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Element Immersing Process of Immersed Tube Tunnel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瑜 谭家华 +1 位作者 杨建民 张承懿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1年第4期531-540,共10页
Bridges and tunnels are good solutions to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in large cities separated by large river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China, but large-sized immersed tube tunnel constr... Bridges and tunnels are good solutions to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in large cities separated by large river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China, but large-sized immersed tube tunnel construction is still new. Element immers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immersed tube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accuracy of tunnel element positioning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elements during its lowering to the sea bed, the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broad and by reference to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Oresund tunnel in Norway-Sweden and Tokyo Bay tunnel in Japan, an element model to an appropriate scale is developed. A concise description of the model experiment wave environment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wo immersing strategies i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mmersed tube tunnel element immersing
下载PDF
Settlement Mode Analysis for An Immersed Tube Tunnel Considering A Nonuniform Foundation Under Tidal Load 被引量:4
2
作者 WANG Yan-ning ZHOU Huan-zhu WANG Le-che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427-438,共12页
Immersed tube tunnels are usually placed on soft soil layers in cross-sea tunnelling engineering.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stratum conditions and slope design,th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substratum layers is gene... Immersed tube tunnels are usually placed on soft soil layers in cross-sea tunnelling engineering.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stratum conditions and slope design,th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substratum layers is generally uneven.Thus,the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joint becomes the key factor in the failure of the immersed tube tun-nel.Therefore,a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method for joint deformation is needed to explore the deformation law of immersed tube tunnels.By constructing a three-section immersed tube tunnel analysis model(TT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deformation of the immersed tube tunnel structure in a longitudinal nonuniform soft soil foundation is described,an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mersed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boundaries are discussed.Based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joint and foundation,according to the Timoshenko beam on the Vlasov two-parameter foundation(VTM),considering the tidal cyclic load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eriod,an example analysis is given.Moreover,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mmersed tube tunne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are discussed.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immersed tube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mmersed tube tunnel theoretical analysis soft soil foundation element-soil interaction
下载PDF
正弯矩循环加载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赵密 张凤琳 +4 位作者 黄景琦 赵旭 曹胜涛 杜修力 谢伟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6-1338,共13页
为了研究循环加载作用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动力响应特性与破坏模式,以某实际城市盾构隧道为背景,建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正弯矩循环加载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动力特性模拟,研究其损伤演化特征、破坏模式、刚度... 为了研究循环加载作用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动力响应特性与破坏模式,以某实际城市盾构隧道为背景,建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正弯矩循环加载下粘钢加固管片接头动力特性模拟,研究其损伤演化特征、破坏模式、刚度退化、滞回耗能特性、延性变形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初期加固接头的钢板可有效分担螺栓承担的拉力,加固接头首先在钢板黏结处发生破坏。在钢板大面积剥离后,加固与未加固接头的破坏过程趋于一致;加载初期加固钢板可显著提高管片接头的刚度及接头弯矩。在钢板大面积剥离失效后,加固接头弯矩及刚度仍略高于未加固接头;正弯矩循环加载作用下管片接头存在损伤累积特征:同一级加载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接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承载力退化特征;加载初期因结构胶的开裂失效,加固接头的耗能能力明显高于未加固接头。加载后期随着混凝土损伤程度的增加,加固与未加固接头的耗能能力均有所增加,但加固接头的耗能能力仍稍强于未加固管片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接头 粘钢加固 循环加载 动力特性 数值仿真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浅埋地铁车站暗挖施工关键技术
4
作者 戴志仁 胡瑞青 +1 位作者 杨自刚 李小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本文依托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的成功案例,对暗挖法施工关键工艺开展研究,指明了暗挖导洞设置及其开挖时序、地层超前预加固方式、初期支护... 研究目的: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本文依托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地铁车站的成功案例,对暗挖法施工关键工艺开展研究,指明了暗挖导洞设置及其开挖时序、地层超前预加固方式、初期支护类型、永临结合钢管柱以及拱形盖板扣拱等关键工艺,明确了富水砂卵石地层浅埋大跨地铁车站首次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1)基于“化整为零”的思路,借助大刚度管幕超前支护,明确了导洞设置原则,采用多导洞法实施钢立柱与盖板(顶板)后,可按盖挖法理念完成超浅覆土下的地铁车站暗挖施工;(2)浅覆土管幕打设精度与地层扰动控制是富水砂卵石地层沉降控制的关键,应遵循“精准定位、及时纠偏,欠土顶进、严控超挖,先低速后匀速”的基本原则;(3)基于初期支护主要以被动承载为主,格栅钢架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喷混后抗弯刚度增幅将近8倍,且大于工字钢喷混后等效抗弯刚度,宜采用格栅钢架;(4)顶部预埋倒L形钢板的“蛇形”中立柱,可实现两侧衬砌结构的有效连接与水平向有效传力,液压反循环钻机可满足小净空条件下高精度永临结合钢管柱施作需要;(5)本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地层暗挖法车站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浅埋 大跨 暗挖法 导洞 管幕法
下载PDF
黄土盾构下穿不同地下非连续管线的模型试验
5
作者 苏永华 李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针对城市盾构隧道施工下穿既有输气管线引起管线沉降与受力问题,以河南省某在建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考虑不同非连续管线接头间距、接头刚度和管隧间距的影响,探讨管隧正交工况下,隧道开挖对非连续管... 针对城市盾构隧道施工下穿既有输气管线引起管线沉降与受力问题,以河南省某在建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考虑不同非连续管线接头间距、接头刚度和管隧间距的影响,探讨管隧正交工况下,隧道开挖对非连续管线沉降、弯矩及管土接触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盾构正交下穿管线存在沉降集中区,在该区范围内,管线接头与管段相对刚度比的大小对管线平均沉降增长速率影响较大,相对刚度比由1.30减小至0.21,非连续管线平均沉降增长速率增大1.5倍;相对刚度比相对大小对非连续管线沉降和弯矩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定义非连续管线综合刚度比,揭示不同综合刚度比下非连续管线最大沉降变化规律和管线最大正负弯矩相对变化规律,其中综合刚度比与管线最大沉降服从3次多项式拟合函数,管线的最大正弯矩值随着最大负弯矩值的改变服从4次多项式拟合函数;管线的管土接触应力变化均呈现“双峰型”变化,管土接触峰值应力随着接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数值模拟表明,管线最大沉降随着管隧间距增大而呈现折线型减小,该转折点出现在管隧间距与隧道开挖直径比为1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盾构 管隧正交 沉降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知识-数据驱动的沉管隧道接头安全状态分析方法——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为例
6
作者 丁浩 周陈一 +1 位作者 郭鸿雁 周云腾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2-1761,共10页
为解决沉管隧道接头安全状态不断变化且难以直接感知的技术难点,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既有监测数据,总结管节接头的变形模式,揭示管节接头张合量与结构温度的强相关性,明确潮位变化对接头剪切变形的显著影响。... 为解决沉管隧道接头安全状态不断变化且难以直接感知的技术难点,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既有监测数据,总结管节接头的变形模式,揭示管节接头张合量与结构温度的强相关性,明确潮位变化对接头剪切变形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数据驱动的沉管隧道接头变形快速推演方法,通过建立沉管隧道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开展海量典型变形模式下的沉管隧道结构力学行为分析,构建沉管隧道变形服役行为数据集;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仿真接头服役行为特征的沉管隧道接头全断面变形推演模型,实现基于有限实测数据的接头全断面变形快速重构。该方法在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的现场管养中得到成功应用。以2023年台风“苏拉”为例,基于台风登陆过程中接头的局部位移实测数据,推演接头剪力键及止水带关键点位处管节接头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该沉管隧道接头系统整体受台风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数据驱动 沉管隧道 管节接头 安全状态 仿真分析 神经网络
下载PDF
隧道式置管方式在降低肿瘤病人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范彬 唐瑶 +4 位作者 吴荣娣 黄芬 梅赣红 熊晓云 俞建华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3期2448-2450,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病人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期间应用隧道式置管方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初次行PICC置管治疗的80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 目的:观察肿瘤病人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期间应用隧道式置管方式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初次行PICC置管治疗的80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置管方式,试验组行隧道式置管方式,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结果:试验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试验组病人置管后90、120 d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干预后试验组病人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隧道式置管方式可提高肿瘤病人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隧道式置管技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充分利用隧道窑热量同步焙烧煤矸石轻集料技术研究
8
作者 钱红宇 邓家平 +3 位作者 董嘉峰 李云飞 邓鑫磊 刘冰洁 《砖瓦》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主要介绍了充分利用隧道窑热量同步焙烧煤矸石轻集料技术及节能焙烧设备的研究情况,依据以内螺旋筒为特征结构的节能焙烧工作原理,研究、设计、试制了实验炉模拟设备,并以辽源市煤矸石为原料进行了相关焙烧试验,验证了其所形成的煤矸石... 主要介绍了充分利用隧道窑热量同步焙烧煤矸石轻集料技术及节能焙烧设备的研究情况,依据以内螺旋筒为特征结构的节能焙烧工作原理,研究、设计、试制了实验炉模拟设备,并以辽源市煤矸石为原料进行了相关焙烧试验,验证了其所形成的煤矸石轻集料焙烧新工艺。模拟实验表明,利用隧道窑热量(余热)同步焙烧煤矸石轻集料技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轻集料 内螺旋筒 隧道窑 余热
下载PDF
交通荷载下软土复合地基海底沉管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9
作者 王祥秋 冯天俊 刘旭光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11期7-12,共6页
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采用界面单元模拟管节接头,通过施加重载车辆模拟振动荷载,对沉管隧道管节以及高压旋喷桩软土复合地基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振... 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采用界面单元模拟管节接头,通过施加重载车辆模拟振动荷载,对沉管隧道管节以及高压旋喷桩软土复合地基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振动荷载可诱发海底沉管隧道管节及其复合地基产生明显的环境振动效应。当120级挂车以8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海底沉管隧道时,在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产生的最大竖向位移量达3.21 mm,最大加速度峰值达17.77 mm/s^(2);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顶面最大位移达1.98 mm,加速度峰值达2.38 mm/s^(2)。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加速度振动级达81.9 d B,重载车辆运行对软土复合地基海底沉管隧道动力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软土复合地基 交通荷载 动力响应特性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悬浮隧道管体运动对锚索涡激振动的影响
10
作者 干超杰 桑松 石晓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根据锚索式悬浮隧道的运动特性,将锚索假设为两端铰接的非线性梁模型,在海流作用下,锚索会产生顺流向与横流向的涡激振动。当海流方向和管体轴向存在夹角时,管体运动可简化为作用在锚索上部端点的质点运动,并将质点运动沿锚索坐标系方... 根据锚索式悬浮隧道的运动特性,将锚索假设为两端铰接的非线性梁模型,在海流作用下,锚索会产生顺流向与横流向的涡激振动。当海流方向和管体轴向存在夹角时,管体运动可简化为作用在锚索上部端点的质点运动,并将质点运动沿锚索坐标系方向逐一分解。根据Hamilton原理建立锚索三向振动方程,并通过Galerkin方法和Runge-Kutta方法对该方程进行求解,选取典型悬浮隧道的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锚索上部端点的输入频率与锚索固有频率的比值为整数时,锚索会发生共振现象;如上部端点除锚索轴向方向外的某一方向质点运动与锚索振动方向一致,则锚索在该方向上的振动会出现显著变化,而对另一方向振动的影响较小;在多数情况下,锚索振动平衡位置的偏离与上部端点所输入的运动频率有紧密联系,但与幅值联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 管体运动 锚索 涡激振动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悬浮隧道支撑锚索在管体运动状态下的动频率与湿模态
11
作者 朱灿 刘炎 易壮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9,共9页
悬浮隧道(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SFT)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水下交通结构,其支撑锚索频率、模态的精确获取对识别结构动力性能至关重要。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管体运动状态下求解锚索“动频率”和“湿模态”的新颖方法,将锚索等效为梁或弦... 悬浮隧道(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SFT)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水下交通结构,其支撑锚索频率、模态的精确获取对识别结构动力性能至关重要。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管体运动状态下求解锚索“动频率”和“湿模态”的新颖方法,将锚索等效为梁或弦建立了四类考虑锚索抗弯刚度、湿重等因素的力学模型。在对运动悬浮隧道结构进行拟静态处理,及通过静平衡时锚索顶张力与该索支撑范围内净浮力相等的原则确定结构基本参数的前提下,研究了管体竖向周期运动过程中锚索动频率与湿模态的分布规律。获取了锚索动频率带及其上限、下限与管体浮重比、锚索倾角、竖向高度及管体运动幅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参数敏感区间,得到了锚索湿模态对湿重展向效应、竖向高度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锚索涡振频率锁定、参数振动提供新的处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隧道(SFT) 支撑锚索 管体运动 动频率 湿模态
下载PDF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
12
作者 贾绍明 王啟铜 +3 位作者 宋神友 金文良 付佰勇 陈卓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7,共9页
深中通道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沉管隧道地基的超级工程,具有碎石垫层厚度大、深层水泥搅拌桩置换率高等特点,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厚垫层和高置换率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在现场荷载板试验... 深中通道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处理沉管隧道地基的超级工程,具有碎石垫层厚度大、深层水泥搅拌桩置换率高等特点,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厚垫层和高置换率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在现场荷载板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将碎石垫层、复合地基和桩端全风化岩层视为一个共同作用的系统,假设在桩土分界面处桩土位移模式非同步,同一深度处桩间土体的位移模式非协调,考虑系统各部分在交界面上应力和变形连续,通过对典型单元体的分析,推导了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和沉降的求解公式,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荷载板试验结果和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所得沉降与实测沉降相比误差在8.0%以内,计算精度优于传统方法,并且沉降随荷载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说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反映沉管隧道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根据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桩土应力比与实测桩土应力比相比误差在-7.0%以内,可以认为理论计算的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复合地基 沉降计算 解析法 荷载传递
下载PDF
深中通道最终接头临时锁定装置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令臣 郭朝 +3 位作者 刘祥玉 胥新伟 王国之 陈永红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部分的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为减少水下操作,浮运前最终接头需根据E22、E24管节安放后的轴线偏差调整其在扩大段内的相对位置后再锁固于扩大段内。受工期影响,钢壳及锁定装置需在E22、E24...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部分的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为减少水下操作,浮运前最终接头需根据E22、E24管节安放后的轴线偏差调整其在扩大段内的相对位置后再锁固于扩大段内。受工期影响,钢壳及锁定装置需在E22、E24管节轴线偏差测量前完成制造,钢结构焊接、最终接头及扩大段钢壳注浆、最终接头推退试验均会对锁定装置的安装精度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最终接头的锁固。为满足施工需求,对可适应横向±5cm、纵向±1 cm、垂向±1 cm三向对接偏差的临时锁定装置进行了设计研究。该锁定装置在深中通道最终接头浮运阶段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节约了沉管安装窗口期时间。该临时锁定装置可为类似工装设备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最终接头 锁定装置
下载PDF
深中通道最终接头推出段支撑滑轨研究及应用
14
作者 郭朝 韩涛 +4 位作者 陈振婷 刘祥玉 胥新伟 杨建 王国之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8期27-32,共6页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部分的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最终接头推出段将通过布置在最终接头扩大段内的支撑滑轨实现水下推出完成沉管隧道合龙。该滑轨作为始终与最终接头推出段接触的辅助安装设施,它的使用效果直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部分的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最终接头推出段将通过布置在最终接头扩大段内的支撑滑轨实现水下推出完成沉管隧道合龙。该滑轨作为始终与最终接头推出段接触的辅助安装设施,它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最终接头推出段能否成功实施。为此,创新研发了一种分段式超高平整度低摩擦系数最终接头推出段支撑滑轨,解决了常规滑轨方案在承受复杂可变荷载时适应性差、滑轨结构不能有效固定滑轨顶部滑板、滑轨钢结构表面平整度不足及整体调平困难等设计及工艺难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滑轨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可靠性,最终该滑轨在最终接头推出段水下推出阶段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推出段的首次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滑轨结构可为类似大型结构出运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最终接头 滑轨 MGB
下载PDF
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形式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照国 唐泽人 +2 位作者 陈辰 杜亚南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1232,共10页
为探究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合适的顶部节点形式及各节点形式的力学性能,总结现有工程中隔墙顶部节点形式,并对各节点形式提出简化模型,采用理论方法对简化模型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数值模型验证简化模型的合理性及各节点形式的力... 为探究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合适的顶部节点形式及各节点形式的力学性能,总结现有工程中隔墙顶部节点形式,并对各节点形式提出简化模型,采用理论方法对简化模型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数值模型验证简化模型的合理性及各节点形式的力学性能与适用范围,得到如下结论:1)螺栓配合角钢或连接件的方式更适合于全预制中隔墙;2)所提出的简化模型具有较好的参考性,可应用于中隔墙顶部节点的初步设计;3)顶部采用连接件可形成协调受力,提高顶部节点受力性能,建议今后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采用该形式。此外,竖向铰支座模型受力形式合理,今后工程可基于该模型进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洞双线盾构隧道 预制中隔墙 顶部节点 节点形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管片碳排放计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晏子雄 贡鑫茹 朱敏涛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1期115-118,122,共5页
预制混凝土管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它在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研究发现,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大,降低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针对预制混凝土管片生产阶段的碳排... 预制混凝土管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它在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研究发现,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大,降低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碳排放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针对预制混凝土管片生产阶段的碳排放研究甚少。以隧道工程中的预制混凝土管片为例,提出预制混凝土管片在预制工厂生产及运输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计算每个阶段的碳排放量,为预制混凝土管片节能减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预制混凝土管片 碳排放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槽试挖槽及航道疏浚影响分析
17
作者 姬海 张志刚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9期19-24,共6页
外海沉管隧道基槽边坡坡率取值对工程经济性和施工风险有较大的影响,基槽附近的航道疏浚可能导致基槽回淤异常,影响基槽边坡稳定性从而影响施工进展。通过开展隧址区原位试挖槽试验和临近航道疏浚数值模拟分析基槽边坡稳定和回淤情况,... 外海沉管隧道基槽边坡坡率取值对工程经济性和施工风险有较大的影响,基槽附近的航道疏浚可能导致基槽回淤异常,影响基槽边坡稳定性从而影响施工进展。通过开展隧址区原位试挖槽试验和临近航道疏浚数值模拟分析基槽边坡稳定和回淤情况,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槽方案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汛期影响周期的观测显示,1∶5、1∶6、1∶8、1∶10坡比的基槽边坡均未出现结构性的变化,整体稳定。2)试挖槽槽底区域呈持续回淤状态,边坡外区域呈现出回淤与冲刷交替出现的现象,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3)航道疏浚距离基槽位置越近对基槽回淤影响越大,基槽淤厚最大的位置出现在基槽与航道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试挖槽 边坡稳定性 回淤 航道疏浚
下载PDF
低温风洞管翅式换热器上水室排空残留水层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18
作者 宋增志 刁永发 +3 位作者 戴家傲 何倩 茅文焯 陈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管内热风与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对两种换热器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扁管换热器干燥速率更快,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干燥速率更快,换热器干燥时间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而缩短,入口风速10.56 m/s相比2.78 m/s,干燥时间节约50.75%。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干燥速率经验关系式,其拟合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小于6.1%,对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热风干燥速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洞 铝扁管换热器 热风干燥 干燥速率 含湿量 经验关系式
下载PDF
沉管测量塔的反标定技术在深中通道工程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伟 锁旭宏 +2 位作者 马得森 刘兆权 宁进进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5期81-85,共5页
沉管隧道施工中,测量塔安装后沉管处于漂浮状态,在晃动状态下获取测量塔上安装定位设备位置和沉管几何关系较为困难。提出反标定的测量方法,包括测控系统标定和定位精度校正,其中测控系统标定包括管节初始标定、测量塔初始标定,定位精... 沉管隧道施工中,测量塔安装后沉管处于漂浮状态,在晃动状态下获取测量塔上安装定位设备位置和沉管几何关系较为困难。提出反标定的测量方法,包括测控系统标定和定位精度校正,其中测控系统标定包括管节初始标定、测量塔初始标定,定位精度校正包括建立施工坐标系、数据处理、精度比对及校正。通过在管顶特征点上架设GNSS接收机实时采集其坐标并与测量塔测控系统的实时解算结果比对,通过工程案例对反标定前后的中误差进行分析。反标定后中误差的显著减小,证明了反标定方法在提高测量精度方面的有效性,从而确保了沉管安装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测量塔 沉管安装 标定
下载PDF
双喉道Ludwieg管风洞启动过程及其有效运行时间延长
20
作者 李创创 李志远 +1 位作者 张振辉 吴杰 《气体物理》 2024年第1期58-69,共12页
Ludwieg管风洞是开展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但是,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长期受快开阀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来流扰动模态。双喉道气动布局可有效消除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上游部件的扰动来... Ludwieg管风洞是开展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但是,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长期受快开阀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来流扰动模态。双喉道气动布局可有效消除快开阀启动式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上游部件的扰动来源,但是会导致风洞有效运行时间大幅缩短。针对该问题,通过非定常数值模拟对双喉道气动布局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的启动特性进行研究,然后对第1喷管扩张段与稳定段进行了融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扩张角与稳定段组合对风洞启动时间以及流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减小扩张角组合设计能够使双喉道气动布局高超声速Ludwieg管风洞的有效运行时间提升近20%,并且对下游实验段内的静态流场品质几乎无影响,有效提高了风洞的实验能力。同时,相较于较大的扩张角组合,较小的扩张角设计能够减少约10%的总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风洞 Ludwieg管风洞 双喉道布局 风洞启动特性 有效运行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