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代谢重编程角度探讨糖尿病认知障碍浊邪害清病机
1
作者 冯慧 凌云 +1 位作者 周春祥 陶伟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9-764,共6页
糖尿病认知障碍(DCI)起病隐匿,可进一步发展为痴呆,早期防治是关键。浊为机体代谢产物或者精微物质失其正化所生,是DCI的滋生土壤。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脾胃纳化失调,致精微失其正化,蓄积为糖浊,进而变化痰瘀、浊毒等,蕴结脑窍,损伤认知... 糖尿病认知障碍(DCI)起病隐匿,可进一步发展为痴呆,早期防治是关键。浊为机体代谢产物或者精微物质失其正化所生,是DCI的滋生土壤。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脾胃纳化失调,致精微失其正化,蓄积为糖浊,进而变化痰瘀、浊毒等,蕴结脑窍,损伤认知,此属浊邪害清。神经炎症是诱发DCI的关键因素,主要受代谢重编程调控。脂质和乳酸蓄积作为代谢重编程的直接结果,是导致神经炎症的关键介质,与血液高糖水平均属于中医浊邪范畴。糖尿病环境下代谢重编程,诱导脂质和乳酸蓄积,介导神经炎症,与浊邪害清病机的发展颇为契合。以代谢重编程为切入点,探讨DCI浊邪害清病机的现代生物学认识,为中医药防治DCI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邪害清 糖尿病认知障碍 代谢重编程 神经炎症 脂质蓄积 乳酸蓄积
下载PDF
郑红刚教授基于“浊邪害清”理论辨证论治肿瘤相关性失眠经验
2
作者 蔡柳 熊宏泰 +4 位作者 马苏苏 杜炎远 高劲 于惠博 郑红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36-139,共4页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发生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浊邪害清”理论在肿瘤相关性失眠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上具有指导意义。“浊邪”是指侵袭人体的病理邪气,涵盖湿、痰、瘀、滞等病理因素;“清...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发生及治疗过程中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浊邪害清”理论在肿瘤相关性失眠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上具有指导意义。“浊邪”是指侵袭人体的病理邪气,涵盖湿、痰、瘀、滞等病理因素;“清”与“浊”相对,常表现为清气、清窍等,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郑红刚教授认为肝郁脾虚是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核心,也是浊邪产生的基础,浊邪渐生则清气虚衰;痰瘀互结则浊邪内蕴,清气不通;浊邪流注则清窍受损。本文通过探讨肿瘤相关性失眠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变化,揭示了肿瘤相关性失眠以“浊邪害清”为基础的动态病机演变,并将疏肝健脾化浊,化痰祛瘀清浊、扶正补虚祛浊作为肿瘤相关性失眠的基本法则,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失眠 浊邪害清 肿瘤 病机 治则
下载PDF
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析慢性鼻窦炎的病机与辨证治疗
3
作者 丁然 刘真 +2 位作者 王金 夏彤 李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95-398,共4页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认为湿热浊邪蒙蔽于上而阻遏清阳,可致清窍为之壅塞。文章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讨CRS的基本病机和中医辨证治疗。CRS的基本病机为浊...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认为湿热浊邪蒙蔽于上而阻遏清阳,可致清窍为之壅塞。文章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讨CRS的基本病机和中医辨证治疗。CRS的基本病机为浊邪上蒙、阻遏清阳、清气不升、浊邪不降、壅塞鼻窍,临床治疗应注重培土生金,升清降浊,芳香化浊,清热行瘀,以达治病求本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浊邪 清窍 浊邪害清
下载PDF
宋桂华基于“浊邪害清”理论辨治儿童腺样体肥大经验
4
作者 孙廉京 张题培 +4 位作者 彭明浩 张若楠 刘东丽 任佳营 宋桂华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4期179-182,共4页
总结宋桂华教授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经验。“浊邪害清”源于《温热论》,认为湿温上蒙可致清窍壅塞。宋桂华教授提出儿童腺样体肥大与“浊邪害清”密切相关,认为腺样体肥大的核心病机为肺脾亏虚,痰、湿、瘀、食等... 总结宋桂华教授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经验。“浊邪害清”源于《温热论》,认为湿温上蒙可致清窍壅塞。宋桂华教授提出儿童腺样体肥大与“浊邪害清”密切相关,认为腺样体肥大的核心病机为肺脾亏虚,痰、湿、瘀、食等浊邪与热搏结凝于鼻窍,临证应以“治主当缓,治客当急”为治则,培补不足、行气活血、苦寒清化等为主要治法,同时注重日常养护,以期浊邪消而窠囊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样体肥大 浊邪害清 宋桂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浊害清和”理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机与辨治
5
作者 马倩 常蕊 庞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23-2626,共4页
“浊害清和”是明代眼科大家傅仁宇提出的有关中医病机的理论思想,其对阐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既往研究对这一理论的认识较少,文章旨在探讨“浊、清、和”的意义以及“浊害清和”的内涵,从... “浊害清和”是明代眼科大家傅仁宇提出的有关中医病机的理论思想,其对阐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既往研究对这一理论的认识较少,文章旨在探讨“浊、清、和”的意义以及“浊害清和”的内涵,从微循环视角探讨“浊害清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同时,文章认为,浊邪内蕴、精气虚衰、清窍失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病机,湿热痰瘀毒为病理产物,脾肝肾是病后虚衰的主要脏腑,并从“浊害清和”逆向确立“化浊补虚”的基本治疗思路,以清热除湿、化痰活血、解毒祛浊、补脾调肝益肾为核心治法,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害清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循环 病机 治疗
原文传递
从“浊邪害清”论骨髓微环境与白血病的关系及中医辨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禹成 闫理想 +4 位作者 陈猛 饶琴 周欣丽 赵镈凡 史哲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7-1472,共6页
骨髓微环境与人体造血功能调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白血病干细胞对骨髓微环境的损伤、破坏和羁留与白血病的发病、耐药及微小残留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讨中医学“浊邪害清”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拓展“浊”“清”之内涵,认为白... 骨髓微环境与人体造血功能调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白血病干细胞对骨髓微环境的损伤、破坏和羁留与白血病的发病、耐药及微小残留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讨中医学“浊邪害清”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拓展“浊”“清”之内涵,认为白血病由正虚髓弱、浊侵清髓所致,并由此进一步形成髓邪外发、清髓留浊的病机,从“浊邪害清”思路逆向确立以扶正解毒还清为主旨的白血病中医辨治原则,在扶正培本治疗基础上序贯解毒、清髓、和解的诊疗思路,以期清除在髓之邪。中医药在白血病全流程治疗中均每见良效,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仍需更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以确立并扩大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浊邪害清 骨髓微环境 浊邪
原文传递
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讨鼻咽癌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炎远 朱潇雨 +5 位作者 高劲 于惠博 熊宏泰 陈欣 马苏苏 郑红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9-1324,共6页
“浊邪害清”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的有关上焦湿温病证的理论思想,其对阐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浊邪”涵盖了湿热浊邪及瘀毒等病理因素,“清”即清窍,包括鼻、咽等与外界相通的头面孔窍... “浊邪害清”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的有关上焦湿温病证的理论思想,其对阐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浊邪”涵盖了湿热浊邪及瘀毒等病理因素,“清”即清窍,包括鼻、咽等与外界相通的头面孔窍和司神明之心窍。本文基于“浊邪害清”理论,结合西医学研究,认为EB病毒、酒、腌制类食物等湿热浊邪为鼻咽癌的发病诱因。湿热浊邪侵袭机体,流注脉道,日久化生瘀毒,湿热瘀毒外闭鼻窍、内阻心窍、流注周身为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本文从微环境视角探讨“浊邪害清”在鼻咽癌中的微观表现,并立足于“浊邪害清”理论和本团队的临床实践制定鼻咽癌各期的辨证论治方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鼻咽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邪害清 鼻咽癌 EB病毒 病因 病机 治疗
原文传递
从“浊邪害清”论“湿热致中” 被引量:20
8
作者 温雅 许永楷 +2 位作者 孙美灵 郭永胜 张思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7-991,共5页
因今人嗜食肥甘厚味、饱啖辛辣过度,中风湿热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本文通过梳理"浊邪""清窍""浊邪害清"理论内涵与源流,明确湿热是中风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湿热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湿热合邪,... 因今人嗜食肥甘厚味、饱啖辛辣过度,中风湿热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本文通过梳理"浊邪""清窍""浊邪害清"理论内涵与源流,明确湿热是中风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湿热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湿热合邪,困碍中焦,阻滞气机,上蒙清窍,清窍壅塞,导致头面诸症,甚则诱发中风的发生。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可视为"湿热致中"的概括性论述,中风湿热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基于"脑肠相通"假说,提出中风湿热证病变核心责之"脑-脾胃-肠",预防"湿热致中",应树立脾胃、大肠脏腑发病观,治疗上应以祛湿清热、通腑开窍为核心大法。"浊邪害清"理论与祛湿清热、通腑开窍法均源于温病学理论与经验,"分消走泄""滋阴生津"等治法在中风治疗中亦多有应用,因此温病学理论与经验或可为中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邪 清窍 “浊邪害清”理论 湿热致中 中风 湿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