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irflow distribution in mine tunnels 被引量:4
1
作者 Ding Cui He Xueqiu Nie Bais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663-667,共5页
Based on 3D modelling of typical tunnels in mines, the airflow distribution in a three-center arch-section tunnel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air velocity and cross section on airflow distribution in tunnels ... Based on 3D modelling of typical tunnels in mines, the airflow distribution in a three-center arch-section tunnel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air velocity and cross section on airflow distribution in tunnels is studied. The average velocity points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flow pattern is similar for the three-center arch section under different ventilation velocities and cross sectional areas. The shape of the tunnel cross section and wall are the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irflow pattern. The average velocity points are mainly close to the tunnel wall. Characteristic equations a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averag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average velocity in mine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 tunnel TURBULENCE airflow distribution Three-center arch Average velocity
下载PDF
A wind tunnel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processes involved in sand dune formation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被引量:11
2
作者 LI Sen LIU Xianwan +2 位作者 LI Huichuan ZHENG Yinghua WEI Xingh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453-468,共16页
The we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exhibits a savanna landscape. Many types of sand dunes, including transverse dune ridges, longitudinal dune ridges, elliptical dunes, coppice dunes, and climbing dunes, are widely di... The we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exhibits a savanna landscape. Many types of sand dunes, including transverse dune ridges, longitudinal dune ridges, elliptical dunes, coppice dunes, and climbing dun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zone. In winter, high-frequency and high-energy NE winds (dominant winds) are prevalent, with a resultant drift direction (RDD) of S35.6°W. In spring, low-frequency and low-energy SW secondary winds prevail, with a RDD of N25.1°E. Wind tunnel 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airflow over the dune surface i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patterns of dune surfaces and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dunes. In the region's bidirectional wind environment, with two seasonally distinct energy levels, the airflow over the surface of elliptical dunes, barchan dunes, and transverse dune ridges will exhibit a transverse pattern, whereas the airflow over longitudinal dunes ridges exhibits a lateral pattern and that over climbing dunes exhibits a climbing-circumfluent pattern. These patterns represent different dynamic processes. The coastal dunes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onshore winds, sand sources, coastal slopes, rivers, and forest shelter belts. The source of the sand that supplements these dunes particularly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when there is more sand, the pattern shows positive equilibrium deposition between dune ridges and dunes; otherwise, it shows negative equilibrium depositi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orest shelter belts also influences deposition and dune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transformation of dune forms. Coastal dunes and inland desert dunes experience similar dynamic processes, but the former have more diversified shapes and more complex formation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coastal dune surface airflow dynamic processes wind tunnel simulation
下载PDF
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设计
3
作者 曾晗 符思雨 +3 位作者 朱彦锦 韦宝泉 李泽文 邓芳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7,共7页
为掌握外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开展弓网电弧变化特性研究,该文设计并研制了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其风洞系统由风洞结构、风扇转子系统、风洞控制系统、弓网电弧发生系统、观测系统组成。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直流风洞风... 为掌握外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开展弓网电弧变化特性研究,该文设计并研制了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其风洞系统由风洞结构、风扇转子系统、风洞控制系统、弓网电弧发生系统、观测系统组成。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直流风洞风速可达50 m/s,湍流度低于1%,速度不均匀性小于1%,流场稳定性不超过1%,气流偏角不超过0.5°,满足《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GJB 1179A—2012)中所规定的参数指标。该系统为探究强气流场环境下弓网电弧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为高速运行环境下列车弓网电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直流风洞 风洞系统 强气流场环境 弓网电弧
下载PDF
矿井巷道风速智能感知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炫中 王孝东 +4 位作者 杨懿杰 吕玉琪 刘唱 杜青文 谢博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是推进智能矿山建设、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通风参数作为基础数据来源,是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而矿井巷道风速智能感知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传感器精度及可靠性优化、传感器测风误差修正、平均风... 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是推进智能矿山建设、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通风参数作为基础数据来源,是矿井通风系统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而矿井巷道风速智能感知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传感器精度及可靠性优化、传感器测风误差修正、平均风速智能快速预测、传感器布设优化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待改善。综述了传感器技术、高精度智能风速预测等研究成果,总结了各项技术的优劣及适用范围,提出了基于PSO−GRU神经网络构建的巷道断面平均风速智能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矿井巷道平均风速测算的精度,可为通风参数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巷道风流特性 风速传感器 巷道平均风速 PSO−GRU神经网络
下载PDF
过海区间隧道多风机组合排烟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陈方兴 郝小礼 +2 位作者 陈世强 陈永平 朱祝龙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8-896,共9页
为实现多通风机组合的隧道通风系统高效排烟,建立1:10缩尺试验模型,其工程原型为下穿青岛胶州湾的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隧道。基于试验模型,测定通风机功耗、行车道风速及静压,量化4种通风机组合及其运行参数对隧道内流场参数的影响,呈现... 为实现多通风机组合的隧道通风系统高效排烟,建立1:10缩尺试验模型,其工程原型为下穿青岛胶州湾的地铁1号线瓦贵区间隧道。基于试验模型,测定通风机功耗、行车道风速及静压,量化4种通风机组合及其运行参数对隧道内流场参数的影响,呈现出排烟口周边区域的气流滞止现象。气流滞止是惯性力与压差力平衡的表象。为了度量气流滞止效应,应用无量纲准则,推导出Eu数(Euler number)表达式。应用该表达式,比较了4种风机组合的排烟性能而得出,四通风机组合工况2排烟性能最高,三通风机组合工况4、工况3次之,而两通风机组合工况1排烟性能最低,这表明,开启抽出式通风机能显著提升系统通风排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海区间隧道 通风排烟 通风机 气流滞止 欧拉数
下载PDF
不同隔热材料下的深井巷道隔热降温模拟研究
6
作者 游波 崔大雄 +2 位作者 刘何清 鲁义 杨芯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解决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延伸带来的热害问题,揭示深井巷道温度场分布特征,选用5种矿用隔热材料开展深井巷道隔热降温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厚度隔热层、不同围岩初始温度对围岩温度场、调热圈半径及巷内风流温度变化的影响,并探究隔热层附... 为解决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延伸带来的热害问题,揭示深井巷道温度场分布特征,选用5种矿用隔热材料开展深井巷道隔热降温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厚度隔热层、不同围岩初始温度对围岩温度场、调热圈半径及巷内风流温度变化的影响,并探究隔热层附近围岩温度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添加泡沫混凝土的材料隔热性能最佳,经济成本最低;隔热层选用导热系数较低的隔热材料有助于提高隔热层的隔热效果,5~10 cm为最佳隔热层厚度;温度场与围岩层、锚喷层、隔热层在空间上分布一致,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与巷道围岩的温度梯度呈负相关,隔热层厚度、原岩温度与巷道围岩温度梯度呈正相关,隔热材料、隔热层厚度和原岩温度对调热圈半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比无隔热层巷道,巷道隔热和降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材料 巷道风流 围岩温度场 温度梯度 调热圈 降温效果
下载PDF
超长电力隧道通风设计运行参数计算方法
7
作者 王亮 汪雄平 +1 位作者 成瑾 钟珂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3-219,共7页
为有效排除电缆发热量,超长电力隧道通风能耗巨大。实际运行中电缆大多数时候处于非饱和运行状态,故实际所需的通风量明显小于通风设计工况,因此存在很大的通风节能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支持,该节能措施难以落实。为此,本文针对超长... 为有效排除电缆发热量,超长电力隧道通风能耗巨大。实际运行中电缆大多数时候处于非饱和运行状态,故实际所需的通风量明显小于通风设计工况,因此存在很大的通风节能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支持,该节能措施难以落实。为此,本文针对超长隧道内部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通风量、电缆发热强度和通风区段长度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隧道出口气温不高于40℃限制条件下的运行参数关联式,可快速准确地预测已建成隧道实时所需通风量,也可用于隧道设计阶段参数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隧道 通风区段长度 节能 通风量
下载PDF
油菜抗倒伏测试风洞关键部件仿真与试验
8
作者 王浩杰 任奕林 +3 位作者 邢博源 黄秋航 王琦龙 王建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为解决现有油菜抗倒伏品种选育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依托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油菜抗倒伏测试风洞模型,对风洞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等关键部位进行参数设计及仿真试验,分析该模型对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最终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 为解决现有油菜抗倒伏品种选育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依托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油菜抗倒伏测试风洞模型,对风洞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等关键部位进行参数设计及仿真试验,分析该模型对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最终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结果显示,单因素试验中,收缩段长度Lc增加,风洞出口风速变异系数增加,气流品质下降;随稳定段长度Lw增加,风洞出口风速变异系数先减小后增加,稳定段长度1000 mm时,风速变异系数最低,气流品质最佳;阻尼网距稳定段出口长度增加,风洞出口风速变异系数先降低后增加,阻尼网距稳定段出口0.65Lw时,风速变异系数最小。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收缩段长度600 mm、稳定段800 mm、阻尼网距风洞出口0.65Lw时,对应风洞试验区风速平均变异系数为0.139,风速较其他方案更稳定,气流品质最佳。实测验证发现,与仿真结果相比,实测风速大小无明显差别,且实测结果中各截面风速变异系数略优于仿真值,整体仿真结果与实测效果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倒伏 风洞试验 虚拟仿真 风速变异系数 气流品质
下载PDF
电力机车走行风相变散热器风洞试验研究
9
作者 王位 杨天智 +4 位作者 刘强 朱茂华 江乐新 陈志毅 张良丰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文章基于电力机车走行风相变散热器的结构模型,建立了其等效热阻网络,分析其传热特性,推导了风速影响下散热量的修正系数关系式;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不同水流量下散热量和热阻的变化特性,以及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热... 文章基于电力机车走行风相变散热器的结构模型,建立了其等效热阻网络,分析其传热特性,推导了风速影响下散热量的修正系数关系式;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不同水流量下散热量和热阻的变化特性,以及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热启动性能及阻力特性。结果表明:散热器散热量随风速及水流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而散热器热阻则刚好相反;散热器静态启动时间和散热启动时间均小于4 min;单个散热器产生阻力仅为机车牵引力的0.17‰,对整车阻力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行风 相变散热器 风洞试验 传热性能 阻力性能
下载PDF
新屋基特长隧道互补式网络通风方案研究
10
作者 何晓东 郑丽华 +1 位作者 李红 金鑫 《价值工程》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新屋基隧道为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隧道的进出口高差约120m,即使不考虑自然风的影响,右线需风量也明显高于左线。针对新屋基特长隧道左右线需风量不同这一情况,在因地质条件取消斜井通风的情况下,考虑采用互补式网络通风方案加以解决。... 新屋基隧道为单向坡特长公路隧道,隧道的进出口高差约120m,即使不考虑自然风的影响,右线需风量也明显高于左线。针对新屋基特长隧道左右线需风量不同这一情况,在因地质条件取消斜井通风的情况下,考虑采用互补式网络通风方案加以解决。在考虑自然风的因素下,对设计方案的近远期设计风量的确定、通风系统安装范围的确定以及通风换气量的确定进行了相关计算。结果表明:互补式网络通风方案适用于像新屋基特长隧道这样的单向坡隧道且交换风量不分近远期,不论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都有很大的优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公路隧道 互补式网络通风 设计风量 通风换气量
下载PDF
考虑通风影响的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及防寒保温材料敷设长度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谭贤君 陈卫忠 +1 位作者 于洪丹 刘豆豆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00-1409,共10页
基于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推导出考虑通风影响的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模型,该模型包括:围岩温度场控制方程、隧道内风温场控制方程以及风流场湍流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探讨西藏嘎隆拉隧道通风... 基于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推导出考虑通风影响的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模型,该模型包括:围岩温度场控制方程、隧道内风温场控制方程以及风流场湍流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探讨西藏嘎隆拉隧道通风条件下围岩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其防寒保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未开挖前,随着季节的变化,山体浅部温度出现明显变化,该变化较明显的深度为18 m,当岩体埋深大于18 m后,岩体温度随季节的变化幅值小于0.5℃;隧道贯通后,由于通风影响,在环境温度最冷月(1月),隧道进出口段一定范围内的围岩温度出现了0℃以下的不利工况,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嘎隆拉隧道进口端600 m和出口端400 m范围内,二衬表面敷设6 cm厚的聚酚醛保温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嘎隆拉隧道衬砌和围岩发生冻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寒区隧道 湍流 风流场 温度场
下载PDF
粘虫成虫在气流场中飞行行为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尹姣 封洪强 +1 位作者 程登发 曹雅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2-738,共7页
通过改进悬吊测飞技术、室内风洞和野外雷达相结合的观测方法 ,研究了粘虫在气流场中的飞行行为特征及其与气流的关系。直筒风洞自由飞行观测的结果表明 ,粘虫蛾对气流有明显行为反应 ,表现为头部迎风起飞和迎风飞行的特性 ;在 3 0~ 5 ... 通过改进悬吊测飞技术、室内风洞和野外雷达相结合的观测方法 ,研究了粘虫在气流场中的飞行行为特征及其与气流的关系。直筒风洞自由飞行观测的结果表明 ,粘虫蛾对气流有明显行为反应 ,表现为头部迎风起飞和迎风飞行的特性 ;在 3 0~ 5 5m s风速下 ,有 92 %~ 94 %的个体可一次逆风飞行通过 2m长的风洞 ;当风速≥ 6 0m s时 ,有 71 9%的蛾子沿螺旋状的飞行轨迹逆风通过风洞。环形风洞悬吊飞行测试的结果表明 ,粘虫可逆风飞行的最大风速为 7 2m s;在风速≤ 4m s条件下 ,90 %以上个体头部迎风飞行或头部朝向与风向成一定的夹角 ,侧逆风飞行。雷达观测发现粘虫在空中迁飞过程中具有成层现象 ,并有较强的秋季回迁定向行为 ,其头部总是朝向西南 ;迁飞的最终位移与风向及风速大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飞行行为 风洞 雷达 气流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掘进工作面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系统 被引量:17
13
作者 龚晓燕 雷可凡 +6 位作者 吴群英 崔小强 吴悦 朱斌 杨富强 张红兵 刘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1340,共10页
为满足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智能化的发展需求,针对传统局部通风系统无法实时监测及智能调控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而导致风速场分配不合理,死角区瓦斯积聚严重和粉尘污染等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掘进工作面出风口风流智... 为满足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智能化的发展需求,针对传统局部通风系统无法实时监测及智能调控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而导致风速场分配不合理,死角区瓦斯积聚严重和粉尘污染等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掘进工作面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系统,优化风流场分布。分析建立了系统实现的整体框架、运行流程及关键技术,利用Zigbee自组网功能进行巷道风速、瓦斯体积分数及粉尘质量浓度等实时数据的监测采集,通过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下一时刻瓦斯体积分数及粉尘质量浓度进行智能预测分析,并引入小生境四段式编码遗传算法提取相应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规则,结合GPRS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出风口风流状态的智能调控,在此基础上,运用Unity3D构建系统虚拟模型并实现了物理实体与虚拟孪生体的映射交互。通过设计搭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实验测试平台,验证了系统实时监测、决策评价、智能调控、虚实融合等关键功能技术可行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对系统智能调控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控后司机位置处风速明显上升,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由0.623%降低为0.306%,降低率达50.8%;司机位置粉尘质量浓度由1180 mg/m^(3)降低到695 mg/m^(3),单点降尘率达41.1%,回风侧行人高度沿程粉尘质量浓度由430 mg/m^(3)降低为150 mg/m^(3),降尘率达65%,进一步优化了掘进工作面巷道风速、瓦斯及粉尘场的运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掘进工作面 风流智能调控 瓦斯积聚 粉尘污染 出风口风流状态
下载PDF
基于风流及粉尘分布规律的机掘工作面风筒布置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雨成 李智 高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30-135,共6页
为优化机掘工作面局部通风布置,改善工作面通风及排尘状况,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机掘工作面压入式、抽出式及长压短抽式3种通风方式下,随着风筒口至工作面距离的变化,工作面风流运动规律及粉尘的分布规律,并确... 为优化机掘工作面局部通风布置,改善工作面通风及排尘状况,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机掘工作面压入式、抽出式及长压短抽式3种通风方式下,随着风筒口至工作面距离的变化,工作面风流运动规律及粉尘的分布规律,并确定长压短抽通风方式风筒口合理位置为:压入式风筒口距工作面距离Ly在3.5槡S^5槡S或6槡S^6.5槡S,抽出式风筒口距工作面距离Lc<1.5槡S。确定压入式通风风筒出口至工作面最佳距离约为3槡S,抽出式风筒吸风口至工作面最佳距离约为槡S;确定长压短抽式通风风筒口最佳位置为Ly在6槡S^6.5槡S,Lc≈槡S。模拟结果与前人文献试验结论基本一致,模拟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掘工作面 风流分布 粉尘分布 风筒布置 最佳位置
下载PDF
隧道火灾三维数值模拟的瞬态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谢宁 冯炼 +1 位作者 王婉娣 张发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2,共4页
用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及气体组分方程描述隧道内气流流动状态,采用湍流粘性系数模型中考虑浮力影响的湍流模型方程(K-ε方程),对某实验隧道火灾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瞬态分析,研究隧道火灾特性和烟气的速度场及温度场发展规律。... 用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及气体组分方程描述隧道内气流流动状态,采用湍流粘性系数模型中考虑浮力影响的湍流模型方程(K-ε方程),对某实验隧道火灾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瞬态分析,研究隧道火灾特性和烟气的速度场及温度场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横截面上先被加热的是拱顶,随着时间推移,高温烟气不断对其进行对流换热,整个横截面温度逐渐升高,且分布发生变化,经过一定时间后,分布形式基本确定,并向稳态逼近。采用3 m.s-1的机械通风,隧道内没有出现烟气逆流区,很好地抑制了气流的回流,满足隧道火灾通风要求,为上游人员及车辆逃离提供了气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火灾 瞬态分析 气流 速度场 温度场
下载PDF
通风竖井在地下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学鹏 庄炜茜 +1 位作者 赵红莉 徐志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6期1227-1231,共5页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构造特点使其通风系统设计较常规公路隧道更为复杂。论证了在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设置通风竖井的必要性,利用两个竖井将整个通道分隔为两个气流控制区段,通过对不同区段正常通风工况和火灾工况...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构造特点使其通风系统设计较常规公路隧道更为复杂。论证了在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通风系统中设置通风竖井的必要性,利用两个竖井将整个通道分隔为两个气流控制区段,通过对不同区段正常通风工况和火灾工况下的需风量的计算,考虑火灾排烟的有效性,将竖井设在环形通道的西北和东南两个对角处,其有效面积分别为10.6m^2和11.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交通联系通道 通风竖井 需风量
下载PDF
侧墙进风小窗位置对蛋鸡舍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阳 石海鹏 +1 位作者 王雅韬 李保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8-42,共5页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5 m、高0.23 m),安装高度分别为2.25 m、1.65 m,分别测试两栋舍内温热参数以及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结果显示:A、B两栋蛋鸡舍内平均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走道间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栋蛋鸡舍内测点风速、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舍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栋蛋鸡舍内温湿度波动低于B舍,测点风速普遍大于B栋蛋鸡舍风速,有害气体浓度低于B舍。说明侧墙进风口位置高度不仅影响蛋鸡舍内温、湿度状况,而且影响舍内污染物的分布及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舍 纵向通风 进风口 气流组织 环境参数
下载PDF
自然通风下栽培番茄的单栋温室内气流场稳态模拟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明卫 郝飞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从N av ier-S tokes方程出发,运用CFX软件对外界风向与屋脊平行和相夹45°两种情形下温室内气流场进行了稳态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前者,气流从山墙门和侧窗的上部进入,从侧窗的下部流出,气流在温室内沿中心纵截面分布的对称性较... 从N av ier-S tokes方程出发,运用CFX软件对外界风向与屋脊平行和相夹45°两种情形下温室内气流场进行了稳态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前者,气流从山墙门和侧窗的上部进入,从侧窗的下部流出,气流在温室内沿中心纵截面分布的对称性较好,在温室的后半部气流逐渐扩散,紊流加强;对于后者,气流从山墙门和迎风侧窗处进入,两股气流相遇后受棚面形状及作物的影响而形成各种涡流,最后从背风侧窗处流出。气流在接触到栽培作物时流速迅速减小,作物冠层边界受到周围空间气流的影响,但在作物冠层内受周围空间气流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栋温室 气流场 模拟
下载PDF
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荣华 王鹏飞 +1 位作者 宋佳 骆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8-203,共6页
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是应用于机掘工作面中的一种新型通风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通风方式下机掘工作面风流流场和有害物控制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屏蔽通风能在机掘工作面前方形成一... 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是应用于机掘工作面中的一种新型通风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通风方式下机掘工作面风流流场和有害物控制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屏蔽通风能在机掘工作面前方形成一旋转风幕,将掘进产生的粉尘阻隔在旋转风幕和掘进端头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并在吸口吸气流的作用下将其排出;在旋风流场和抽风筒吸气流的共同作用下,集尘-除尘装置风口前方巷道中心吸风口部位压力较周围压力低,从而使气流向抽风筒汇集,大大提高了吸风口的抽吸效果;旋转射流作用下的吸气流动轴线速度衰减较普通抽吸缓慢,提高了控制粉尘的能力,有利于远距离粉尘的捕集;旋转射流在巷道横断面上形成稳定旋风,使得工作面的粉尘和瓦斯被卷吸到巷道中心,并在巷道中心横向风共同作用下将粉尘和瓦斯带到吸风口附近,有利于吸气风筒对粉尘和瓦斯的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机掘工作面 旋转射流 流场
下载PDF
地形起伏对气流速度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振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75-79,共5页
地形起伏主要通过对气流的扰动极大地影响着土壤风蚀特征。通过对4 种坡度下气流变化的风洞实验,发现坡面对气流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流在爬坡过程中的速度除在坡角点略有下降外,整体上呈逐渐加强趋势,速度增加率与坡长呈良好的... 地形起伏主要通过对气流的扰动极大地影响着土壤风蚀特征。通过对4 种坡度下气流变化的风洞实验,发现坡面对气流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流在爬坡过程中的速度除在坡角点略有下降外,整体上呈逐渐加强趋势,速度增加率与坡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是在垂直方向上速度的增加率符合对数规律。前者使风蚀程度加强,后者使风蚀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坡度 风洞实验 气流速度 风速廓线 土壤风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