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geofoam as cover material in cut and cover tunnel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ground surface 被引量:3
1
作者 Sadri Shadabi Masoud Rabeti Moghadam Mansour Parviz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期67-80,共14页
In recent years,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underground spaces and structure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djacent ground.Nevertheless,to the best of the authors′knowledge,no method has yet been... In recent years,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underground spaces and structure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djacent ground.Nevertheless,to the best of the authors′knowledge,no method has yet been considered to reduce these effects in technical literature.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eofoam as the cover material in cut and cover tunnel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ground surface.For this purpose,a numer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FLAC 2D,a finite difference software,and verified against previous studies.The effects of parameters such as the geofoam type,thickness of the geofoam blocks and interfaces between the blocks,on the ground surface amplification pattern were investigated.Parametric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geofoam has a strong potential to attenuate the seismic horizontal movements of the ground surface.As the thickness of the geofoam blocks is decreased,its attenuation ability is increased.It was also determined th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geofoam block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attenuation of the aboveground seismic responses.Based on the results,it was concluded that geofoam is a proper material to attenuate seismic amplifications at the ground surface,induced by underground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 and cover tunnel ground surface seismic response amplification ratio geofoam ATTENU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Rockfall and Its Impact on the Cut-and-Cover Tunnel in Dynamics 被引量:5
2
作者 SONG Shuzhi KONG Jiming +2 位作者 WANG Chenghua CHENG Zefu YANG Zongj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905-909,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 of thickness of Buffer layer on the safety of cut-and-cover tunnel under the given magnitude and height of rockfall, and the limit load of the structure. To establish calculating models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 of thickness of Buffer layer on the safety of cut-and-cover tunnel under the given magnitude and height of rockfall, and the limit load of the structure. To establish calculating models of rockfall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dynamics of the fall down to the surface of the slope is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exter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fall is analyzed. We have derive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velocity of rocks before and after collision, calculated the impact load upon the structures below and the limit load, and compared the impact force and limit load to judg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Finally, the validity of models is approved by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cut-and-cover tunnel in the mouth of Heshang Mountain in Nandan Coun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FALL cut-and-cover tunnel (CCT) impact force buffer layer
下载PD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mitigation during metro station construction by enlarging shield tunnel combined with cut-and-cover method 被引量:3
3
作者 Zhang, Xinjin Liu, Weining Lu, Meili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S1期142-146,共5页
Constructing a metro station by enlarging shield tunnels combined with a mining/cut-and-cover method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construction time limits of shield tunnels and stations. As a n... Constructing a metro station by enlarging shield tunnels combined with a mining/cut-and-cover method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of construction time limits of shield tunnels and stations. As a new-styl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 are several specific risk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test section of Sanyuanqiao station on Beijing metro line 10,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t present, including a review of world-wid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of similar projects, the study of generic guidance on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the type of work being undertaken, and discussions with qualified and experienced staff from the project team, etc., the specific risk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metro station constructed by enlarging shield tunnels combined with the cut-and-cover method a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risks mainly come from three construction processes which include constructing upper enclosure structures, excavating the soil between shield tunnels and demolishing shield segments. Then relevant risk mitiga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cheme improvement and a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new-style construc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tunnel cut-and-cover method metro sta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mitigation
下载PDF
回油盖隧道式二次抽芯机构注塑模设计
4
作者 毛江峰 盛国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2,共8页
为解决塑件局部区域复杂特征的脱模困难问题,在注塑模具设计时首先采用局部特征分区域办法将局部难脱模特征集中分离出来,而后依据脱模方向的分布情况再进行同向集成分类,针对各集成后的脱模方向设计单次或多次抽芯机构,即脱模方向集成... 为解决塑件局部区域复杂特征的脱模困难问题,在注塑模具设计时首先采用局部特征分区域办法将局部难脱模特征集中分离出来,而后依据脱模方向的分布情况再进行同向集成分类,针对各集成后的脱模方向设计单次或多次抽芯机构,即脱模方向集成分类脱模设计法,从而有效地解决塑件脱模方向众多而导致的塑件整件或局部区域脱模设计困难问题。基于上述设计原理,结合润滑盒回油盖塑件的脱模设计困难问题,创新设计了一种隧道式二次抽芯机构。在该机构中,利用一根斜导柱驱动主成型块内的隧道滑块转向驱动主成型块内的另一成型活动块先完成第一次抽芯,此过程中主滑块与主成型块分离,而主成型块维持不动;然后该斜导柱再继续驱动主滑块带动主成型块完成第二次抽芯来实现塑件局部区域的脱模。结合机构运动力学分析,在该机构的结构设计中,主滑块与主成型块的闭合锁紧由楔紧块两侧不同斜角的斜面进行锁紧,其斜角分别为23°和25°,相应地,主滑块的斜导柱斜角取20°,用此参数设计的两次抽芯机构顺利地克服了塑件局部区域脱模机构设计困难难题,应用于塑件模具上,较好地实现了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塑件的模具结构为一种单点点浇口三板模具,一模一腔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盒回油盖 机构创新设计 二次抽芯 隧道滑块 模具结构
下载PDF
长江漫滩区明挖隧道基坑降承压水环境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峻 刘松玉 +4 位作者 张心源 徐海源 王晓琼 李世龙 孙彦晓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21-225,共5页
长江漫滩区地质条件复杂,承压水位高,明挖隧道基坑降承压水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沉降,进而引起建构筑物破坏及生命财产损失。针对该问题,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江南标段明挖隧道基坑工程降水施工为例,建立了降承压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邻近... 长江漫滩区地质条件复杂,承压水位高,明挖隧道基坑降承压水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沉降,进而引起建构筑物破坏及生命财产损失。针对该问题,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江南标段明挖隧道基坑工程降水施工为例,建立了降承压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邻近敏感别墅区的水位降深、沉降及倾斜特性,并研究了不同止水帷幕设计对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承压水引起的地表沉降稳定速度较慢,降水10,30,60,120 d时,别墅区最大沉降为2.5,4.3,5.4,6.1cm。倾斜稳定相对较快,最大倾斜约0.0002,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止水帷幕设计变更方案可使别墅区最大沉降降低63.5%。在基坑主线将第二承压含水层隔断可最高效地进一步降低别墅区最大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隧道基坑 承压水 降水 环境影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方拱形波纹钢管廊弯矩解析解及断面参数研究
6
作者 郑佳艳 兰鹏博 +3 位作者 刘海京 陆展 杨莉涓 陈定嘉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7-178,共12页
方拱形结构因空间利用率较高而广泛应用于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但其结构承载特征、力学机制及相关设计方法研究尚少。为研究方拱形波纹钢管廊结构弯矩的解析计算理论以及合理的断面形式,利用结构力学、土力学基本理论和相关规范,... 方拱形结构因空间利用率较高而广泛应用于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但其结构承载特征、力学机制及相关设计方法研究尚少。为研究方拱形波纹钢管廊结构弯矩的解析计算理论以及合理的断面形式,利用结构力学、土力学基本理论和相关规范,推导方拱形波纹钢综合管廊的弯矩解析解,并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对弯矩解析式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同时建立不同管顶覆土深度的方拱形波纹钢管廊三维地层-结构有限元数值模型,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弯矩解析式计算的弯曲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弯矩表达式的适用覆土深度,基于弯矩解析表达式对管廊断面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给出推荐断面参数范围。研究表明:1)方拱形波纹钢综合管廊的弯矩解析解与数值解相吻合,理论计算的弯矩与数值解的最大误差为5.79%;2)弯矩解析表达式的适用覆土深度为H≤10 m;3)针对依托工程,计算结果表明管廊断面矢跨比、顶板和侧板跨度比均处于0.6~0.8,管廊结构弯矩分布较合理,有利于保障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拱形波纹钢管廊 弯矩解析解 有限元分析 覆土深度 断面参数优化
下载PDF
截面型式及槽宽比对高填明洞土压力影响分析
7
作者 何永泽 李盛 +3 位作者 后浩斌 马莉 贡力 余云燕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39,共10页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 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考虑到土体的离散性与不均匀性,通过分析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内外土柱相对沉降差以及颗粒间接触力链的变化规律,探讨截面型式(矩形、1/4拱形、1/2拱形)及槽宽比(B/b=1.5∶1,2∶1,3∶1,4∶1)变化对高填黄土明洞土压力的影响,结合顾安全公式,分析高填明洞沉降差与土压力间的函数关系,并修正该函数,使其可以适用与不同的截面型式与槽宽比下的高填明洞。结果表明:(1)B/b确定,明洞采用矩形截面时,接触力链在洞顶分布,平均土压力更大,明洞采用拱形截面时,平均土压力更小,但拱顶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2)明洞截面型式一定,随着B/b的增大,洞顶平均竖向土压力与沉降差均随之增大,当B/b较小时,边坡作用增强,外侧土柱沉降降低,对内土柱的作用力变小,从而导致明洞顶竖向土压力更小;(3)内外土柱沉降差与附加土压力呈线性相关,相对于矩形截面,拱形截面下较小的沉降差会产生相同的附加土压力,更有利于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明洞 截面型式 槽宽比(B/b) PFC2D 土压力 沉降差
下载PDF
城市交通节点明挖隧道回填方案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松 史小雄 +1 位作者 张继云 王承阳 《四川建材》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城市明挖隧道的修建需要大量的回填,回填选料和回填方案与施工质量紧密联系。以重庆市金州大道与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为例,对砂卵石、不同含石量土夹石进行压缩模量匹配,选择工程最不利断面LK0+434,划分回填区域后采用应力面积... 城市明挖隧道的修建需要大量的回填,回填选料和回填方案与施工质量紧密联系。以重庆市金州大道与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为例,对砂卵石、不同含石量土夹石进行压缩模量匹配,选择工程最不利断面LK0+434,划分回填区域后采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关键点的沉降值,结合工程经验优化深厚回填区施工方案。改良后的方案针结合砂卵石和土夹石的物理特征,降低了回填沉降峰值,挖方土得到合理调配重利用,避免了工程浪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隧道 应力面积法 砂卵石 土夹石
下载PDF
轨道工程穿越矿山宕口地质灾害防控技术——以南京某城际轨道工程为例
9
作者 万佳佳 阎长虹 +7 位作者 张文龙 娄志会 郭建强 王大鹏 徐成华 刘刚 俞良晨 董聪慧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8期173-176,185,共5页
南京某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穿越大型露采矿山废弃宕口回填区,其南侧为高25~30 m(距填土顶部坡面)的陡崖,陡崖上顶部岩体破碎,存在危岩体崩塌隐患;陡崖下为一宽15~20m的人工填筑向外微倾的平台,用作危岩体崩落承灾体;平台以下为人工填筑的缓... 南京某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穿越大型露采矿山废弃宕口回填区,其南侧为高25~30 m(距填土顶部坡面)的陡崖,陡崖上顶部岩体破碎,存在危岩体崩塌隐患;陡崖下为一宽15~20m的人工填筑向外微倾的平台,用作危岩体崩落承灾体;平台以下为人工填筑的缓坡,高差45~50 m。宕口人工回填边坡土体结构松散、成分复杂、强度较低,沉降变形大且不均匀。显然,工程场地存在崩塌、缓坡不稳定、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承载力不足等地质灾害问题。为此,文章针对这一工程技术难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如下防控技术措施:①采用明洞方案穿越废弃宕口回填区,有效避开崩塌地质灾害;②采用三排连梁门式异形桩作为明洞的基础,既作为明洞桩基又作为缓坡抗滑桩,有效提高了明洞地基稳定性及缓坡稳定性;③通过明洞覆土坡形优化,大幅减少填方量,较好地提高了明洞覆土缓坡稳定性,避免明洞受斜坡偏载作用产生过大变形,同时降低缓坡坡度,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场地生态环境。这一防控技术方案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地质灾害,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该研究成果对缓坡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宕口 轨道交通工程 地质灾害 明洞 三排连梁门式抗滑桩
下载PDF
城市复杂环境大跨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分析
10
作者 白柱 《江西建材》 2024年第4期188-190,共3页
文中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下穿城市主干道大跨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对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关键技术,确保了正洞开... 文中以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下穿城市主干道大跨双连拱隧道为依托,对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采用三导洞法+主洞洞盖法施工关键技术,确保了正洞开挖期间沉降稳定控制,为隧道安全快速的贯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双连拱隧道 三导洞法 洞盖法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盖挖施工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范永慧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5期45-49,共5页
阐述河北省张承高速公路小营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采用的盖挖施工方案及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相应方案可降低临时边坡的高度并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经数值模拟计算与现场验证,边坡稳定性可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洞口段 盖挖法 稳定性
下载PDF
盖挖法基坑上跨既有地铁盾构隧道方案研究
12
作者 吴彬 付春青 +4 位作者 彭华 马文辉 杨纬华 刘猛 刘彤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9期200-203,共4页
盖挖法基坑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势必导致既有隧道变形,依托北京某深大基坑工程,采用了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盖挖法基坑施工过程,讨论了注浆加固和围护桩参数变化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1)注浆加固能够显著减... 盖挖法基坑上跨既有地铁隧道施工势必导致既有隧道变形,依托北京某深大基坑工程,采用了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盖挖法基坑施工过程,讨论了注浆加固和围护桩参数变化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1)注浆加固能够显著减小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2)围护桩参数的改变对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挖法基坑 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方案比选
下载PDF
邻近运营铁路浅覆土大断面矩形顶管开仓工作井设计和施工技术
13
作者 杨钦 苗宇滔 +3 位作者 陈廷涛 李沛洲 宋强 曾猛 《路基工程》 202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以莆田市大断面矩形顶管项目邻近运营铁路莆田高铁站区开仓作业为例,介绍矩形顶管浅覆土开仓工作井设计及施工技术,包括邻近运营铁路开仓工作井位置选择依据、工作井设计要点、监控量测内容及控制指标、利用开仓工作井实施开仓工作的流... 以莆田市大断面矩形顶管项目邻近运营铁路莆田高铁站区开仓作业为例,介绍矩形顶管浅覆土开仓工作井设计及施工技术,包括邻近运营铁路开仓工作井位置选择依据、工作井设计要点、监控量测内容及控制指标、利用开仓工作井实施开仓工作的流程及关键技术要点等。作业期间各监测数值均在安全范围内,表明开仓工作井设计和施工作业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覆土 地下通道 邻近运营铁路 大断面顶管 工作井设计 开仓作业 变形监测 运营安全
下载PDF
华蓥山隧道浅埋段明挖改暗挖施工技术研究
14
作者 钟勇华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56-60,共5页
文章以西渝高速铁路华蓥山隧道4号明洞为例,为减少原生态坡面植被破坏,采用拱盖法暗挖施工。通过实地监测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分析了初支拱盖法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显示,拱盖护拱能限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稳定;预加固桩可稳定边仰坡和... 文章以西渝高速铁路华蓥山隧道4号明洞为例,为减少原生态坡面植被破坏,采用拱盖法暗挖施工。通过实地监测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分析了初支拱盖法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显示,拱盖护拱能限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稳定;预加固桩可稳定边仰坡和侧翼围岩;拱脚处和隧道下部是变形关键部位。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现场吻合,按该设计施工,隧道已顺利通过明挖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浅埋段 拱盖法 数值模拟 护拱
下载PDF
高植被覆盖下铁路隧道口危岩落石风险评估
15
作者 曹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9,共8页
山区铁路选线受地形条件制约,高陡边坡或陡崖地段的隧道洞口常面临危岩落石风险,传统人工调查方法困难,尤其是高植被覆盖地区,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完全查明危岩分布,同时常用的落石运动轨迹模拟缺少横向范围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 山区铁路选线受地形条件制约,高陡边坡或陡崖地段的隧道洞口常面临危岩落石风险,传统人工调查方法困难,尤其是高植被覆盖地区,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完全查明危岩分布,同时常用的落石运动轨迹模拟缺少横向范围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某铁路隧道进口工程为研究对象,以机载LiDAR和三维倾斜摄影数据为基础,查明了危岩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利用自主研发的Rockfall Hunter软件分析不同破坏形式的危岩三维运动特征,并给出防护措施建议。研究表明:(1)基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建立的“数据、方法、意义”三阶段高植被覆盖区危岩落石风险综合评估方案行之有效;(2)利用精细化三维实景模型可准确提取危岩体几何信息,危岩落石发育区数字地表灰度影像表面坎坷不平、具粗糙感,危岩体截面地面点棱角显著、地势陡峭,原生孤石或滚石截面呈凸起状、有明显界限;(3)研究发现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的危岩体120处,总体积约15541 m^(3),以倾倒、坠落式破坏为主,局部发生组合式破坏;(4)落石进入隧址区最大速度为17.3 m/s,最大弹跳高度为12.5 m,最大冲击能量超过8000 kJ,建议采用避让、清理、加固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危岩落石 高植被覆盖区 机载LIDAR 三维倾斜摄影 风险评估 落石三维轨迹
下载PDF
深中通道岛隧结合部波流特性及覆盖层稳定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聂晓彤 刘军其 +2 位作者 戈龙仔 陈汉宝 刘海源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486-494,共9页
基于岛隧工程结合部与传统隧道、近岸陆地工程衔接存在明显差别,以及在设计上面临的新难题,为保证深中通道岛隧结合部沉管隧道覆盖层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结合部区域范围内波流特性和防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 基于岛隧工程结合部与传统隧道、近岸陆地工程衔接存在明显差别,以及在设计上面临的新难题,为保证深中通道岛隧结合部沉管隧道覆盖层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结合部区域范围内波流特性和防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包括波浪和水流之间变化角度的水动力场,以及波流耦合作用护面块体稳定性;揭示了岛隧结合部波流耦合效应,总结了波高比(H_(s)′/H_(s))和流速比(U′/U)与相对流速(U/C)、波陡(H_(s)/L)、相对水深(d/L)和波流夹角(α)变化规律,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多组试验对比优化,获得了护面块体最优稳定重量,导出了波流耦合作用下护面块体稳定重量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不仅解决了深中通道重大工程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海底沉管隧道覆盖层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中通道工程 岛隧结合部覆盖层 波流耦合 稳定性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盾构浅覆土下穿城市河道桥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研究
17
作者 青兵波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为了研究地铁盾构隧道浅覆土且埋深突变情况下下穿河道桥梁及管线的影响规律与对应保护措施的控制效果。依托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清水河站—浣花里站区间隧道工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8.7 m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肖家河桥及大直径中水管的影... 为了研究地铁盾构隧道浅覆土且埋深突变情况下下穿河道桥梁及管线的影响规律与对应保护措施的控制效果。依托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清水河站—浣花里站区间隧道工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8.7 m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肖家河桥及大直径中水管的影响规律与极限工况,对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测进行信息化施工反馈。通过施作钢筋混凝土梁和保护箱涵,以及基底注浆加固措施有效减小了桥梁结构最大沉降,分别将桥台、桥面和管道最大沉降控制为8.7 mm,9 mm和7.1 mm,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在规律与数值方面较为吻合,验证了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下穿桥梁 数值计算 浅覆土 现场监测
下载PDF
砂砾卵石覆盖层边坡隧洞进洞方法
18
作者 董明明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1期62-65,共4页
以滇中引水工程石鼓水源工程为例,论述砂砾卵石覆盖层边坡隧洞进洞方法。针对砂砾卵石覆盖层边坡稳定性差,隧洞洞口开挖安全风险较高,提出砂砾卵石覆盖层边坡隧洞进洞开挖施工控制措施,通过在孔口两侧边坡打设钢管灌注桩以及自进式超前... 以滇中引水工程石鼓水源工程为例,论述砂砾卵石覆盖层边坡隧洞进洞方法。针对砂砾卵石覆盖层边坡稳定性差,隧洞洞口开挖安全风险较高,提出砂砾卵石覆盖层边坡隧洞进洞开挖施工控制措施,通过在孔口两侧边坡打设钢管灌注桩以及自进式超前注浆大管棚,进洞采用预留核心土分台阶开挖法,有效降低隧洞开挖安全风险,提高隧洞进洞施工进度,且满足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卵石覆盖层 隧洞洞口开挖 施工质量控制
下载PDF
工地扬尘管控措施效果量化研究
19
作者 陈科 周军 +4 位作者 聂春晓 冯锡勇 龙星玥 孙扬 贾天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7-445,共9页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大规模建筑工程在地基开挖、主体建设、外墙装修过程中,会产生以粗颗粒物(PM_(10))为代表的众多大气污染物。为尽量减少建筑工地扬尘产生PM_(10),相关部门要求建筑工地采取裸土覆盖、立体喷淋、围挡隔离等抑尘措施。...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大规模建筑工程在地基开挖、主体建设、外墙装修过程中,会产生以粗颗粒物(PM_(10))为代表的众多大气污染物。为尽量减少建筑工地扬尘产生PM_(10),相关部门要求建筑工地采取裸土覆盖、立体喷淋、围挡隔离等抑尘措施。基于现场抑尘措施控制试验和高精度数值风洞试验对各措施的抑尘效果进行逐一探究。结果表明:只开围挡喷淋时PM_(10)浓度下降5.1%,只开施工喷淋时浓度下降12.3%,二者全开时浓度下降11.4%。风速较大时,裸土覆盖的抑尘效果比小风天气显著,在三级风(大于2 m/s)下裸土覆盖的PM_(10)浓度均值相比裸土不覆盖时平均下降10.7%。裸土喷淋后的PM_(10)浓度比不喷淋时下降21.3%。整体上基坑阶段在围挡2、3、4和5 m时的扬尘削减率分别为3.6%、10.5%、18.4%和29.0%。在主体阶段,随着排放源的升高,扬尘扩散的影响距离逐渐降低。当源高10 m时,最大影响距离为工地外75 m;当源高30 m时,最大影响距离为工地外50 m;当源高50和90 m时,刚出工地的扬尘逸散率便在10%以内,即对工地外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地扬尘 裸土覆盖 立体喷淋 围挡隔离 管控效果 数值风洞试验
下载PDF
重庆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比选探索
20
作者 管增禄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在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由于线路纵坡限制,多采用隧道形式下穿山体。以老房子车站为例,对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拱盖法两种施工工法进行工程风险、施工技术难度、投资、工期等方面的综合比选,总结出重... 在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由于线路纵坡限制,多采用隧道形式下穿山体。以老房子车站为例,对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拱盖法两种施工工法进行工程风险、施工技术难度、投资、工期等方面的综合比选,总结出重庆大断面隧道两种开挖工法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施工工法 双侧壁导坑法 拱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