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疣壁虎tubulin beta3基因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 秦勇 +2 位作者 顾云 刘炎 刘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401,共7页
Tubulin beta3(TUBB3)是特异表达于神经元的微管蛋白tubulin beta家族成员,被认为在维持轴突正常状态起着重要作用,是神经元特异的标志蛋白。该研究旨在获得多疣壁虎TUBB3全长cDNA序列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多疣壁虎断尾再生... Tubulin beta3(TUBB3)是特异表达于神经元的微管蛋白tubulin beta家族成员,被认为在维持轴突正常状态起着重要作用,是神经元特异的标志蛋白。该研究旨在获得多疣壁虎TUBB3全长cDNA序列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多疣壁虎断尾再生提供基因和抗体工具。根据多疣壁虎中枢神经组织cDNA文库中TUBB3的EST片段序列,采用RACE-PCR方法,获得了全长cDNA,序列全长1790bp,编码450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TUBB3蛋白高度同源;RT-PCR方法和Northern blotting检测了TUBB3组织表达谱及其转录本的大小;在GenBank登录号为JQ080315;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多疣壁虎的TUBB3蛋白与鸡的TUBB3蛋白在进化距离上较近;构建pET-32a-TUBB3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并纯化TUBB3蛋白,获得兔抗壁虎TUBB3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大于1:65536,Western blotting方法证实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识别多疣壁虎神经组织的的TUBB3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疣壁虎 tubulin beta 3 分子克隆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感基因1及微管蛋白β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2
作者 李勇平 雷傲利 +1 位作者 李文革 李复红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411-2414,共4页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3阳性为A组(n=16),2阳性+1阴性为B组(n=18),1阳性+2阴性为C组(n=19),3阴性为D组(n=21),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结果 74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5%、55.41%、47.30%。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及TUBB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最高,A组均最低。结论 ERCC1、BRCA1、TUBB3联合检测能够为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提供参考,有助于筛选有效治疗人群,提高G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微管蛋白β3 晚期肺鳞状细胞癌 GP方案
下载PDF
ERCC1、RRM1和TUBB3指导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柯红 崔洁 +4 位作者 王小松 聂成钢 王雪梅 罗备 涂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NSCLC患者,按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个体化化疗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63.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和50.0%(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患者的有效率高于B组相同方案化疗者;2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05);2组不良反应无差异且均易耐受。结论: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策略下运用效果更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个体化方案 分支DNA-液相芯片
下载PDF
RRM1、β-Tubb3、ERCC1表达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涛 陈余清 +7 位作者 李殿明 李伟 王效静 黄礼年 闵生萍 张永 徐晓玲 孙耕耘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541-1544,1547,共5页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人微管蛋白β3(β-Tubb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Ⅲb/Ⅳ期NSCLC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人微管蛋白β3(β-Tubb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Ⅲb/Ⅳ期NSCLC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试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法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RRM1、β-Tubb3、ERCC1 mRNA的表达,并根据RRM1、β-Tubb3表达结果,试验组选择铂类联合吉西他滨(GP方案)、长春瑞滨(NP方案)、紫杉醇(TP方案)或培美曲赛的两药化疗方案;对照组随机给予任何一种两药联合化疗。比较2组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1%和3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7%和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0.7%,较对照组32.6%显著增高(P<0.01)。NP、T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6.7%,较对照组29.5%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ERCC1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8.7%和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表达与高表达生存期分别11.4个月和1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RRM1、β-Tubb3表达水平指导Ⅲb/Ⅳ期NSCLC个体化治疗较随机选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客观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人微管蛋白β3 核苷酸还原酶M1 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