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tubulin-Ⅲ和Stathmin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蒲骁麟 王峻 +6 位作者 许林 马俊青 王之露 刘福银 杨民 樊卫飞 孟丽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背景与目的长春瑞滨+顺铂/卡铂(NP)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化疗方案之一。本课题通过研究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和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对NP方案敏感性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背景与目的长春瑞滨+顺铂/卡铂(NP)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化疗方案之一。本课题通过研究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和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对NP方案敏感性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择药依据。方法以Western blot法测定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和Stathmin蛋白的表达,依据表达高低分为4组:二者均低表达的L组,仅β-tubulin-Ⅲ低表达的B组,仅Stathmin低表达的S组,及二者皆高表达的H组;同时所有患者接受2或4周期的长春瑞滨+顺铂/卡铂(NP)方案化疗,观察各组患者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中位生存期(media survival time,MST)、疾病进展时间(timetoprogress,TTP)。结果共90例ⅢB-Ⅳ期的NSCLC患者入组,L组22例,B组、S组均23例,H组22例,各组RR分别为68.2%、26.1%、30.4%、22.7%,L组优于其它3组(P<0.05);各组MST分别为377天、305天、321天、271天,TTP分别为240天、182天、190天、166天,均显示出L组优于其它3组(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和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对NP方案的敏感性有关,可作为选择合适化疗药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化疗 β-tubulin- STATHMIN
下载PDF
南疆部分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苯并咪唑抗性相关分子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2
作者 张颖 瓦热斯·吐尔松 +7 位作者 辛连喜 热依兰木·吐尔洪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阿得力江·吾斯曼 胡敏 巴音查汗·盖力克 郭庆勇 赛福丁·阿不拉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6,共8页
为了解南疆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性相关分子β-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态性,本研究对克州及喀什的183条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进行ITS-2基因特异性PCR鉴定后,对抗药相关的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对该抗药基因... 为了解南疆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性相关分子β-微管蛋白基因的多态性,本研究对克州及喀什的183条捻转血矛线虫成虫进行ITS-2基因特异性PCR鉴定后,对抗药相关的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对该抗药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67、198和200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2个地区种群中,198位点及200位点均发生不同程度突变,且以198位点突变为主,暂未在167位点发生突变;两地共发现了5种基因型,其中198位点纯合敏感型及200位点纯合抗药型(喀什12条占12.37%,克州2条占2.33%),198位点纯合抗药型及200位点纯合敏感型(喀什23条占23.71%,克州7条占8.14%)两地均存在,提示这2个种群都存在抗药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南疆部分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种群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存在苯并咪唑类药物抗药性突变,为新疆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有效防控及抗药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苯并咪唑 捻转血矛线虫 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新疆南疆
下载PDF
非黏液型肺腺癌中β-Tubulin-Ⅲ作为早期浸润灶标志物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清海 陈惠玲 +2 位作者 曾德华 王旭洲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54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组织中β-Tubulin-Ⅲ、CD34、CD31、FⅧRAg和CollagenⅣ-Laminin的表达。结果β-Tubulin-Ⅲ在IA(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以及实性腺癌)中均强阳性;在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中均阴性;在原位及浸润性黏液腺癌中均阴性。AAH、AIS及MIA原位癌成分的基膜和间质细胞中CD34均呈阳性,原位黏液腺癌及各类IA中无CD34阳性的间质细胞和基膜。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有CollagenⅣ-Laminin阳性的基膜围绕,后两者基膜显著增厚;各类IA成分无基膜围绕。结论β-Tubulin-Ⅲ可作为非黏液型肺腺癌早期浸润灶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β-tubulin-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β-tubulin-Ⅲ基因表达与长春瑞滨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海靖 张秀霞 窦珊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入选45例NSCLC患者,随机分入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PDD)组成N...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入选45例NSCLC患者,随机分入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PDD)组成NP方案化疗组(23例),吉西他滨(GEM)联合PDD组成GP方案组(22例),观察两组对化疗的反应;同时以RT-PCR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β-tubulin-Ⅲ蛋白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对化疗总的有效率相似,在NP组内,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测量值为(4.8±1.9),而无效患者为(15.8±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患者β-tubulin-Ⅲ蛋白的测量值为(3.7±1.5),无效患者为(1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组10例无效,12例有效,有效与无效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和β-tubu-lin-Ⅲ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关,β-tubulin-Ⅲ基因高表达,提示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低,宜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微管蛋白-Ⅲ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疗法 长春瑞滨
下载PDF
β-tubulin-Ⅲ基因表达与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敏感度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洪 周星明 +2 位作者 王小红 苏丹 陶开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mRNA表达与诺维本+顺铂(NP)方案化疗敏感度的关系。方法单基因定量法检测已手术Ⅱ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表达,所有患者行NP方案化疗,并随访患者的无... 目的探讨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mRNA表达与诺维本+顺铂(NP)方案化疗敏感度的关系。方法单基因定量法检测已手术Ⅱ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表达,所有患者行NP方案化疗,并随访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DFS)和总体生存率(OS),统计学分析β-tubulin-Ⅲ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DFS和OS的关系。结果 73例患者的OS与β-tubulin-Ⅲ的表达有关(P<0.01),患者的DFS与β-tubulin-Ⅲ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1)。β-tubulin-Ⅲ低表达者的OS、DFS均高于β-tubulin-Ⅲ高表达者(P<0.05)。结论Ⅱ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及化疗敏感度的一个指标,为选择合适化疗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化疗 β-tubulin-
下载PDF
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金庆 王英超 +3 位作者 邵秀玲 季蕾 张静 尹伟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18-119,132,共3页
利用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β-tubulin一段保守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检测,并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可达5 pg/μL,适合于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β-tubulin基因 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 特异性 灵敏度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建刚 王惠琴 +2 位作者 任加良 张丽媛 陈方园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007-3010,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β微管蛋白3(β-tubulin-Ⅲ,TUBB3)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蛋白的表达,为临床上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β微管蛋白3(β-tubulin-Ⅲ,TUBB3)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蛋白的表达,为临床上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化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EGFR基因的29种突变情况检测结果筛选出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128例晚期NSCLC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选患者肿瘤组织中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观察各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情况、相关性以及与生存期的关系,来评估其在晚期NSCLC患者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3%、60.16%、54.69%和50.78%;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分型均无关(P>0.05);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TS、ERCC1和RRM1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23.33±1.22)个月、(22.97±1.41)个月、(18.57±2.03)个月和72.73%、68.63%、65.08%,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7.43±1.68)个月、(17.63±0.97)个月、(15.93±1.87)个月]和2年存活率(51.19%、49.35%、4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表达阴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17.03±1.55)个月和58.62%,与表达阳性患者的(16.87±1.36)个月和48.5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表达程度来筛选效能较好的化疗药物,指导EGFR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同时,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在判断预后方面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 胸苷酸合成酶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β微管蛋白3 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
下载PDF
β-Tubulin-Ⅲ在肺腺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张华 王萌 +1 位作者 刘琦 张亚男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7期1768-1770,共3页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腺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于术前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学显微镜法检测血清β-Tubulin-Ⅲ表达水平,结合影像、随访结果,分析其在术前分期诊...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腺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于术前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学显微镜法检测血清β-Tubulin-Ⅲ表达水平,结合影像、随访结果,分析其在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肺腺癌组织中均基本无β-Tubulin-Ⅲ表达,浸润性腺癌(IA)肺腺癌组织中β-Tubulin-Ⅲ表达情况均优于AAH、AIS及MI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4期肺腺癌患者β-Tubulin-Ⅲ表达量高于T1~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1期肺腺癌患者无β-Tubulin-Ⅲ阳性表达,N3期肺腺癌患者β-Tubulin-Ⅲ表达量高于N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沿区、非前沿区分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Tubulin-Ⅲ强阳性表达可提示肺腺癌早期浸润,能够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ubulin- 肺腺癌 术前分期诊断
下载PDF
β-Tubulin-III Is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 for the Early Invasive Foci of Non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
9
作者 Qinghai Yang Huiling Chen +2 位作者 Dehua Zeng Xuzhou Wang Zhiyong Zheng 《Ope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6年第3期162-170,共10页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D34, β-Tubulin-III and Collagen IV-Laminin in 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 the AIS compon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 and early in...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D34, β-Tubulin-III and Collagen IV-Laminin in 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 the AIS compon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 and early invasive foci, in order to find a valuable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 for discriminating AIS and its early invasive foci. Methods: A total of 51 AIS patients and 88 MIA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addition, 40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 patients and 54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IA)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s control.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β-Tubulin-III, CD34, CD31, F8 and Collagen IV-Laminin was performed by serial sectioning. β-Tubulin-III was used to show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foci, CD34 was used to indicate interstitial cells in AIS, CD31 and F8 were used to identify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in tumor tissues, and Collagen IV-Laminin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basement membrane component of AIS. Results: The basement membranes and interstitial cells of AAH, AIS and the AIS component of MIA ha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34, while mucinous AIS and various invasive adenocarcinomas had no CD34-positive basement membranes or interstitial cells. Invasive cancers such as alveolar adenocarcinoma,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micro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and solid adenocarcinoma had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β-Tubulin-III, while AAH, AIS and the AIS component of MIA, and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had negative expression of β-Tubulin-III. AAH, AIS and the AIS component of MIA were surrounded by basement membrane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IV-Laminin, AIS and the AIS component of MIA had significantly thickened basement membranes, and none of invasive adenocarcinomas was surrounded by basement membranes.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CD34, β-Tubulin-III, and Collagen IV-Laminin discriminates AIS component of lung adenocarcinoma from early invasive foci, with the efficacy of β-Tubulin-III being the best. Staining of β-Tubulin-III precisely identifies the early invasive foci of MIA, and can be used as a marke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arly invasive foci of non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β-tubulin-III Lung Adenocarcinoma MIA
下载PDF
棉花β-tubul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纤维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党媛玥 马建江 +5 位作者 杨书贤 宋吉坤 贾冰 冯盼 陈全家 于霁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585-4601,共17页
【目的】β-微管蛋白是棉纤维细胞形态建成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纤维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鉴定棉花β-tubulin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深入探究β-tubulin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β-微管蛋白是棉纤维细胞形态建成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纤维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鉴定棉花β-tubulin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深入探究β-tubulin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BLAST方法,在4个棉种基因组中鉴定β-tubulin基因家族成员,并结合ProtParam tool分析理化性质、MEGA7.0构建系统进化树、Mapchart2.2绘制染色体定位图、MEME分析保守基序、PlantCARE分析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根据39个材料发育纤维转录组数据分析陆地棉β-tubulin基因家族的表达水平,并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鉴定影响纤维品质性状形成的β-tubulin基因。【结果】在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AD1)、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AD2)、亚洲棉(Gossypiumarboretum,A2)和雷蒙德氏棉(Gossypiumraimondii,D5)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到36、37、19和18个β-tubulin基因,且在四倍体棉种中的数目约是二倍体棉种数目的二倍,系统进化将其分为ClusterⅠ—ClusterⅤ共5个亚组。系统进化与共线性分析发现,与陆地棉β-tubulin基因家族相比,海岛棉与二倍体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亲缘关系更近。保守结构域均具有典型的Tubulin和Tubulin-C。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421—508,等电点为4.68—5.09。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获得生长发育响应相关元件、激素响应相关元件和胁迫响应相关元件等,表明β-tubulin基因参与细胞的生长调节。利用TM-1转录组数据对36个陆地棉β-tubulin基因表达模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有42%基因在纤维中优势表达;此外,利用海陆群体动态纤维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6和11个β-tubulin基因分别与纤维马克隆值、比强度和纤维长度显著相关,其中4个基因同时影响纤维长度和比强度性状。【结论】4个棉种中共鉴定出110个β-tubulin基因家族成员,氨基酸理化性质和序列高度保守而启动子序列调控元件多样;筛选出陆地棉纤维优势表达的β-tubulin基因家族成员,并发掘潜在调控纤维发育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β-tubulin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纤维发育
下载PDF
基于EF-1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棉花枯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分析
11
作者 王海莹 陈小海 +5 位作者 钟烨仪 龚举武 刘平 Chin Yaoxian 王沛政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344,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棉花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探究新疆棉花枯萎病菌株的分群及其演化。【方法】2022年在新疆不同植棉区共分离出22株棉花枯萎病菌株,对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α,EF-1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从美... 【目的】通过分析棉花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探究新疆棉花枯萎病菌株的分群及其演化。【方法】2022年在新疆不同植棉区共分离出22株棉花枯萎病菌株,对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1α,EF-1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获取36个棉花枯萎病菌株的相关基因序列信息。基于上述基因序列分别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基于57条EF-1α基因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棉花枯萎病菌可分为3大群,第1大群包含来自新疆、河北和澳大利亚的共31个枯萎病菌株,该大群可分成4个亚群;第2大群包含25个枯萎病菌株,构成比较复杂,可分成3个亚群;第3大群仅包含美国菌株LA140。基于28条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本次分离的新疆棉花枯萎病菌株与棉花枯萎病菌7号和8号生理小种不同。根据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将棉花枯萎病菌株分为19个单倍型,新疆21个棉花枯萎病菌株归属于有共同起源的5种单倍型。【结论】本研究分离的新疆棉花枯萎病菌株与已报道的棉花枯萎病菌1~8号生理小种均不相同,但与河北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EF-1α单倍型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所有棉花枯萎病菌均从1号生理小种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菌 单倍型分析 遗传多样性分析 延伸因子1α β微管蛋白
下载PDF
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模式检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硕 朱家林 +3 位作者 朱威龙 潘李隆 张青文 刘小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8-1817,共10页
【目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检测棉铃虫α、β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棉铃虫3龄幼虫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HeTubA),采用荧... 【目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检测棉铃虫α、β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棉铃虫3龄幼虫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HeTubA),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棉铃虫α、β-微管蛋白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成虫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得到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Q069957)。序列分析表明,HeTubA开放阅读框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氨基酸序列包含多个α-微管蛋白保守区。与其它一些昆虫的一致性分析表明,HeTubA与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及家蚕(Bombyx mori)的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α-微管蛋白基因在长期进化中非常保守。荧光定量PCR表明,棉铃虫α、β-微管蛋白基因不具有生长发育阶段及成虫器官特异性,且二者均在复眼表达高,腹部表达低;HeTubA在末龄幼虫期和蛹期高水平表达,HeTubB在末龄幼虫期和成虫期高水平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对2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进一步进行了蛋白质3D结构的构建,可用于深入研究2种微管蛋白基因的功能及开发新型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Α-微管蛋白 Β-微管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3D结构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β-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红霞 陆悦健 +1 位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29,共6页
应用 3对引物 ,从禾谷镰孢菌 (Gibberellazeae)对多菌灵 (MBC)的敏感菌株 (MBCS)和田间及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 (MBCR)中扩增 β 微管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 1 631bp ,包含 3个内含子 ,编码 447aa ,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 β 微管蛋... 应用 3对引物 ,从禾谷镰孢菌 (Gibberellazeae)对多菌灵 (MBC)的敏感菌株 (MBCS)和田间及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 (MBCR)中扩增 β 微管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 1 631bp ,包含 3个内含子 ,编码 447aa ,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 β 微管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达 95 .1 2 %~ 99.30 %。MBCS 和MBCR 菌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MBCR 菌株未发生任何位点的突变 ,说明G .zeae对MBC的抗药性机制并非像其他丝状真菌一样由 β 微管蛋白 1 98位氨基酸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β-微管蛋白基因 克隆 多菌灵 抗药性 小麦赤霉病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与多菌灵抗药性相关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红霞 陆悦健 +1 位作者 周明国 王晓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60,共5页
采集、分离获得江苏省通州市4乡镇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223个菌株,对多菌灵(MBC)和乙霉威(NPC)的敏感性测定得到2种表型,其中143个菌株为MBCSNPCHR,其余80个菌株为MBCHRNPCS,后者对温度7~28℃不敏感。苯并咪唑类杀... 采集、分离获得江苏省通州市4乡镇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223个菌株,对多菌灵(MBC)和乙霉威(NPC)的敏感性测定得到2种表型,其中143个菌株为MBCSNPCHR,其余80个菌株为MBCHRNPCS,后者对温度7~28℃不敏感。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通过与抗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结合,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克隆S.sclerotiorum6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获得大小为874个碱基、编码273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与典型模式菌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crassa)进行序列比较发现具高度同源性。研究证明S.sclerotiorum的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是导致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抗药性的主要原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与其他抗多菌灵真菌一致,与乙霉威之间存在明显负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菌核病菌 Β-微管蛋白 多菌灵 抗药性 基因突变 杀菌剂
下载PDF
浙江省葡萄炭疽菌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陈聃 时浩杰 +2 位作者 吴慧明 徐志宏 张传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5-668,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诸暨市和金华市的3个葡萄...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诸暨市和金华市的3个葡萄重要产区的108个葡萄炭疽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并对甲基硫菌灵敏感和抗药性菌株中的β-tubulin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和比较。【结果】所采集菌株群体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37.04%,且均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Ben HR),Ben HR对多菌灵和乙霉威表现双重抗药性,其β-tubulin基因的第200位密码子从TTC突变为TAC,导致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为络氨酸(Tyr)。所采集菌株群体共检测到33个(30.56%)对戊唑醇表现低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结论】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乙霉威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甲基硫菌灵 乙霉威 戊唑醇 抗药性 β-tubulin基因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黏虫体内两种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樊东 秦松柏 +1 位作者 朴冬花 许艳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5,共6页
以黏虫4龄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扩增得到该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各1条。其中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1443个碱基,包括一个1353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450个氨基... 以黏虫4龄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扩增得到该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各1条。其中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1443个碱基,包括一个1353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450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0.0ku。氨基酸的142~148位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GGGTGSG,在氨基酸序列的C-端有一个酪氨酸残基,N-端存在一个对转录后调控非常重要的保守区MRECI序列,以上特点与其他昆虫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同。黏虫口微管蛋白基因eDNA序列含1906个碱基,开放读码框1344个碱基,编码氨基酸447个,分子量约为50.2ku,等电点4.75。1~4个氨基酸MREI为β微管蛋白转录后调控信号,140~146GGGTGSG位同样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序列比对表明,克隆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与其他昆虫的α和β微营蛋白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都是高度同源的,黏虫与家蚕(Bombyx mori)α微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3%,与其他3种夜蛾科昆虫α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更是达到100%。黏虫与家蚕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7%,与烟草天蛾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6%。两个基因的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分别为EU100016和EU234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α微管蛋白 β微管蛋白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抗苯并咪唑的小麦赤霉病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陆悦健 周明国 +2 位作者 叶钟音 D.W.Hollomon J.A.Butters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研究用真菌 β-微管蛋白基因的通用寡聚核苷酸引物 B1和 B3,扩增并克隆了一段 82 1bp的小麦赤霉病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的 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该序列设计了 F.graminearumβ-微管蛋白基因的特异性测序引... 本研究用真菌 β-微管蛋白基因的通用寡聚核苷酸引物 B1和 B3,扩增并克隆了一段 82 1bp的小麦赤霉病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的 β-微管蛋白基因片段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根据该序列设计了 F.graminearumβ-微管蛋白基因的特异性测序引物 ,测定了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不同抗感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 ,结果表明不同 F.graminearum菌株的 β-微管蛋白的 16 5,198,2 0 0和 2 57位氨基酸未发生突变 ,在克隆的片段内也未发现核苷酸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改变。表明该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与目前已知的其它真菌有所不同 ,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β-微管蛋白基因 多菌灵 抗药性
下载PDF
一株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转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成华 樊彦红 +1 位作者 刘国芳 张海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147,共5页
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可以转化DON的真菌,命名为NJA-1。用引物Bt2a、Bt2b扩增了该菌的β-tubulin基因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DQ902579。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最... 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可以转化DON的真菌,命名为NJA-1。用引物Bt2a、Bt2b扩增了该菌的β-tubulin基因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DQ902579。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最终鉴定该菌株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该菌与塔宾曲霉AY820009的同源性为99%。在pH6.0、30℃、14 d内其对DON的平均转化率为94.4%。HPLC-MS分析结果表明,DON转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4.4,比DON的相对分子质量(296.3)增加了18.1。该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DON的最高耐受浓度为40 mg.L-1。提示:该菌可用于DON的生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生物转化 分离 鉴定 β-tubulin基因 塔宾曲霉
下载PDF
梓醇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β-微管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如秀 彭杰 +2 位作者 刘宇 刘金凤 汪艳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梓醇高、中、低剂量组。以缺氧缺糖... 目的观察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梓醇高、中、低剂量组。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恢复氧和糖的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培养基,梓醇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终浓度为100、20、10μg/m L药物,应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窦房结细胞凋亡率、β-tubulin的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β-tubulin裂解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梓醇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β-tubulin结构明显完整,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梓醇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窦房结细胞凋亡,保护窦房结β-tubulin形态可能是地黄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窦房结细胞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Β-微管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