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Bioartificial Renal Tubule Assist Device In Vitro and Its Function of Transporting Sodium and Glucose
1
作者 董兴刚 陈江华 +2 位作者 何强 杨毅 章维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4期517-521,共5页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constructing bioartificial renal tubule assist device (RAD) in vitro and its function of transporting sodium (Na^+) and glucose an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i...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constructing bioartificial renal tubule assist device (RAD) in vitro and its function of transporting sodium (Na^+) and glucose an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in the RAD construction, rat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line NRK-52E was cultured in vitro, seeded onto the outer surfaces of hollow fibers in a bioreactor, and then cultured for two weeks to construct RAD. Bioreactor hollow fibers without NRK-52E cells were used as control. The morphologies of attached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junctions of cells and polysulfone membrane were observed with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Transportation of Na+ and glucose was measured. Oubaine and phlorizin were used to inhibit the transporting proper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RK-52E cells and polysulfone membrane were closely linked, as observed under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ter exposure to oubaine and phlorizin, transporting rates of Na^+ and glucose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RAD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Furthermore, when the inhibitors were removed, transportation of Na^+ and glucose was resto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 new RAD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in vitro, and it is able to selectively transport Na^+ and gluc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rtificial renal tubule assist device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line transport BIOREACTOR cell therapy
下载PDF
浅析管式分离机的制动装置
2
作者 由美雁 马峰 《机械》 2024年第3期32-37,共6页
管式分离机多数机型需要停机后进行人工卸料,多数管式分离机制动是切断电源后再停车,存在停机时间较长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管式分离机的分离效率,对管式分离机的制动装置进行探讨。阐述了离心机的机械制动、电磁制动、液压制动、液力... 管式分离机多数机型需要停机后进行人工卸料,多数管式分离机制动是切断电源后再停车,存在停机时间较长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管式分离机的分离效率,对管式分离机的制动装置进行探讨。阐述了离心机的机械制动、电磁制动、液压制动、液力制动和变频制动等方式,分析了各种制动装置在管式分离机上的应用可能性及其应用状况。为实现连续生产降低人工成本、避免对管式分离机机体的拆卸,可通过自动卸料装置的研制,来解决频繁停机后需人工卸料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 管式分离机 制动装置 变频器
下载PDF
智能水平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设计
3
作者 杨丽斐 钱叶蓉 +5 位作者 向俊西 史爱华 刘昕 魏沙沙 吕毅 刘鹏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模块化、操作简单、易消毒、成本低、稳定性高的智能水平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以用于管状支架内表面的细胞三维动态培养。方法:该装置由旋转培养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和控制软件组成,每个模块的外壳均由3D打印制作。其... 目的:研制一种模块化、操作简单、易消毒、成本低、稳定性高的智能水平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以用于管状支架内表面的细胞三维动态培养。方法:该装置由旋转培养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和控制软件组成,每个模块的外壳均由3D打印制作。其中,旋转培养模块由管状静电纺丝支架、细胞培养仓、磁耦合转子、聚丙烯管道等组成;驱动模块由N20减速电机、磁耦合转子组成;控制模块由ESP-8266芯片及印刷电路板组成;控制软件通过Blinker物联网平台开发,采用C++语言编程。采用该装置培养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验证该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在管状静电纺丝支架表面形成了均匀连续的细胞层。结论:该智能水平旋转式细胞培养装置可实现管状静电纺丝支架内表面细胞的均匀生长,为管状支架上的细胞培养提供了有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培养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装置 管状静电纺丝支架 人工胆管
下载PDF
便携式装置中双凸台取电微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4
作者 陈智聪 马跃 +9 位作者 杨华政 王陈鹏 刘颖隆 叶豪 刘佳伟 许晓茹 刘英丽 陈皆成 杜志伟 梁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23-3533,共11页
本工作利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和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各自优势,设计了一种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MSR)耦合微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μT-SOFC)便携式制氢发电装置。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双凸台取电的μT-SOFC... 本工作利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和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各自优势,设计了一种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MSR)耦合微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μT-SOFC)便携式制氢发电装置。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双凸台取电的μT-SOFC数学模型并验证模型(误差率小于5%)。仿真结果表明双凸台取电方式可高效地收集电流,不同电压下电池整体具有较小的温度差。MSR催化剂和阳极支撑型μT-SOFC分别使用浸渍法和挤出成型-浸浆工艺制备。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技术表征MSR催化剂和μT-SOFC材料特性。借助气相色谱仪分析MSR产物气体成分,分析得到氢气体积分数接近70%。便携式装置使用步进电机控制甲醇水溶液进液流量,可获得不同的MSR气体产物体积流量,平均最高可达1163 mL/min。应用于装置中的μT-SOFC开路电压为0.96 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90 mW/cm~2。电池在模拟实际使用4小时后,其电化学性能基本没有发生衰减。同时对此工况下的电池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电池性能主要受MSR转化效率的限制,改变空气进气方向可提高电池输出功率。目前关于微管式燃料电池及其设备的应用研究甚少,本工作对μT-SOFC在便携式装置中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微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数值模拟 制氢发电装置
下载PDF
采用螺旋状接地模块的接地装置自动化控制
5
作者 罗杰 宋平平 +1 位作者 陈锐忠 林少佳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4期61-64,88,共5页
针对接地装置当中电流泄露不足,跨步电压较大以及装设接地装置时间过长的问题,该文提出结合螺旋状接地模块的接地装置自动化控制模型。通过中央控制单元对接地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并结合气动筒调节接地装置的长度;同时通过将螺旋状接地... 针对接地装置当中电流泄露不足,跨步电压较大以及装设接地装置时间过长的问题,该文提出结合螺旋状接地模块的接地装置自动化控制模型。通过中央控制单元对接地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并结合气动筒调节接地装置的长度;同时通过将螺旋状接地模块代替传统接地模块的接地装置,以提高接地电流的引流以及泄流的水平。经过实验验证,该办法能够使跨步电压降低,同时降低接地装置控制成本。通过工作人员的接地装置装设对比,该文设计接地装置装设简单,极大提高了接地装置的装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装置 螺旋状接地模块 自动控制系统 薄管状接地模块 气动控制
下载PDF
扬州闸泵站潜水贯流泵装置性能试验与流场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丁平 刘金生 +2 位作者 葛恒军 吕玉婷 杨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206,180,共6页
为明晰扬州闸泵站潜水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该潜水贯流泵装置内流及水力性能,通过综合特性指标C.P.I对比分析了前后置灯泡体对泵装置能量性能的影响,优选了灯泡体后置的潜水贯流泵装置方案,灯... 为明晰扬州闸泵站潜水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该潜水贯流泵装置内流及水力性能,通过综合特性指标C.P.I对比分析了前后置灯泡体对泵装置能量性能的影响,优选了灯泡体后置的潜水贯流泵装置方案,灯泡体后置的潜水贯流泵装置最高效率达78.86%,此时流量为314.86 L/s,扬程为3.594 m,叶片安放角为+2°。在叶片安放角为-4°时,原型泵的飞逸转速达295.19 r/min,该飞逸转速为原型泵额定转速的1.75倍。各流量工况时直管式进水流道流线平顺,小流量工况时导叶体局部区域出现了回流且直管式出水流道内部螺旋状水流明显。随着流量的增大,灯泡体和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占比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灯泡体和出水流道占泵装置整个流道的水力损失比例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贯流泵 泵装置 水力性能 流场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织物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濛濛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获得结构稳定且紧密的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WKBT)织物,探讨了机上及机下因地组织捆绑线圈织缩造成衬纱弯曲起拱的衬纱露丝问题。采用添纱工艺及扩布装置制备了4种地组织结构及捆绑纱种类不同的WKBT织物,并分析了其外观形貌、横... 为获得结构稳定且紧密的玻璃纤维衬经衬纬纬编管状(WKBT)织物,探讨了机上及机下因地组织捆绑线圈织缩造成衬纱弯曲起拱的衬纱露丝问题。采用添纱工艺及扩布装置制备了4种地组织结构及捆绑纱种类不同的WKBT织物,并分析了其外观形貌、横纵密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添纱组织可改善脱圈后捆绑线圈周向的织缩,但衬纱起拱现象仍存在;扩布装置的应用解决了衬纱起拱的问题,结合添纱工艺可制备结构稳定且紧密的WKBT织物;4种WKBT织物经扩幅后衬纱仍具有较高的拉伸模量和衬纱强力利用率,证明本文方法在消除织缩的同时,可制备性能优异的WKBT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衬经衬纬管状织物 扩布装置 织缩 拉伸性能 衬纱强力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导叶张数对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影响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鹏程 柏周 +3 位作者 汤方平 张烨栋 郑彬 汪勇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9,共8页
【目的】研究竖井贯流泵装置在不同导叶片数影响下的受力情况。【方法】本文采用CFD方法,以某工程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TurboGrid和Icem进行网格划分,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4、5、6、8片导叶片数的双向泵装置在-2°... 【目的】研究竖井贯流泵装置在不同导叶片数影响下的受力情况。【方法】本文采用CFD方法,以某工程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TurboGrid和Icem进行网格划分,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4、5、6、8片导叶片数的双向泵装置在-2°安装角度下分别取0.85Q、Q、1.15Q的流量工况进行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结果】正反向运行情况下,导叶片数为4、5、6、8片的情况下泵装置轴向受力平均值接近,当导叶片数与叶片数成倍数关系时,轴向力脉动峰值显著增大,影响装置安全运行;叶轮径向受力均较小,可以忽略对工程的影响。将导叶片数设置为偶数时,可降低导叶受到的径向合力。【结论】在实际设计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使导叶片数与叶片数成倍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叶片数 受力分析 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大型贯流泵站噪声现场测试与降噪措施分析
9
作者 丁平 刘金生 +2 位作者 金晓宇 刘强 杨帆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49-52,共4页
为了解江苏省境内某大型贯流泵站的噪声环境,采用现场噪声测试方法对该泵站3种不同机组运行条件时泵房内不同区域的环境噪声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该泵站与同类机组形式的2座泵站的噪声,该泵站最大的噪声主要集中于250~500 Hz。通过噪声... 为了解江苏省境内某大型贯流泵站的噪声环境,采用现场噪声测试方法对该泵站3种不同机组运行条件时泵房内不同区域的环境噪声进行测试,并对比分析该泵站与同类机组形式的2座泵站的噪声,该泵站最大的噪声主要集中于250~500 Hz。通过噪声测试优选复合钢板内贴吸音棉的隔音降噪材料结构,提出基坑墙壁设置吸声结构,机组外壳包裹降噪装置、泵房顶部布置吸声空间体和悬挂吸声折片的综合降噪方案,通过降噪措施前后的环境噪声测试对比,泵房内环境噪声下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工程降噪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泵站 潜水贯流泵 噪声 降噪 测试
下载PDF
可调导叶对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10
作者 刘金生 丁平 +2 位作者 杨澎 吕玉婷 杨帆 《江苏水利》 2023年第1期13-17,27,共6页
为确保扬州闸泵站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优异性,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测试了配有双可调导叶的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的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和飞逸特性,并对比分析灯泡体位置对双向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涝工况时... 为确保扬州闸泵站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优异性,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测试了配有双可调导叶的双向潜水贯流泵装置的能量性能、空化性能和飞逸特性,并对比分析灯泡体位置对双向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涝工况时泵装置采用后置灯泡体(HZ),引水工况为前置灯泡体(QZ)的技术方案。叶片安放角-2°时,扩散可调导叶的调节角20°下HZ泵装置效率为66.2%,流量为267.03 L/s;直可调导叶的调节角12°下QZ泵装置效率为64.1%,流量为250.46 L/s。在排涝工况最高扬程3.81 m时,叶轮的必需汽蚀余量为6.9 m;在引水工况最高扬程1.2 m时,叶轮的必需汽蚀余量为5.8 m。在校核电机和水泵强度时建议采用2.5倍额定转速,确保电机和水泵能在排涝工况381.42 r/min时运转2 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闸泵站 潜水贯流泵装置 可调导叶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孟凡 裴吉 +2 位作者 李彦军 袁寿其 陈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为了研究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流态的影响,利用CFX14.5对6种导叶位置方案的双向竖井贯流泵在正向运转与反向运转时分别进行小流量工况(0.8Qdes)、设计流量工况与大流量工况(1.1Qdes)的定常计算,总计共36个工况。将数值模... 为了研究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流态的影响,利用CFX14.5对6种导叶位置方案的双向竖井贯流泵在正向运转与反向运转时分别进行小流量工况(0.8Qdes)、设计流量工况与大流量工况(1.1Qdes)的定常计算,总计共36个工况。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泵装置外特性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水力性能与流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装置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良好,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泵装置正向运转时,在小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下降,S=4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大;但是在设计流量与大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上升,S=10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小。泵装置反向运转时,导叶位置对泵装置水力性能与流态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导叶位置S=100 mm作为最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竖井贯流泵 导叶位置 水力性能 流态分析
下载PDF
双向贯流泵装置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小欣 李龙 +1 位作者 王玲玲 胡德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青龙桥河双向贯流泵各工况的装置性能曲线、汽蚀特性、流道水力损失分布、轴功率等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双方程紊流模型对泵装置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是可行、有效的;利用数值仿真技... 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青龙桥河双向贯流泵各工况的装置性能曲线、汽蚀特性、流道水力损失分布、轴功率等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双方程紊流模型对泵装置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是可行、有效的;利用数值仿真技术优化泵站型线,可显著地提高装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贯流泵 装置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管式液相加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华 汤云超 +2 位作者 曾志煜 翁惠新 王基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采用管式反应器实验装置进行催化裂化柴油(LCO)液相加氢反应。在单反应管模式下,考察了反应压力、混氢量、空速、温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及混氢量对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的影响;在双反应管串联模式(中间补氢)下,考察了不同混氢量对加氢... 采用管式反应器实验装置进行催化裂化柴油(LCO)液相加氢反应。在单反应管模式下,考察了反应压力、混氢量、空速、温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及混氢量对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的影响;在双反应管串联模式(中间补氢)下,考察了不同混氢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反应管催化裂化柴油液相加氢反应较为适宜的条件为压力6.5 MPa、混氢量(质量分数)0.56%、空速2.0h-1、温度360℃;管式反应器液相加氢的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差在10~20℃之间,热点温度出现在床层高度的15%~30%范围,最为合适的补氢点应在热点温度高峰出现下落趋势处。采用双反应管串联装置进行催化裂化柴油液相加氢反应,可使脱硫率、脱氮率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管式反应器 液相加氢 混氢器
下载PDF
后置灯泡式贯流泵装置模型的优化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施卫东 张德胜 +1 位作者 关醒凡 曹卫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8-1253,共6页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金湖泵站低扬程大流量工况要求,研制了贯流泵装置水力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全流场数值模拟,并对叶片出口和导叶之间的距离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当叶片出口和导叶之间距离为...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金湖泵站低扬程大流量工况要求,研制了贯流泵装置水力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全流场数值模拟,并对叶片出口和导叶之间的距离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当叶片出口和导叶之间距离为0.11倍叶轮外径时,内部流动较稳定,装置效率高;当该距离为0.03和0.33倍叶轮外径时,导叶出口分别形成了脱流区和旋涡区。流线运动轨迹表明导叶出口存在一定的剩余环量,呈螺旋流态进入出水流道,没有出现局部旋涡。优化后的装置模型经过3个不同试验台的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流量大,效率高,在-4°叶片角下,最高效率达到79.40%;在2.92m扬程下,流量为329L/s,汽蚀比转速为1267,效率达到79.15%,该模型可供南水北调工程及其他工程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贯流泵 水力模型 装置试验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的试验与隔震结构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永山 孙峰 +2 位作者 王焕定 魏陆顺 张建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本文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短柱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装置的构造,对隔震装置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传统结构模型与隔震结构模型的对比实验作了仿真计算与分析.从计算结果可知,钢管混凝土基底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和推广... 本文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短柱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装置的构造,对隔震装置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传统结构模型与隔震结构模型的对比实验作了仿真计算与分析.从计算结果可知,钢管混凝土基底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和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装置 钢管混凝土短柱 隔震结构 仿真
下载PDF
基于城镇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的新型原位强化脱氮装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贺 杨银川 +4 位作者 黄民生 杨乐 尹超 何岩 曹承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共10页
为了有效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厂的脱氮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原位强化脱氮装置——管式生物净水装置(Tubular bio-purification device, TBD),分别以丝瓜络、棕丝、甘蔗渣和化学纤维填料等4种固体材料为TBD的填充基质,通过对比不同基质类型的... 为了有效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厂的脱氮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原位强化脱氮装置——管式生物净水装置(Tubular bio-purification device, TBD),分别以丝瓜络、棕丝、甘蔗渣和化学纤维填料等4种固体材料为TBD的填充基质,通过对比不同基质类型的TBD的强化脱氮性能,得出TBD的最佳填充基质,并结合基质生物膜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解析其脱氮机理.结果表明,以甘蔗渣为填充基质的TBD对水体中氮素的去除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基质,其对NH_4^+-N、NO_3^--N、NO_2^--N及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2%、64%、97%和82%,经过其净化的水体NH_4^+-N及TN浓度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因此甘蔗渣是TBD的最佳填充基质;填充甘蔗渣的TBD的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较高,其Chao1指数为9 743.55、Shannon指数为6.37,其微生物群落结构中反硝化相关菌群占绝对优势(23.75%),并含有一定比例的硝化(7.73%)及厌氧氨氧化(2.0%)相关菌群,表明填充甘蔗渣的TBD内部环境有利于脱氮功能菌群的富集和生长.本研究以期为该装置服务于城镇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过程中强化脱氮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依据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生活污水厂 提标改造 强化脱氮 原位净化 管式生物净水装置
下载PDF
竖井贯流泵装置进出水流道优化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秋景 郑源 阚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135,共4页
为了解竖井贯流泵装置的适用性,结合南通九圩港提水泵站,采用UG与ANSYS软件对进出水流道、叶轮和导叶体进行了实体建模与网格剖分,对比分析了初设方案与优化方案下竖井段、出水段、泵装置内部等的流场。结果表明,优化汇流段型线能够明... 为了解竖井贯流泵装置的适用性,结合南通九圩港提水泵站,采用UG与ANSYS软件对进出水流道、叶轮和导叶体进行了实体建模与网格剖分,对比分析了初设方案与优化方案下竖井段、出水段、泵装置内部等的流场。结果表明,优化汇流段型线能够明显提高泵装置的水力性能,确保竖井空间及流道壁厚,有利于机组安装维护。根据优化结果适当调整传动比,提高水泵转速,可保证泵装置的最大扬程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贯流泵装置 进出水流道 数值分析 型线优化
下载PDF
电动机前置和电动机后置潜水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陆伟刚 王东伟 +2 位作者 施伟 刘军 徐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5-331,共7页
为了推动潜水贯流泵装置在低扬程泵站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动机前置的新型潜水贯流泵装置型式.基于某大型潜水贯流泵站的设计参数,分别设计了电动机前置和电动机后置2种型式的潜水贯流泵装置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2种型式潜水贯流泵装... 为了推动潜水贯流泵装置在低扬程泵站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动机前置的新型潜水贯流泵装置型式.基于某大型潜水贯流泵站的设计参数,分别设计了电动机前置和电动机后置2种型式的潜水贯流泵装置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2种型式潜水贯流泵装置的三维流场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预测泵装置的扬程和效率,并比较其水力性能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这2种型式潜水贯流泵装置的进水流道内水流收缩都平缓均匀、流线层次分明,电动机前置方案出水流道内水流扩散平缓且无旋涡或其他不良流态,电动机后置方案出水流道内主流偏向流道扩散段右下侧并在左上侧产生旋涡;电动机前置方案的流道水头损失小、泵装置效率高,水力性能优于电动机后置方案;电动机前置方案的潜水电动机密封更可靠、电动机支撑结构更合理、水泵导叶体的水力设计更成熟.潜水贯流泵装置应优先采用电动机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贯流泵装置 电动机前置 电动机后置 水力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型竖井贯流泵压力脉动及轴系模态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国材 郭绘娟 +4 位作者 胡大明 石俊峰 郑源 阚阚 杨剑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为研究某大型竖井贯流泵的稳定性,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南水北调某泵装置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来研究水泵的压力脉动分布规律和轴系模态。计算结果表明:贯流泵转轮进口及出口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时域图呈现出周期性;压力脉动的主频多... 为研究某大型竖井贯流泵的稳定性,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南水北调某泵装置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来研究水泵的压力脉动分布规律和轴系模态。计算结果表明:贯流泵转轮进口及出口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时域图呈现出周期性;压力脉动的主频多为转频和转轮倍频,脉动幅值有随着扬程增大而增大;转轮转动是形成轴向水推力的主要因素,轴向力和径向力随着扬程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轴系在水体中固有频率下降幅度较小,干湿模态的高阶频率基本一致;对比非定常计算结果和模态分析结果,与转轮的固有频率差距较大,不容易引起共振,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模态优化结果显示,随着主轴直径的增大,轴系各阶的固有频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增长主轴长度,各阶的固有频率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轴承长度的增长会导致各阶的固有频率随之增大,其中增长轴承长度以及增大轴直径的变化对固有频率的影响更为明显,1阶频率分别增大83%和18%。研究结果为贯流泵装置水力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贯流泵装置 轴系 压力脉动 模态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减震控制装置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锐 王浩 +1 位作者 宗周红 陈政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535-541,共7页
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对于桥梁结构的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主跨368m的茅草街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建立了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 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对于桥梁结构的抗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主跨368m的茅草街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建立了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及减震控制研究,重点进行了弹性连接装置和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位置布设减震装置时的效果。结果表明,纵飘振型对该桥肋纵向相对位移的贡献最大;弹性连接装置和阻尼器均能有效减小地震作用下该桥的肋梁纵向相对位移;综合考虑各关键部位的地震响应时,同时采用两类减震装置并将其分散布置时的减震效果最佳。结论可供大跨度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抗震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减震控制 弹性连接 阻尼器 非线性时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