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Nitrilases in 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in Root Galls Caused by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Yan YIN You-ping +1 位作者 WANG Zhong-kang LUO Yuan-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0-108,共9页
Five commonly-used reference genes: ACT (actin), UBE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RPL2 (ribosomal protein L2), BRP II (RNA polymerase II subunit), and NAD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were examin... Five commonly-used reference genes: ACT (actin), UBE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RPL2 (ribosomal protein L2), BRP II (RNA polymerase II subunit), and NAD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were examined using geNorm software as reference genes for RT-qPCR. Among the tested reference genes, ACT and UBE were the most stable in all samples. In paralle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nitrilases in 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was performed to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nitrilase and clubroot development at 10, 15, 20, 25, 30, and 40 d postinoculation (dpi) with a suspension of resting spores of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gene expressions of nitrilases were regulated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s of clubroot developmen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jNIT1 increased sharply from 20 to 40 dpi in infected roots while there were no remarkable changes in healthy roots. From 15 to 30 dpi,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jNIT2 and BjNIT4 in infected roo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non-infected roots. Finally, BjNIT2 in treatment was down approximately to control at 40 dpi.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BjNIT1, which promoted overproductions of auxin, might be involved in P. brassicae infection of B. jun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reference gene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CLUBROOT
下载PDF
湖南省茎瘤芥不同穴盘育苗和漂浮育苗方式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白伟涛 孙信成 +7 位作者 杨连勇 黄科 蒋万 黄琳 陈位平 康杰 张忠武 张海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的最佳育苗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穴盘育苗和漂浮育苗设计7个育苗方式处理,分析茎瘤芥育苗期植株的生长指标及干重、鲜重、植物含水量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茎瘤芥育苗方式... 为筛选出适合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生长的最佳育苗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穴盘育苗和漂浮育苗设计7个育苗方式处理,分析茎瘤芥育苗期植株的生长指标及干重、鲜重、植物含水量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茎瘤芥育苗方式中,漂浮育苗最佳,穴盘育苗次之,土壤撒播育苗最差;其中72孔和50孔穴盘育苗的差异不显著,84孔漂浮育苗显著优于200孔、162孔和136孔漂浮育苗。适合湖南省茎瘤芥生长的最佳育苗方式为84孔漂浮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 育苗方式 漂浮育苗 穴盘育苗 壮苗指数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重庆市茎瘤芥气候适宜性区划
3
作者 倪超 李新江 +3 位作者 向涛 冉元波 栾松 郭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1期1349-1356,共8页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等方法,选择重庆市47个茎瘤芥实际种植点和20个环境影响因子,结合CMIP6的未来3种气候情景数据,预估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重庆市茎瘤芥的气候适宜区域,为重庆市茎瘤芥种植的规划布局提...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等方法,选择重庆市47个茎瘤芥实际种植点和20个环境影响因子,结合CMIP6的未来3种气候情景数据,预估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重庆市茎瘤芥的气候适宜区域,为重庆市茎瘤芥种植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重庆市茎瘤芥的气候适宜性模拟效果较优,最湿月降水量(贡献率26.7%)、年平均降水量(22.3%)、海拔(19.6%)、最冷季平均温度(8.9%)、年平均温度(6.3%)和气温年较差(4.5%)为影响重庆市茎瘤芥种植区的6个主导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88.3%。各主导因子阈值分别为178~185mm、1170~1225mm、100~380m、7.8~9.0℃、17.5~18.6℃和27.6~28.6℃。1970-2000年当前气候下,重庆市茎瘤芥适宜区占总面积11.6%,其中高适宜区面积为1422km2,占总面积的1.7%,以涪陵、丰都、忠县为主。SSP1-2.6、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下,21世纪50年代茎瘤芥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1.0%、11.4%和11.2%,70年代茎瘤芥高适宜区面积占比为10.8%、10.6%和9.6%。未来气候变化对茎瘤芥生长发育不利,为减少不利影响,应选择适宜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最大熵模型 气候适宜性 CMIP6未来气候情景
下载PDF
根肿菌侵染茎瘤芥不同时期效应子基因表达动态分析
4
作者 王香梅 田芹 廖静静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10,共10页
效应子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明确效应子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过程中的功能,首先通过qRTPCR对效应子基因在侵染不同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从而对根肿菌中效应子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利用TBtools对效应子蛋白进行结构域分析... 效应子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明确效应子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过程中的功能,首先通过qRTPCR对效应子基因在侵染不同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从而对根肿菌中效应子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利用TBtools对效应子蛋白进行结构域分析,以期明确效应子所具备的功能。结果表明:根肿菌中的效应子包含LxAR类效应子13个、RxLR类效应子13个和其余未分类效应子66个;其中,LxAR类效应子的表达量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0周和5周较高,说明其主要在休眠孢子阶段和孢子成熟阶段起作用;RxLR类效应子中,RxLR1类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3~5周表达量较高,主要在皮层侵染期起作用,RxLR2类在根肿菌侵染茎瘤芥的0周表达量较高,主要在休眠孢子期起作用。由此推测,LxAR和RxLR类效应子可能分别在促进生长发育和控制基因表达、抑制酶活等方面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 效应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茎瘤芥异戊烯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兆明 程春红 +1 位作者 廖静静 王殿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7,共10页
该研究以茎瘤芥栽培品种‘永安小叶’为实验材料,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茎瘤芥基因组中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鉴定;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基因在不同组织、盐胁迫和根肿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在茎瘤芥基因组中... 该研究以茎瘤芥栽培品种‘永安小叶’为实验材料,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茎瘤芥基因组中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鉴定;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基因在不同组织、盐胁迫和根肿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在茎瘤芥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7个IPT家族基因,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它们在系统进化树中可聚类为7个分支。(2)大部分IPT家族基因主要在茎瘤芥的根和茎中表达,在叶片、花和种荚中表达量相对较低。BjuB006281在茎中的表达水平最高,BjuA027211、BjuB010173、BjuB010174和BjuA001839在根中的表达水平较高。(3)大部分的IPT基因表达受盐胁迫抑制,BjuB006281、BjuA036403、BjuB010173、BjuB026254在盐胁迫12~48 h显著下调表达;BjuB022918和BjuB007352则在盐胁迫24~48 h显著下调表达。(4)大部分茎瘤芥IPT基因在12 h受到根肿菌侵染的显著诱导,其中BjuB006281、BjuA014415、BjuB022918在侵染后12 h的表达水平为0 h对照的15倍以上。该研究鉴定出多个响应盐胁迫和根肿菌胁迫的IPT基因,为进一步研究他们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异戊烯基转移酶 盐胁迫 根肿菌 基因家族
下载PDF
笋子芥和茎瘤芥生物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勃 夏雪 +6 位作者 辜金花 田玉肖 张芬 陈清 侯艳霞 马杰 汤浩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92,共8页
为了全面了解笋子芥和茎瘤芥的营养价值,以笋子芥和茎瘤芥为研究对象,对茎肉、茎皮和叶柄等食用部位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食用部位间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类... 为了全面了解笋子芥和茎瘤芥的营养价值,以笋子芥和茎瘤芥为研究对象,对茎肉、茎皮和叶柄等食用部位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食用部位间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和抗氧化能力均呈现叶柄>茎皮>茎肉的趋势,维生素C与之相反;茎瘤芥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笋子芥,而笋子芥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茎瘤芥。主成分分析表明,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差异主要来自于食用部位因素,其次是类型因素。遗传方差比率分析表明,叶绿素、维生素C、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异受食用部位的影响大于类型的影响,而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则相反,此外,叶绿素和维生素C受类型×食用部位互作因素的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能力与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对抗氧化能力可能有较大贡献。本研究为人们日常膳食及其营养搭配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子芥 茎瘤芥 生物活性物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榨菜下胚轴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艳梅 于锡宏 +2 位作者 蒋欣梅 卢志权 丛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628-3631,共4页
以榨菜(Brassica juncea Czern. et Coss. var. tumida)B2-1014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茎段离体培养的植株高频再生体系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以榨菜(Brassica juncea Czern. et Coss. var. tumida)B2-1014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激素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茎段离体培养的植株高频再生体系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8 mg/L NAA,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MS+0.2 mg/L NAA,在此培养条件下,B2-1014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90.0%,不定芽诱导率达92.2%,不定根诱导率达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brassica juncea Czern. et Coss. VAR. tumida) 下胚轴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下载PDF
提高榨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频率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小林 曹家树 +1 位作者 陈石头 吴剑丙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9-443,共5页
采用榨菜"浙桐1号"品种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和不同外植体等主要因素的筛选,大幅度提高了榨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频率。结果表明,2 mg/L 6-BA+0.2 mg/L 2,4-D的组合较为适宜,其不定芽再生... 采用榨菜"浙桐1号"品种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和不同外植体等主要因素的筛选,大幅度提高了榨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频率。结果表明,2 mg/L 6-BA+0.2 mg/L 2,4-D的组合较为适宜,其不定芽再生频率可达50%,且外植体以下胚轴为好;而CPPU和2,4-D的适宜组合为1.5 mg/L+0.2 mg/L,其不定芽再生频率高达66.67%,最适外植体为带柄子叶。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添加0.25-1 mg/L的GA3对榨菜已分化的不定芽的伸长有抑制作用;子叶柄和下胚轴外植体的分化具有极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器官发生 外植体
下载PDF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器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明方 陈竹君 +1 位作者 汪炳良 董伟敏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器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T和ABA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雄蕊内源IAA和ZT含量随花器发育而缓慢增长,在大花蕾和盛花时期,每枚雄蕊IAA含量为1.8ng和8.0... 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器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T和ABA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雄蕊内源IAA和ZT含量随花器发育而缓慢增长,在大花蕾和盛花时期,每枚雄蕊IAA含量为1.8ng和8.0ng;ZT含量为19.2ng和22.4ng,分别为同期保持系雄蕊的17%、41%和40%、15%,IAA和ZT出现明显亏损.从小花蕾→大花蕾→盛开花,不育系雄蕊中ABA含量分别为同期保持系的47%、12%和15%.随着花粉的发育和成熟,不育系雄蕊内ABA亏损更明显.两系雌蕊中内源IAA含量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胞质雄性不育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茎瘤芥瘤茎增长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义华 周光凡 +2 位作者 范永红 张红 彭福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1,共3页
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试材,研究了瘤茎膨大后瘤茎性状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y=k(1+e(a+bt)-1能很好地描述瘤茎纵径、横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过程,而菜形指数的变化过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2。瘤茎纵径、横... 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试材,研究了瘤茎膨大后瘤茎性状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tic方程y=k(1+e(a+bt)-1能很好地描述瘤茎纵径、横径、鲜样质量、干样质量的增长过程,而菜形指数的变化过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y=a+b1t+b2t2。瘤茎纵径、横径、干样质量、鲜样质量线性增长始期分别出现在膨大后2.1-9.6d、17.8-19.7d、45.7~48.0d、46.0~50.5d,线性增长持续时间分别为61.6-78,1d、56.1~70.6d、32.9~34.8d、31.6~35.2d;增长高峰期出现在膨大后32.9-48.7d、45.8-55.0d、63.1~64.5d、63.5-66.3d,其最大增长速率分别高达每株每天0.17cm(纵径)、0.16cm(横径)、1.05g(Dw)、16.24g(Fw)。播种晚则瘤茎横径线性增长持续时间短,纵径、干鲜质量增长速率低,而菜形指数的变化由慢到快的递增演变为由快到慢的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过程 茎瘤芥 LOGISTIC方程 二次回归方程 线性增长 变化过程 持续时间 增长速率 纵径 横径 膨大 高峰期 鲜质量 指数 播种
下载PDF
航天搭载雪里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被引量:9
11
作者 虞慧芳 钟新民 +2 位作者 顾宏辉 李必元 张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356-359,共4页
对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雪里蕻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雪里蕻小孢子分离12 d后肉眼可见胚状体,28 d后获得子叶期胚状体;雪里蕻平均每花蕾胚状体产量为6.1个;在不含激素B5培养基中的一次萌发率为38%,在含有激素的B... 对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雪里蕻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雪里蕻小孢子分离12 d后肉眼可见胚状体,28 d后获得子叶期胚状体;雪里蕻平均每花蕾胚状体产量为6.1个;在不含激素B5培养基中的一次萌发率为38%,在含有激素的B5-1培养基中为27%;在含有激素的B5-2培养基中的次生萌发率为62%;共获得165株雪里蕻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育种 雪里蕻 小孢子培养
下载PDF
九头芥梅干菜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超 汪江英 +1 位作者 时磊 黄师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研究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得到的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经液-液分相先后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萃余相。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测试等方法评价各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用福林酚法测定各样品的总酚含量... 研究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得到的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经液-液分相先后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萃余相。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测试等方法评价各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用福林酚法测定各样品的总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潜力。其中,乙酸乙酯相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测试中活性最强。而且,其总酚含量也最高(17.57mg没食子酸当量/g)。另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各样品中存在的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及其各溶剂萃取组分中均含有没食子酸,而且为主要成分。试验证明,九头芥梅干菜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物质的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头芥 梅干菜 提取物 DPPH 还原力 总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影响茎用芥菜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利萍 徐春霞 李春顺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8-760,共3页
茎用芥菜子叶培养在MS+0.25mg·L-1NAA+0.5mg·L-16-BA+0.25mg·L-12,4-D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质量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在MS+1 ̄2mg·L-16-BA+0.2mg·L-1NAA培养基上分化频率为8.3%,而在加有羧苄青霉素和头孢... 茎用芥菜子叶培养在MS+0.25mg·L-1NAA+0.5mg·L-16-BA+0.25mg·L-12,4-D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质量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在MS+1 ̄2mg·L-16-BA+0.2mg·L-1NAA培养基上分化频率为8.3%,而在加有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培养基上,最高分化频率可达52.4%。将获得的再生植株转移到1/2MS+0.1mg·L-1NAA的生根培养基中,可获得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芥菜 愈伤组织 分化 抗生素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酢浆草水浸液对茎瘤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先容 周莉 +2 位作者 杨苗 凡囡秋 甯川秀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2,共4页
以茎瘤芥种植地区常见的农田杂草酢浆草为供体植物,以3个茎瘤芥品种("永安小叶"、"涪杂2号"和"涪杂5号")作为受体植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比较了酢浆草不同浓度水浸液处理3个茎瘤芥品种种子的发... 以茎瘤芥种植地区常见的农田杂草酢浆草为供体植物,以3个茎瘤芥品种("永安小叶"、"涪杂2号"和"涪杂5号")作为受体植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比较了酢浆草不同浓度水浸液处理3个茎瘤芥品种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茎长和鲜质量,以明确酢浆草对茎瘤芥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酢浆草浸提液对3个茎瘤芥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化感效应,高浓度的浸提液显著抑制茎瘤芥的生长与发育,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不同茎瘤芥品种对酢浆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涪杂5号"、"涪杂2号"、"永安小叶";该试验为酢浆草入侵地区茎瘤芥栽培品种的选择和抗杂草新品种的筛选培育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浆草 水浸液 茎瘤芥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瘤状茎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祝军 缪颖 +2 位作者 汪炳良 陈竹君 吴钢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β-1,3-葡聚糖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这与膨大后期T84-61品种β-1,3-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增加有关.瘤状茎中的Ca含量T84-61品种在膨大后期高于T84-66,而Mg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细胞壁中果胶、总糖、Ca和β-1,3-葡聚糖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芥菜 空心 细胞壁成分 Β-1 3-葡聚糖
下载PDF
茎瘤芥BjMYB1两个转录本的克隆与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微娜 孙全 +4 位作者 江怀仲 杨璨 何晓红 牟军 蔡应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8-894,共7页
本研究根据茎瘤芥转录组测序筛选获得了一个MYB基因片段.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得到了两条长度分别为975bp和864bp的全长序列,分析发现可能为茎瘤芥MYB基因的两种不同选择性拼接形式,并命名为BjMYB1-3和BjMYB1-4.对BjMYB1-3和BjMYB1-4做... 本研究根据茎瘤芥转录组测序筛选获得了一个MYB基因片段.通过RACE的方法,克隆得到了两条长度分别为975bp和864bp的全长序列,分析发现可能为茎瘤芥MYB基因的两种不同选择性拼接形式,并命名为BjMYB1-3和BjMYB1-4.对BjMYB1-3和BjMYB1-4做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这两个转录本在茎中特异表达.针对BjMYB1-3和BjMYB1-4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BjMYB1-4定位于细胞核,BjMYB1-3部分定位于细胞核.构建BjMYB1-3和BjMYB1-4的超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拟南芥,BjMYB1-3超表达转基因株系生长状态更好,而BjMYB1-4超表达转基因株系没什么明显变化,说明BjMYB1-3在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MYB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遗传转化
下载PDF
茎瘤芥黑斑病菌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芳 陈发波 杨永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044-5046,共3页
以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Coss.var.tumida Tsen et Lee)黑斑病病株为试材,对黑斑病菌5.8 S rDNA及其侧翼ITS区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5个供试病菌碱基序列同芸薹链格孢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68%,不存在大于3 bp的... 以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Coss.var.tumida Tsen et Lee)黑斑病病株为试材,对黑斑病菌5.8 S rDNA及其侧翼ITS区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5个供试病菌碱基序列同芸薹链格孢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68%,不存在大于3 bp的碱基差异;而与甘蓝链格孢和萝卜链格孢的碱基差异较明显,均存在大于3 bp的碱基差异,且存在大量的缺失片段。初步确定引起茎瘤芥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芸薹链格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Coss var tumida Tsen et Lee) 黑斑病 ITS 芸薹链格孢
下载PDF
茎瘤芥叶栽培金针菇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冉景盛 陈今朝 +2 位作者 王慧超 罗婷婷 戴玄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8-150,共3页
以茎瘤芥叶、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金针菇,筛选最佳栽培配方,拟为茎瘤芥叶的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金针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24%茎瘤芥叶、60%棉籽壳、10%麸皮、5%玉米粉、1%石膏;以此配方栽培金针菇,每袋产量最高为2... 以茎瘤芥叶、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金针菇,筛选最佳栽培配方,拟为茎瘤芥叶的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金针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24%茎瘤芥叶、60%棉籽壳、10%麸皮、5%玉米粉、1%石膏;以此配方栽培金针菇,每袋产量最高为248.48g、生物学效率为88.74%,投入产出比为1∶3.30,比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降低成本21.43%,提高毛利润1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叶 栽培 金针菇
下载PDF
果胶酶辅助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380-13382,13384,共4页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 [目的]优化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叶片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茎瘤芥叶为原料,研究果胶酶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茎瘤芥叶片中叶绿素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酶解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剂体积对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茎瘤芥叶片叶绿素提取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10℃,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剂体积70 ml,茎瘤芥叶片叶绿素理论得率为32.29 mg/g,其实测值为31.87 mg/g,与理论值接近。[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充分利用茎瘤芥资源,提高叶绿素提取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et Lee) 叶绿素 提取工艺 果胶酶
下载PDF
不同榨菜(茎瘤芥)雄性不育资源的育性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艳 孙继 +2 位作者 唐筱春 汪炳良 王冬琴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2期21-23,共3页
对2份来源不同的榨菜雄性不育材料(涪杂1号×冬榨1号、T84-66A×桐农3号)和3份雄性可育材料(冬榨1号、桐农3号、冬榨1号×桐农3号)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与3份雄性可育材料相比,2份雄性不育材料的花蕾、花... 对2份来源不同的榨菜雄性不育材料(涪杂1号×冬榨1号、T84-66A×桐农3号)和3份雄性可育材料(冬榨1号、桐农3号、冬榨1号×桐农3号)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与3份雄性可育材料相比,2份雄性不育材料的花蕾、花朵均较小,花序上花朵分布密度较低,而且雄性不育材料开花前存在柱头外露现象,花朵能够开放,但不能完全展开;正常可育榨菜材料花粉量大,花粉粒饱满呈椭圆形,而2份雄性不育材料花粉量极少,花粉粒圆球形、不饱满;蕾期套袋自交结果发现,5份榨菜资源的结荚率均在98%以上,但正常可育资源其自交亲和指数在10以上,而2份雄性不育资源其自交亲和指数均为0;2份雄性不育材料在蕾期进行剥蕾杂交授粉时,其亲和指数达到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雄性不育 花粉 亲和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