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a circular lined tunnel under anisotropy frost heave of overlying soil at the tunnel portal section in cold regions
1
作者 ZHANG Shuo-cheng CHEN Wen-hu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424-1440,共17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 and its consequent problems need to be considered.In this paper,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portal section in cold regions with harm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 cold regions and its consequent problems need to be considered.In this paper,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portal section in cold regions with harmonic load acting on the lining were studi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The lining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frozen soil,and there is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frozen and unfrozen soil due to the phase change.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vibration of tunnel portal section caused by the harmonic load acting on the lining was derived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anisotropy frost heave of overlying soil.Based on the continuity condi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the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 were obtained,an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different medium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of the cold-region tunnel system were acquired.The vertical pressure coefficient was equivalently simplified as a variable that could be used to replace the thickness of the overlying soil above the tunnel.The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 model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the medium parameters(lining,frozen,and unfrozen soil)affects the circumferential stresses,the radial displacements and their peak frequencies of the soil.For example,the increase of density ratio of tunnel lining to frozen soil decreases the radial stresses of the frozen and unfrozen soil;the increase of volumetric frost heaving strain of the frozen soil increases the radial displacements of the frozen surface and de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frozen surface;the increasing of thickness of the frozen soil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radial displacement of unfrozen soil at dimensionless radius η=4.5 compared with that of frozen soil at η=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st heave tunnel portal section Relative movement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Cold region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技术研究
2
作者 赵英伟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提升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研究了注浆加固和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纵向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洞口中间过渡段,监测面内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均出现... 为提升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研究了注浆加固和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纵向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洞口中间过渡段,监测面内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衬砌结构拱脚;(2)与无抗减震措施相比,注浆加固与施作减震层均能减少隧道二次衬砌位移差,施作减震层后隧道竖向位移差减少最多,减震效果达到74.83%;(3)工况1(无措施)最小主应力峰值最大,为-28.64 MPa,施作减震层后为-20.05 MPa,减震效果达到29.99%;(4)随着隧道纵向长度的增加,最小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出现在中间过渡段监测面S3处;工况1安全系数为1.95,工况2为2.24,但仍低于安全阀值,工况3为2.56,符合安全要求。综合位移、应力和安全系数,采用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优于注浆加固。研究成果可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烈度地震区 倾斜隧道 洞口段 抗减震措施
下载PDF
复杂地质隧道洞口段穿越既有抗滑桩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立军 王怀正 +2 位作者 宋战平 王盼 何芹 《市政技术》 2023年第10期181-188,共8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施工对围岩扰动较大,容易发生滑塌现象,以四川省攀枝花市阳光隧道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洞口段三维模型,探讨了在扶壁式挡墙+置换桩的综合治理措施下,隧道和置换桩结构以及边坡位移场和应力场...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施工对围岩扰动较大,容易发生滑塌现象,以四川省攀枝花市阳光隧道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洞口段三维模型,探讨了在扶壁式挡墙+置换桩的综合治理措施下,隧道和置换桩结构以及边坡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预测了边坡潜在滑动面以及隧道开挖薄弱部位。通过研究可知,隧道边墙以及破桩区上部既有抗滑桩处为施工薄弱环节;隧道拱顶的最大沉降值为-25.07 mm,置换桩结构X、Y向最大位移分别为2.87、-4.47 mm,边坡安全系数为1.70,均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典型断面拱顶沉降以及净空收敛均满足施工设计控制值要求。该施工方案对后续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洞口段 昔格达地质 抗滑桩 数值模拟 置换桩结构
下载PDF
隧道洞口的施工风险云模型评价方法研究
4
作者 童乐 代雍正 +3 位作者 刘泽 彭亚雄 邵玉 王勋 《建筑技术》 2023年第17期2164-2166,共3页
通过收集隧道洞口段施工风险资料,研究影响洞口段稳定性的3类因素,且将其细分为11个影响因子。并将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级别,构建施工风险指标权重体系,采用云发生器云化特征值,建立施工风险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根据综合评价云图,90%的工... 通过收集隧道洞口段施工风险资料,研究影响洞口段稳定性的3类因素,且将其细分为11个影响因子。并将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级别,构建施工风险指标权重体系,采用云发生器云化特征值,建立施工风险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根据综合评价云图,90%的工程云滴位于中风险区,少部分位于高风险区,说明洞口段施工存在边坡及围岩失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口段 施工风险 安全评价 云模型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张军 麻建飞 +2 位作者 刘夏冰 吴瑞 王胜虎 《高速铁路技术》 2023年第6期7-12,18,共7页
为保证浅埋超大跨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段施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了浅埋超大跨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1)浅埋超大跨隧道洞口段施工时中导洞核心土的开挖是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工序,洞口段偏压会导... 为保证浅埋超大跨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段施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了浅埋超大跨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1)浅埋超大跨隧道洞口段施工时中导洞核心土的开挖是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工序,洞口段偏压会导致围岩拱脚局部应力集中;(2)施工引起的围岩沉降大致分为左右导洞开挖阶段、中导洞核心土开挖阶段和拆撑阶段,其中,中导洞核心土开挖30 d内是施工危险期;(3)洞口段采用的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预应力锚杆等措施,成功解决了洞口段围岩变形控制困难的问题,拱顶沉降最大值为34.5 mm,水平收敛最大值为12.5 m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浅埋超大跨山岭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超大跨隧道 洞口段 围岩稳定性 监控量测
下载PDF
三车道公路隧道出口段安全进洞施工技术
6
作者 谭常喜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3年第4期62-65,共4页
勤丰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结构型式。隧道右线出口浅埋段埋深从3.5 m到33.5 m,围岩为强风化花岗岩及泥岩。隧道断面开挖宽度达17.15 m,因隧道埋深浅,进洞施工引起的隧道变形易传递至地表,施工风险较高。通过导向套拱保证大管棚施工精... 勤丰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结构型式。隧道右线出口浅埋段埋深从3.5 m到33.5 m,围岩为强风化花岗岩及泥岩。隧道断面开挖宽度达17.15 m,因隧道埋深浅,进洞施工引起的隧道变形易传递至地表,施工风险较高。通过导向套拱保证大管棚施工精度以实现较好的超前支护效果,采用CRD法分部开挖进洞,使支护及临时支护及时形成封闭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地层变形。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所采用施工方案很好地控制了地层变形,保证了勤丰隧道右洞出口段进洞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车道公路隧道 进洞施工 导向套拱 CRD法 变形监测
下载PDF
不同埋深及偏压角度条件下隧道力学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晶 彭立敏 +3 位作者 施成华 黄生文 高林 雷明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78,共4页
运用MIDAS有限元程序建立浅埋偏压隧道数值计算模型,探讨了隧道偏压角度和埋深对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衬砌结构受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压角度的增加,隧道围岩各特征点抗剪安全系数整体下降,隧道洞室的稳定性逐渐降低;随隧... 运用MIDAS有限元程序建立浅埋偏压隧道数值计算模型,探讨了隧道偏压角度和埋深对洞室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衬砌结构受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偏压角度的增加,隧道围岩各特征点抗剪安全系数整体下降,隧道洞室的稳定性逐渐降低;随隧道拱顶埋深的增大,隧道结构内力偏压特征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隧道洞口 数值分析 位移 应力
下载PDF
仰坡坡度对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丽丽 吴志坚 +2 位作者 梁庆国 孙文 王会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4,共6页
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设置四种不同仰坡坡度的模型,沿隧道轴向方向输入地震波,探究隧道洞口段及仰坡在不同仰坡坡度影响下的动力响应,并通过对无隧道通过的纯边坡模型与相同条件下有隧道通过的边坡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 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设置四种不同仰坡坡度的模型,沿隧道轴向方向输入地震波,探究隧道洞口段及仰坡在不同仰坡坡度影响下的动力响应,并通过对无隧道通过的纯边坡模型与相同条件下有隧道通过的边坡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隧道的存在对坡面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临空面的存在,隧道洞口段的位移与加速度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不同坡度模型的位移峰值皆位于y=0m断面的拱顶处,在距洞口y=40m后的各控制点位移差值迅速减小。(2)随着仰坡坡度的增加,同一断面处隧道的位移值随之增加,洞口段的截面变形也随之增大。(3)当坡度α≥60°时,坡面位移随着坡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当坡度α〈60°时,坡面位移随着坡面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0.4~0.6倍坡高处达到最大,即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的位移峰值也就越靠近坡顶。(4)隧道的存在对于坡面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洞口附近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洞口段 仰坡坡度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半明半暗法在公路隧道洞口段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舒志乐 徐东旭 +2 位作者 徐柯 刘新荣 李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0-1064,1081,共6页
隧道洞口段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进洞及今后的安全运营。以黄衢南高速公路蕉坞隧道洞口设计施工为例,探讨了半明半暗施工方法的特点及其对隧道洞口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半明半暗法隧道进洞方案在蕉坞隧道中的具体施工... 隧道洞口段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进洞及今后的安全运营。以黄衢南高速公路蕉坞隧道洞口设计施工为例,探讨了半明半暗施工方法的特点及其对隧道洞口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半明半暗法隧道进洞方案在蕉坞隧道中的具体施工步骤。为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最终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了"半明半暗"法进洞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其工程经验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明半暗法 隧道洞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偏压隧道洞口段坡体钢花管注浆加固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明新 伍明文 +3 位作者 胡国平 郭杰森 黄钢 杨继凯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了解决偏压隧道施作套拱初期致局部坡体滑移的问题,提出3种边坡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3种加固方案下边坡安全系数、侧坡总位移、有效塑性应变、最大剪应变及隧道开挖的地表竖向位移值。... 为了解决偏压隧道施作套拱初期致局部坡体滑移的问题,提出3种边坡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3种加固方案下边坡安全系数、侧坡总位移、有效塑性应变、最大剪应变及隧道开挖的地表竖向位移值。通过对3种加固方案的对比及坡体测点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对边坡施作工况3(对坡面挂网喷浆支护、坡体施作锚杆支护和局部钢花管注浆)的支护方式加固后坡体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工况1与工况2这2种坡体加固方案,工况3加固方案不仅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小隧道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洞口段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坡体的稳定性 钢花管注浆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越 龚珍 +2 位作者 邓祥辉 李鹏 王睿 《工程管理学报》 2018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公路隧道洞口段埋深较浅,围岩风化严重,加上降雨的影响,很容易发生边仰坡失稳、洞口坍塌等事故,因此研究隧道洞口段施工风险对于保证施工安全极为重要。为了降低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风险,分析了影响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的风险及... 公路隧道洞口段埋深较浅,围岩风化严重,加上降雨的影响,很容易发生边仰坡失稳、洞口坍塌等事故,因此研究隧道洞口段施工风险对于保证施工安全极为重要。为了降低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风险,分析了影响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的风险及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结合相关资料建立了样本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模糊数学理论、主成分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方法。选取45座公路隧道施工实例作为样本进行训练分析,以另外5座隧道作为评估目标进行评估,并与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所得结果比较,两种方法评估结果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洞口段 施工阶段 模糊神经网络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隧道洞口段驾驶人眼滞后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国兵 牛茂钦 +3 位作者 刘圳 赵宁雨 李梦城 李华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90-1096,共7页
为探究在隧道洞口段驾驶员出现视觉滞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室内试验模型,开展驾驶人在隧道行车过程中的视觉滞后试验,通过T检验分析数据增量的差异性,提出出现滞后的条件,并分析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1)进入隧道,... 为探究在隧道洞口段驾驶员出现视觉滞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室内试验模型,开展驾驶人在隧道行车过程中的视觉滞后试验,通过T检验分析数据增量的差异性,提出出现滞后的条件,并分析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1)进入隧道,当亮度变化速率S趋于350 cd/m^2·s时出现"认知滞后",增加到约为400 cd/m^2·s时出现"调节滞后";驶出隧道,当S趋于400 cd/m^2·s时出现"认知滞后",增加到约为500 cd/m^2·s时出现"调节滞后"。2)出现"认知滞后"时,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影响;出现"调节滞后"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更大。3)可采用通过减光设施延长驾驶人视觉适应时间、细化照明分级、无极调光等方法减缓亮度变化速率,来有效抑制滞后现象,提高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口段 瞳孔直径 亮度变化速率 调节滞后 认知滞后
下载PDF
松散岩堆体地层下城市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案变更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航 彭雪峰 +2 位作者 周扬 曾文浩 杨文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5-275,共11页
重庆某公路隧道为双向5车道城市隧道,洞口段穿越由城市建设回填土组成的松散岩堆体,左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冒顶事故,并出现了大变形、支护开裂、地表裂缝等不良现象。为探究事故发生原因,并验证变更后方案的合理性,首先,对原方案现场... 重庆某公路隧道为双向5车道城市隧道,洞口段穿越由城市建设回填土组成的松散岩堆体,左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冒顶事故,并出现了大变形、支护开裂、地表裂缝等不良现象。为探究事故发生原因,并验证变更后方案的合理性,首先,对原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分析不同施工方案所产生的洞周位移、支撑结构应力与塑性区等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原方案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支护未能及时封闭成环,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位移,且能够提高隧道洞周变形协调性。2)原施工方案中的初期支护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大拉压力超过结构容许值,同时围岩应力较大。通过对比发现,增大超前加固范围有助于减小初期支护所受的围岩压力、改善支护结构所受应力状态。3)变更后施工方案的土体受破坏区域小,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能够减小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研究成果适用于松散岩堆体地层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开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大断面隧道 隧道洞口段 松散岩堆体 变更方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隧道洞口段的加固方案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广炜 欧阳艳 王起才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9-615,共7页
为了保证砂土地层洞口段的进洞安全,以拉林铁路米林隧道为工程实例背景,在充分研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洞口段的加固方案进行设计,并结合施工过程,进一步开展施工质量评述;以隧道变形监测成果为基础,开展隧道变形的尖点突变分析,以评... 为了保证砂土地层洞口段的进洞安全,以拉林铁路米林隧道为工程实例背景,在充分研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洞口段的加固方案进行设计,并结合施工过程,进一步开展施工质量评述;以隧道变形监测成果为基础,开展隧道变形的尖点突变分析,以评价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水平旋喷桩可有效改良洞口段的围岩性质,对处理自稳能力差的围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在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监督,对遇到的工程问题进行实时调整;通过尖点突变分析,得出加固后的洞口段围岩均处于稳定性状态,验证加固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洞口段 加固方案 尖点突变理论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地震安全性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育枢 李天斌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2,共7页
目前,有关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地震安全性分析与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为工程原型,在数值模拟计算和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洞口边坡、洞门建筑、洞口段衬砌及围岩三个部位对该隧道洞口... 目前,有关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地震安全性分析与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为工程原型,在数值模拟计算和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洞口边坡、洞门建筑、洞口段衬砌及围岩三个部位对该隧道洞口段进行地震安全性分析,并结合各部位拟设抗、减震措施,对其进行了整体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洞口段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是足够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口段 高烈度地震区 安全性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黄土隧道洞口段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文 梁庆国 +1 位作者 刘青霞 孙纬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5-943,共9页
针对黄土地区山岭隧道面临的强震灾害现实特点,以强震作用下洞口周边土体与隧道结构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重点研究不同坡度、坡高与入洞高程模型的坡面高程方向、水平方向以及衬砌结构的加速度与位移... 针对黄土地区山岭隧道面临的强震灾害现实特点,以强震作用下洞口周边土体与隧道结构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重点研究不同坡度、坡高与入洞高程模型的坡面高程方向、水平方向以及衬砌结构的加速度与位移响应规律,提出坡面加固区范围和隧道抗震设防长度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仰坡高度、坡角及进洞高程的变化,均会对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规律和破坏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缓坡易发生坡底处的剪切破坏,而陡坡易发生坡顶的拉裂破坏;随着边坡高度的增大,边坡的滑动破坏范围逐渐增大;隧道的存在对坡面地震动高程放大效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洞口水平向存在动力响应放大区,范围为2.1~2.8倍洞径;通过分析隧道衬砌沿进深方向的动力响应规律,建议黄土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最小值为3倍洞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洞口段 强震作用 放大效应 抗震设防范围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道洞口段地震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旭 华成亚 +2 位作者 赵密 周红星 牛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9-1036,共8页
近年来,强度折减法在岩土工程静、动力稳定性分析领域快速发展。基于该方法,相关学者研究了边坡和隧道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隧道洞口段是围岩、边坡和衬砌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复杂结构体,当前对其地震稳定性研究多集中于定性描述,尚不能... 近年来,强度折减法在岩土工程静、动力稳定性分析领域快速发展。基于该方法,相关学者研究了边坡和隧道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隧道洞口段是围岩、边坡和衬砌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复杂结构体,当前对其地震稳定性研究多集中于定性描述,尚不能给出量化的指标。依托振动台试验,建立相应的洞口段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引入结合突变理论的塑性区应变能和其他判据,获得洞口段的动力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结合突变理论的塑性区应变能和其他判据得到的安全系数的最大相对误差较小,在洞口段的地震稳定性分析中采用该判据具有简便、量化等优势;计算出的洞口段的动力安全系数与动力加载降低结构稳定性的一般规律相一致;安全系数为1.52说明洞口段有较高的地震稳定性,与振动台试验的实验现象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口段 地震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突变理论 塑性应变能判据
下载PDF
入洞高程对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丽丽 梁庆国 +1 位作者 孙文 管延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3-858,869,共7页
针对桥隧耦接过程中隧道面临的入洞高程及仰坡坡度的问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坡度与不同入洞高程的模型,探究隧道及仰坡在这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拱顶的位移随着距洞... 针对桥隧耦接过程中隧道面临的入洞高程及仰坡坡度的问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坡度与不同入洞高程的模型,探究隧道及仰坡在这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拱顶的位移随着距洞口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位移峰值位于距洞口y=0m断面处,不同坡度、不同入洞高程模型均符合这一特征。(2)随着仰坡坡度的增加,隧道入洞高程的选择也应趋于增大,文中定义的隧道截面最大位移差Δ_(max)可尝试为衡量地震动力响应提供一种新的判断思路。(3)隧道的存在对坡面的动力响应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洞口1~1.5倍跨径范围内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洞口段 仰坡坡度 入洞高程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厚层堆积体偏压隧道洞口结构抗减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申玉生 张熙 +2 位作者 杜明哲 唐浪洲 刘大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5-72,共8页
为研究覆有厚层松散堆积体且穿越软硬交界面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点和抗减震措施,以飞仙关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建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设置减震缝和全环注浆3种工况,并和无措施情况下隧道衬砌的应力、变形对... 为研究覆有厚层松散堆积体且穿越软硬交界面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点和抗减震措施,以飞仙关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建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设置减震缝和全环注浆3种工况,并和无措施情况下隧道衬砌的应力、变形对比,得出最佳抗减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在强震作用下衬砌的纵向变形远远小于横向变形,且全环注浆对限制衬砌的横向变形效果最显著,单独设置减震缝对衬砌变形的限制效果较差;2)隧道右拱脚和右拱腰是强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的最危险位置,需着重加强这2处的抗震加固;3)全环注浆能够有效减小衬砌应力,同时还能使交界面附近应力变化连续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抗减震措施 洞口段 偏压 厚层堆积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宋家山隧道洞口段注浆加固围岩的抗震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旭阳 梁庆国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
根据武罐高速公路宋家山隧道洞口段围岩的实际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着重讨论注浆加固洞口段围岩的抗震性能。并分析不同超越概率地震动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在不同注浆加固范围时的地震动力响应特点,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围岩注浆加固范围建议... 根据武罐高速公路宋家山隧道洞口段围岩的实际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着重讨论注浆加固洞口段围岩的抗震性能。并分析不同超越概率地震动作用下,隧道洞口段在不同注浆加固范围时的地震动力响应特点,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围岩注浆加固范围建议值,可供同类情况注浆加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口段 注浆加固围岩 抗震 地震动力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