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alterat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明华 GreenblattMS FeitelsonMA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7年第4期257-260,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 )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 infection. Methods: Tumor tissues and surrounding nontumortissu...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 )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 infection. Methods: Tumor tissues and surrounding nontumortissues of sixteen PHC cases were studi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to detect the state of HBV-DNA in tissues, by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determine HBsAg, HBxAg and p53 protein, and by PCR directed sequencing toanalyse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gene exons 5 to 8. Results: Among the 16 cases. 13 cases were HBV-DNA posi-tive, 10 tumor cases and 13 nontumor tissues cases HBxAg positive, and 9 cases posltive for p53 protein. The se-quencing of p53 gene point mutation was found in 5 cases, only one of which was sited at codon 249 G to T. Con-clusion: The mutation of p53 gene codon 249 is infrequent in HBV related PHC,indic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p53protein in cel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HBxAg. HBxAg binding to p53 protein and inactivation of p53functio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MA hepatitis B virus X ANTIGEN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mutation
下载PDF
虎杖苷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2
作者 祝金华 赵士梅 +3 位作者 马秀岩 郭闯 王媛 唐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35-839,843,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PD)调节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 目的探讨虎杖苷(PD)调节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确定最佳实验浓度。将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虎杖苷低、中、高浓度组(PD-L组、PD-M组、PD-H组)、虎杖苷+Akt激活剂组(PD+SC79组),Transwell小室法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kt、MDM2、p53磷酸化水平,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评价虎杖苷对胆囊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 h,可显著抑制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选择10、20、40 mmol/L的虎杖苷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PD-L组、PD-M组、PD-H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PD-H组比较,PD+SC79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虎杖苷干预治疗后,小鼠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虎杖苷可以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 胆囊癌细胞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下载PDF
Changes of p53 and Waf1p21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被引量:13
3
作者 WANG Li Dong 1, YANG Wan Cai 1, ZHOU Qi 1, XING Ying 1,JIA Yun Ying 2 and ZHAO Xin 1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0-32,共3页
AIM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p53, Waf1p21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determined by PCNA at different stages of huma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METHODS Biopsied and resected esophageal ti... AIM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p53, Waf1p21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determined by PCNA at different stages of huma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METHODS Biopsied and resected esophageal tissues from a high risk populat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northern China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All the specimens were fixed with 85% alcohol and further processed with routine histology. The avidin 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 (ABC)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53, Waf1p21 and PCNA. RESULTS The strong nuclear staining for p53, Waf1p21 and PCNA was observed in the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um and the epithelia with different severities of lesions. As the lesions progressed to dysplasia (DYS) and to esophageal squamons cell carcinoma (SCC), the percentage of Waf1p21 immunoreactivit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Waf1p21 immunostaining 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normal to basal cell hyperplasia (BCH), but there was no further increase in DYS and in SCC. The total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 for Waf1p21 stain appeared to be lower than that of p53 in normal and BCH esophageal epithelia and much lower in DYS and SCC. The Waf1p21 positive immunostaining cells were located at the third and forth cell layers in half of the samples examined, which was 2~4 cell layers higher than that of PCNA and p53 in the same histological categories of normal, BCH and DYS. CLNCLUSION The low levels of Waf1p21 at the stage of DYS may be related to a functional loss of p53. Other mechanisms may also be responsible to the lack of Waf1p21 expression in DYS and 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neoplasms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p53 geneS Waf1p21 genes suppressor tumor
下载PDF
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相关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4
作者 贾明昊 张石垒 +3 位作者 刘铁兵 角逸飞 刘现立 刘江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6-386,共11页
背景胰腺癌相关死亡达恶性肿瘤死亡第3位.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可显著影响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抑癌基因p53突变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相关性尚无统一证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 背景胰腺癌相关死亡达恶性肿瘤死亡第3位.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可显著影响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抑癌基因p53突变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相关性尚无统一证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三项侵袭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23-08-31之前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采用Meta分析评估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的相关性,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有14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胰腺癌组织p53蛋白平均表达率为35.6%,p53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侵袭特征显著相关:胰腺癌p53蛋白高表达与低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发生的危险度比分别为:1.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0-1.50]、1.23[95%CI:1.03-1.47]和1.22[95%CI:1.00-1.48].亚组分析显示,研究人群、样本量、和发表时间可影响总Meta分析结果.敏感性分析可改变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研究的总效应量,但不改变淋巴结转移的效应量.发表偏倚分析显示神经浸润研究存在发表偏倚,而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研究无发表偏倚.结论p53蛋白表达是胰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检测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可为评估胰腺癌侵袭特征提供分子病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抑癌基因p53 淋巴结转移 脉管浸润 神经浸润 META分析
下载PDF
Hp、RASAL2、CDH1及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5
作者 马越 陈伟 +2 位作者 刘宝英 付丹丹 周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RASAL2)、钙黏蛋白1(CDH1)及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52例,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胃癌前病变52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RASAL2)、钙黏蛋白1(CDH1)及肿瘤抑制基因P53(TP53)对胃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早期胃癌52例,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胃癌前病变52例、胃炎52例,分别纳入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比较3组及不同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Hp、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比较胃癌组Hp阳性、阴性患者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患者部分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组Hp、CDH1、TP53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RASAL2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癌前组<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胃癌组Hp阳性患者CDH1、TP53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患者,RASAL2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患者(P<0.05,P<0.01);早期胃癌患者Hp、RASAL2、CDH1、TP53阳性表达率在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p、CDH1、TP53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ASAL2阳性表达与之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RASAL2、CDH1、TP53联合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95%CI:0.846,0.945),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AUC为0.894(95%CI:0.819,0.946)。结论Hp、CDH1、TP5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RASAL2阳性表达率较低,联合检测对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胃炎 幽门螺杆菌 RAS蛋白激活样因子2 钙黏蛋白1 肿瘤抑制基因p53 诊断价值
下载PDF
GLTSCR2对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和p53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干红美 罗英 张岩青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GLTSCR2)在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GLTSCR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卵巢癌细胞(CAOV3、A2780、OVCAR3和SKOV3)中GLTSCR2的表达。分别转...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GLTSCR2)在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GEPIA数据库分析卵巢癌组织中GLTSCR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卵巢癌细胞(CAOV3、A2780、OVCAR3和SKOV3)中GLTSCR2的表达。分别转染pcDNA3.1(空质粒)和pcDNA3.1-GLTSCR(过表达质粒)至SKOV3细胞和OVCAR3细胞,分为SKOV3-NC组、SKOV3-GLTSCR2组(SKOV3细胞中过表达GLTSCR2)和OVCAR3-NC组、OVCAR3-GLTSCR2组(OVCAR3细胞中过表达GLTSCR2)。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53、p-p53-Ser15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结果GLTSCR2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上调GLTSCR2表达后SKOV3-GLTSCR2组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SKOV3-NC组;OVCAR3-GLTSCR2组OVCAR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低于OVCAR3-NC组。另外,SKOV3-GLTSCR2组p53、p-p53-Ser15和PTEN的蛋白水平高于SKOV3-NC组;OVCAR3-GLTSCR2组p53、p-p53-Ser15和PTEN的蛋白水平高于OVCAR3-NC组。结论GLTSCR2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增强p53信号通路活性,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迁移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神经胶质瘤肿瘤抑制因子候选区基因2 迁移 侵袭 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7
作者 孙君梅 屈彦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6-48,65,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组织中P53、HER2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 目的:探讨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组织中P53、HER2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阳性率分别为53.33%(32/60)和45%(27/60).Ⅲ期、组织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P53、HER2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关系(r>0,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多呈阳性表达.肿瘤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可能与P53、HER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 p53 肿瘤抑制蛋白质 p53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组织分化 女(雌)性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EGFR、Ki-67、P53及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满祎 许娅 +2 位作者 何先成 宋少锋 刘爱国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P53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EGFR、Ki-67、P53表达;所有患者接受8个周期化疗,...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P53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EGFR、Ki-67、P53表达;所有患者接受8个周期化疗,采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ET)检测化疗前后的CTC表达,并分析化疗前后CTC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CTC与EGFR、Ki-67、P53表达的关联性;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COX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EGFR、Ki-67、P5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21%(42/95)、63.16%(60/95)、56.84%(54/95);化疗后患者的CTC阳性检出率(14.74%)低于化疗前(61.05%,P<0.05);化疗疗效与化疗后CT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EGFR阳性、化疗后CTC阳性是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PFS比较,Ⅰ期>Ⅱ期>Ⅲ期,EGFR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化疗后CTC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化疗前EGFR阳性表达、化疗后CTC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有关,化疗后CTC阳性率越低患者化疗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细胞 循环 预后 基因 erbB-1 KI-67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元 张学斌 +3 位作者 王鸿雁 张冠军 张群岭 王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2-34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和p53蛋白在58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组织,NF-κB表达强度与组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和p53蛋白在58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组织,NF-κB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乳腺癌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无关。NF-κBp65与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提示乳腺癌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F-ΚB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PTEN和Survivin及p53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丽茹 张晨瑶 彭中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p53蛋白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该实验采用SP法,对65例乳腺癌和20例良性增生症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PTEN、Survivin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p53蛋白在乳腺癌及乳腺增生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该实验采用SP法,对65例乳腺癌和20例良性增生症患者石蜡包埋切片中的PTEN、Survivin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TEN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41.54%,在乳腺增生症组为90.00%,χ2=14.42,P<0.05;在乳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25.7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60.00%,χ2=7.28,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75.38%,在乳腺增生症组为15.00%,χ2=23.48,P<0.05。p53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为58.46%,在乳腺增生症组为10.00%,χ2=14.42,P<0.05;在乳癌中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为71.43%,无腋淋巴结转移组为43.33%,χ2=5.25,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PTEN与Survivin的表达成负相关,PTEN与p5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Survivin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PTE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Survivin和p5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PTEN和p53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PTEN、p53和Survivin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 p53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人HCC-9204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大英 翟为溶 +2 位作者 万大方 朱腾方 朱虹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5-517,522,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 p5 3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p5 3(wt p5 3)导入端粒酶 /hTERTmRNA阳性、内源性 p...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 p5 3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hTERT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法将野生型p5 3(wt p5 3)导入端粒酶 /hTERTmRNA阳性、内源性 p5 3突变的HCC 92 0 4人肝癌细胞中 ;用Westernblot鉴定转染效率 ;PCR ELISA、TRAP 银染、原位杂交和RT PCR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改变。结果 :外源wt p5 3基因转染后HCC 92 0 4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 ,hTERTmRNA表达水平下调 ,bcl 2表达减少 ,细胞呈现凋亡改变。结论 :外源wt p5 3基因表达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化、hTERTmRNA表达存在 p5 3依赖性调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肿瘤抑制基因p53 基因转染 端粒酶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小鼠诱发性肺腺瘤 P53 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李惠 金亚宏 姜廷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7-19,共3页
六味地黄汤能够显著降低氨基甲酸乙酯所致小鼠肺腺瘤的诱发率,且这种抑制作用在甲状腺素“阴虚”小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诱发肺腺瘤小鼠的肺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mRNA表达比正常肺组织明显下降,给予六味地黄汤后,P53基... 六味地黄汤能够显著降低氨基甲酸乙酯所致小鼠肺腺瘤的诱发率,且这种抑制作用在甲状腺素“阴虚”小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诱发肺腺瘤小鼠的肺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mRNA表达比正常肺组织明显下降,给予六味地黄汤后,P53基因表达明显回升;在甲状腺素“阴虚”小鼠中,六味地黄汤也具有同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方剂 肿瘤抑制基因 p53 肺腺瘤
下载PDF
野生型p16和p53抑癌基因共转染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芮红兵 叶德富 +6 位作者 卓光生 陈君敏 薛原 郑玲 朱月永 康日辉 林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0-403,共4页
抑癌基因p1 6和 p53在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检测出这两种基因有纯合缺失。为探讨野生型 p1 6和 p53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对K562细胞的生长影响 ,采用了脂质体介导外源野生型 p1 6和 p53共转染K562细胞 ,... 抑癌基因p1 6和 p53在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检测出这两种基因有纯合缺失。为探讨野生型 p1 6和 p53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对K562细胞的生长影响 ,采用了脂质体介导外源野生型 p1 6和 p53共转染K562细胞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1 6和 p53基因的表达 ,检测细胞生长曲线 ,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 ,共转染后 p53和p1 6在K562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3 %和 2 8% ;细胞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G1 期细胞的比例增加 ,S期细胞减少 ,与单独转染 p53或p1 6基因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别 (P <0 .0 5)。结论 :外源野生型 p1 6和p53基因的共转染比转染单基因对K562细胞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p53基因 抑癌基因 基因共转染 K562细胞系 白血病 基因治疗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组装电化学DNA传感器检测p53抑癌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贤文 杜芳静 +2 位作者 吴烨 高楼军 李晓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64-1668,共5页
基于金纳米粒子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p53抑癌基因的非标记电化学DNA传感器.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并将其修饰于电极表面制得金纳米粒子修饰金电极(GNPs/Au).场发射扫描电镜用于金电极和金纳米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表征.5... 基于金纳米粒子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p53抑癌基因的非标记电化学DNA传感器.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并将其修饰于电极表面制得金纳米粒子修饰金电极(GNPs/Au).场发射扫描电镜用于金电极和金纳米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表征.5 '端带巯基的捕获探针DNA通过分子自组装法固定到GNPs/Au.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表征.以亚甲基蓝为杂交指示剂,根据杂交前后吸附指示剂量的不同对p53抑癌基因进行定量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53抑癌基因在1.0~1000 nmol/L浓度范围内与亚甲基蓝还原峰电流的变化值△I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8 nmol/L(S/N=3).对50 nmol/L p53抑癌基因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8%.此传感器能有效区分完全互补序列、单碱基错配序列和三碱基错配序列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记电化学DNA传感器 金纳米粒子 p53抑癌基因
下载PDF
P53蛋白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玉琴 朱明华 +1 位作者 马福成 陈万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应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和ABC方法,对18种不同组织来源的91例肿瘤冰冻切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55例恶性肿瘤中28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0.9%。36例良性肿瘤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2.8%,在良、恶性肿瘤... 应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和ABC方法,对18种不同组织来源的91例肿瘤冰冻切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55例恶性肿瘤中28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0.9%。36例良性肿瘤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2.8%,在良、恶性肿瘤之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基因变化,P53基因的改变可能为人类多种肿瘤恶性转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p53 免疫组化 肿瘤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晓东 王小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12-119,共8页
综述了p5 3基因的特性、认识阶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肿瘤抑制基因 野生型p53基因 肿瘤抗原 表达载体 细胞生长 调节作用
下载PDF
p53基因多态及单体型分布与乳腺癌危险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薇 金明娟 +4 位作者 陈坤 张勇晶 张爽爽 马新源 姚开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p53第72密码子Arg/Pro多态、第3内含子16bp副本和第6内含子G/A多态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对84例乳腺癌患者和以1∶2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168例对照进行研究,p53基因3种多态的基因分型采用聚... 目的:探讨p53第72密码子Arg/Pro多态、第3内含子16bp副本和第6内含子G/A多态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对84例乳腺癌患者和以1∶2频数匹配原则获得的168例对照进行研究,p53基因3种多态的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单体型分布采用EHlinkage software 1.2分析软件进行估计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吸烟状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曾经或现在吸烟的个体比例为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χ2=6.455,P=0.018),年龄、饮酒状况及一二级亲属家族恶性肿瘤史等基本特征因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这3种多态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经上述因素校正后发现,p53的3种基因多态与乳腺癌发病亦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P>0.05)。应用EHlinkage software 1.2单体型分析软件显示,上述3种基因多态在对照组内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Arg-A-G和Pro-A-G是最常见的2类单体型。单体型组间分布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的上述3种多态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可能不存在关联,各基因多态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Arg-A-G和Pro-A-G是最常见的2类单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基因 p53 抑癌基因 基因多态 单体型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永忠 冯振卿 曹友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2-494,T00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同时...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p53的表达。结果:81.2%胃癌组织中表达iNOS蛋白,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则分别为33.3%和20.0%(P<0.001)。iNOS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而与胃癌组织的大体类型、病理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53、PCNA表达与iNOS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而且iNOS表达阳性区,PCNA的阳性率高,占83%。结论:iNO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iNOS可能在胃黏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NOS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iNOS的异常表达及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在胃癌的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诱导型 一氧化氮合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相关性研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共表达人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邱兆华 劳妙芬 吴祖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 ,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BB 1 0 2 .将pBB 1 0 2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 50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BB 1 0 2 .在 2 93细胞中扩增病...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 ,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BB 1 0 2 .将pBB 1 0 2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 50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BB 1 0 2 .在 2 93细胞中扩增病毒 ,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病毒 ,获得高滴度和高纯度的病毒 .分别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LISA和流式细胞分析 ,检测BB 1 0 2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在喉癌细胞Hep 2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BB 1 0 2能够有效地将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Hep 2细胞并使其在细胞中高效表达 ,表达高峰期为转染后 2~ 4d ,此后随时间递减 ,可持续 1 0d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抑癌基因p5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免疫共刺激分子B7-1 基因治疗
下载PDF
p53和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耀先 陈德基 +3 位作者 唐志佼 解梦霞 李蓓芸 赵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3,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抑癌基因p5 3蛋白与HPV 16、18癌基因E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6 8例宫颈癌和 8例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中p5 3和HPV 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  6 8例宫颈癌中有 17例p5 3蛋白和 6 0...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抑癌基因p5 3蛋白与HPV 16、18癌基因E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6 8例宫颈癌和 8例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中p5 3和HPV 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  6 8例宫颈癌中有 17例p5 3蛋白和 6 0例HPV 16、18E6蛋白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2 5 .0 %和 88.2 %。p5 3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其阳性率在宫颈腺癌中为 83.3%和宫颈鳞癌中为 17.2 %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5 3蛋白表达也与临床分期相关 ,该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上升而增高。p5 3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HPV 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在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中均无p5 3和HPV 16、18E6蛋白表达。结论 p5 3蛋白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以及HPV 16、18E6蛋白过度表达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但在宫颈腺癌和临床分期升高的宫颈癌组织中 ,p5 3蛋白阳性表达的增强可能是p5 3基因突变的结果 ,或者与其他细胞蛋白结合 ,阻止了HPV 16、18E6蛋白对p5 3蛋白的降解作用 ,使p5 3蛋白稳定性增加和阳性表达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53蛋白 基因表达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E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