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pturing CO2 Emissions in the George C. Wallace Tunnel: A Case Study
1
作者 Gabe Canitz Cole Ciesta +4 位作者 Klint Green Justin Sanders Jason Valencia Jeremy Willingham Daniel Fonseca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24年第3期83-94,共12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to be paired with a carbon capture system. The ventilation system utilizes the geometry of the George C. Wallace tunnel, located in the City of Mobile, Alabama,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to be paired with a carbon capture system. The ventilation system utilizes the geometry of the George C. Wallace tunnel, located in the City of Mobile, Alabama, USA to capture and redirect emissions to a direct air capture (DAC) device to sequester 25% of the total CO2 mass generated from inside the tunnel. The total CO2 mass rate for the westbound traffic between the week-day hours of 7 a.m. and 6 p.m. has been estimated between 2,300 to 3,000 lbs./hr. By sequestering these emissions, the overall surrounding air quality was shown to be improved to a level that mirrors that from the pre-US industrial era of 270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apture tunnel Ventilation air Flow Analysis Jet Fan Sizing
下载PDF
Air quality nearby road traffic tunnel portals: BTEX monitoring 被引量:5
2
作者 Fabio Mure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78-583,共6页
A monitoring campaign of BTEX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o- m- and p-xylene) was carried out nearby two tunnel portals in the urban area of Naples with the aim to verify air quality in this kind of urban sites... A monitoring campaign of BTEX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o- m- and p-xylene) was carried out nearby two tunnel portals in the urban area of Naples with the aim to verify air quality in this kind of urban sites.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active adsorption technique. Sampling time was 1 h.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traffic flow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each sampling ope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verage benzene concentrations at both sites exceed the limit value of 10 μg/Nm^3 established by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 (Dir. 2000/69).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other BTEX are relatively high as well. A correlation between BTEX concentration and two wheeler vehicle flow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quality monitoring BTEX urban area active adsorption sampling tunnel
下载PDF
高原地区隧道净空绝缘间隙修正
3
作者 蒋兴良 胡松林 +3 位作者 杨国林 李雨泰 张志劲 胡建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89-3597,共9页
高原地区雷害频繁,电气外绝缘性能降低。修建高原铁路隧道需要对隧道净空绝缘间隙进行修正,其中隧道-架空接触网气隙间距是确定隧道净空间隙的重要依据,雷电冲击放电电压是确定该气隙最小间距的控制因素。国内外现有高海拔修正系列标准... 高原地区雷害频繁,电气外绝缘性能降低。修建高原铁路隧道需要对隧道净空绝缘间隙进行修正,其中隧道-架空接触网气隙间距是确定隧道净空间隙的重要依据,雷电冲击放电电压是确定该气隙最小间距的控制因素。国内外现有高海拔修正系列标准均不适用于3000 m以上地区,考虑放电基本特性和原理,在人工气候实验室搭建铁路隧道的典型结构,并模拟高原地区气候特点,研究300~700 mm 5个短间隙在243~4000 m 5个海拔条件下的正、负极性雷电冲击放电特性。基于大气实际参数提出了3种隧道净空绝缘间隙修正方法,建议在2、3、4 km海拔处分别按照340、390、440 mm进行隧道-架空接触网绝缘间隙修正,从而确定最小隧道净空高度。该方法可为高海拔地区铁路的电气化设计和改造提供指导,具有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隧道净空 空气绝缘间隙 雷电冲击放电 修正方法
下载PDF
Study on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side Railway Tunnels
4
作者 黄美荣 杨立新 赵海恒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00年第2期129-135,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model and a numerical procedure based on the model.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heory and full scale experiments in a railway tunnel show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p... This paper presents a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model and a numerical procedure based on the model.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heory and full scale experiments in a railway tunnel show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produce precise predictions for piston wind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 railway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iston wind unsteady flow tunnel
下载PDF
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局部通风强化换热效果研究
5
作者 尹海国 王烁焱 +1 位作者 邓鑫 康云飞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78-83,27,共7页
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通风散热方法主要为换气次数法。当管廊长度增加时,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廊内温度不高于40℃的要求需要非常大的换气量,并会导致管廊前端区域过冷,整体散热效果并不好。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的局部通... 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通风散热方法主要为换气次数法。当管廊长度增加时,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廊内温度不高于40℃的要求需要非常大的换气量,并会导致管廊前端区域过冷,整体散热效果并不好。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的局部通风方式,使用CFD方法建立了局部通风数值模型,通过缩尺模型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对增设射流风机后形成的局部通风气流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总送风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射流风机能够改善管廊局部热环境,在本文所研究工况下,局部截面平均温度降低了0.5℃。对比研究发现:管廊进口风量和射流风机风量之比对管廊内热环境影响不大;风机射流角度对管廊内热环境的优化具有显著影响,射流角度为90°时管廊后端截面平均温度相比0°、45°分别降低了0.41、0.33℃,90°为最优射流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廊 气流组织 局部控制 通风散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热位差对隧道掌子面热空气蔓延特性影响研究
6
作者 卢颖 张晓宁 +1 位作者 管鸿浩 姜学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为解决深埋高铁隧道内热空气对作业人员造成的热害问题,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热空气在隧道内蔓延时其前锋温度随距离变化的理论模型,运用CFD软件模拟某深埋高铁隧道不同工况下沿程空气温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通风时,热空气蔓延... 为解决深埋高铁隧道内热空气对作业人员造成的热害问题,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热空气在隧道内蔓延时其前锋温度随距离变化的理论模型,运用CFD软件模拟某深埋高铁隧道不同工况下沿程空气温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通风时,热空气蔓延前锋的温度变化呈现2个明显阶段,即T>297 K时的下降极快阶段和T<297 K时的逐渐平稳阶段;及时通风能够快速降低隧道温度,推荐大小里程侧风管出口距掌子面均为45 m,通风风速分别取20,15 m/s。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高铁隧道通风降温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位差 高铁隧道 热空气 预测方程 CFD软件模拟
下载PDF
基于成渝中线隧道参数CR450高速动车组气密性阈值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赵亮 杜迎春 梅元贵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以成渝中线隧道特征为研究背景,利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研究了CR450高速动车组单列车通过隧道和两列车中央等速交会时,车内外压力波特征及隧道长度、速度、不同时间间隔内最大压力变化量对气密阈值影响... 以成渝中线隧道特征为研究背景,利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研究了CR450高速动车组单列车通过隧道和两列车中央等速交会时,车内外压力波特征及隧道长度、速度、不同时间间隔内最大压力变化量对气密阈值影响特性。研究表明:最不利隧道内车外压力波动幅值最大,随着隧道长度增加,车内压力波动幅值增大;单列车满足车内每3 s内最大压力时时间常数阈值基本在最不利隧道内最大,交会时基于气密性的最不利隧道与根据车外压力载荷得到的最不利隧道长度不同;单列车时间常数阈值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两列车以430 km/h和450 km/h交会时,时间常数阈值基本相同;单列车头尾车和中间车满足13个压力标准时时间常数阈值最大分别为51 s和42 s,交会分别为88 s和9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中线 隧道长度 速度 气密性 时间常数
下载PDF
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动力调度岗位培训仿真机理建模
8
作者 罗昌俊 任星倩 +2 位作者 何福 马永一 汤瀑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3,85,共5页
针对大型风洞群中压空气系统存在调度机理复杂、岗位人员素质要求高、系统实操培训代价大等问题,实施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动力调度岗位培训仿真机理建模。通过混杂系统理论提出适合大型风洞群中压空气调度的扩展时间自动机模型,基于先来先... 针对大型风洞群中压空气系统存在调度机理复杂、岗位人员素质要求高、系统实操培训代价大等问题,实施基于时间自动机的动力调度岗位培训仿真机理建模。通过混杂系统理论提出适合大型风洞群中压空气调度的扩展时间自动机模型,基于先来先服务策略构建资源申请、机组工作等队列,建立调度器、就地执行器等核心机理模型,并采用UPPAAL工具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建立不仅为岗位人员掌握设备结构原理、积累实操经验提供有效手段,而且为建立风洞试验调度仿真系统、合理有效实施风洞动力调度岗位培训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群 中压空气资源 调度仿真 岗位培训 扩展时间自动机 UPPAAL
下载PDF
高流速、大流量无压洞掺气设施体形优化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郝杰 郝爱君 《红水河》 2024年第2期44-48,68,共6页
高水头、大流量、高流速的泄水建筑物,往往需要设置掺气设施来降低空蚀破坏。结合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通过开展泄洪冲沙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1号、2号掺气设施挑坎高度、通气孔面积、坡比及型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体形优化后... 高水头、大流量、高流速的泄水建筑物,往往需要设置掺气设施来降低空蚀破坏。结合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通过开展泄洪冲沙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1号、2号掺气设施挑坎高度、通气孔面积、坡比及型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体形优化后,在各种工况下,掺气设施掺气效果良好,掺气空腔完整而稳定,坎下未出现较大回水等不利流态;通气孔通气顺畅,整体水流流态平顺,无水翅溅到洞顶等不利现象;沿程余幅均满足要求;过流能力和流量系数基本与原设计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掺气设施体形研究提供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无压洞 掺气设施 体形优化 流态
下载PDF
半U形隧道火灾补气速度和最高烟气温升的机器学习预测
10
作者 徐志胜 殷耀龙 +2 位作者 王轩 雷志强 陈诗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76-3388,共13页
半U形隧道是考虑火灾发生在水下隧道变坡点前而简化得到的隧道结构,通过理论推导很难建立有关烟气运动参数预测模型。因此,借助于FDS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对320组火灾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和机器学习预测。结果表明:纵向风速的增大对于空气补... 半U形隧道是考虑火灾发生在水下隧道变坡点前而简化得到的隧道结构,通过理论推导很难建立有关烟气运动参数预测模型。因此,借助于FDS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对320组火灾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和机器学习预测。结果表明:纵向风速的增大对于空气补充速度会有一定的抑制效果,BP神经网络在测试集和训练集上的预测效果较其他机器学习模型更为精确,决定系数R~2能够达到0.99;通过Shap值对影响隧道内空气补充速度的特征因素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高度效应、热效应、风效应;最高烟气温升受风速影响,坡高小则温升随风速减小剧烈,坡高大时风速影响不显著,并且相较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BP神经网络和理论计算均能准确预测烟气最高温升,R~2均大于0.9。研究结合数值模拟与机器学习,为高效预测隧道火灾动力学行为及通风排烟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半U形隧道火灾 烟囱效应 空气补充速度 最高烟气温升 机器学习
下载PDF
瓦斯隧道压入式通风风管漏风对瓦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俊杰 黄飞 +3 位作者 王少龙 黄小亮 靳星晨 杨采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79-5184,共6页
压入式通风风管漏风对瓦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分布规律影响颇大。以何家坡高瓦斯隧道通风为工程背景,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模拟风管漏风工况下的瓦斯隧道通风案例,分析漏风面积与漏风位置对隧道瓦斯... 压入式通风风管漏风对瓦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分布规律影响颇大。以何家坡高瓦斯隧道通风为工程背景,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模拟风管漏风工况下的瓦斯隧道通风案例,分析漏风面积与漏风位置对隧道瓦斯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管出风口的射流作用导致掌子面靠近风管一侧无瓦斯聚集,而掌子面与出风口之间的涡流作用导致该区域出现大量瓦斯聚集;风管漏风面积越大,漏风处上游涡流强度和下游射流强度越大,因此上游瓦斯聚集程度与下游瓦斯稀释程度越明显,两者均随着漏风面积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风管漏风位置越靠近掌子面漏风处上游瓦斯聚集的程度越明显,瓦斯聚集的增量随轴向距离呈指数减小的关系,风管位置越远离掌子面漏风处下游瓦斯的稀释与扩散程度越显著,瓦斯浓度减小的程度随轴向距离呈指数增大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瓦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监测及传感器布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隧道 漏风 数值模拟 瓦斯分布
下载PDF
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旭 王明年 +1 位作者 严涛 于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为解决交通车辆持续更新导致的城市隧道内通风系统设计浪费和运营闲置,研究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并建立2种应对车辆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需风量计算式中随时间更新的关键参数为基准排放因子... 为解决交通车辆持续更新导致的城市隧道内通风系统设计浪费和运营闲置,研究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并建立2种应对车辆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需风量计算式中随时间更新的关键参数为基准排放因子;随后,根据定量分析得到基准排放因子和纵坡-车速系数更新对需风量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外理念和实际设计经验,提出2种考虑时间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隧道通风设计规范在制定基准排放因子时参考了世界道路协会(PIARC)通风报告,并分析得到了参考理由;与2000年相比,2021年的CO、NOx和PM基准排放限值分别降低了81.6%、76.7%和97.9%;建立了使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作为基准排放因子的最不利设计方法,计算出2018年各污染物基准排放因子(CO为0.0011 m^(3)/(辆·km),PM为0.4610 m^(2)/(辆·km)),相比于2014年《细则》分别降低84.3%和77.0%.建立并验证了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为城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隧道 通风设计 需风量 基准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下载PDF
低压超声速磨料空气射流喷嘴结构
13
作者 刘勇 李志平 +3 位作者 魏建平 蔡玉波 余大炀 黄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4-1716,共13页
硬岩隧道掘进刀具磨损严重、换刀频繁是限制高效掘进的主要因素,低压磨料空气射流辅助刀具破岩是突破硬岩隧道掘进技术瓶颈的可行性思路,为实现辅助高横移速度刀具破岩,提出了矩形喷嘴。矩形喷嘴能有效提高磨料在移动方向集束性,进而减... 硬岩隧道掘进刀具磨损严重、换刀频繁是限制高效掘进的主要因素,低压磨料空气射流辅助刀具破岩是突破硬岩隧道掘进技术瓶颈的可行性思路,为实现辅助高横移速度刀具破岩,提出了矩形喷嘴。矩形喷嘴能有效提高磨料在移动方向集束性,进而减小切缝宽度,提高切缝深度。为明确矩形喷嘴对磨料加速及破岩的影响规律,采用加长扩张段长度和截面近似等效设计了圆形喷嘴及矩形喷嘴;然后基于数值方法确定了喷嘴扩张段长度对气体及磨料加速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喷嘴不同断面形状对磨料加速和分布特征的影响。最后通过开展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冲蚀破碎花岗岩实验,研究了喷嘴结构和横移速度对冲蚀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断面形状喷嘴的切割效率,确定了适用辅助刀具破岩的最佳喷嘴结构。数值结果表明压力2 MPa时,加长扩张段长度,气固两相能量转化更充分,磨料加速更充分,但随着喷嘴扩张段持续加长,磨料速度提升不明显;相比圆形断面喷嘴,矩形断面喷嘴对磨料加速稍差,但仍能将磨料加速至300 m/s,且经矩形喷嘴加速的磨料在自由流域呈扁平矩形分布,有效提高了磨料在刀具横移方向的集束性。实验表明圆形喷嘴扩张段加长,岩石冲蚀深度不断增加,当扩张段长度为145 mm时,花岗岩冲蚀深度分别为23.90、20.23 mm,扩张段长度持续加长,岩石的冲蚀深度提高并不显著。当横移速度为0.02 m/s时,喷嘴C_(4)、R_(1)、R_(2)切割玄武岩深度分别为3.35、12.15、8.25 mm,花岗岩深度分别为5.2、14.9、11.5 mm;横移速度为0.30 m/s时,喷嘴C_(4)、R_(1)切割玄武岩深度分别为0.8、3.0 mm,花岗岩深度分别为1.0、3.6 mm。对比喷嘴C_(4),和数值模拟结果相同,矩形喷嘴能使磨料聚能、磨料利用充分,切割效率较优。且喷嘴R_(1)的切割效率最好,喷嘴结构最优。研究结论将为磨料空气射流辅助刀具破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空气射流 喷嘴结构 硬岩掘进 磨料加速分布 切割效率
下载PDF
深隧系统多工况入流冲击滞留气团分析
14
作者 汪怡然 俞晓东 +2 位作者 刘甲春 张健 徐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0,共6页
深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在多竖井入流时存在气团滞留,可能引发压力振荡等问题,从而威胁系统的运行安全.依托苏州河段深隧工程,建立双竖井单隧洞深隧系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模型充水试验进... 深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在多竖井入流时存在气团滞留,可能引发压力振荡等问题,从而威胁系统的运行安全.依托苏州河段深隧工程,建立双竖井单隧洞深隧系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模型充水试验进行验证,分析多工况入流冲击所导致的气团滞留对压力波动的影响,并总结其规律.结果表明:在设计入流工况下,3.5%的气团滞留可导致最大压力达到35.36 m,相当于控制水位竖井静压的1.77倍;当竖井总入流量恒定时,流量分配对压力的影响较小,而对称入流时极值压力最大,比单侧入流分别偏高3%和6%;在对称入流情况下,随着总入流量的增加,气团的最大压力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总入流量为116 m^(3)/s时,相较于29 m^(3)/s时增大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流 数值计算 深隧系统 滞留气团
下载PDF
空气净化技术在超长水下公路隧道通风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崔佳 苏昂 +4 位作者 陈稳 朱宇 陈翔宇 陈玉远 陈慧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空气净化技术是解决公路隧道机动车废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相关应用案例和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指导超长水下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本文结合国内某超长水下公路隧道案例,提出了3种可行的净化通风方案;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交... 空气净化技术是解决公路隧道机动车废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相关应用案例和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指导超长水下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本文结合国内某超长水下公路隧道案例,提出了3种可行的净化通风方案;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交通工况下隧道内典型污染物沿隧道长度的浓度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净化通风方案的污染物控制效果。通过经济性、环保性、可实施性等多方面比选,确定了适合应用在超长水下公路隧道的空气净化通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空气净化 方案比选 机动车污染 隧道通风
下载PDF
球形敏感单元微瞄准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电子输运机理研究
16
作者 边星元 赵东方 崔俊宁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惯性陀螺和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高端/尖端仪器装备中,深孔、沟槽等内腔体结构的高精度测量对非接触传感方法提出的挑战性需求,展开球形敏感单元瞄准被测件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敏感机理研究。从绝缘介质薄层电子输运机理... 针对惯性陀螺和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高端/尖端仪器装备中,深孔、沟槽等内腔体结构的高精度测量对非接触传感方法提出的挑战性需求,展开球形敏感单元瞄准被测件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敏感机理研究。从绝缘介质薄层电子输运机理和绝缘介质性质改变而产生电子输运两个角度,对包括电子隧穿在内的电子输运机理进行形成条件和电流密度特性的分析,揭示球形敏感单元微瞄准形成的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产生传感电流的电子输运主要机理为福勒-诺德海姆隧穿效应,为探索新原理的三维非接触式纳米传感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隧穿 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 微球瞄准 纳米传感
下载PDF
不同通风方式对高地温施工隧道通风降温效果影响研究
17
作者 张庆明 杨寿忠 +4 位作者 向兵 纪秋林 易东 李林杰 黄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为了对比不同的通风条件下高地温隧道施工通风降温的效果,利用Fluent建立侧壁压入式通风和混合式通风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研究了高地温隧道在两种通风方式下隧道内温度和降温速度的分布规律,对比两种通风方式的优缺点,得出降温效... 为了对比不同的通风条件下高地温隧道施工通风降温的效果,利用Fluent建立侧壁压入式通风和混合式通风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研究了高地温隧道在两种通风方式下隧道内温度和降温速度的分布规律,对比两种通风方式的优缺点,得出降温效果较好的通风方式。结果表明:对于高地温隧道施工,风流速度越大降温效果越明显,且相比于混合式通风,侧壁压入式通风更能有效降低掌子面附近温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而混合式通风能同时对掌子面和隧道进口附近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通风 通风降温 数值模拟 高地温隧道 通风风速
下载PDF
高原高铁特长和超长隧道单列车通过时空气阻力变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邓虹 万有财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1-1501,共11页
为研究列车通过高原高铁隧道时隧道长度、坡型、坡度、海拔和列车速度对列车平均空气阻力、最大空气阻力以及隧道平均空气阻力因子、最大空气阻力因子4个空气阻力指标的影响规律,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模拟隧道压力... 为研究列车通过高原高铁隧道时隧道长度、坡型、坡度、海拔和列车速度对列车平均空气阻力、最大空气阻力以及隧道平均空气阻力因子、最大空气阻力因子4个空气阻力指标的影响规律,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模拟隧道压力波,将列车空气阻力分解为头尾车端部的压差阻力、车厢摩擦阻力、全列车压差阻力和列车周围空气重力沿列车运行方向的分量阻力(简称空气重力分量阻力),建立反映坡度的单面坡隧道空气阻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单列车通过有坡度隧道时,空气阻力变化规律与车外压力波和空气重力分量阻力有关,受到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作用增大或减小;单列车通过不同隧道长度的单面上坡/下坡、人字坡和平直隧道时,存在基于平均空气阻力的最不利坡型和临界隧道长度。单列车通过长10 km的单面上坡隧道时平均空气阻力最大,为47.05 kN。2)单列车通过单面上坡隧道时,平均空气阻力和最大空气阻力随着坡度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3)通过对平均空气阻力与列车速度拟合得出,列车通过单面上坡、下坡隧道时,平均空气阻力分别与列车速度的1.92次方和2.14次方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铁 特长隧道 超长隧道 列车空气阻力 坡型 海拔 坡度 一维流动模型
下载PDF
盾构通过后隧道风井暗挖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家强 丁静泽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42-147,157,共7页
北京地铁17号线区间隧道采用盾构先行通过后横向暗挖风道的施工工艺,上层风道跨越盾构隧道开挖至端墙,下层风道开挖临近至盾构隧道。在上层风道二衬结构保护下,采用倒挂井壁法开挖盾构隧道两侧土体,施工竖井二衬,保留盾构隧道范围内的... 北京地铁17号线区间隧道采用盾构先行通过后横向暗挖风道的施工工艺,上层风道跨越盾构隧道开挖至端墙,下层风道开挖临近至盾构隧道。在上层风道二衬结构保护下,采用倒挂井壁法开挖盾构隧道两侧土体,施工竖井二衬,保留盾构隧道范围内的下层风道侧墙及底板不施工,以保证后期施工安全。通过风道中板预留吊装孔,对管片逐环拆除,然后施工盾构隧道范围内的下层风道侧墙及底板。风道横向暗挖之前,为防止盾构隧道变形,减小地表沉降,需先对风道范围之外的管片采取径向注浆、纵向拉紧、设置环向支撑等加固措施。因需要进行多次受力转换,采用荷载-结构法对二衬结构进行各阶段内力分析。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开挖风道、竖井、拆除管片进行各阶段变形及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满足要求。监测结果反映地表沉降达到99.1mm,主要原因为竖井开挖到底后,因遇到承压水,未及时封底,导致支护结构无法闭合成环形成整体受力体系,竖井底部土体无法对底板提供支撑,导致地表沉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盾构 风道 加固 沉降
下载PDF
瓦斯隧道气密性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与研究
20
作者 赵宇翔 康旺 +4 位作者 张海龙 黄天勇 李扬 赵文静 边学俊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8期94-97,共4页
通过掺入气密剂,配制适用于瓦斯隧道的气密性机制砂混凝土,并研究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运用等温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对水泥水化放热及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未掺时,掺入气密剂混凝土表观渗透率... 通过掺入气密剂,配制适用于瓦斯隧道的气密性机制砂混凝土,并研究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运用等温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对水泥水化放热及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未掺时,掺入气密剂混凝土表观渗透率由497.50×10^(-18) m^(2)减小为29.16×10^(-18) m^(2),抗氯离子渗透系数减小了54.96%,56 d干燥收缩减小了8.63%,56 d抗压强度提高了11.2%。掺加气密剂对水泥净浆水化产物的生成无不利影响,同时明显减少了水泥净浆水化产物内部的大毛细孔(100~1000 nm)数量,使水化产物更密实,并改善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气密性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隧道 气密性混凝土 气密剂 孔隙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