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Effect of Gasoline Formulations on Fuel Economy and Emissions of Modern GDI Engine 被引量:4
1
作者 Han Lu Tian Huayu +1 位作者 Li Bo Guo 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4期10-20,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gasoline formulations on fuel economy and emissions were studied,aiming at exploring the optimized fuel formulation that can alleviate energy crisis and greenhouse effect to some extent.Fiv...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gasoline formulations on fuel economy and emissions were studied,aiming at exploring the optimized fuel formulation that can alleviate energy crisis and greenhouse effect to some extent.Five gasoline blends with same research octane number(RON)were designed and tested on a calibrated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engine under the mapped characteristic conditions.Test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optimized fuel formulation shows good superiority in fuel economy,and reduces carbon dioxide(CO2)emissions at low engine speeds with medium loads.The brake-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decreased by a maximum value of 3.26%mainly because of the improvement of combustion velocit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low heating value.The optimized fuel formulation simultaneously increases total hydrocarbon(THC)emissions.Nevertheless,it also markedly reduces CO2 emissions,reaching the maximum value of 2.34%.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applied practically by refineries to reduce the CO2 emissions and to alleviate the greenhous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oline formulations aromatic hydrocarbons fuel economy gdi engine
下载PDF
GDI发动机EGR分层技术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士杰 解方喜 +2 位作者 刘宇 李小平 苏岩 《现代车用动力》 2023年第3期19-26,共8页
基于FIRE软件以某1.4T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单侧进气道均质废气再循环(EGR)、下侧引入和侧面引入EGR回路3种方式进行模拟,并得到以下结论:3种方式在活塞经过下止点上行时会出现废气扩散加剧现象;单侧进气道均质EGR的模... 基于FIRE软件以某1.4T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单侧进气道均质废气再循环(EGR)、下侧引入和侧面引入EGR回路3种方式进行模拟,并得到以下结论:3种方式在活塞经过下止点上行时会出现废气扩散加剧现象;单侧进气道均质EGR的模式获得的分层效果并不理想,在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区域的局部EGR率过高;降低EGR侧压力会对整体EGR率产生很大的影响,缸内大部分区域的局部EGR率趋于一致,火花塞附近区域局部EGR率相对较高。单侧进气道下侧引入EGR回路和均质EGR 2种分层方式的掺混趋势十分相似;进气道侧面引入EGR的分层方式对进气行程时的EGR分层有显著的改善,仅小部分废气从气缸中心一侧进入气缸,在175°曲轴转角(CA)时局部EGR率差达到80%,但是在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局部EGR率差仅能保持30%左右;增加了气流挡板之后,在点火时刻缸内仍可以保持接近30%的局部EGR率差,火花塞距离局部EGR率较高的区域也比较远;增加EGR回路直径后,点火时刻缸内EGR率差增加了9%,总EGR率提高4.5%,火花塞附近区域局部EGR率在14%左右;转速升高后会使EGR分层效果变差,火花塞附近区域局部EGR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缸内直喷发动机 废气再循环分层 仿真
下载PDF
稀燃条件下掺烧乙醇重整气对直喷汽油机燃烧及碳烟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
3
作者 石秀勇 王浩宇 +1 位作者 段毅菲 钱伟伟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解决直喷汽油机稀薄气体的燃烧及排放问题,采用掺烧乙醇重整气改善直喷汽油机的性能,并利用CONVERGE三维仿真技术从微观角度解释发动机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引入乙醇重整气可以改善缸内当量比分布,促进H基、OH基的生成,有助于燃烧的... 为解决直喷汽油机稀薄气体的燃烧及排放问题,采用掺烧乙醇重整气改善直喷汽油机的性能,并利用CONVERGE三维仿真技术从微观角度解释发动机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引入乙醇重整气可以改善缸内当量比分布,促进H基、OH基的生成,有助于燃烧的良好进行;随重整气掺混比的升高,HO_(2)和H_(2)O_(2)分布范围更广、浓度更高,在燃烧室内分层现象更加明显;随着重整气掺混比增加到20%,缸内碳烟的生成质量和数量密度峰值分别降低了90%和56.25%,直喷汽油机碳烟排放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燃烧 乙醇重整气 直喷发动机 燃烧 排放 三维仿真
下载PDF
EGR对GDI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4
作者 潘锁柱 宋崇林 +1 位作者 裴毅强 吕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4,共6页
通过改变EGR率,在一台GDI汽油机上进行了EGR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EGR后,燃烧持续期增大;且随EGR率增加,着火时刻先提前后延迟;放热率曲线峰值逐渐降低且后移,放热过程迟缓,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力峰值前移... 通过改变EGR率,在一台GDI汽油机上进行了EGR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EGR后,燃烧持续期增大;且随EGR率增加,着火时刻先提前后延迟;放热率曲线峰值逐渐降低且后移,放热过程迟缓,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力峰值前移.此外,EGR率增加导致NOx排放逐渐降低,最高降低比例达80%以上,THC和CO排放逐渐增加,最大增加比例分别约为25%和7%.GDI汽油机排气颗粒物呈核态和积聚态的双峰分布;积聚态颗粒物峰值数密度随EGR率升高逐渐降低,核态颗粒物峰值数密度和颗粒物总数量浓度在加入EGR后均明显增加,核态和积聚态颗粒物峰值粒径受EGR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废气再循环 燃烧过程 颗粒物排放
下载PDF
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燃油喷雾和分层燃烧的数值研究(英文) 被引量:20
5
作者 高剑 蒋德明 +1 位作者 黄佐华 王锡斌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应用修正的多维流体力学计算程序KIVA-3V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燃油喷雾和混合气分层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修正的子模型包括改进的燃油薄膜雾化模型、油滴破碎模型、油滴分布模型、初始缸内气体滚流模型、油滴蒸发模型以及燃烧模型... 应用修正的多维流体力学计算程序KIVA-3V对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燃油喷雾和混合气分层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修正的子模型包括改进的燃油薄膜雾化模型、油滴破碎模型、油滴分布模型、初始缸内气体滚流模型、油滴蒸发模型以及燃烧模型。针对一种典型的三菱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室结构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燃油喷雾和分层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喷油器位置,缸内逆向滚流强度以及喷油时刻对火花塞附近混合气浓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对燃油分层模式,点火过程以及燃烧特性都有显著影响,不适合的参数将导致火花塞间隙附近燃油空气混合气过稀或过浓从而使燃烧恶化。对缸内直喷汽油机部分负荷工况而言,燃烧室构形、缸内气体流动组织以及喷油时刻的优化设计对实现成功的分层燃烧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喷雾 分层燃烧 数值研究
下载PDF
GDI发动机燃用甲醇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粒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翔 裴毅强 +3 位作者 秦静 安彦召 张建业 李云龙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纯甲醇和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粒排放特性研究,分析了点火定时、喷油定时和过量空气系数对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发动机典型常用运行工况下,燃用纯甲醇燃料(M100)时,缸内直喷汽油机...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纯甲醇和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粒排放特性研究,分析了点火定时、喷油定时和过量空气系数对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发动机典型常用运行工况下,燃用纯甲醇燃料(M100)时,缸内直喷汽油机几乎不产生微粒排放;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时(M20或M25),排气微粒数浓度主要集中在核态微粒区域,微粒质量浓度主要集中在积聚态微粒区域,其中M25燃料的微粒排放性要优于M20燃料;随着点火定时的提前,排气微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有所升高;随着喷油定时的提前,排气微粒数浓度降低,微粒质量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缸内直喷汽油机 甲醇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 微粒排放
下载PDF
低压EGR对GDI增压汽油机外特性下性能和排放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契 沈凯 +1 位作者 刘新续 周文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7,共5页
通过一款涡轮增压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低压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的试验,研究了EGR率和点火提前角的综合作用对增压GDI发动机的燃烧、缸压、排放和油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DI增... 通过一款涡轮增压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低压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的试验,研究了EGR率和点火提前角的综合作用对增压GDI发动机的燃烧、缸压、排放和油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DI增压发动机中加入EGR后,由于废气的稀释和热容作用,使缸内燃烧持续期增大,排气温度下降,燃烧相位也发生了改变。这对发动机外特性的有利影响是油耗减少,CO和NO_x排放也明显减少;不利影响是EGR的加入提高了增压发动机的排气压力,导致泵气损失增加。此外,总碳氢(total hydro carbons,THC)排放也有所增加。在GDI增压汽油机中使用EGR系统并配合点火角的调节能够有效提高热效率,降低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EGR gdi 增压发动机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两段喷射GDI发动机分层混合气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建昕 王燕军 +1 位作者 雷小呼 帅石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8,295,共5页
研究了用两段喷射控制分层混合气形成的基本规律,经调节确定了最佳喷油时间和喷油比例,经初步匹配优化使这种GDI燃烧系统的燃油消耗率比常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降低15%~24%.
关键词 汽油机 燃油经济性 两段喷射 分层混合气 喷油时间 喷油比例 gdi燃烧系统
下载PDF
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GDI发动机缸内混合气分布 被引量:15
9
作者 马骁 何旭 +1 位作者 王建昕 帅石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0,共6页
讨论了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发动机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布时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示踪剂特性,对比并改进了定量标定中分步求解标定系数的方法,改进后的标定计算方法没有忽略沿程吸收衰减的步骤。建立了基于光学发动机的缸内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讨论了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发动机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布时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示踪剂特性,对比并改进了定量标定中分步求解标定系数的方法,改进后的标定计算方法没有忽略沿程吸收衰减的步骤。建立了基于光学发动机的缸内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测试平台,定量研究了直喷汽油机在不同喷射策略下的混合气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稀燃策略,在进气冲程的早喷形成难以点燃的低浓度均匀场,同样油量在压缩冲程单次喷射会在缸内形成燃空当量比2以上的过浓区域,而两阶段喷射形成的混合气不仅较为均匀,且在火花塞附近形成了燃空当量比1.2左右的浓区,有利于稳定点火和燃烧。对火花塞附近区域的统计结果表明:火花塞附近处于最适合点火燃空比范围的混合气变动量总体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喷汽油机 激光诱导荧光 缸内混合气分布
下载PDF
GDI汽车发动机怠速时滞依赖的H_∞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靖华 洪伟 +1 位作者 李学军 李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25,共6页
基于时滞影响的GDI发动机非线性平均值怠速系统模型,针对怠速工况下汽车附件用电产生的扭矩干扰量,设计了时滞依赖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使闭环控制系统渐进稳定同时,满足输出量对扰动输入的抑制能力为γ。该时滞既包括发动机稳态下的燃... 基于时滞影响的GDI发动机非线性平均值怠速系统模型,针对怠速工况下汽车附件用电产生的扭矩干扰量,设计了时滞依赖的H∞状态反馈控制器,使闭环控制系统渐进稳定同时,满足输出量对扰动输入的抑制能力为γ。该时滞既包括发动机稳态下的燃油喷射到力矩输出时间延迟,瞬态下节气阀控制进气量这一时刻到这部分进气量实际进入缸内的时间延迟,还包括节气阀执行控制量动作的延迟。上述时滞参数都是不确定的并且时不变的,但分别有恒定的上界。最后,用以en_DYNA软件建立的精确发动机模型,验证之前建模的正确性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未考虑时滞问题设计的控制器以及考虑到时滞问题设计的时滞非依赖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比较,本文设计的时滞依赖的控制器综合控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i发动机 怠速控制 时滞依赖 状态反馈 en_DYNA
下载PDF
不同背压下GDI油束的喷雾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雁飞 郭恒杰 +3 位作者 马骁 王建昕 袁亚飞 居钰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9,共8页
在定容弹中,利用高速摄影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研究了背压对汽油直喷多孔喷油器一油束的喷雾过程的影响,背压变化范围为绝对压力0.05MPa^0.50MPa。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背压下,均发现了目标油束往喷油器轴线偏转的趋势,这是由目标... 在定容弹中,利用高速摄影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研究了背压对汽油直喷多孔喷油器一油束的喷雾过程的影响,背压变化范围为绝对压力0.05MPa^0.50MPa。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背压下,均发现了目标油束往喷油器轴线偏转的趋势,这是由目标油束两侧压差而引起;油束的偏转同时导致了油滴直径分布的变化。在喷雾发展过程中,在大气压力和负压下,不同径向位置的油滴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呈双峰分布状,而在高背压下仅呈现单峰分布,这是由高速射流带来喷雾内外侧压力不平衡和汽油的低饱和蒸汽压引起喷孔出口速度分布变化共同作用而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直喷 喷雾 破碎 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
下载PDF
进气道喷水量对GDI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静 张启锐 +3 位作者 裴毅强 李翔 彭忠 彭志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7-1174,共8页
基于一台涡轮增压4缸汽油机,全面系统地探究了进气道喷水量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发动机3个常用转速(2000 r/min、2800 r/min和3200 r/min)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负荷(50%),水油质量比μ的选取范... 基于一台涡轮增压4缸汽油机,全面系统地探究了进气道喷水量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发动机3个常用转速(2000 r/min、2800 r/min和3200 r/min)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负荷(50%),水油质量比μ的选取范围为0~40%.结果表明:随着μ的增加,水的大比热容和高温分解带来的吸热作用的增强,使得缸内平均压力曲线上升趋势变平缓,缸内最高压力和tα显著降低;滞燃期先基本不变而后延长,CA50和θT先基本不变而后推迟,燃烧持续期逐步缩短.与μ=0相比,μ=40%时,在2000 r/min、2800 r/min、3200 r/min下,缸内最高压力分别下降约0.72 MPa、0.64 MPa、0.94 MPa,tα分别降低30℃、68℃、47℃,CA50分别滞后3.3°CA、3.1°CA、4.4°CA.燃油消耗率(BSFC)呈现先略有减少而后较明显增加的趋势,μ=10%是转折点,可降低BSFC约1 g/(kW·h),而μ=40%时将增加BSFC约3 g/(kW·h).进气道喷水后减少了局部高温和局部过浓区域,有助于明显降低GDI汽油机的NOx和烟度排放.与μ=0相比,μ=40%时,NOx和烟度的最大降幅高达30%左右.而喷水对CO和HC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弱,随着μ的增加,CO和HC排放分别呈现缓慢降低和缓慢上升的趋势.GDI汽油机在当量比下采取喷水策略具有节能减排的潜力,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i汽油机 进气道喷水量 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下载PDF
GDI发动机冷怠速工况缸内混合气形成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航 刘国庆 +1 位作者 杨俊伟 刘义克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6,共8页
采用三维CFD仿真建立了缸内直喷发动机冷怠速工况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仿真模型,并与光学发动机台架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仿真模型研究了冷怠速工况两次喷油正时与喷射比率对缸内混合气形成、燃油碰壁的影响... 采用三维CFD仿真建立了缸内直喷发动机冷怠速工况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仿真模型,并与光学发动机台架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仿真模型研究了冷怠速工况两次喷油正时与喷射比率对缸内混合气形成、燃油碰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行程喷油过早会导致活塞顶油膜增加,过晚喷射则会导致缸套壁面油膜增加,进气行程喷油正时对缸内混合气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压缩上止点附近火花塞附近浓区形成与保持主要由压缩行程喷射来实现;压缩行程喷油过早,在点火时刻缸内会形成相对均质的混合气分布,过迟则会导致活塞顶油膜量急剧增加;两次燃油喷射量比率对火花塞附近浓区的形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压缩行程喷射量过多会导致活塞顶油膜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缸内直喷汽油机 冷怠速 混合气形成 模拟
下载PDF
GDI喷油器喷雾碰壁的基础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静 张一丹 +2 位作者 裴毅强 陈皓 张泰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7,共9页
为了研究直喷汽油机喷雾碰壁可能导致的机油稀释与碳烟排放增加问题,对某款直喷汽油机喷油器进行改造,使用相位多普勒激光测试系统(phase Doppler analyzer, PDA)研究了不同壁面条件下,近壁面处喷雾液滴的粒径分布与法向速度分布... 为了研究直喷汽油机喷雾碰壁可能导致的机油稀释与碳烟排放增加问题,对某款直喷汽油机喷油器进行改造,使用相位多普勒激光测试系统(phase Doppler analyzer, PDA)研究了不同壁面条件下,近壁面处喷雾液滴的粒径分布与法向速度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碰壁过程对距壁面较近的液滴径向发展有显著影响,自由喷雾表现为由轴线向外液滴特征粒径减小,而喷雾碰壁则为增大趋势;壁面温度对液滴粒径概率分布和法向速度分布影响显著,壁面加热条件下粒径集中于10 μm范围内,而绝大多数液滴法向速度趋近于0;壁面干湿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粒径概率分布、特征粒径径向发展和法向速度分布,粒径概率分布形态产生变化,特征粒径径向发展呈现为由轴线向外先减小后略有增大的趋势,法向速度在10~30 m/s范围内的液滴数量明显减小。此外,碰壁位置是影响液滴分布的关键因素,碰壁位置距喷嘴越远,液滴粒径分布越趋向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喷汽油机 喷雾碰壁 粒径分布 法向速度分布
下载PDF
GDI多孔喷油器喷雾特性的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希 张振东 程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143,共7页
利用工程分析软件AVL FIRE在不同进出口压力、燃烧室温度、长径比及喷孔倾角等变量条件下,对GDI喷油器流量特性、雾化形态、贯穿距离及雾化颗粒进行仿真分析,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利用工程分析软件AVL FIRE在不同进出口压力、燃烧室温度、长径比及喷孔倾角等变量条件下,对GDI喷油器流量特性、雾化形态、贯穿距离及雾化颗粒进行仿真分析,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随着喷射压力增大,雾束的贯穿距增大,雾化效果显著提高;燃烧室压力增大会使喷雾雾化粒径减小;燃烧室温度提高可使喷雾液滴蒸发加快,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较小的喷孔直径使得孔内流速较高,雾化效果更理想;喷孔长度变化对喷雾的影响并不显著;喷孔倾角增大,喷雾粒径也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gdi多孔喷油器 喷孔结构 流动特性 喷雾形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汽油机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GDI)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华 张晓辉 韩玉环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7年第4期28-30,38,共4页
在对GDI燃油喷射系统和燃烧系统等关键技术的介绍基础上,通过对GDI缸内流场的结构、在不同负荷下混合气分区域控制模式分析,阐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燃油经济性及排放特点。
关键词 汽油机 汽油直喷 稀薄燃烧 燃油经济性 排放
下载PDF
多次喷射对GDI汽油机喷雾及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义团 陶友东 +2 位作者 张鹏博 洪云 任海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建立GDI汽油机缸内三维仿真模型,通过定容弹试验及发动机台架试验对喷雾、燃烧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分析了2 000 r/min全负荷工况下单次、二次及三次喷油策略下喷雾及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多次喷油策略有利于燃油蒸发,与单次喷油策略相比,... 建立GDI汽油机缸内三维仿真模型,通过定容弹试验及发动机台架试验对喷雾、燃烧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分析了2 000 r/min全负荷工况下单次、二次及三次喷油策略下喷雾及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多次喷油策略有利于燃油蒸发,与单次喷油策略相比,二次和三次喷油策略燃油蒸发量分别提高15.6%及19.5%;单次喷油策略在点火时刻形成均质混合气,二次及三次喷油策略则在点火时刻形成火花塞附近较浓而其他区域较稀的分层混合气;与单次喷油策略相比,二次喷油策略缸压峰值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采用三次喷油策略后缸压峰值进一步增大,比单次喷油策略高0.73 MPa;二次喷油策略具备较短的火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较长,三次喷油策略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均较短,具备更好的燃烧特性;与单次喷油策略相比,二次喷油策略与三次喷油策略均提高指示热效率,指示热效率分别提高0.4%和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gdi汽油机 多次喷射 喷雾特性 燃烧特性
下载PDF
GDI喷油器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监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春德 银增辉 +2 位作者 陈志方 耿培林 窦站成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9,共5页
以缸内直喷汽油机高速电磁阀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显微摄像判定喷油器喷雾开始和结束延迟,同时利用数据采集装置DAQ同步采集喷油器脉宽信号、线圈中的电流和喷油器入口压力变化。试验发现:喷油器高速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延迟和喷油... 以缸内直喷汽油机高速电磁阀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速显微摄像判定喷油器喷雾开始和结束延迟,同时利用数据采集装置DAQ同步采集喷油器脉宽信号、线圈中的电流和喷油器入口压力变化。试验发现:喷油器高速电磁阀的开启、关闭延迟和喷油器线圈电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当喷油器开始喷油时,线圈电流变化率达到最大值;喷油器喷油结束时,线圈电流曲线对应出现电流凸起。在无需对喷油器进行任何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时检测电磁阀动态响应时间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电磁阀开启高电压、喷油压力对电磁阀响应延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启高电压对电磁阀响应时间影响较大,最大差值为0.16ms,喷油压力变化影响很小,仅为0.02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电控喷油器 高速电磁阀 动态响应特性 燃油喷射
下载PDF
GDI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碳烟生成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哲林 帅石金 王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472-4477,4536,共6页
缸内直喷汽油机(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的颗粒物排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解析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步法碳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Kiva-Chemkin软件中,对一款典型GDI汽油机的喷雾碰壁、混... 缸内直喷汽油机(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的颗粒物排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解析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步法碳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Kiva-Chemkin软件中,对一款典型GDI汽油机的喷雾碰壁、混合气形成、燃烧和碳烟生成过程进行了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GDI汽油机的碳烟主要源于缸内油气混合不均、壁面油膜的燃烧即池火燃烧。在均质混合气工作模式下,增加喷油提前角可使燃油雾化更好、油气混合均匀,从而降低碳烟生成。但如果喷油提前角过大,会导致喷雾碰壁,引起碳烟生成量急剧增加。在分层混合气工作模式下,碳烟主要来源于局部浓区。过早喷油不利于产生喷雾诱导的滚流,不利于油气均匀混合,会产生局部燃油浓区,从而导致缸内碳烟生成量较高。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碳烟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缸内碳烟生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缸内直喷汽油机(gdi) 碳烟模型 池火 混合气形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GDI喷油器电-磁-热耦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强 张振东 +1 位作者 郭辉 谢乃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6-813,共8页
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喷油器性能受温升影响较大,限制了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对其喷油量的控制精度。针对GDI喷油器电、磁、热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耦合过程的物理模型,通过研究... 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喷油器性能受温升影响较大,限制了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对其喷油量的控制精度。针对GDI喷油器电、磁、热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耦合过程的物理模型,通过研究GDI喷油器工作过程中能量损耗及转化关系,揭示了电磁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是造成喷油器本体温升的主要原因。以电磁转化过程中能量损耗为热源,以热辐射和热传导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GDI喷油器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了GDI喷油器本体温度场分布特点以及温升变化对喷油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圈和铁芯部分的温升较高,随温度升高GDI喷油器动态响应时间延长、喷油量减少,且温升受保持电流和保持脉宽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汽油直喷喷油器 电-磁-热耦合 有限元仿真 动态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