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ct Resistance and Arc Erosion of Tungsten-copper Contacts in Direct Currents
1
作者 马窦琴 XIE Jingpei +2 位作者 LI Jiwen WANG Aiqin WANG Wenya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7年第4期816-822,共7页
The arc erosion under medium direct currents in the argon flow was tested on tungsten-copper(W-Cu) contacts which were processed by hot extrusion and heat treatment.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rans... The arc erosion under medium direct currents in the argon flow was tested on tungsten-copper(W-Cu) contacts which were processed by hot extrusion and heat treatment.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were us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W-Cu powders and compacts. The contact resistance, arcing energy, and arcing time were continuously measured by JF04C contact materials test system. Changes in tungsten-copper contact surface were observed by SEM.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cing time and arcing energy all increase with current and voltage, but the changes of average contact resistance are more complicated. For a short arcing time, the average contact resistanc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urrent due to the vaporization of Cu. However, for a longer arcing time, it slightly increase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high resistant films, compound copper tungsten. The formation of compound copper tungsten was confirmed by the increased Rc kept in the range from 1.1 to 1.6 mΩ. The compound copper tungsten is first exposed with a tungsten and copper-rich surface, and then totally exposed due to evaporation of copper from the surface. At last a stabilized surface is created and the crystals decrease from 8 μm to 2 μm caused by the arc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copper contacts arc erosion contact resistance surface analysis
下载PDF
Bioinspired tungsten-copper composites with Bouligand-type architectures mimicking fish scales 被引量:3
2
作者 Yuan Zhang Guoqi Tan +9 位作者 Mingyang Zhang Qin Yu Zengqian Liu Yanyan Liu Jian Zhang Da Jiao Faheng Wang Longchao Zhuo Zhefeng Zhang Robert O.Ritchi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1-30,共10页
The microscopic Bouligand-type architectures of fish scales demonstrate a notable efficiency in enhancing the damage tolerance of materials;nevertheless,it is challenging to reproduce in metals.Here bioinspired tungst... The microscopic Bouligand-type architectures of fish scales demonstrate a notable efficiency in enhancing the damage tolerance of materials;nevertheless,it is challenging to reproduce in metals.Here bioinspired tungsten-copper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Bouligand-type architectures mimicking fish scales were fabricated by infiltrating a copper melt into woven contextures of tungsten fibers.These composites exhibit a synergetic enhancement in bot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long with an improved resistance to high-temperature oxidization.The strengths were interpreted by adapting the classical laminate theory to incorp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uligand-type architectures.In particular,under load the tungsten fibers can reorient adaptively within the copper matrix by their straightening,stretching,interfacial sliding with the matrix,and the cooperative kinking deformation of fiber grids,representing a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timizing mechanisms of the Bouligand-type architectures to enhance strength and toughness.This study may serv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high-performance tungsten-copper composites for applications,e.g.,as electrical contacts or heat sinks,and offer a viable approach for constructing bioinspired architectures in metall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ligand structure tungsten-copper composites Fish scales Structural reorientation Bioinspired designs
原文传递
钼的靶向吸附材料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常华 宿延涛 +3 位作者 勾阳飞 王海珍 李默 杨吴馨晨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研究了采用真空灌注法将α-安息香肟(α-BO)固载在多孔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载体(PMMA-DVB)中制备钼的靶向吸附材料(α-BO/PMMA),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酸种类、H^(+)浓度、接触... 研究了采用真空灌注法将α-安息香肟(α-BO)固载在多孔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载体(PMMA-DVB)中制备钼的靶向吸附材料(α-BO/PMMA),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酸种类、H^(+)浓度、接触时间及吸附平衡时溶液中MoO_(2)^(2+)浓度对α-BO/PMMA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BO/PMMA对钼的吸附受酸度影响较大,在0.1 mol/L的盐酸介质中吸附量最高,最大吸附量为29.8 mg/g,该材料可有效分离提取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材料 α-安息香肟 多孔载体 分离 提取
下载PDF
江西某微细粒选钨尾砂回收铜资源试验研究
4
作者 余策恩 胡海祥 +1 位作者 李瑞光 杨博皓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4期91-96,123,共7页
钨矿开采导致选钨尾砂长期堆存会产生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选钨尾砂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江西某钨选厂开采钨矿预计产生选钨尾砂超9万t,对选厂现场尾砂和堆存尾砂采用一粗一扫两精浮选流程回收铜资源,针对选钨尾砂,进... 钨矿开采导致选钨尾砂长期堆存会产生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选钨尾砂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江西某钨选厂开采钨矿预计产生选钨尾砂超9万t,对选厂现场尾砂和堆存尾砂采用一粗一扫两精浮选流程回收铜资源,针对选钨尾砂,进行了酯类药剂用量、捕收剂种类、捕收剂用量等条件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闭路试验。结果表明,现场尾砂可获得铜品位为21.145%、回收率为65.970%的铜精矿,堆存尾砂仅获得铜品位为12.512%、回收率为12.099%的铜精矿;以现场尾砂作为载体介质,对堆存尾砂进行载体浮选试验研究,最终获得铜品位13.520%、回收率49.123%的铜精矿。该工艺流程简单可行,选矿指标良好,可为选厂解决选钨尾砂长期堆存的问题,提高选厂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钨尾砂 铜浮选 载体浮选
下载PDF
钨粉粒径对金刚石扩散镀钨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赵龙 袁春琪 +1 位作者 马浩 涂于飞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金刚石镀钨能够改善铜与金刚石的润湿性,有助于合成金刚石/铜复合材料。采用扩散烧结法对金刚石表面进行处理,研究钨粉粒径对镀层的影响。并对试验机理及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试验结果表明:钨粉粒径过小或过大时均镀覆失败,... 金刚石镀钨能够改善铜与金刚石的润湿性,有助于合成金刚石/铜复合材料。采用扩散烧结法对金刚石表面进行处理,研究钨粉粒径对镀层的影响。并对试验机理及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试验结果表明:钨粉粒径过小或过大时均镀覆失败,其最佳镀覆粒径为金刚石粒径的1/3~2/3;金刚石烧结量对镀层影响关系很小,真空扩散镀钨烧结法适用于工业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烧结法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钨粉 粒径 镀层
下载PDF
电子束蒸镀快速沉积铜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学成 瞿敏妮 +2 位作者 权雪玲 乌李瑛 王英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1期5-11,共7页
利用电子束蒸镀设备沉积金属薄膜是微电子领域最常见的薄膜沉积工艺之一。然而使用普通钨坩埚电子束蒸镀铜薄膜时,沉积速度非常低。这是因为熔融的铜与钨坩埚是浸润的,当提高电子枪功率时,液态铜的表面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液态... 利用电子束蒸镀设备沉积金属薄膜是微电子领域最常见的薄膜沉积工艺之一。然而使用普通钨坩埚电子束蒸镀铜薄膜时,沉积速度非常低。这是因为熔融的铜与钨坩埚是浸润的,当提高电子枪功率时,液态铜的表面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液态铜会沿着坩埚壁向上铺展,消耗电子束能量。为此,对钨衬埚壁进行结构优化,阻止了电子枪功率较高时液态铜的向上铺展,将铜膜的沉积速度从2Å/s提高到20Å/s,并对不同沉积速率制备的铜薄膜的粗糙度、均匀性、应力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蒸发 铜膜 钨衬埚 蒸镀速率
下载PDF
SiC添加对W/AgCuTi/Cu钎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刚 丁慕晗 +2 位作者 张俊杰 张成林 赵禹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1,I0006,共8页
为研究碳化硅(SiC)添加对缓解钨-铜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的作用效果及机理,采用真空钎焊技术获得不同碳化硅含量(质量分数为0~20%)的W/SiC-AgCuTi/Cu钎焊接头,分析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及剪切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的增加,钎焊接头... 为研究碳化硅(SiC)添加对缓解钨-铜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的作用效果及机理,采用真空钎焊技术获得不同碳化硅含量(质量分数为0~20%)的W/SiC-AgCuTi/Cu钎焊接头,分析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及剪切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的增加,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先提升后降低.当SiC的质量分数为10%时,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达到峰值120 MPa,比未添加SiC的焊接接头强度提升45%左右.分析认为,少量(质量分数为0~10%)的SiC硅在W-Cu焊缝组织中较均匀分布,可有效缓解母材热失配带来的焊接残余应力,提升焊接接头强度.但过量(质量分数为20%)的SiC易在焊缝组织中聚集成大尺寸块体,剪切过程中形成应力集中,不利于焊接接头强度进一步提升.创新点:(1)通过向焊料添加SiC的方式有效释放了W-Cu钎焊接头的残余应力.(2)有限元模拟结合试验表征阐释了不同SiC含量的W-Cu钎焊接头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 钎焊 残余应力 碳化硅 接头强度
下载PDF
具有定向结构的钨-铜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源 赵艳 +1 位作者 王法衡 刘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19,共5页
钨-铜复合材料兼具两相的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定向结构可以实现其功能的各向异性,更具有应用前景。首先,简要介绍了具有定向结构的钨-铜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其次,介绍了具有定向结构钨-铜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该复合材料... 钨-铜复合材料兼具两相的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定向结构可以实现其功能的各向异性,更具有应用前景。首先,简要介绍了具有定向结构的钨-铜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其次,介绍了具有定向结构钨-铜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该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机理;最后,讨论了该种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制备方面的主要困难和将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结构 钨-铜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某钨铜矿选矿废水处理与分质回用工艺研究
9
作者 冯章标 阳华玲 +2 位作者 王长福 刘铭 朱超英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60,共5页
对某钨铜矿选矿废水进行了“分支处理-分质回用”工艺研究。铜尾矿沉降水、铜精矿过滤水回用于铜浮选,钨精矿过滤水回用于钨精选段浮选,均满足选矿工艺用水要求;钨尾矿水经石灰絮凝、芬顿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磨矿及钨浮选;各股... 对某钨铜矿选矿废水进行了“分支处理-分质回用”工艺研究。铜尾矿沉降水、铜精矿过滤水回用于铜浮选,钨精矿过滤水回用于钨精选段浮选,均满足选矿工艺用水要求;钨尾矿水经石灰絮凝、芬顿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磨矿及钨浮选;各股选矿废水分质回用至分系统分选工段,闭路试验可获得与清水相当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废水回用 钨铜矿 选矿废水 钨尾矿水 分质回用 絮凝沉降 芬顿氧化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铜钨合金触头耐磨损性能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智云 任瀚文 +3 位作者 王梦溪 李庆民 邹亮 丁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22-4033,共12页
石墨烯(graphene,Gr)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作为金属基材料增强相,但目前石墨烯对铜钨合金(Cu W)耐磨损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该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针对Cu W“假合金”的特点,应用粒子群算法建立Cu W80和掺杂不同质量分... 石墨烯(graphene,Gr)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作为金属基材料增强相,但目前石墨烯对铜钨合金(Cu W)耐磨损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该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针对Cu W“假合金”的特点,应用粒子群算法建立Cu W80和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石墨烯的CuW80Gr复合模型。基于该模型在LAMMPS下计算温度300~3000K范围内的弹性模量,通过纳米压痕模拟计算模型的硬度,从微观位错动态演变过程分析石墨烯对Cu W80Gr复合模型耐机械磨损性能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Cu W80Gr模型的弹性模量与硬度均比Cu W80高,且均表现出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增大而降低的趋势,石墨烯的引入有助于解决断路器在开断关合过程中由于高温引起的机械性能下降问题,石墨烯对CuW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为屏障作用与位错强化。研究结果可为铜钨合金复合材料的掺杂优化设计、遴选与性能调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路器触头 铜钨合金 石墨烯 耐机械磨损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西藏努日钨铜多金属矿床东部远景区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武 张承杰 +2 位作者 田仁聪 何环银 刘想想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6期1240-1248,共9页
西藏努日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东段南缘,是一个探明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本文以该矿床的东部远景区为研究区,采用激电和地面高精度磁测的综合物探方法对该区的深部结构进行探测,通过钻孔验证找到1处钨铜多金属隐... 西藏努日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东段南缘,是一个探明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本文以该矿床的东部远景区为研究区,采用激电和地面高精度磁测的综合物探方法对该区的深部结构进行探测,通过钻孔验证找到1处钨铜多金属隐伏矿体。结合以上成果,建立出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高磁(或磁异常梯度带)+高充电率带+中—低电阻率带可作为努日式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利用综合物探找矿方法在覆盖区内寻找矽卡岩型铜钨钼矿体的综合物探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多金属矿 矽卡岩型 综合物探 高精度磁测 激电中梯 西藏努日
下载PDF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在金属矿产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迎冬 强德霞 《甘肃冶金》 2023年第5期117-119,123,共4页
遥感技术通过提取蚀变信息、判释和圈定遥感综合优选区,为地质矿产调查提供指导性依据。研究区内主要矿产类型有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铜钨矿等,围岩蚀变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本文基于Landsat-8数据,利用主成... 遥感技术通过提取蚀变信息、判释和圈定遥感综合优选区,为地质矿产调查提供指导性依据。研究区内主要矿产类型有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铜钨矿等,围岩蚀变可作为找矿的间接标志。本文基于Landsat-8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研究区羟基和铁染蚀变信息作为遥感找矿标志,结合地质情况综合分析,圈定了5处遥感综合优选区,在优选区内新发现矿化点1处、矿点1处。结果表明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可以为金属矿产调查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蚀变信息 羟基蚀变 铁染蚀变 遥感综合优选区 围岩蚀变 矽卡岩型钨铜矿
下载PDF
真空下激光烧蚀碳化钨铜多组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时空演化研究
13
作者 袁舒 吴鼎 +6 位作者 武华策 刘佳敏 吕燕 海然 李聪 冯春雷 丁洪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4-1400,共7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目前已用于国内大科学装置EAST托卡马克壁诊断。在真空环境下,如何提升LIBS定量分析准确性是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在真空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具有高度时空非均匀性,对等离子体时空演化行为的研究,理解各个...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目前已用于国内大科学装置EAST托卡马克壁诊断。在真空环境下,如何提升LIBS定量分析准确性是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在真空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具有高度时空非均匀性,对等离子体时空演化行为的研究,理解各个物种的演化规律,是进一步改进LIBS定量分析准确性的重要内容。针对托卡马克第一壁和偏滤器的材料相关的不同元素,该工作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波长为1 064 nm、脉宽5 ns、功率密度6.3 GW·cm-2的脉冲激光对三元合金-碳化钨铜((WC)70Cu30)进行烧蚀产生多组分等离子体,使用线性阵列光纤实现了对发射光谱的时空分辨测量。以三种元素CⅠ833.51 nm, CⅡ657.81 nm, CuⅠ515.32 nm, CuⅡ512.45 nm, WⅠ429.46 nm, WⅡ434.81 nm六条谱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激光烧蚀等离子体不同辐射机制的时间尺度以及多组分等离子体在扩张过程中发生的元素“空间分离”现象和“离子加速”现象。根据连续背景和六条谱线的时间演化规律,观察到连续辐射主要发生在等离子体膨胀早期80 ns内,离子谱线在30~300 ns,原子谱线在100~1 000 ns。空间分辨实验研究发现,C、 Cu、 W元素对应原子及离子的空间分布均有所不同,即真空中激光烧蚀多组分等离子体在扩张过程中发生了元素“空间分离”现象。将六条谱线的峰值位置和时间进行线性拟合,获得了对应物种的扩张速度,其速度范围在4.2~34.9 km·s^(-1)。结果表明,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对应粒子的速度越快(CⅠ>CuⅠ>WⅠ, CⅡ>CuⅡ>WⅡ);对应元素的离子速度大于其原子速度(CⅡ>CⅠ,CuⅡ>CuⅠ,WⅡ>WⅠ)。利用元素“质量分离效应”和“瞬态鞘层加速”的物理机制,对激光等离子体元素“空间分离”以及“离子加速”现象进行了讨论和解释。该研究结果为LIBS理论模型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参考,也为提高真空LIBS定量分析准确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碳化钨铜 多组分等离子体 时空演化 质量分离效应 离子加速
下载PDF
西天山布吉汗扎依劳钨铜矿地质特征及锆石U-Pb成矿时限约束
14
作者 曾令高 郭文杰 +2 位作者 李鸿 贾子超 李斌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3期543-551,共9页
新疆布吉汗扎依劳钨铜多金属矿是西天山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钨矿之一,为厘定其成矿地质特征,探讨成矿时限,在矿区勘查评价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杏仁状安山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正... 新疆布吉汗扎依劳钨铜多金属矿是西天山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钨矿之一,为厘定其成矿地质特征,探讨成矿时限,在矿区勘查评价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杏仁状安山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成岩年龄分别为(427.0±2.7)Ma、(297.0±1.5)Ma和(298.7±1.4)Ma,从而推断赋矿地层巴音布鲁克组应该形成于晚志留世,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侵位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布吉汗扎依劳钨铜多金属矿就位于二叠纪花岗岩外接触带志留系巴音布鲁克组地层的石英脉型钨铜多金属矿,矿(化)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到NWW向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双重控制,其构造充填成矿特征明显。矿石矿物组合为白钨矿、黄铜矿、闪锌矿,具有大中型钨矿床的找矿潜力。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新源那拉提一带找矿矿种组合和成矿类型,为西天山地区钨矿找矿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吉汗扎依劳钨铜矿 地质特征 锆石U-PB年龄 成矿时限 西天山 新疆
下载PDF
ICP-OES法测定钽铌矿石中钨铜钛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众 李明华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2期87-90,共4页
钽铌矿石样品加入氢氟酸、硝酸、盐酸,通过高压密闭装置消解样品,采用ICP-OES同时测定钽铌矿石中钨铜钛元素。探讨了基体对被测元素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溶样时间和分析谱线。结果表明:此方法同时测定钽铌矿石中的铜钨钛元素,在0.050%~1... 钽铌矿石样品加入氢氟酸、硝酸、盐酸,通过高压密闭装置消解样品,采用ICP-OES同时测定钽铌矿石中钨铜钛元素。探讨了基体对被测元素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溶样时间和分析谱线。结果表明:此方法同时测定钽铌矿石中的铜钨钛元素,在0.050%~1.0%范围内,各元素测定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7;元素检出限分别为:钨0.013%、铜0.0020%、钛0.0021%;加标回收率在96.0%~107.5%之间,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不大于1.93%。该方法适用于钽铌矿石中钨铜钛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密闭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钽、铌矿
下载PDF
石墨烯/铜钨合金触头电弧烧蚀的固–液相变动力学模拟与烧蚀程度微观表征
16
作者 韩智云 王梦溪 +3 位作者 任瀚文 李庆民 邹亮 丁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490-8501,共12页
石墨烯因出色的功能特性被用于金属基材料的增强相,但目前对于石墨烯增强铜钨(copper-tungsten,CuW)合金电触头抗烧蚀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尚不清晰。该文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构建符合“假合金”结构的CuW80复合材料模型以及掺杂不同质量... 石墨烯因出色的功能特性被用于金属基材料的增强相,但目前对于石墨烯增强铜钨(copper-tungsten,CuW)合金电触头抗烧蚀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尚不清晰。该文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构建符合“假合金”结构的CuW80复合材料模型以及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CuW80Gr复合模型。引入双温模型–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考虑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热传导效应的CuW合金电弧烧蚀模型,并针对材料局部物理状态提出评估烧蚀程度的微观表征量,从材料内部固–液相变动态演变过程分析石墨烯对CuW合金复合材料的微观增强机制。结果表明,CuW80Gr模型的损失质量与电弧侵蚀深度均比CuW80低,且随石墨烯质量分数增大呈下降趋势,其中在100ps时刻,CuW80Gr0.15%的损失质量较CuW80降低10.66%,电弧侵蚀深度降低92.56%。石墨烯对CuW80Gr合金的增强机制,主要体现为Cu相热传导能力的加强,使得热流通过Cu相将能量更快地传导至基体深处,从而减少表面原子的蒸发飞溅和电弧对W骨架的侵蚀。结果可为石墨烯增强铜钨合金电触头的抗烧蚀性能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路器触头 铜钨合金 石墨烯 抗烧蚀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双温模型
下载PDF
高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巴条的封装技术研究
17
作者 周勇 王琦 +3 位作者 高翔 高俊腱 陶春燕 郝明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237-3244,共8页
为实现高功率的蓝光半导体激光输出,对蓝光巴条的封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金锡硬焊料封装了高功率氮化镓(GaN)蓝光半导体激光巴条,应用铜钨过渡热沉作为缓冲层抑制了铜热沉和GaN激光芯片之间封装残余应力,采用高精度贴片机将芯片共晶... 为实现高功率的蓝光半导体激光输出,对蓝光巴条的封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金锡硬焊料封装了高功率氮化镓(GaN)蓝光半导体激光巴条,应用铜钨过渡热沉作为缓冲层抑制了铜热沉和GaN激光芯片之间封装残余应力,采用高精度贴片机将芯片共晶键合在铜钨过渡热沉上。贴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器件的输出特性,所以重点分析了贴片机的焊接温度焊接压力、焊接时间对器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贴片机的焊接温度为320℃、焊接压力为0.5 N、焊接时间为40 s时,焊料层界面空洞最少,热阻最低为0.565℃/W,阈值电流最低为4.9 A,在注入电流30 A时,输出光功率最高为32.21 W,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3.3%。因此,在优化焊接温度、焊接压力、焊接时间后,利用金锡硬焊料将蓝光半导体激光芯片共晶键合在铜钨过渡热沉的技术方案是实现蓝光半导体激光巴条高功率工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 氮化镓 蓝光 巴条 铜钨过渡热沉
下载PDF
内蒙古额济纳旗少斜沟钨铜钼矿成矿特征
18
作者 岳林浩 杨建军 张宇峰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2期211-217,共7页
额济纳旗少斜沟钨铜钼矿赋存于石炭纪—二叠纪花岗岩类岩体与下石炭统绿条山组的接触带附近及岩体内.矿化蚀变分带总体呈环状,最外带为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次外带为夕卡岩化、角岩化、白钨矿化;中带为硅化、云英岩化、辉钼矿... 额济纳旗少斜沟钨铜钼矿赋存于石炭纪—二叠纪花岗岩类岩体与下石炭统绿条山组的接触带附近及岩体内.矿化蚀变分带总体呈环状,最外带为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次外带为夕卡岩化、角岩化、白钨矿化;中带为硅化、云英岩化、辉钼矿化;内带为硅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由外向内成矿元素从高温到低温富集,形成钨矿→钼矿→铜矿.另外,结合矿体特征、含矿岩体的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测年资料等讨论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成矿时间为305.1±1.9 Ma,为晚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特征 钨铜钼矿 晚石炭世 内蒙古
下载PDF
铜钨异种金属焊接工艺研究
19
作者 朱凌旭 孙玲 陈勇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真空钎焊方法探讨了铜钨异种金属的焊接工艺,通过EDS、SEM等分析检测方法对焊缝进行了微观检测。结果表明,焊接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0 min,配合使用焊接夹具及含有银、铜的焊缝填充材料,通过调整焊接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冷却... 采用真空钎焊方法探讨了铜钨异种金属的焊接工艺,通过EDS、SEM等分析检测方法对焊缝进行了微观检测。结果表明,焊接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0 min,配合使用焊接夹具及含有银、铜的焊缝填充材料,通过调整焊接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冷却速率、真空度、焊接压力和焊缝厚度等焊接参数,可以实现对铜钨金属的有效焊接。EDS、SEM等检测方法表明,在焊缝厚度为100μm时,焊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钨金属 真空钎焊 焊接参数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钨精矿中铜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判
20
作者 黄小玲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8期127-129,共3页
实验室试验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不确定度进行描述,并从不确定度中分析该实验室的技术水准。文章将原子吸收法测定钨精矿中铜含量不确定度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叙述研究背景,再从构建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两个维度,详细分析研究方法,获... 实验室试验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不确定度进行描述,并从不确定度中分析该实验室的技术水准。文章将原子吸收法测定钨精矿中铜含量不确定度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叙述研究背景,再从构建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两个维度,详细分析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结果,旨在为更多实验室提供测定钨精矿中铜含量不确定度的思考方向,提升试验质量,助力相关行业的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法 钨精矿 铜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