者 Yong-Po Jiang Sheng Zhang Rong-Hai Li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5期1598-1601,共4页
BACKGROUND The jejunal nutrition tube has increasingly be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and the results in frequent complications.CASE SUMMARY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74-year-old male patient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t... BACKGROUND The jejunal nutrition tube has increasingly be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and the results in frequent complications.CASE SUMMARY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74-year-old male patient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for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When confirming the position of the jejunal tube by X-ray,we found that the feeding tube had been placed into the chest.The complications was a disaster,though the misplacement of jejunal feeding tube are uncommon.CONCLUSION We introduced a way of ultrasound-guided jejunum feeding tube placement to avert the disaster,which was 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oenteral feeding tube Nutritional support COMPLICATION Ultrasoundguided Feeding tube placem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陈梅芳 陈素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7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抽取79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在皮下放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对照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切口和缝合部位与观察组相同,...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抽取79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在皮下放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对照组进行腹壁缝合时切口和缝合部位与观察组相同,但不放置引流管。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基本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周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时间(7.64±1.43)d、住院时间(8.24±1.73)d短于对照组的(9.83±2.23)、(9.14±2.24)d,换药次数(4.23±1.15)次少于对照组的(5.86±2.38)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二次缝合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周IL-6、IL-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在常规缝合的基础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缝合方法,可将切口处的血液、渗出液和脂肪液化液及时引流出,减少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与传统的挤压法排出渗液相比,降低挤压移位对伤口愈合的影响,避免因挤压伤口给产妇带来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切口愈合 皮下放置 负压引流管
下载PDF
狭小空间大管径超长溜管浇筑超大底板施工技术分析
16
作者 杜建宏 《江西建材》 2024年第6期262-263,267,共3页
为提升狭小空间下深基坑超大底板的施工质量,文中依托某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实践,对该项目超长溜管单侧浇筑方案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评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效果。结果表明,溜管浇筑工艺的最快浇筑速度达到了650 m^(3)/h,是常规汽车泵浇... 为提升狭小空间下深基坑超大底板的施工质量,文中依托某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实践,对该项目超长溜管单侧浇筑方案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评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效果。结果表明,溜管浇筑工艺的最快浇筑速度达到了650 m^(3)/h,是常规汽车泵浇筑速度的8倍,节省造价58万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有条件下的温度监测数据均满足设计要求,表明蓄水保温法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超大底板 混凝土浇筑 超长流管 温度控制措施
下载PDF
鼓膜置管术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聂雷 李慧 +6 位作者 赵曼 顾月 孙景元 王彤 郝津生 孙守军 张铁城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术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鼓膜置管术,试验组实施鼓膜置管... 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术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鼓膜置管术,试验组实施鼓膜置管术+腺样体切除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因素。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恢复听力、耳鸣消失、鼓膜愈合、中耳积液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3个月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腭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乳突气化不良、术后感染占比高于未复发组,通气管保留时间短于未复发组(P<0.05);有过敏性鼻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Ⅲ°、Ⅳ°,通气管保留时间短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鼓膜置管术与腺样体切除术疗效佳,可减少患儿恢复时间,降低炎性因子、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术 腺样体切除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 Review of Location Methods of Nasogastric Tub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18
作者 Mengqi Duan Xiangwei Chen +4 位作者 Xiuqun Qin Qiuju Liang Wanqiu Dong Yang Zhang Jinxiang Lin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20年第10期943-951,共9页
Nasogastric tube is widely us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 complications of misplacement are rare but very dangerou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he tip of nasogastric tube ... Nasogastric tube is widely us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 complications of misplacement are rare but very dangerou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he tip of nasogastric tube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that can be used to verify the location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such as radiography, PH measurement, electromagnetic navigator and ultrasound.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general consensus regarding a standard method. In this review, we found that the accuracy of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visual technology such as X-ray, sonography and electromagnetic navigator. However, visual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to locate the tip of nasogastric tub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knowledge and evidence of current methods are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placement of nasogastric tube. It is envisioned that development of visual technologies will determine a new standard of care for verification of placement of nasogastric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ly Ill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VISUALIZATION
下载PDF
集成实时成像技术在成人危重症病人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敏 陆素英 +4 位作者 韩小云 吴智水 杨靖 陈建芬 郑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7-36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集成实时成像技术的床旁可视化鼻肠管置管用于成人危重病人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常州市第一人民重症医学科需要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集成实时成像技术的床旁可视化鼻肠管置管用于成人危重病人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常州市第一人民重症医学科需要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置管,两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X线腹部平片确认管道尖端位置,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并发症(包括鼻黏膜出血、胃肠黏膜出血、误入病人气道、生命体征警报事件)的发生率、首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X线摄片符合率。结果:共纳入108例病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均为54例,两组病人置管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40.74%,其中误入病人气道发生率分别为,0、16.67%,首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0.74%,59.26%,置管时间分别为(21.15±18.16)min,(29.63±17.2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X线摄片符合率分别为100%,88.89%,Kappa值分别为1.000,0.770。结论:利用集成实时成像技术辅助危重病人床边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可降低置管总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可降低误入病人气道的风险,提高首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且与X线摄片符合率高,尤其适用于AGI分级I级-III级的危重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鼻肠管 置管 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不同鼻饲置管方式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颜惠萍 陈小玲 张美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早产儿采取不同鼻饲置管方式喂养对其成长、营养状态、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鼻饲置管的不同方式分作A、B、C3组,A组早产儿采取间歇鼻饲注入喂养方式;B组早... 目的 探讨早产儿采取不同鼻饲置管方式喂养对其成长、营养状态、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鼻饲置管的不同方式分作A、B、C3组,A组早产儿采取间歇鼻饲注入喂养方式;B组早产儿采取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方式,C组早产儿采取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方式,分别记录3组早产儿成长情况,同时检测3组早产儿喂养前后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变化,观察3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结果 3组早产儿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早产儿体质量正常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与B组早产儿(P<0.05)。3组早产儿喂养前经检测,营养状态、肠道菌群测定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喂养4周后,C组早产儿营养指标测定结果均高于A、B两组早产儿,同时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菌测定结果高于A、B两组早产儿(P<0.05)。C组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早产儿(P<0.05)。结论 早产儿接受鼻饲置管喂养时,可首选间歇持续注入喂养方式,相比单纯间歇或单纯持续喂养早产儿耐受性更加,促进营养吸收及早产儿成长,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鼻饲置管方式 早产儿 营养状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